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強渡大渡河

鎖定
強渡大渡河(Force dadu river)是指1935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在四川省越西縣(今屬四川省石棉縣)安順場渡過大渡河的戰鬥,也是長征途中的一次著名戰鬥。
中國酒泉衞星發射中心首任司令員孫繼先中將,在長征中曾是紅一軍團紅一師紅一團一營營長,他親自挑選並帶領十七勇士強渡大渡河,從而在被敵人視為插翅難飛的天險防線上,打開一個缺口,為中央紅軍北上開闢了一條通道。
紅軍強渡大渡河在中國革命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名    稱
強渡大渡河
發生時間
1935年5月24日-25日
地    點
四川省越西縣(今屬四川省石棉縣)安順場地區
參戰方
國民黨(川軍)、共產黨(中央紅軍)
結    果
紅軍勝利,渡河成功
主要指揮官
劉伯承、聶榮臻、孫繼先、熊尚林

強渡大渡河歷史背景

孫繼先將軍 孫繼先將軍
1935年5月上旬,中央紅軍長征巧渡金沙江後,沿會理至西昌大道繼續北上,準備渡過大渡河進入川西北。蔣介石急令第2路軍前線總指揮薛嶽率主力北渡金沙江向四川省西昌進擊;令川軍第24軍主力在瀘定至富林(今漢源)沿大渡河左岸築堡阻擊;以第20軍主力及第21軍一部向雅安、富林地區推進,加強大渡河以北的防禦力量,企圖憑藉大渡河天險南攻北堵,圍殲中央紅軍於大渡河以南地區。
大渡河是岷江的一大支流,河寬300米,水深流急,兩岸是險峻的羣山,地勢險要,大部隊通過極其困難。
紀念石像 紀念石像
5月24日晚,中央紅軍先頭部隊第1師第1團,經80多千米的急行軍趕到大渡河右岸的安順場。此地由川軍2個連駐守,對岸渡口有川軍第24軍第5旅第7團1個營築堡防守。當晚,紅1團由團政治委員黎林率第2營到渡口下游佯攻,團長楊得志率第1營冒雨分三路隱蔽接近安順場,突然發起攻擊,經20多分鐘戰鬥,擊潰川軍2個連,佔領了安順場,並在渡口附近找到1只木船。
25日晨,劉伯承、聶榮臻親臨前沿陣地指揮。紅1團第1營營長孫繼先從第2連挑選17名勇士組成渡河突擊隊,連長熊尚林任隊長,由帥士高等4名當地船工擺渡。7時強渡開始,岸上輕重武器同時開火,掩護突擊隊渡河,炮手趙章成兩發迫擊炮彈命中對岸碉堡。突擊隊冒着川軍的密集槍彈和炮火,在激流中前進。快接近對岸時,川軍向渡口反衝擊,楊得志命令再打兩炮,正中川軍。突擊隊迅速登岸,並在右岸火力的支援下奮勇衝殺,擊退川軍的反撲,控制了渡口,後續部隊及時渡河增援,一舉擊潰川軍1個營,鞏固了渡河點。 [2-3] 
隨後,紅1軍團第1師和幹部團由此渡過了被國民黨軍視為不可逾越的天險大渡河。 [1] 

強渡大渡河事件意義

地圖 地圖
強渡大渡河是紅軍的一次生死之戰,能否渡過河去,是中國革命的關鍵。為了渡過大渡河,在作戰開始前,先遣隊首長對這次作戰給予了高度的重視。他們同作戰部隊一起制定渡河方案,並強調這次渡河作戰的重要意義,從而使作戰部隊增強了信心,鼓足了勇氣,為作戰取得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強渡大渡河英雄壯舉

連環畫 連環畫
堅信中國革命能夠成功的堅定信念,使作戰部隊全軍上下對這次作戰充滿了必勝的信心。勇士們正是憑着對中國革命的無限忠誠,發揚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怕困難,不怕犧牲,冒着敵人密集的炮火向河對岸衝去,併成功地為後續部隊打開了一條通道。紅軍部隊成功地強渡大渡河,17勇士在作戰中的英雄壯舉,在中國革命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強渡大渡河光榮使命

楊得志將軍回憶:
古船 古船
一九三五年五月,我們工農紅軍渡過金沙江,經會理、德昌、瀘沽,來到冕寧。我們紅一軍團一師一團,擔負了光榮的先遣任務。軍委為了加強領導,充實力量,特派劉伯承聶榮臻兩同志分別擔任先遣司令和政委,並把軍團的工兵連、炮兵連配屬一團指揮。當時,我在一團當團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