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世玉

(書法家,廣東省傳統文化促進會會長)

鎖定
李世玉、又名李常玉,字春輝,號常興居士、越秀山人等。1978年生於桂林,自幼酷愛書法,先後師從楊懷武許雅瓊李俊芳吳俊明周正山胡秋萍等書法名家。中山大學中文系2011級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生。書法具鍾、張之質樸,取二王之妍美,形成了“文質彬彬,追求秀雅”的“新行草”書風。
現任廣東省傳統文化促進會會長、原民建中央畫院廣東分院秘書長。 [1-3] 
中文名
李世玉
別    名
李常玉
出生日期
1978年
出生地
桂林

李世玉人物經歷

曾任廣東省傳統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2023年10月,連任廣東省傳統文化促進會會長。
現任廣東省傳統文化促進會會長、廣東省傳統文化促進會展覽中心主任、廣東省企業誠信建設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廣東常興畫院院長、廣東省粵海書畫院、廣東省荷韻藝術書畫院執行院長、廣東嶺南詩社理事、原民建中央畫院廣東分院秘書長等。 [2-3] 
李世玉 李世玉

李世玉展覽活動

2008年11月8日,李世玉在廣州市北京路舉辦書法展,展出篆、隸、楷、行、草書法作品60多件。廣東人民政府參事室(文史館)黨組書記、主任(館長)周義、廣東省文聯原專職副主席、南方週末原主編賴海晏、著名書法家周正山、中國書畫家協會主席劉金才、嶺南詩社副社長廖開鑑、著名書法家李俊芳等領導專家出席了開幕式,並對其書法成就給予充分肯定。此次展覽還得到了廣東省文史館書法院副院長吳俊明老師及社會精英的好評和收藏。
2009年3月21日至26日由廣州市書法家協會和廣州市鵝潭書畫會聯合在廣州文化公園藝廬展館舉辦書畫展。廣東省書協副主席、廣州市書協主席許鴻基等領導參觀了李世玉的書法展並在開幕午宴上致詞祝賀,讚譽其書法的厚度與風采”。
2010年8月李世玉受邀在韓國國會大廈成功舉辦了書畫交流展,韓國國會副議長文喜相出席開幕致詞並對其作品讚不絕口,同時收藏了李世玉四尺書法作品《春華秋實》。在此期間,李世玉同時榮獲《韓中文化藝術交流貢獻獎》。
2010年11月26日,由恩平市委宣傳部、文廣新局、文聯、廣州鵝潭書畫會主辦的《故鄉情,翰墨香---吳華國、李世玉書畫聯展》,恩平市人民政府收藏了李世玉的《沁園春.雪》等十幅優秀書法作品。媒體報道:李世玉的作品先後多次被《書畫家報》《書法報》《美術報》《廣州日報》《南方日報》《羊城晚報》《珠江商報》等多家報刊和雜誌報道,好評如潮。
2010年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李世玉書法》集,對其藝術成就給予充分肯定。

李世玉策展組織

在建設“文化強國”新形勢的感召下,嶺南一批有識之士,李世玉等發起了建設“文化強國”、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論壇,決定成立“廣東省傳統文化促進會”。
2013年7月31日,促進會籌委會向民政廳遞交了申請,得到了廣東省民政廳領導的大力支持和指導。8月8日,廣東省民政廳批准成立“廣東省傳統文化促進會”,讓促進會工作正式步入正軌。
2013年9月11日下午,廣東大廈聚集一班文人墨客、高官領導參加廣東省傳統文化促進會成立大會新聞發佈會。原國務院副總理吳桂賢、原廣東省副省長範希賢、原廣東省委常委張巨惠將軍、原廣州軍區聯勤部政委劉智民中將、原廣州軍區政治部副主任鄧正明將軍、原廣東省軍區政委張洪運將軍、原廣州軍區副參謀長陳義春將軍、原海南省軍區副政委劉人傑將軍、原廣東省軍區副政委唐朝轉將軍、暨南大學黨委書記蔣述卓教授、中山大學博士生導師葉春生教授、廣州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李月教授、原廣東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學軍、原廣東省司法廳廳長王旭東、原廣東省監察廳廳長朱樹屏、原廣東省人大常委張志遠、原廣東省委政法委副秘書長李關水、原廣東省直紀工委副書記王愛羣等部、省、市領導出席會議,由廣東電視台著名主持人劉揚先生全程主持。
廣東省傳統文化促進會舉行的第一屆會員代表大會由108家會員單位組成,大會選舉了蔣明智為第一屆會長,李世玉為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楊堅偉、李衞東、常青、黃路生、羅豔平、黃賜桃、李唐文、武小馳、羅國正、王廣軍、林凱等為副會長。
廣東省傳統文化促進會的成立,要鳴謝:百家藝術進百家活動組委會、廣州市華盈茶業有限公司、頓悟書畫院、廣州信信發展有限公司、佛山市藝源堂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廣州市旭日洪基酒業有限公司、鴻德寶業公司、廣東覲悦軒藝術品有限公司及東莞市大朗松湖古典紅木傢俱廠等單位。
2013年10月13日,重陽節,也是老人節,由廣東省人民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參與指導,廣東省傳統文化促進會主辦的“建設文化強國與中華孝德文化大家談”座談會在廣州東方賓館舉行。到場的專家學者在座談會上發表了精彩的演説,都一致認為:
第一,重陽節應納入節假日製度中;
第二,希望政府健全養老的保障,將法律保障和政策制度結合起來;
第三,積極實施全社會的孝德獎勵制度;
第四,形成強有力的社會輿論監督機制;
第五,加強孝德的文化建設;
第六,樹立孝心、鼓勵孝心、倡導孝廉、樹立榜樣。
主持人餘鵬翔先生對本次座談會進行了簡潔而精彩的總結,為座談會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2014年1月12日促進會在廣東大廈舉行首次年會。年會組織了將軍、官員、書畫家現場揮毫作畫的惠民樂民文化活動。張巨惠、楊星球、唐朝轉、劉鼎祿將軍、潘鶴、王旭東、鄧夢柏、馮寶強、繆軍淇、賴海晏、朱樹屏、李明華、王愛羣、周正山、吳俊明、李俊芳、曾麗萍、劉興國、吳湧清、李志華、李颺、肖遙等領導和專家學者出席了活動。
2014年1月26日,值此促進會新址落成之喜,由廣東省傳統文化促進會、越秀公園共同主辦,廣東常興畫院承辦的《廣東省傳統文化促進會名家書畫邀請展》在越秀公園花卉館開幕;眾多書畫家現場揮春,贈“福”萬家。展出了趙少昂、關山月、黎雄才、楊善深、葉綠野、尚濤、方向、楊之光、李正天、陳永鏘、周彥生、劉濟榮、方楚雄、王少倫、廖華才、周正山、喬平、吳俊明、李俊芳、餘鵬翔、蔣明智、李世玉、辛叢民、羅國正、嚴浩、李勝道、常新等名家書畫100餘幅。周玉書中將、唐朝轉將軍、張學軍、王旭東、鄧夢柏、伍輝紅、賴海晏、吳湧清及廣州市文聯主席喬平,廣州市越秀公園主任王昱,廣州大學美術專業碩士生導師、廣東省美術家協會理事、廣東省青年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王少倫,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副教授、廣東省青年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廣州市美術家協會花鳥畫藝委會會員廖華才等出席了開幕式。在展會現場,書畫家根據民眾定製需要,手寫揮春,向市民派發“福”字。活動在人民網上點擊率超過了117.1萬次。截止到3月2日,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

李世玉代表作品

2008年李世玉行書作品“實現奧運夢想,弘揚中華文化”獲水墨華夏08年奧林匹克之旅書畫藝術展金獎。在北京展出期間,中央六台主持人王偉導演收藏了李世玉行書《沁園春.雪》。
李世玉的行書四尺書法《厚德載物》在2010年9月11日舉辦的“2010青島成名翰墨第八屆中國書畫專賣拍賣會”以人民幣29120元落槌成交。
李世玉的行書四尺書法《天道酬勤》在2010年1月17日由廣東省金秋慈善基金會舉辦的“關心慈善,大愛無疆慈善事業獻愛心”活動中以人民幣10000元拍賣成交,所拍金額全部用於慈善事業。
2011年4月15日李世玉應邀出席“共創和諧,同享幸福”慈善晚會,其中兩幅作品分別為:六尺書法《廣結善緣》18000元,四尺書法《虎》16000元,全部拍賣款捐贈給了貧困學生。

李世玉名家點評

書畫大師楊之光讚譽其書法:“功力、技法都出眾於旁人,尤其是超越了絕大多同齡書法家”。
中國收藏家協會會長閻振堂為其題評“清韻悦目自然,書壇妙趣新秀”,作為對李世玉書法的充分肯定。
中山大學原副校長魏聰桂點評李世玉“愛好出勤奮,勤奮出天才”。
廣東省原省長盧瑞華為李世玉題詞“氣韻生輝”。
中宣部原副部長、文化部原代部長、現代著名革命詩人、劇作家賀敬之為李世玉“書寫心聲”題詞。
原廣州軍區代司令員劉存智為李世玉題詞“墨海飄香”。
原廣州軍區副司令員、空軍司令員、書法家劉鶴翹為李世玉題詞“李世玉書法作品集”。
中國書協顧問權希軍為李世玉題詞“墨海揚帆”。
中國書協顧問陳永正為李世玉題詞“李世玉書法展”。
廣西書協原主席鍾家佐為李世玉題詞“翰墨怡情”,贊其書法後生可畏......
眾多領導和書法名家充分肯定和高度讚譽了李世玉藝術成就。

李世玉領導接見

李世玉在京期間,得到了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原外交部長李肇星、書法泰斗歐陽中石、中國書協顧問李鐸、中國文聯黨組書記趙實等領導的親切接見,關心和指導。

李世玉開創新風

廣西全州人傑地靈,人文薈萃,在歷史上出過不少知名的文人、學者和官宦名流。全州民風淳樸,全州人素以忠厚、 耿直、友愛、禮讓、敬業、勤勞的秉性受人讚許,所以往昔稱其地有“燕趙之風”。在文壇,全州人以和而不流、推陳出新為高標,其代表人物有清初“嶺南詞壇領袖”謝良琦,開一代畫風的著名畫家石濤,著名宮廷史學家蔣良琪等,他們的造詣為人稱道。
青年書畫家李世玉生於廣西桂林全州這塊文武之地,自幼受到“伍純道”文化的薰陶,又得益於各大名師的耳傳身授,出落成一代青年才俊,書風逼人。同行稱道:李世玉自幼酷愛書法,遍臨碑帖,尤擅行草,其作品得二王之飄逸、張旭之暢快、懷素之狂放,融匯諸家之長,自出新意而成一家。
同行之言雖有些許美譽之辭,卻又不乏真實靠譜。李世玉生於貧寒之家,然而風骨向上,經過打拼成為令人稱羨的儒商,而且他的“儒”儒在骨子裏,無論事業上做得多紅火,對書法的那份深厚情感多年不變。自六歲起,李世玉即迷上書法,近二十年廣臨各體大家,經過十年“模仿”,十年“創造”的歷程, 慢慢走出了自己的書體之路,那就是“新行草”書體,給青年書壇帶來一股清新的風氣。
我喜與年輕一輩交談,與李世玉也較有情份。觀其書法,功力沉穩,行筆純熟,運線有力、造意有道 。究其書理追求,在於造字用意閒適不凡、直抒胸臆、灑脱奔放而又不離行道。其代表年輕一輩探索的“ 新行草”,行道之處在於,用筆傳統得法,乾濕濃淡相宜,大小粗細有考究,尤為突出的是:李世玉書法中講求傳統書法中的“起筆”、“收筆”,但求筆出不同,筆收有力、餘味三分。
除開行道,李世玉的“行草”書法還追求“造意”。常聽其言,書法作品在其心情最佳或者有幾分酒意的時候最出真章。他寫字時注意心有所抒,意有所發,每個字體與字體之間,相同字體的變形之間等等都能體現出其書法的“律”:就如一首樂體詩一般,讓人感覺到旋律的變化和豐富。更有佳境者,其作品注重行間佈局、大小相引、粗細相搓,下筆連綿起伏,筆筆神彩煥然,在不一樣的節奏與美感之中,形成自己的獨特行草,意綿綿、灑脱脱,給人一種清新向上的感覺。可見,沒有出眾的天資和才華,上乘的書法領會,以及對書法的執著與追求,很難像他一般達到“造”與“意”的昇華。
李世玉還好古文,也愛在自己的作品中嵌入一些自作的詩文詞句,才氣盎然,為同行好友所津津樂道 。常聽其言:“詩文書畫,本為一體,多方結合,才容易感染旁人。”此話一出,我輩中人也暗暗讚賞。
吾與李世玉,非但同鄉,藝緣也深、情份更濃。自將瞭解他的地方,聊作幾句,是為序。願此書法作品集的出版,能給李世玉更多的探索期待和新的啓迪,在蒸蒸日上的事業中不斷前行。
唐朝轉(廣東省軍區原副政委、將軍)

李世玉作品展示

他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廢寢忘餐地在紙上運腕游龍、營造筆墨方陣。
他是具有遠大抱負和青春朝氣的後起之秀。
李世玉 李世玉
他在2008年11月創立旭曦堂,並在北京路、文化公園、佛山藝源堂等舉辦書法展,繼而赴京接受奧林匹克之旅大賽諸項嘉獎:如其作品曾獲奧林匹克之旅杯《水墨華夏》名家書畫作品展金獎、紀念改革開放三十週年中華書畫藝術作品大賽金獎、慶祝2008年北京奧運會全國書畫聯展一等獎、作品“虎”字榮獲世界和平金獎、榮獲上海世博會國際書畫大展、上海世博紀念獎等多項大獎。作品“虎”已在上海聯合國國際信息發展網館展覽。2010年8月由李世玉等藝術界人士組織了中韓國際青少年藝術交流展覽活動在韓國國會大廈成功舉辦了書畫交流展;韓國國會副議長文喜相(收藏了李世玉四尺書法作品《春華秋實》)等領導出席了開幕式並致詞祝賀。其個人傳略及作品已經入編到《中華詞賦》《東方之子》《中國知名書畫家》《華人人才大典》《當代中國書畫驕子》《2008奧林匹克之旅書畫藝術大典》《2008中國藝術年度人物》《全國楹聯書法繪畫邀請展》等多種專業書刊。並且被《文化月刊》《中國書畫》《華夏文藝報》《書畫家報》《書法報》《廣州日報》《南方日報》《羊城晚報》《信息日報》《書法藝術報》《珠江商報》等報刊、雜誌紛紛報道。此時,他恰是三十而立之年。
李世玉,這個名字讓許多年青人讚羨,老一輩書壇名家也樂於給予深切關懷、鼓勵、指點提攜,有如雨潤心田,令他獲益良多,技藝大增,常出新意。
李世玉 李世玉
在鵝潭書畫會和嶺南詩社和其他對外翰墨交流中,李世玉不辭勞苦,先後到過肇慶、潮汕、佛山、深圳、南寧、梧州、欽州、柳州、赴北京、天津、上海出韓國等地即席揮毫、交流展覽,筆酣墨暢,氣韻生動。
從付梓的本集諸多作品看,其墨色凝重、線條富有質感。如“清風朗月”之行草書,跌巖起伏、動勢飛揚;“精氣神”三字佈局得體,“精”和“氣”兩字筆斷氣連、姿彩飄逸,“神”字以中鋒行筆,含千鈞之力而顯得穩重剛健,其藝術境界定格在這一個“神”字上;榜書“虎”字寫來翰墨淋漓、追求韻致。從其作品中可以看出:筆法、佈局、韻味、意境乃至線條的精神內涵,作者均留意經營佈陣,稔記“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
在為餘堅強等六人慶國慶書畫聯展"新新共賀、六六騰歡"之賀詞書寫中,他潑墨飛濺,引動筆下流水行雲般的線條變化,上下左右字體相互呼應,氣氛熱烈。
桂冠用荊棘編成、藝苑需要有更多來者。“學無前後,達者為師”,預祝年青的接班人:努力!雄起!為嶺南大地譜寫更多翰墨新篇章。
吳俊明寫於己醜中秋節
(吳俊明系廣東省政府文史館書法院副院長)

李世玉鼓舞新輩

當今社會和諧,百廢俱興,逐漸步入小康盛世,書畫藝術進入尋常百姓家。不少人對傳統的書畫藝術,有愛好到收藏。老一輩的書畫家故然受到歡迎尊重,而新進的中青年書畫家正步入藝術殿堂,開始受到青睞與重視,他們勤奮向上,勇於向前輩學習,又敢於開拓創新,前途無量。如南粵書畫界的梁雪芸女士、蘇起龍君、李世玉君等,雪芸為老書法泰斗李曲齋弟子、著名詞人朱庸齋高足、老畫家吳灝得意門徒。她僑居美國紐約,在彼邦弘揚中華文化,在華僑中大顯身手。她的書法植根於二王后又取法宋徽宗瘦金體,以女性特有的柔美融匯於文徵明體堅毅靈巧,深受其師李曲齋讚美。香港大學教授李棪讚賞她的書法雲:“紫草金鞭存刻字,感知能學衞夫人。”前湖北省文聯副主席鄧少峯稱她:“善書法、工吟韻、談吐風生、洵為藝壇新秀。”
中青年畫家蘇起龍,十二、三歲便開始習畫,他由電工出身,常為嶺南畫派大師黎雄才關山月修理家中電器,由是結識兩位大師,常於工作之便請教他們畫法畫理,由臨摹學習到脱穎創新,勤奮學習,日夜伏案或外出寫生,終於由貌似黎家山水,到超然創新,受到黎老不斷讚揚與鼓勵,終於成為,嶺南畫派的傳人。前些時,有關方面公佈廣東十位最有潛質的畫人,蘇起龍是其中之一。又如青年書畫家李世玉君,現年仍不過三十餘歲,如果不認識他的人,只看他的書法,絕不會覺得他是那麼輕的年紀。從十歲八歲開始,他就先後師從楊懷武、許雅瓊、周正山、吳俊明諸名家,勤奮好學,焚膏繼晷,數十年如一日臨時不輟。他自創的“新行草”取法於二王,顏柳,攝取其精華,淋漓酣暢,氣韻奇趣,自成一體。加上他年輕力壯,虛心好學,精力充沛,交遊廣闊,前途無可限量。
盛世重收藏,鑑賞國粹的人越來越多,我本人由於受家庭影響,先人遺教,不敢怠慢,所以也樂於蒐集繼承。愚以為對前輩的作品,早有評價定論,今後應着重於有潛質的中青年書畫家,如上述諸君及其他在社會流傳的中青年同志,應該放在向前看的角度,多注意其作品,從發展的視覺,加以鼓勵重視,社會是發展的,書畫藝術也是不斷開拓創新,喜見後浪推前浪,新人勝舊人,為創建廣東省文化強省的大好未來,向他們歡呼鼓掌。
鄧圻同(西關大少 、收藏家)

李世玉同行評價

隨着交往的增加,我對青年書法家李世玉的瞭解也不斷增進。他聰明、好學、勤奮。我認識他之初,他自己介紹説,做些小生意,業餘學寫字。久而久之,才知道他已經把主要精力放在書法上。原來的小生意也因之而停止了。可以説,他對書法有着近似痴迷的追求。他千方百計,拜名師、訪書友、參加培訓、參加書展,又把大量的時間用於臨池揮毫,大字小字均聚精會神,務求己傳播古代名家藝術精粹,又不失自己的風格,乃至追求形成既秀美又豪放,雅俗共賞的藝術魅力。為此,他多方擴大自己的文化內涵,到名校學習歷史文化知識,他為朋友揮毫,一站幾個鐘頭樂此不疲。他還學寫畫,學雕坭壺...... 精力充沛。凡此種種,中心點仍然是書藝的上升追求。難得的是,他有一顆真誠之心,認真地學,誠實對自己、對別人,儘管在一片讚揚聲中,但他清醒的估評自己所處的階段,保持一種學習的心態。一次,我帶他到一位書法專家的家裏,見他十分虔誠地聽取那位先生的意見,一再要求逐字批評。聽後,把原來擬逞展的作品擱置下來,繼續努力。他又有一顆善良的心,他為福利事業而拍賣書法作品,所得用以扶貧濟困。他為佛寺的修建而揮毫潑墨,寫起字來不知疲倦。
李世玉如今的藝術成就和影響力,受到了前輩藝術家的肯定和鼓勵,也受到了同輩書法家的稱讚。更加可貴的是,他年青,具有相當大的藝術潛力。中華書法藝術,是我民族的瑰寶。在近當代的一段曲折後,如今已形成了復興的勢頭。在眾多的書法藝術家以及追求者當中,李世玉走的是正道。為什麼?我認為,他老老實實地繼承老祖宗的寶貴的書法藝術財富,刻苦地學、努力地寫、不走捷徑、不弄偏門。他把書法藝術的追求和個人素質的提升結合,不僅重書法,而且重多方面文化;不僅重寫字,而且重做人。以我看來,世玉具有他的優勢,但並非十全十美,我常感到,他未能脱俗而有些急躁。當今之世,謀生不易,辛苦勞累,挫折失意在所難免。作為一個朋友,我建議他動靜結合,特別是要有靜下來潛心於書藝的安排。我非常同意著名的藝術家楊之光先生給李世玉的題辭:“厚積薄發”,建議世玉把這四個字裱好懸掛,心領神會,始終貫徹!
賴海晏(廣東省文聯原黨組副書記、副主席,南方週末原主編)
2012年7月21日於翠痕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