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永

(唐文宗子莊恪太子李永)

鎖定
莊恪太子李永(?-838年11月6日),字號不詳,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人。唐朝宗室大臣,唐文宗李昂之子,生母王德妃
太和四年(830年),冊封魯王。六年(832年),成為皇太子。愛好出遊,荒怠政務,不聽師傅韋温教導。
開成二年(837年),受到楊賢妃讒害,幽閉於少陽院,險些遭到廢黜。開成三年(838年),暴卒於少陽院,諡號莊恪,安葬於永陵。
本    名
李永
出生地
長安
國    籍
唐朝
民    族
漢族
父    親
唐文宗
母    親
王德妃
諡    號
莊恪

李永人物生平

唐文宗李昂是在哥哥唐敬宗被殺後即位的,他對父兄當年的怠政很是清楚,很想勵精圖治重現大唐盛世。因此,他在繼承人問題上想選一個和自己相同理念的人。他只有兩個兒子,在他看來都不合適,他看中了自己的侄子、唐敬宗的大兒子晉王李普,認為他能成大事,將他視若己出,欲立為太子,沒想到李普沒等到那一天就早早死了,因此文宗長年不再提立太子之事。雖然沒有立為太子,唐文宗也沒有放鬆對兒子的教育。李永於大和四年封魯王。當時李永年幼,唐文宗認為要把他培養成材,就需要在他身邊的人都是賢名之士,於是召見他的師傅元亮。文宗問了幾個問題,元亮都不能回答,使得文宗很生氣。文宗直接責問宰相説道:“魯王可以教育,都應該是士大夫中的賢者,怎麼是元亮這種人可比的。”於是為他選了賢良之人為老師,教育李永。在大和六年,李永被立為太子。旨意傳出,天下都認為文宗的決定很正確。但是李永被立為太子後就陷入了後宮鬥爭之中,最終含冤而逝。
大和九年,甘露之變,使得唐文宗剷除宦官集團的計劃失敗。從此,唐文宗在國家大事上,形同傀儡,聽從於宦官,但在內廷則可是他説了算,對於誰當太子,宦官們不感興趣,樂的見他們爭鬥,反正最後誰當皇帝自己説了算。李永辦宴會娛樂,老師多次勸諫他,都不聽從。使得反對他的人找到了他的把柄。而此時王德妃不再得寵,得寵的是楊賢妃,她不滿李永,多次在文宗面前詆譭李永,而且引出物證人證,使得文宗不得不信。説得多了,文宗對李永也不滿起來,終於發怒了,他把羣臣招來説道:“太子有太多過錯,不能把天下交給他,今天的議題就是廢了他。”羣臣一聽廢太子,這還了得,趕緊上奏道:“太子還年輕,雖然有錯,還可以改正。況且太子是天下的根本,不能夠輕易廢掉,請陛下寬恕他。”
御史中丞狄兼謨流淚流為太子爭辯。見大臣如此擁護太子,文宗心中有所動搖,沒有馬上下詔廢太子。後來羣臣接連上奏勸解,文宗也改變了廢太子的心思,只是誅殺了他身邊的一些人。
李永受了這場莫名其妙的打擊,心中很憋屈,又沒處訴苦,無法向父親表明自己的冤枉,在這一年突然死亡。
兒子死了,文宗感到後悔了覺得自己冤枉死兒子了,只能追諡兒子為莊恪太子。

李永軼事典故

唐文宗立了侄子李成美為太子。在宴會上,有一個小孩表演爬杆子的雜技,他的父親在底下來回的轉生怕兒子掉下來。這種父子之情使得文宗想起了兒子,於是説道:“我擁有天下,卻不能保全一個兒子。”馬上將當初詆譭太子的坊工劉楚才等人殺掉,以慰兒子在天之靈。 [1] 

李永史料記載

《新唐書列傳第七》
文宗二子:王德妃生永,後宮生宗儉(李宗儉)。
莊恪太子永,大和四年始王魯。帝以王幼,宜得賢輔,因召見傅和元亮。元亮以卒史進,有所問,不能答。帝責謂宰相:“王可教,官屬應任士大夫賢者,寧元亮比邪!”於是劇選户部侍郎庾敬休兼王傅,太常卿鄭肅兼長史,户部郎中李踐方兼司馬。六年,遂立為皇太子。帝承寶曆荒怠,身勤儉率天下,謂晉王生謹敏,欲引為嗣,會蚤夭,故久不議東宮事。及太子立,天下屬心焉。 [2] 
開成三年,詔宮臣詣崇明門謁朔望,侍讀偶日入對。太子稍事燕豫,不能壹循法,保傅戒告,憖不納。又母愛弛,楊賢妃方幸,數譖之。帝它日震怒,御延英,引見羣臣,詔曰:“太子多過失,不可屬天下,其議廢之。”羣臣頓首言:“太子春秋盛,雖有過,尚可改。且天下本,不可輕動,惟陛下幸赦。”御史中丞狄兼暮流涕固爭,帝未決,罷。羣臣又連章論救,意稍釋,詔太子還少陽院,以中人護視,誅幸暱數十人,敕侍讀竇宗直、周敬復詣院授經。然太子終不能自白其讒,而行己亦不加修也。是年暴薨,帝悔之。
明 年,下詔以陳王為太子,置酒殿中。有俳兒緣橦,父畏其顛,環走橦下。帝感動,謂左右曰:“朕有天下,返不能全一兒乎!”因泣下。即取坊工劉楚才等數人付京兆榜殺之,及禁中女倡十人斃永巷,皆短毀太子者。宰相楊嗣復等不及知,因言:“楚才等罪當誅,京兆殺之,不覆奏,敢以請。”翌日,詔京兆後有決死敕不覆者,亦許如故事以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