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冰

(1983王亞彪執導的電影)

鎖定
《李冰》是王亞彪執導的歷史題材影片,由胡慶士、王敏宜等主演,於1983年上映。
該片講述了戰國末期李冰父子修築都江堰水利工程, 造福蜀地百姓的故事 [1] 
中文名
李冰
類    型
古裝、歷史
出品公司
長春電影製片廠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導    演
王亞彪
編    劇
陳澤遠
主    演
胡慶士
王敏宜
片    長
105 分鐘
上映時間
1983年
對白語言
漢語普通話
色    彩
彩色

李冰劇情簡介

戰國末期,秦國蜀郡水患連年,民不聊生,秦昭王召集羣臣商議對策,丞相範睢不顧御史大夫反對,推舉李冰任蜀郡郡守。李冰兼程趕往蜀郡,一家人喜出望外。李冰將一支玉簪交給夫人,夫人含淚送李冰和兒子二郎出發治水。成都蜀郡官員百姓焚香迎接新任郡守,車至市井,有人喊冤。郡丞公孫若令武士捉拿,李冰制止,二郎上前接狀,見一年輕美貌的女子舉狀,為她身陷囹圊的哥哥王綴喊冤,二郎對她頗有好感。晚上,秦王貴戚華陽侯及兒子華陽烈龍為李冰接風。席間,李冰向官員們請教治蜀之策,華陽父子認為敬天才能保民;主尊孟謙主張抗旱防洪;監御史何堅卻堅持要嚴刑峻法,斬決王綴,使民畏威。李冰連夜審閲王綴案卷,認為王綴只是主張治水,為民請命,井非謀反。刑場上,李冰父子急喊刀下留人。忽然,山洪席捲法場,李冰父子和王綴都被捲走。王綴在水中救起李冰父子,領他們謁蜀王墳,登玉頂山,查訪岷江洪水成因。李冰當眾釋放王綴,百姓心服,願隨李冰一同治水。李冰委王綴以治水工程重任,華陽侯大為驚怒,他表面上獻出萬斛糧食,背後卻另施詭計。施工剛開始,就遇挫折。玉壘山山石堅硬,鐵釺打不動,大批民工發生食物中毒,華府管家造謠惑眾,要百姓撤離,並把民女杜鵑嫁給江神。李冰將計就計,親自前去送親。二郎假扮新娘,在江神祠捉住裝神弄鬼的華陽烈龍。李冰為民除害,把惡少華陽烈龍拋入江中。治水工程轟轟烈烈地展開,二郎在勞動中與杜鵑真誠相愛了。暴雨降臨,二郎在搶修大埝中受傷身死。李冰繼續尋找防洪築埝的新方法。華陽侯誣告李冰,秦王削李冰職,並捉拿王綴。王綴以死相報,自刎前留書紿妹妹,假託是以李冰名義斬殺。李夫人深明大義,以自身做人質,隨官員去秦都咸陽。經一年苦鬥,李冰終於完成了大埝的修築。工程經受了洪水的考驗,造福於子孫萬代。此時,李冰接到夫人病故的噩耗,他決定長留蜀中,繼續根治水患。暮色沉沉,高車轔轔,李冰告別岷江父老,踏上了新的征程 [2] 

李冰演職員表

李冰演員表

    • 赫海泉 飾 御史大夫
    • 遊江雄 飾 王綴
    • 任蓀 飾 秦王
      配音  陸建藝
    • 浦克 飾 範睢
    • 李頡 飾 公孫若
    • 朱德喜 飾 何堅
    • 許志餘 飾 卓石匠
    • 惲玉純 飾 卓媽媽
    • 陸建藝 飾 李桂陽
    • 張鍾熙 飾 瞎老人
    • 孫英白 飾 管家
    • 胡琪 飾 李成
    • 王曉忠 飾 里正
    • 盧廷蘭 飾 公孫若妻

李冰職員表

製作人 單武(製作主任)、於盛桐
導演 王亞彪
副導演(助理) 喬光吉、張國仰
編劇 陳澤遠
攝影 安治國
配樂 雷雨聲
剪輯 丁淑賢、崔學英
道具 孫貴中(道具設計)、何緒成
美術設計 王興文、田豐(副美術)
造型設計 王玢瑞、紀偉華
服裝設計 張家齊、舟帆
燈光 張潤池、劉志舜
錄音 康瑞新
佈景師 李寶樹(繪景)、王子偉(繪景)、李雲沛(繪景)、邵慶祥(置景)、錢守庫(置景)
展開
編輯
南呂、李榮霞
特技美術
陳秉中、張中田
武術指導
趙其生
舞蹈設計
莽雙英
特技攝影
彭守仁、張興文
煙火
孫秉臣
泥塑
楊永茂
擬音
於華
獨唱
吳雁澤、馬太萱
領唱
楊潔
演奏
長影樂團、吉林省歌舞劇院民族樂團、湖北省歌舞團編鐘樂隊
指揮
尹升山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2] 

李冰角色介紹

  • 李冰
    演員 胡慶士

    秦國大臣,奉命入蜀治水。他不辭勞苦深入不毛之地勘察災情水情,冒着丟官的風險任用民從領袖王綴同治水患,承受着兒子不幸身亡的巨大悲痛,矢志不移,鍥而不捨,機智地戳穿了妖言惑眾、破壞治水的華陽侯的陰謀,終於修築成了都江堰。

  • 華陽侯
    演員 毛燕華

    豪門貴族,他通曉禮儀,有貴族風範,但陰險狡詐,笑裏藏刀,和兒子利用百姓對河神的迷信斂財,對李冰治水明許暗阻,施詭計進行破壞。

  • 王綴
    演員 遊江雄

    蜀中治水能人,卻被打成“妖言惑眾”的罪臣,幾乎蒙冤被處死,幸得李冰相救,在治水中,他成為李冰的得力助手。後來他為了解李冰之難,報知遇之恩,毅然決定自盡。

  • 二郎
    演員 莊培元

    李冰之子,勇敢、善良,跟隨父親入蜀後,一心一意幫助完父親完成治水大業,造福蜀地百姓,並在共同的勞動中,與杜娟產生了真摯的愛情。然而,在工程即將竣工之時,他為搶險而負重傷,最終不治身亡。

  • 杜鵑
    演員 李媛媛

    王綴的妹妹,美麗温柔、勤勞淳樸、深明大義。為救哥哥,她不顧危險街舉狀喊冤,與李冰之子二郎相識,此後二人漸生情愫,但她礙於等級差異不敢接受二郎的情意。

  • 李夫人
    演員 王敏宜

    李冰的夫人。她理解丈夫的事業,同情人民的願望,但作為一個賢妻良母,她又不能不為丈夫和兒子的命運、處境擔憂,心情十分矛盾、痛苦。為打消朝廷對李冰的懷疑,她自請回咸陽做人質。

  • 何堅
    演員 朱德喜

    蜀郡的監御史,性情急躁。最初主張以嚴刑峻法使民畏威,認為王綴稱頌蜀王治水業績是為了鼓動蜀民反叛秦廷,因此堅持要斬決王綴。後來,在李冰的勸説和事實的教育下,他改變了看法。

  • 御史大夫
    演員 赫海泉

    奉王命來蜀中向李冰問罪。他討厭李冰,懷疑李冰收賣人心對朝廷不利,但也理解治蜀對秦國朝廷政治的重要性,而當華陽侯用金銀珠寶向他行賄時,他堅決不受,反而告誡華陽作官一定要清正廉潔。

角色介紹參考 [2]  [8]  [10-12] 

李冰音樂原聲

片中插曲
曲名
作詞
作曲
《岷江春》
陳澤遠
雷雨聲
《別親人》
陳澤遠
雷雨聲 [4] 

李冰幕後花絮

  • 該片是話劇演員胡慶士第一次拍電影,為了演好李冰,他查閲了包括《戰國策》在內的大量古籍,而且一有空就去實地考察,到伏龍觀或二王廟,緬懷李冰的偉大功績,幫助自己更好地認識人 [9] 
  • 胡慶士的外貌與灌縣二王廟中的李冰塑像相似,以至於拍戲時,當地羣眾一看到他就呼喊“他就是李冰 [9] 
  • 該片中“古成都城”的拍攝地選在緊靠岷江外江的駱家壩,拍攝時,正值插秧季節,外江水水位大降,達不到拍攝要求,當地駐軍在下游築起攔江壩,保證了劇組順利拍 [6] 

李冰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獲獎獎項
獲獎方
結果
1984年
第四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3] 
最佳美術
王興文
獲獎
最佳化妝
王玢瑞、紀偉華
獲獎
最佳道具
孫貴中、何緒成
提名

李冰幕後製作

創作初衷
十年“動亂”後,導演王亞彪感到, 一個真正的人,真正為人民做點好事是很不容易的,但是為人民做好事的人還是很多的,因此,他要借用李冰,為那些在艱苦的環境中人民“拼命硬幹”不惜被消滅於黑暗之中的人樹立一塊小小的紀念 [5] 
創作依據
在創作中,王亞彪發現史書上關於李冰的記載,除了在蜀任郡守修都江堰之外,別無其他內容,民間傳説雖多但大都不能作為歷史依據,而且秦代遺留下來的可供借鑑的資料太少,特別是建築方面,除了地基幾乎沒有實物。為了拍攝該片,以王亞彪為首的主創團隊儘可能蒐集資料,並且在原則上採用歷史專家的意見,把參考資料的界限劃在西漢以前,因為“漢繼秦制”,西漢留下的史料較多 [5] 
畫面色調
主創人員認為,李冰去蜀任職前,蜀郡政治形勢不穩定,洪水肆虐,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加之四川成都灌縣一帶,陰雨連綿,從地理特點和劇情考慮,他們決定不追求斑斕的色彩、豔麗的畫面,除了幾場調子高昂的戲外,大部分外景都處理在陰雨天,內景也以夜晚為主。另外,由於秦代尚黑,他們在景物、服裝、道具、化妝的選擇和設計上突出黑色,強調色彩的古老、原始、粗陋和單調,儘量向中國古畫色調靠近,試圖製造一種沉重壓抑的氣氛,從而使觀眾感受到李冰治水的艱難,體現李冰修都江堰的必要 [5] 
場景搭建
該片劇本中有多處反映成都城的鏡頭,而且場面很大,單在攝影棚搭內景達不到理想效果,美術師王興文跑了很多外景地,那些地方都滿足不了拍攝要求。為了真實再現兩千多年前的蜀郡首府,劇組決定搭建一座古城。王興文查閲資料後,結合劇本要求,與導演、攝影、置景研究,定出了搭建古城的幾項原則:一是當時成都緊臨郫江,水患嚴重,荒蕪一片,所以選景一定要符合這一特點;二是置景要力求真實,城牆要像土夯成的(因為戰國時城牆全是版築土夯),城門一定要用方形、木結構,城上要突出闕樓;三是要儘可能把戲集中,重點突出成都城,以展現時代面 [6] 
在施工時,四川民工用竹批和砂扞架起了城牆,用黃土、水泥、沙子混在一起抹在景片上,製造出“土夯”城郭。建成後的古城外景城長一百六十米,高七米,中間城樓達十四米,城內建了一百六十米長的街 [6] 
髮式設計
化妝師在設計片中男子髮式時,以秦兵馬俑和西漢壁畫為依據,根據時代特點、地方特色和人物身份,設計了五種髮式造型:華陽侯府武士、隨從、僕人和部分蜀郡平民使用偏髻;雖然偏髻比正髻更具有秦代特點,但是王玢瑞考慮到正髻是秦、西漢時期貴族男子的常見髮式,對於李冰、華陽侯、二郎等人物來説,用偏髻未免失於莊重,所以影片中貴族人物使用正髻,而髻的形狀也沒有完全照搬秦兵馬俑中多數梳的高聳式,而改用了橢圓式,以表現整體的美感;王玢瑞根據研究,認為椎髻是古代蜀族的典型髮式,所以為表現片中王綴、卓石匠、瞎老人、李桂陽等人的地方特點,均採用椎髻;無髻編髮多見於秦兵馬俑坑出土的將軍俑,是將頭髮向下梳攏後編成六股板辮再反折向上用髮卡和絲繩盤扎,王玢瑞推論這種髮式似是官員戴冠時所用,在設計片中貴族男子戴冠時的髮式時,他考慮這種髮式的反折易於下墜影響頭部美觀,所以只保留了編髮的特點;王玢瑞從資料得知,披髮是古代氐族、羌族的風俗習慣,於是,他在影片中大量出現的蜀地平民男子髮式中用了部分披髮,以顯示此地區氐族、羌族人聚居的地方特 [7] 

李冰影片評價

該片反映出強烈的時代精神,而又沒“現代化”,它讓李冰在真實歷史的氛圍中,使觀眾撫今思昔,浮想聯翩。由於該片做到了儘可能與現代觀眾心理狀態趨於一致,從而能使觀眾在思想上、情緒上產生強烈共鳴。編導在把握歷史的真實性上,嚴格地從尊重歷史出發,在人物設計、人物行為和關係,特別是人物思想上都體現了真實性。主人公李冰既沒有被現代化,也沒有被作為單純的政治號筒而任意拔高。該片的歷史真實性還突出表現在總體造型上。影片的服裝、道具、建築等注意了秦代的古色古香,突出了古老、原始、粗俗和單調的色調。人物表演方面,語言典雅而力避觀眾聽不懂的文言,再現了古人的言談風貌。該片場面浩大,氣勢雄偉,片中的咸陽宮闕、成都府、治水工地等場面令人嘆為觀 [8] (《電影評介》評)
參考資料
  • 1.    李冰  .長春電影製片廠[引用日期2019-04-20]
  • 2.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中國電影資料館編.中國影片大典 故事片·戲曲片 1977-1994:中國電影出版社,1996.02:300-301
  • 3.    歷年金雞獎獲獎名單  .中國電影家協會[引用日期2021-05-06]
  • 4.    廣西人民出版社.銀幕上的歌(11):廣西人民出版社,1984:18-19
  • 5.    王亞彪.説在《李冰》上映之前[J]電影世界,1984(3):6
  • 6.    王興文.古城重落天府[J]電影世界,1984(3):7-8
  • 7.    王玢瑞.談《李冰》男子髮式[J]電影世界,1984(3):6-7
  • 8.    朱瑪.《李冰》禮讚![J]電影評介,1984(6):4-5
  • 9.    周鷹.岷江兩岸呼李冰——看《李冰》拍攝所感[J]電影評介,1984(2):39,38
  • 10.    周又郎.寓理於情 以情動人——簡評歷史故事片《李冰》[J]電影評介,1984(4):5
  • 11.    黎鳴.並不遺憾的遺憾:訪影片《李冰》中李夫人扮演者王敏宜[J]江蘇戲劇,1984(9):59
  • 12.    章柏青主編.愛國主義精神永放光芒 百部愛國主義影片薈萃:中國電影出版社,1994.06:106-10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