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寨村

(河南省通許縣硃砂鎮李寨村)

鎖定
李寨村隸屬於河南省通許縣硃砂鎮,位於硃砂鎮政府東,屬鎮政府所在地,東西長1200米,南北寬900米。下轄李砦、潘劉砦兩個自然村,全村現有700户,2700口人,3200畝耕地,10個村民小組,是一個物產豐富的地方。
中文名
李寨村
別    名
李家砦
李砦
行政區類別
行政村
所屬地區
中國華中
地理位置
黃河中下游、豫東平原、開封南部
下轄地區
李寨、潘劉砦
政府駐地
河南省開封市通許縣硃砂鎮
電話區號
0371
郵政區碼
475475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2700口人
機    場
新鄭國際機場
火車站
開封火車站
車牌代碼
豫B
方    言
中原官話-豫東片-開封話
高速公路
大廣高速、蘭南高速商登高速
所屬經濟區
中原經濟區

李寨村歷史文化

李寨村隸屬於河南省通許縣硃砂鎮,位於硃砂鎮政府東,屬鎮政府所在地,下轄李砦、潘劉砦兩個自然村。
李寨村已有七百年建村歷史,原名李家砦,後改名為李砦,因原來全村所居住的户全是李氏家族,故得其名。清朝時期,又遷來趙氏家族(趙氏家族已於解放初期絕跡),之後遷來湯氏、靳氏、時氏幾户人家。
李寨村具有光榮的歷史,李砦村人正直、樸實、勤勞、勇敢。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李砦村的村民就與日寇展開了不屈不撓的鬥爭。李開海的父親為把日軍引進我軍的包圍圈而慘遭殺害。另有幾個熱血青年參加抗日遊擊隊,投入到抗擊日本侵略者的鬥爭中。1947年,李開清、李文敬、李開生參加了人民解放軍,南征北戰,為解放全中國做出了貢獻。李開清1945年參加八路軍三五九旅後隨部隊進軍東北,1946年至1954年在東北來安縣税務局工作。1955年轉業到湖南省寧遠縣糧食局。李開生1948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新中國成立後,回到村裏帶領羣眾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土改運動。李開生同志響應黨中央“抗美援朝、保家衞國”的號召,積極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奔赴朝鮮戰場,戰鬥中他英勇頑強,屢立戰功,被人民政府譽為“人民功臣”的光榮稱號,披紅戴花,榮歸故里。
解放後,人民當家做主,分得了土地,生活日益改善,但仍擺脱不了旱澇、風沙、鹽鹼等自然災害的侵害。黨中央、毛主席領導人民逐步走上集體化的道路,並制定了農業發展綱要“八字憲法”,農業逐步發展。在黨的領導下,從60年代到80年代,李砦村民大興植樹造林,鎖住風沙,修渠挖溝,引黃排澇,架高壓,打機井,實現農田水利雙配套;增加各種農機具,從根本上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做到了旱澇保收,羣眾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告別了缺吃少穿的歷史。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農村實行了土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極大地調動了人民羣眾的生產積極性,使農村的發展步入了快車道。第二輪土地承包政策,三十年不變,更讓農民吃了定心丸。李砦村在支書李文普的帶動和引導下,各行各業迅猛發展,除了保持小麥、玉米、花生、大蒜、冬季韭菜、辣椒等的種植外,2003年冬季,又引進了食用菌——白靈菇的種植技術,給村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養殖業也幹得如火如荼,大多數農户養豬,也有部分農户養雞、養羊、養牛。現在全村擁有規模化養殖場60餘個,年出欄生豬2萬頭,僅此項收入就達幾百萬元。運輸業、商業、建築業、農產品加工業、林業、手工業等都有較快的發展。傳統工藝孵雞暖房,遠近聞名,技術員遍佈各地,孵出的柴雞易餵養,成活率高,倍受城鄉人民歡迎。
隨着經濟的迅速發展,羣眾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走動摩托響,手機掛腰上;喝的礦泉水,住上新樓房。外出務工人員,遍佈全國各地。全村現有小型機動車500餘輛,摩托車、電動車300多輛,大型運輸車15輛,大型農機具5台,麪包車10輛,大小商店10個,建築隊6個,衞生所5個,水泥預製廠2個,機井100餘眼,電話、手機近2000部,村民過上了幸福生活。
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教育事業。解放後,黨和政府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李砦村民為該村的教育發展做出了貢獻。解放初期,就在村裏建了一所小學,1957年建立了一所初中,1970年再建高級中學一所,1999年,黨支部、村委會多方集資,為小學新建了一所教學樓。一個普通的農村,擁有三所學校,可見村民對教育的重視。幾十年來,為國家和家鄉建設培養了大批人才。最後考入高校的學生數十人,為國家人才培養做出了積極貢獻。
2008年以來,李砦村在兩委班子的領導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09年建起了標準的村委辦公室,改變了過去的“小會在家開,大會學校開”的狀況。特別是2010年至2012年之間,由村委籌資,市國資委幫扶,對村莊道路進行了硬化,告別了陰雨天無法出門的歷史。主要街道都安裝了監控攝像頭,還共同完成5000米農田灌溉管線的鋪設和6000米水渠的疏通任務,有效提升了農田灌溉水平,降低了澆地成本,村民得到了實惠。

李寨村組織機構沿革

1954年成立互助組,隸屬於李砦鄉。1956年成立初級社,隸屬於李砦鄉。1957年成立高級社,隸屬於硃砂鄉。1958年成立大隊(下設生產隊),隸屬於硃砂人民公社。1980年改為村委會,隸屬於硃砂鄉,後改為硃砂鎮。
黨支部書記
李開生(1955.7—1957.2)李開海(1958.1—1960.12)
李文煥(1961.1—1980.12)李文忠(1981.1—1989.12)
李文清(1990.1—1994.12)李文玉(1995.1—1998.12)
李文普(1999.1—2000.12)李和平(2001.1—2002.12)
李文普(2003.1—2007.12)
村長、大隊長、村主任
李春元(1955.7—1958.12)李開平(1968.7—1979.12)
劉全水(1980.1—1982.12)李文清(1983.1—1988.12)
李開佩(1989.1—1992.12)李文玉(1993.1—1994.12)
李文清(1995.1—1998.12)李開清(1999.1—2000.12)
李運友(2001.1—2007.12)李國民(2008.12——2012.12)
會計
李運志(1955.7—1957.12)李文獻(1958.1—1966.12)
李文配(1967.1—1970.12)李文喜(1971.1—1972.12)
李文書(1978.7——1994.12)李天順(1995.7—1998.12)
李春傑(1999.1—2002.12)李天順(2003.1—2012.12)

李寨村著名人物

革命烈士
李運起男,1930年生,1951年4月參加革命,195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志願軍199師587團8連戰士,1953年5月犧牲於朝鮮四零零高地。
正科級以上幹部
李開聰曾任開封工業辦主任。
李開泰曾任張家口市公安局局長。
李文領曾任河南省郵電局組織部長。
李春山曾任河南省金星啤酒廠廠長。
李文啓曾任河南省供電局領導幹部。
李運旗現任中共通許縣委組織部副部長。
李運堂解放軍二炮技術研究工作,師級幹部。
李運學現在東海艦隊服役,師級幹部。
李運明湖北武警部隊政委,團級幹部。
李文喜人民海軍報社記者,師級幹部。
李月濤現任通許縣政協辦公室主任。
李豔通許縣公安局正科級偵察員。
專業技術人才
李天耀國宴大師。解放前是開封“又一新”飯店一級廚師;解放後,被國務院選為國宴大師。1970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時,吃過他做的飯菜。
解放後考入高校的學生
李運堂1958年考入 北京大學 [1] 
李開亮1957年考入武漢鋼鐵學院。
李文廣1982年考入南京航空學院。
李運剛1990年考入西安交通大學
李秀娟2000年考入東北師範大學
李瑞2002年考入西南師範學院。
李文亭考入復旦大學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