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木靈

(中國傳説中的角色)

鎖定
木靈也叫木魅。在中國傳説中,一般指由長壽古樹成精所產生的精怪,有不同的形象化身。 [1] 
中文名
木靈
別    名
木魅
樹精

木靈背景介紹

木靈亦指木魅。魅的來源可追溯中國上古時期,魅當成一種需要抵禦的可怕怪物,《左傳》記載“舜臣堯,賓於四門,流四凶族渾敦、窮奇、檮杌、饕餮,投諸四裔,以御魑魅。”它們危害中原,充滿敵意。而在時代變換下,魅成為了老物成精的意思。
漢代《説文》釋“魅”:“老精物也。”魅被視為一種存在了很久的物化成的精怪。《論衡》談“魅”:“其物也,性與人殊,時見時匿,與龍不常見,無以異也。”魅被理解為一種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異怪。到了漢代以後,人似乎與魅的接觸開始頻繁起來,人對魅的認識才逐漸清晰,也因此引發了一系列的離奇故事。在眾多的故事情節裏,魅會扮作美少女、美男子、親朋好友、達官顯貴等各類人類角色誘騙凡人,魅千變萬化,魅姿無限。這些故事中的魅,大多都有原形可辨。正如東漢王充所説:“夫物之老者,其精為人。亦有未老,性能變化,像人之形。”晉代葛洪也有類似的説法“萬物之老者,其精悉能假託人形,以眩惑人目而常試人。”魅就是一種存在較久的怪物,常常成精化人,迷惑人。
唐代詩人李商隱在《神弦曲》記載:百年老鴞成木魅,笑聲碧火巢中起。意思是百年的老鴞鳥會成精怪,就會焚燒掉自己的巢穴。木魅被認為是生物經歷漫長歲月之後,吸收日月精華化成的妖怪。
在古代,木魅會經常和山鬼一同被提起,在清晨出現。南朝·宋詩人鮑照《蕪城賦》記,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風嘷雨嘯,昏見晨趨。意思是木魅、山鬼,野鼠城狐,在風雨之中呼嘯,出沒於晨昏之際。南朝·梁詩人吳均《吳城賦》:木魅晨走,山鬼夜驚。意思是清晨樹魅忽閃忽現,入夜山谷中的鬼怪令人心驚。唐代詩人李白《過四皓墓》詩:木魅風號去,山精雨嘯旋。
木魅(木靈)並非是樹的本體化精,更像是樹久了有了"靈魂",由樹產生。在《閲微草堂筆記》這類記載異事的文獻中,常是以在樹木周圍現身。木魅還有不同的形象化身,晉代《玄中記》記載:“千歲樹精為青羊,萬歲樹精為青牛,多出遊人間。”
《太平御覽》有記“《玄中記》又曰:萬歲樹精為青牛。漢桓嚐出遊河上,忽有一青牛從河中出,人驚走。太尉何公時為中尉將軍,有勇力,走逆牛。牛檻瀚,走還何,公以左手挽牛足,右手持斧斫牛頭而殺之。此青牛者,萬年之木也。”漢桓帝時,有一頭青牛自河中衝出驚駕,被一斧子砍了頭,人們就説這可憐的牛是一隻修行萬年的木魅。
晉代志怪小説《搜神記》中,記載了一種有具體名字的木魅:三國時,建安郡太守敬叔派人砍伐老樟樹時,逮到一隻形如黑狗、長着人臉的木魅。一查《白澤精怪圖》,發現這種木魅叫“彭侯”。太守就把這隻彭侯煮成了下酒菜。

木靈相關故事

《閲微草堂筆記》卷四—灤陽消夏錄四記載 [2] 
汪閣學曉園,僦居閻王廟街一宅。庭有棗樹,百年以外物也。每月明之夕,輒見斜柯上一紅衣女子垂足坐,翹首向月,殊不顧人。迫之則不見,退而望之,則仍在故處。嘗使二人一立樹下,一在室中,室中人見樹下人手及其足,樹下人固無所睹也。當望月時,俯視地上樹有影,而女子無影。投以瓦石,虛空無礙。擊以銃,應聲散滅;煙焰一過,旋複本形。主人云,自買是宅,即有是怪。然不為人害,故人亦相安。夫木魅花妖,事所恆有,大抵變幻者居多。茲獨不動不言,枯坐一枝之上,殊莫明其故。曉園慮其為患,移居避之。後主人伐樹,其怪乃絕。
翻譯
內閣學士汪曉園,租住閻王廟街一處房子。庭中有棵棗樹,是一百多年以前的東西了。每到月光明亮的晚上,就能看見斜枝上面,有一個紅衣女子垂着腿坐着,翹首望月,從來也不看人。可是靠近去看就不見了,退後望去,又仍在原處。曾經叫兩個人一個站在樹下,一個呆在屋裏。屋裏的人看見樹下人手能夠到紅衣女的腳,樹下人卻還是什麼也看不見。當紅衣女坐在樹上望月時,地上有樹的影子,紅衣女卻沒有影子。用瓦塊石頭投去,就好像打在虛空一樣。用鳥槍打,她隨聲而滅;硝煙一過,又恢復了原形。主人説,自從買了這座房子,就有這個怪物,但她不害人,所以人和她相安無事。木魅花妖,是常見的,大多數都會變幻。而這位紅衣女卻不動也不説話,呆坐在樹枝上,實在不知什麼原因。汪曉園擔心她為害,搬到別處避開了,後來主人伐了樹,這個怪物才絕跡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