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永泉

(西南交通大學副教授)

鎖定
李永泉,西南交通大學副教授,先後獲得西南政法大學法學碩士、重慶大學法學博士學位,先後在四川外語學院、西南交通大學任教,教授過《法律基礎》、《民法學》、《民事訴訟法學》等課程。 [1] 
中文名
李永泉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職    業
教師
職    稱
副教授
就職院校
西南交通大學

李永泉人物經歷

男,教授、博導,浙江省微生物生化與代謝工程重點實驗室主任,浙江大學生物化學研究所所長,入選“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重點層次。中國微生物遺傳學專業委員會理事、浙江省微生物學會常務理事,美國微生物學會會員、中國微生物學會終身會員、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終身會員。

李永泉教育經歷

2010.09-2010.11 美國康乃爾大學高級訪問學者
2007.01-2007.03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高級訪問學者。
1999.03-2003.06 浙江大學生物化工專業博士研究生。
(其中2001.05-2002.07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聯培博士)。
1989.09-1992.03 浙江大學生物化工專業碩士研究生。
1987.09-1989.07 浙江教育學院化學系本科脱產班學員。
1980.09-1983.07 温州師範學院化學系學生。

李永泉工作經歷

2002.12- 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導。
浙大生化研究所所長(2006年至今)。
1998.09-2002.12 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碩導。
1996.12-1998.09 杭州大學生科院副教授、碩導,生化與發酵研究所副所長。
1995.05-1998.01 兼任浙江佐力藥業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1992.04-1996.12 杭州大學生物系講師。
1985.09-1987.09 浙江温嶺市城南中學化學教師。
1983.08-1985.09 温州市瑞安高樓中學化學教師。

李永泉主要貢獻

發表50餘篇SCI論文,主持國家新藥創制重大專項1項、863計劃與支撐計劃子課題各1項、國家科技部專項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1項、浙江省科技計劃重點項目3項和百萬以上重大橫向4項等。本人領導的研究團隊由1位教授、3位副教授、1位講師及20多位博士碩士研究生組成,研究方向為微生物生化與分子生物學、次級代謝工程、生物製藥。
1、抗生素基因工程
全面開展放線菌抗生素次生代謝調控研究,主要內容為(1)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克隆和生物合成機制研究;(2)抗生素次級代謝調控機制,包括基因簇內的調控基因、多效調控因子(A因子、σ因子、PI因子、嚴謹響應因子)、全局調控因子(雙組份信號傳導體系),通過對染色體基因組目標基因敲除和整合重組,構建高產基因工程菌;(3)抗生素轉運與分泌調控;(4)針對前體物的初級代謝調控機制研究,以及基於發酵環境對合成代謝影響的發酵工藝優化研究,採用多尺度組合調控抗生素生物合成以提高發酵水平。
2、藥用真菌次級代謝工程
選擇我國特有的典型珍稀藥用真菌資源進行系統開發,利用發酵建立藥用真菌資源規模化生產技術,在深刻認識藥用真菌的物質基礎和作用機制的基礎上進行藥用真菌新藥創制基礎研究,同時通過對藥用真菌的代謝產物的生物合成機理研究,從藥用真菌中挖掘藥用功能基因,從源頭上開發和保護藥用真菌這一國家重要戰略資源。具體內容包括(1)藥用真菌活性代謝產物分離純化和結構鑑定;(2)基於藥效組分(活性代謝產物)質量全程控制的藥用真菌發酵工藝優化與放大研究;(3)藥用真菌次級代謝產物活性評估和篩選技術;(4)藥用真菌次級代謝產物的作用機制和生物合成機理研究。
3、生物製藥
在深入研究基因調控的分子機制基礎上,着重構建以大腸桿菌、酵母、哺乳動物細胞為載體的重組基因高效表達及其大規模培養技術,進行重組基因藥物開發。
論文
《要件事實理論與訴訟標的》
《專利訴訟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理工為主的高等院校建設和發展人文學科的綜合研究》
《禁止令制度初探》
《論我國高等教育法的頒佈與實施》
《利用工科優勢培養複合型法學人才——21世紀法學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論著:《建築法與房地產法概論》
《世界貿易組織與糾紛解決機制》
《統一合同法》

李永泉獲獎記錄

授權國家發明專利9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第1、第2)和二等獎3項(第1)、三等獎1項(第1)。
獲得多次省級和校級大學生實驗競賽(模擬法庭)優秀指導教師獎,獲得多次校級教學成果獎。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