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建平

(上海戲劇學院導演系教授)

鎖定
李建平,男,教授/導演。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現為上海戲劇學院導演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16]  ;擔任《中國大百科全書•戲劇卷》(第三版)編纂 [21]  ;中國戲劇家協會導演藝術委員會委員 [22] 
長期從事戲劇導演教學與理論研究,講授課程有《多幕劇演出創造》《導演片段練習》《導演元素練習》《表演基礎練習》,及上海市精品課程《導演基礎理論》。著有《戲劇導演別論》、《戲劇導演本科教程》、《舞台上的故事——戲劇性事件》及數十篇學術論文。曾獲上海市教育委員會“育才獎”,上海藝術人才基金會“優秀教師獎” [1]  寶鋼教育獎“優秀教師獎” [14] 
主要導演作品有話劇《平頭百姓》;音樂劇《海風吹來》 [14] 京劇《風雨老腔》;黃梅戲《牆頭馬上》《傳燈 [2]  《風雨麗人行》 [14]  《不越雷池》 [7]  ;甬劇《風雨祠堂》,秦腔《李十三》 [9]  等。作品曾獲“文華大獎”、“文華大獎特別獎”、“文華導演獎”、中國話劇導演“金獅”獎、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等國家級獎項及多項省級獎項 [1] 
中文名
李建平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畢業院校
中央戲劇學院
職    業
教師、導演
代表作品
《戲劇導演本科教程》 [16] 
《戲劇導演別論》 [16] 
《風雨祠堂》 [17] 
《不越雷池》 [18] 
《李十三》 [19] 
職    稱
教授 [12] 

李建平講授課程

《表演基礎練習》
《導演元素練習》
《導演片段練習》
《多幕劇演出創造》
《導演基礎理論》(上海市精品課程)

李建平導演作品

李建平作品概況

話劇《小島軼事》、《屠夫》、《平頭百姓》、《叫我一聲哥,我會淚落如雨》、《超級笨蛋》、《扎西崗》、《戰神—1948》、《水街》 [3] 《風雨秦淮》 [4] 《東征》 [5] 
音樂劇《海風吹來》、《青春涅槃》、《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 [6] 
黃梅戲《風雨麗人行》、《牆頭馬上》、《徽商胡雪巖》、《傳燈》《不越雷池》 [7]  《太陽山上》 [49] 
京劇《風雨老腔》
豫劇《斗笠縣令》《曹公外傳》
甬劇《風雨祠堂》《江廈街》 [8] 
滬劇《胭脂盒》 [13] 
紹劇《三打白骨精
秦腔李十三 [9] 
粵劇《風雨騎樓》 [20] 
泗州戲《六塊銀元》 [10] 
淮劇《為你綻放》 [11] 
新創現代大型泗州戲《橋啊橋 [52] 

李建平作品反響

李建平導演作品
李建平導演作品(9張)
當甬劇《風雨祠堂》中家族要程家傳去死的時候,觀眾直接喊“不要去死”,他們隨着演員的表演也完全“入戲”了 [23]  ;京劇《銅牛記》演出時,劇院內掌聲此起彼伏、叫好聲不絕於耳,演出結束後觀眾久久不願離去 [24]  ,大聲齊呼“再來一段!”多位專家對演出中掌聲頻次之高、觀眾連聲叫好並叫演員返場加演的景象感慨不已,“我們看了這麼多戲,觀眾這種熱情的場面還是第一次看到,這個戲在哪裏演,老百姓都會很喜歡。” [45]  ;喜劇《超級笨蛋》演出現場也十分火爆,許多觀眾發現,雖然笑滿了整場,但這部戲並不是想象中的一出鬧劇,相反顯得比較温和,這便是導演所追求的“會心的微笑”的效果 [25]  ;話劇《平頭百姓》,從2002年全國巡演以來幾乎場場爆滿,在瀋陽演出時,大幕一拉開,觀眾們就被鎮住了,掌聲立即響成一片。飾演男主角張明華的於東江回憶起當時的場景忍不住笑了,“我嚇壞了,以為出什麼事了呢,哪有一開場就聽到這麼多掌聲的。後來才發現,觀眾是被美麗的南京風光迷住了。在無錫演出時,有一羣老太太散場後堵在門口不讓演員們走,她們悲憤地大聲質問:“為什麼要讓張明華死掉……”在揚州演出時,原本只定了演下午一場,演完工作人員開始拆台,一羣人衝出來説:“不能拆,千萬不能拆,晚上再給我們演一場吧,再加演幾場吧……“而此時,有些演員已經坐車返回南京了,結果又被拉回去再演了一場。諸如此類的情景,在全國各地屢屢“上演”。 [26] 

李建平作品評價

第七屆中國京劇藝術節評委專場時,中國戲曲學院原院長周育德説,《銅牛記》是本次京劇節的亮點。它在京劇節上具有獨特風格,充滿了草根氣息和民間色彩,喜劇手法效果顯著,提倡簡樸、反對奢靡的主題也極具現實意義。福建省劇協秘書長、一級舞美設計吳新斌則關注到結構和舞美,認為該劇結構可圈可點,頗具傳統戲曲的審美特點,看得出創作者是在追求一種帶有輕喜劇色彩的正劇的表現形式,舞台美術的形式很好,條屏式的結構,具有廟堂之氣。 [27] 
著名文藝評論家李星表示,《李十三》這個戲有三大亮點:一是把傳統戲曲的表演程序生活化、現實化了,是對戲曲舞台表演藝術的新貢獻。二是把戲劇家的創作心理進行了具象化的、直觀的表達,通過戲劇舞台藝術形式表現藝術創造的過程,難能可貴,給人以美的享受。三是戲中戲因素的應用,用人來學皮影,把演員的形體動作提煉到與皮影相近的動作,展現出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 [28] 

李建平獲獎情況

李建平主要榮譽

上海高校寶鋼教育獎“優秀教師獎” [14] 
上海市藝術人才基金會 “教師獎”
中國藝術節 “文華大獎”、“文華大獎特別獎”、“文華導演獎”、“文華新劇目獎”
中國話劇導演“金獅”獎,
全國“五個一工程”獎、
全國話劇新劇目匯演“優秀劇目獎”、
全國歌劇音樂劇調演“優秀導演獎”及多項省級獎項。

李建平獲獎作品

《平頭百姓》先後獲得全國話劇新劇目交流演出“優秀劇目獎”、第11屆文華大獎、2005年度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初選劇目等大獎;同時,導演李建平也憑此劇斬獲第十一屆文華導演獎。 [29-30] 
《風雨麗人行》(黃梅戲)1998年參加安徽黃梅戲藝術年,獲"優秀劇目獎”。1999年,進京演出,受到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的表彰嘉獎,並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田漢戲劇獎”劇本二等獎。 [31]  後入選2011至2012年度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重點資助劇目。 [48] 
《扎西崗》(西藏現實題材話劇)榮獲第九屆中國文化藝術節文華獎特別獎。 [32] 
《傳燈》(黃梅戲)曾獲第六屆中國(安慶)黃梅戲藝術節優秀劇目獎,湖北省第八屆黃梅戲藝術節優秀劇目獎,湖北省第二屆地方戲藝術節優秀劇目獎。2013年5月赴京在國家大劇院演出,並先後在武漢、深圳、河北、山東等地演出達150餘場。2015年10月應台灣中華文化經濟交流協會邀請,黃梅戲《傳燈》赴台進行了為期一週的文化交流演出活動,分別在台北市、高雄市、苗栗縣等地演出四場。 [33] 
《風雨祠堂》(甬劇)獲浙江省第十屆戲劇節劇目大獎、優秀表演獎、優秀劇作獎等一系列獎項。 [34] 
《榴花不開盼哥回》 第六屆中國黃梅戲藝術節優秀劇目獎 [35] 
《銅牛記》(京劇)在第七屆陝西省藝術節、第七屆中國京劇藝術節上榮獲多項大獎。
《李十三》2015年獲得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入選第十五屆中國戲劇節,其後代表陝西參加中宣部、文化部舉辦的“全國梆子聲腔優秀劇目展演”等演出。 [36] 
《水街》(方言話劇)在第九屆廣西戲劇展演中榮獲大型劇目展演金獎 [37] 
《不越雷池》(黃梅戲)先後獲得2013-2016年度安徽省“社會科學”二等獎;2017年安徽省“五個一工程獎”;2019年安徽省重點文藝項目。2019 年第十六屆中國戲劇節 " 優秀劇目獎 "。在安徽省委宣傳部、安徽演藝集團的大力支持,安徽省劇協傾力推薦下,經中京劇協組織專家認真遴選,黃梅戲《不越雷池》參加了由中國文聯、中國戲劇家協會、福州市人民政府、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福建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的第十六屆中國戲劇節,這也是安徽省一部入選此次戲劇節的作品。 [38] 
《風雨騎樓》(粵劇)獲第九屆廣西文藝創作五個一工程獎和銅鼓獎 [39] 
《太陽山上》(黃梅戲)改編自安徽省作家協會原主席季宇小説《最後的電波》 [50]  ,被列入安徽省重點文藝項目。 [51]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音樂劇)入選2020年度內蒙古自治區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劇目,併成功入選由中宣部、文旅部、中國文聯聯合主辦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優秀舞台藝術作品展演劇目。 [40] 
2022年,導演的新創現代大型泗州戲——《橋啊橋》入圍2022安徽省優秀新創劇目展演。 [52] 

李建平主要觀點

李建平教學觀點

李建平教授講座
李建平教授講座(1張)
學生在進行小品構思時,總是以既定的、大眾化的認知為自己的創作依據,作業呈現出一種統一的標準化的結構方式和主題立意。這樣的構思方式非常具有應試教育後遺症特點,它缺乏個性,缺乏創作者自己對生活獨特的思考,特別缺乏的就是作為導演專業學生對生活的審視。導演應該善於從生活的細枝末節中、從別人都認定的事情中再尋找一些不同的角度,對事件或人物作出不同的解釋。這種認識和解釋不應該是有意要驚世駭俗,它應該以一個更廣闊的視野去觀察事物,以求更加準確和全面地表現這個事物或人物的完整的面貌,並且提供給觀眾另一種認識生活的渠道。 [44] 
一種教學方法相對成熟後,它會成為一種傳統,四年一貫的這樣不斷流淌下去;同時某種程度上它也會成為一種簡單的教學“工具”.成為惰性的來源,妨礙我們對原有教學方式方法的重新思考。教學應該是一個不斷探索教學新方法、不斷研究專業新理論、不斷嘗試教學新手段的揚棄的過程。 [43] 
藝術家最重要的素質是品格,是一種內在的力量,對他人充滿悲憫之情,無論是普通演員還是藝術家,職業素養要高,思想格局要大,這才是支撐演員長期發展的根本。” [15] 

李建平學術觀點

“戲劇性“定義
“戲劇性”是指人物關係和情節發展中產生的合乎情理的、有機的、不可逆轉的“突變”,這種突變導致人物關係發生質的變化,人物產生更加積極的行動以解脱困境,從而舞台上發生了使觀眾更感興趣的戲劇情境。
”戲劇性事件“
“戲劇性事件”的價值並不體現在外部衝突的強度上,外部衝突強烈的事件未必一定是大的衝突,大事未必大,小事未必小,任何在別人眼裏算不上是大事的事情,也許在當事者心裏就是一個怎麼也繞不過去的坎;別人可以一笑而過,可在當事人也許就觸及了靈魂深處,觸痛了內心的柔軟之處,因此,戲劇性事件的大小最終應該以當事人內心的感受作為重要的標準。
外部行動的重要性
舞台演出具有“一過性”的特點,過於複雜的人物內心、過於紛繁的人物關係、過於曲折的故事結構、過於艱深的哲學思考都不大適合舞台表現。 觀眾最希望看到的是,人物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進行的積極行動,而這樣的行動結果又使人物陷入更大的困境,迫使人物採取更加積極有效的行動以擺脱困境。應該在創作伊始就努力尋找富有舞台可視性的戲劇情節,努力尋找人物鮮明積極的外部行動,行動是比語言更有力的表現手段,沒有外部行動的戲劇情節不能持久維持觀眾的興趣。 [46] 
戲劇高潮
戲劇情節的發展變化會導致兩個結果,一個是情節高潮,戲劇情境產生了最激烈的外部衝突;另一個是情感高潮,也是戲劇情節中人物情感或內心矛盾衝突發展的頂點。但全劇真正的高潮不是觀賞性很強的情節高潮,而是人物的情感高潮。
戲曲的音樂性
在歌劇音樂劇戲曲等藝術門類中,人物豐富的內心感情僅僅依靠台詞無法窮盡,只有吟唱出來才可以充分表達,這就是一個唱段產生的內在情感需求和邏輯。因此劇中唱段的出現一定是人物情感的需要,場上出現了一種必須要唱,不得不唱的情境。如果一個劇本沒有這樣需要吟唱的空間,那就説明這個題材沒有音樂性,不適合進行歌劇音樂劇的創作。戲曲同理。我們應該找到劇中人物有話要説,有情要抒,內心有糾結要吐露的空間,這些就是產生戲曲唱段的情感基礎。 [47] 

李建平學術專著

李建平出版書籍

《戲劇導演別論》、《舞台上的故事——戲劇性事件》

李建平學術論文

《戲曲劇本的“音樂性”及其他》 [41] 
《莎士比亞劇目在教學中的意義與作用》 [42] 
《導演教學的“不變”與“變” 》 [43]  等十餘篇。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