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佛瑪

鎖定
李佛瑪(越南語:Lý Phật Mã,1000年—1054年) [1]  ,又名李德政(Lý Đức Chính),越南李朝第二任君主(1028年—1054年在位),廟號太宗,尊號開天統運尊道貴德聖文廣武崇仁尚善政理民安神符龍見體元御極億歲功高應真寶曆通玄至奧興龍大定聰明慈孝皇帝。
全    名
李佛瑪
別    名
李德政
李太宗
封    號
皇太子、開天王(李公藴封);交趾郡王→南平王(宋朝封)→南越王(宋朝追封)
尊    號
開天統運尊道貴德聖文廣武崇仁尚善政理民安神符龍見體元御極億歲功高應真寶曆通玄至奧興龍大定聰明慈孝皇帝
廟    號
太宗
年    號
天成、通瑞、乾符有道、明道、天感聖武、崇興大寶
所處時代
越南李朝(大瞿越
出生地
長安府(今越南寧平
出生日期
1000年7月29日(應天七年六月二十六日)
逝世日期
1054年11月3日(崇興大寶六年十月初一日)
逝世地
升龍城長春殿
在位時間
1028年 至 1054年
前    任
太祖李公藴
繼    任
聖宗李日尊
主要成就
創建李朝官僚體系
最高官職
靜海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等(宋朝授);侍中(宋朝追贈) [7] 

李佛瑪人物生平

李佛瑪早年經歷

黎應天七年六月二十六日(1000年7月29日),李佛瑪生於當時大瞿越國的首都長安府(今越南寧平),是前黎太祖黎桓的外孫。 [1]  他自幼聰慧,小時候遊戲時讓其他小孩簇擁他,如同帝王受百官導從。其父李公藴當時還是將領,笑着問:“將家子當效軍旅事,安用導從乎?”李佛瑪回答説:“導從奚間於將家子哉?如間之,何獨不在丁而在黎乎?由天之命耳。”李公藴聞而驚異,於是開始器重他。在他受禪即位當日,即立李佛瑪為太子,順天三年(1012年),加封為開天王。李佛瑪憑藉其聰慧的天賦,學習並通曉文武六藝。順天十一年(1020年),被任命為元帥,南擊占城,於龍鼻山大破佔婆軍,並生擒其將而還。 [2] 

李佛瑪即位之初

順天十九年(1028年)三月初三日,李公藴駕崩。東征、翊聖、武德三王圖謀不軌,擁兵入宮,被李佛瑪挫敗。翌日,李佛瑪即位於靈柩前,改元天成,是為太宗。 [3]  太宗為使文武百官效忠朝廷,立廟於大羅城右伴聖壽寺舉行盟誓禮,讀誓書於神前:“為子不孝,為臣不忠,神明殛之。”其後歲以為常。
天成二年(1029年),李佛瑪被宋仁宗冊封為交趾郡王,食邑三千户、食實封一千户,加授特進、檢校太尉,充靜海軍節度觀察處置等使、安南都護、兼御史大夫、上柱國,賜推誠順化功臣號。 [5]  通瑞五年(1038年),進封南平王。 [6] 
自1039年開始,李佛瑪創建了一個比較完備的官僚體系,被認為是越南歷史上的英主之一。李朝廢除了丁朝的十道,把全國劃分為二十四路。在南部的愛州驩州置二寨。地方上的行政長官,各路有知府、判府;各州有州牧。在路、州、寨,設地方武官領軍鎮守。在李太宗時代,各州兵權和行政權都由州牧掌管。

李佛瑪勵精圖治

  • 嚴明法治
李朝封建統治者為了鞏固和加強封建政權,不僅加強法制,而且重視軍隊建設。在李太宗當政時期,命中書制訂律令,分門別類,於1042年頒佈《刑書》三卷,成為越南歷史上第一部律書。其中分為強盜、竊盜、奸人、贖罪、逃軍等條款,法令嚴明。還於1052年鑄洪鐘置於宮殿前,“令民有冤抑不達者,撞之以聞”民間的冤訟,可直接由皇帝審理。
  • 農業經濟
農業是封建國家的經濟基礎,農業生產決定着封建社會的繁榮和穩定。李朝統治者鼓勵農業生產,關心水利建設,用以保障稻穀的豐收,全國各地修築堤壩。開鑿運河,疏通河渠;用法律保護水牛不許隨意宰殺。此外,開墾荒地也成為發展農業生產的一項重要措施。李朝還利用掠奪來的戰俘開地墾荒。因此,李朝的農業生產得到到很大發展,增強了國力。
  • 推崇宗教
李朝歷代皇帝皆推崇佛教(禪宗),把佛教定為國教,使禪宗佛學廣為傳播。李太宗是禪宗“無言通派”的僧祖。李朝封建統治者雖然虔心信佛,但卻把“大慈大悲”、“忌殺生”等佛陀的教誨忘在了腦後,對內進行殘酷統治,對外猖狂發動戰爭。
  • 對外戰爭
李太宗天感聖武元年(公元1044)正月,太宗“親督諸軍,萬櫓齊發”,從海路侵入佔婆,佔王乍鬥(闍耶僧訶跋摩二世)不幸戰死,佔軍大敗,被李軍“追斬三萬級”,生擒五千人,“屍塞原野”。李太宗進入佔婆王都佛誓城,擄掠而去。
李太宗還曾擒斬廣源州的壯族首領儂全福,並與其子儂智高(壯文:Nungz Cigaoh)較量。

李佛瑪後宮生活

太宗在位,每逢飢謹,常減税二三年,修改法律制度,刑罰及審訊之法,也算有為之君。但身為皇帝通病,生活豪華,每日山珍海味,後宮眾多,計有皇后十三人,妃子十三人,御女十八人,樂妓一百人,終年享樂不已。生下的皇子中除了太子李日尊外,只有李日中封奉乾王,其他只為侯。 [4] 
崇興大寶六年十月初一日(1054年11月3日),李佛瑪病逝於長春殿,長子李日尊即位。 [1]  政權交接非常順利,後人多認為系李佛瑪創立的官僚體系之功。

李佛瑪歷史評價

吳士連:①帝沉幾先物,同符漢光,征伐四克,比跡唐太。然君子每以矜大過舉,責備其賢。②史稱帝仁哲通慧,文武大略,六藝無不精諳。惟其有此才德,故能有為。然拘於君臣燕亨之禮,當哀而樂,致孝道之有虧。惑於浮屠慈愛之説,肆赦叛臣,則仁流於姑息,此其失也。 [1] 
參考資料
  • 1.    《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卷二
  • 2.    《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卷二:為兒時,與羣觀遊,能自區處,使之引翼前後左右,如眾官導從之儀。太祖見而悦之,因戱曰:“將家子當效軍旅事,安用導從乎。”帝應之曰:“導從奚間扵將家子哉。如間之,何獨不在丁而在黎乎。由天之命耳。”太祖驚異,由是益竒之。受禪之,日立為東宮太子。順天三年,封開天王,居於外。十一年,命為元帥,擊占城於佈政寨。大軍渡海抵龍鼻山。黃龍見於帝舟,帝獨自負。及至,破之,擒其將而還。十九年春三月,丙申朔,帝以所御衣賜南帝觀道士陳慧隆。是夜光徹觀內。慧隆驚起視之,乃黃龍見於衣架也。此皆天之所命,至是,並符之。其稟性仁哲頴,悞通文武大略,至於禮樂射御書數等藝,無不精諳雲。
  • 3.    《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卷二:戊辰十九年〈三月以後太宗天成元年,宋天聖六年〉春二月,帝弗豫。三月丙申,朔,日食。戊戌,帝崩於龍安殿。羣臣皆詣龍德宮,請太子奉遺詔即位。東征、翊聖、武德三王聞之,皆帥府兵入伏禁城。東征王伏於龍城內,翊聖、武德二王各自伏於廣福門內,俟太子至襲之。有頃,太子自祥符門入,至乾元殿覺變,命內豎閉諸殿門,及使宮中衞士守備。因謂左右曰:“我於兄弟,無所毫負。今三王行不義,忘先帝之遺命,欲圖大位,卿等以為何如。”內侍李仁義曰:“兄之與弟,內可以協謀,外可以禦侮。今三王反以為兄弟乎,以為仇讎乎。願許臣等一戰,以決勝負。”太子曰:“吾恥先帝未殯,骨肉相殘,寧不為萬世笑耶。”仁義曰:“臣聞務遠圖者忘近功,存公道者割私愛,此唐太宗、周公旦出不得已之奉。今殿下以唐太、周公為務遠圖,存公道耶。抑為貪近功,溺私愛耶。殿下能偕唐太、周公之遺蹟,則後世之人,將頌歌功德之不暇,何暇笑哉”又曰:“先帝以殿下善足以繼志,才足以濟事,故以天下付託殿下。今賊逼宮門,而隱忍如此,其如先帝付託何。”太子默然良久,謂仁義及宮臣楊平、郭盛、李玄師、黎奉曉等曰:“吾豈不知唐太、周公之所為若是乎。吾欲掩晦其罪惡,使自退伏,以全吾骨肉為上耳。”時三府兵愈急,太子度不能制,曰:“勢既如此,我何靣目與三王見乎。吾但成服,奉侍先帝,此外皆委卿也。”仁義等皆再拜曰:“死君之難,臣等之職分。今既得死,所將復何辭。”乃令宮中衞士開門出戰,人樂赴難,無不一當百。兵既接戰,未決勝負,奉曉怒,拔劍直至廣福門,大呼謂:“武德王等覬覦神噐,蔑視嗣君,上忘先帝之恩,下背臣子之義,所以臣奉曉捧斯劍為獻。”乃直犯武德王馬。王引馬避之,馬蹶,為奉曉所獲殺之。三府兵敗走。官軍追斬之,殆無遺者,惟東征、翊聖二王僅以身免。奉曉等還,以服戎奏捷於太祖柩前,又詣乾元殿吿太子。太子勞之曰:“吾所以克荷先帝之丕基,全父母之遺體,卿等之力也。吾嘗觀唐史,見尉遲敬德匡君之難,自謂後世人臣無可比者。今日遭變,乃知奉曉之忠勇過敬德遠矣。”奉曉再拜曰:“殿下德感天地,敢有萌異圖者,天下神祗皆效其職,而誅滅之,臣等何力之有。”……己亥,太子佛瑪即位於柩前。尊母黎氏曰靈顯太后。大赦,改元天成元年。
  • 4.    《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卷二:封皇子日中為奉乾王,其餘皇子皆封侯。
  • 5.    《宋大詔令集》卷238,《交趾李德政襲靜海節度制(天聖七年四月癸亥)》:國家內有百揆之官。以經夫天事。外有四封之守。以扞於王家。乃眷世藩之臣。夙奠海隅之壤。特頒丕制。俾纘舊圖。安南靜海軍權知留後事李德政。材維邁倫。學以知變。敏略自勝。蚤聞夷落之懷。丹誠不渝。素督邦風之慕。方紹忠於先閥。爰請命於本朝。乃分上將之旄。仍胙王封之土。寵章並至。英望攸歸。於戲。誓若泰山。永保世修之職。歸於宰旅。無忘時貢之恭。往綏爾民。善固吾圉。可特授特進、檢校太尉、充靜海軍節度觀察處置等使、安南都護、兼御史大夫、上柱國、仍封交址郡王、食邑三千户、食實封一千户。賜推誠順化功臣。
  • 6.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百二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3-04]
  • 7.    《宋會要輯稿》儀制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