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木樨地站

鎖定
木樨地站(Muxidi Station) [15]  ,位於中國北京市西城區、海淀區交界處,是北京地鐵運營有限公司北京京港地鐵有限公司共同管理的地鐵車站,也是北京地鐵1號線北京地鐵16號線的出站換乘車站 [1]  [9]  。木樨地站站內換乘通道方案已確定,但尚未開工建設 [14] 
木樨地站於1971年1月15日投用運營,通行北京地鐵一期工程(今屬北京地鐵1號線) [5]  ;於2022年12月31日通行北京地鐵16號線 [11] 
截至2023年10月,木樨地站共開放有10個出入口;木樨地站1號線車站有效站台寬11米;16號線車站有效站台寬14.06米,主體總長209.2米,標準段寬度23.7米 [4] 
中文名
木樨地站
外文名
Muxidi Station [15] 
車站編號
112/1619
投用日期
1971年1月15日
車站佈置
地下
軌道類型
地鐵
所屬地區
中國北京市
運營線路
北京地鐵1號線、北京地鐵16號線
站口數量
10個(截至2023年10月)
運營單位
北京地鐵運營有限公司、北京京港地鐵有限公司
車站地址
北京市西城區海淀區交界處木樨地橋兩側

木樨地站歷史沿革

1957年,木樨地站被蘇聯專家列進北京地鐵的首張規劃圖中,為由東向西在長安街下的線路上的車站 [5] 
木樨地站1號線站層 木樨地站1號線站層
1958年12月31日,北京市委、鐵道部黨委向中共中央報告《關於北京地下鐵道第一期工程的指示》,木樨地站被確定為北京地鐵一期工程第一線上的車站 [5]  。同日,北京地鐵工程局召開局長會議,提出將木樨地站、公主墳站兩個站點作為試點車站率先建設 [5] 
1959年9月,木樨地站(今1號線車站)豎井工程開工建設,成為中國內地第一個開工建設的地鐵站 [5] 
1960年9月,木樨地站(今1號線車站)豎井工程完工 [5]  。同年10月,木樨地站(今1號線車站)作為中國地鐵建設的試點車站,啓動井點降水工程試驗 [5]  。同年11月,木樨地站(今1號線車站)豎井封閉 [5] 
1961年4月,木樨地站(今1號線車站)降水工程試驗完成,探清了木樨地地區的地下水滲透係數 [5]  。同年9月,木樨地站(今1號線車站)進行打樁試驗。同年底,木樨地站(今1號線車站)完成試驗,但由於中蘇交惡,蘇聯專家撤離,車站建設工程暫停 [5] 
1965年1月15日,北京軍區、北京市委、鐵道部等向中共中央遞交《關於北京地下鐵道建設近期規劃方案的專題報告》,木樨地站被確定為北京地鐵一期工程上的車站 [5] 
1966年上半年,木樨地站(今1號線車站)開工建設 [5] 
1969年10月1日,木樨地站(今1號線車站)通車,通行北京地鐵一期工程,車站以戰備功能為主,不對外開放 [5] 
1971年1月15日,木樨地站(今1號線車站)投用運營,乘客可憑單位介紹信前往車站乘坐地鐵 [5] 
2002年7月24日,木樨地站所屬線路更名為北京地鐵1號線 [6] 
2011年4月,北京市規劃委員會發布《北京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2007年—2015年)》,木樨地站被規劃為北京地鐵1號線和北京地鐵16號線的換乘站 [7] 
木樨地站16號線站層虛擬換乘 木樨地站16號線站層虛擬換乘
2014年5月7日,北京市工程諮詢公司組織召開木樨地站16號線車站設計評審會,決定將木樨地站16號線車站設在木樨地橋西側 [8] 
2018年6月,木樨地站16號線車站第一倉底板結構施工 [8] 
2019年6月,木樨地站主體結構南端封頂 [8] 同年11月24日,木樨地站16號線車站主體結構封頂 [8] 
2022年12月31日,木樨地站通行北京地鐵16號線,實施與北京地鐵1號線虛擬出站換乘方案 [2]  [11] 
2023年10月16日,木樨地站換乘通道規劃方案公佈 [14]  。該換乘通道為1號線與16號線木樨地站換乘使用,換乘通道自16號線木樨地站廳層起,下穿永定河引水渠及國賓橋,沿復興門外大街東西向敷設,最終接入1號木樨地站台層止 [14] 

木樨地站交通區位

木樨地站車站位置

木樨地站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與海淀區的交界處。其中,木樨地站1號線車站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境內,地處復興路三里河路交匯的木樨地橋東側,車站沿復興門外大街呈東西走向佈置,西鄰永定河引水渠;南鄰復興醫院、北京市第八中學(木樨地校區)、木樨地北里小區;東鄰首都博物館、長安商場、中華全國總工會;北鄰三里河地區(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中國科學院等機構);木樨地站16號線車站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境內,地處木樨地橋、永定河引水渠西側,車站沿玉淵潭街呈南北走向佈置,西鄰中國科技會堂、茂林社區;南鄰國家鐵路局;北鄰玉淵潭公園 [1]  [9] 
木樨地站位置 木樨地站位置

木樨地站進出設置

據2023年1月北京地鐵和京港地鐵官網顯示,木樨地站共開放有10個出入口,其中1號線車站開放有8個出入口,16號線車站開放有2個出入口。
出入口編號
出入口位置
目的地
A1
復興門外大街北側偏西
國家信息中心、三里河路、三里河社區、中國科學院
A2
B1
復興門外大街北側偏東
復興門外第二小學、三里河第三小學低年級部
B2
C1
復興門外大街南側偏東
首都博物館、復興醫院、北京市第八中學(木樨地校區)、白雲路
C2
D1
復興門外大街南側偏西
木樨地北里西區、公安部幼兒園
D2
E
茂林居東路南口
中國科技會堂、國家鐵路局、北京鐵路局
F
茂林居東路北口
水利部人才資源備用中心、中國水科院南小區、北京市水務局
參考資料: [1]  [9] 

木樨地站相鄰車站

據2023年1月北京地鐵和京港地鐵官網顯示,木樨地站相鄰車站信息如下所示:
換乘線路
站間距
上行車站
所屬線路
下行車站
站間距
換乘線路
1166米
北京地鐵1號線
1291米
--
——
565米
北京地鐵16號線
2004米
參考資料: [3]  [10] 

木樨地站建築規模

木樨地站建築設計

  • 設計參數
木樨地站1號線車站有效站台寬11米;車站豎井深120米;車站可最多容納2350人,其中站廳層可最多容納270人。
木樨地站16號線車站有效站台寬14.06米,主體總長209.2米,標準斷寬度23.7米,盾構井範圍寬度27.4米,車站覆土約4米,基坑作業最深處達地下33米 [4] 

木樨地站整體佈局

  • 站層佈局
木樨地站1號線車站為地下二層島式車站,其地下一層為站廳層,採用分離式站廳設計,分為東廳、西廳,互不相連;地下二層為島式站台層,開往古城站方向的列車位於站台北側,開往環球度假區方向的列車位於站台南側;地下一層與地下二層間設有兩座樓梯相互連接 [1] 
木樨地站16號線車站為地下二層島式車站,其中地下一層為站廳層,採用整體式站廳設計;地下二層為島式站台層,其東側為開往北安河方向的列車,西側為開往宛平城方向的列車;地下一層與地下二層之間共設有4組樓扶梯 [9] 
木樨地站1號線站層 木樨地站1號線站層
木樨地站16號線站層 木樨地站16號線站層
  • 換乘走向
截至2022年12月,木樨地站1號線與16號線車站間採用虛擬出站換乘的模式。乘客由1號線換乘至16號線,需通過1號線車站A1口出站,沿復興門外大街向西步行,通過木樨地橋三里河路口後,在第二條路(茂林居東路)右轉,由F口進入木樨地站16號線車站;乘客由16號線換乘至1號線,需通過16號線F口出,向左轉並沿復興門外大街向東步行,過三里河路口後進入木樨地站1號線車站A1口。乘客於30分鐘內完成換乘可連續計費,不會重複扣費 [11] 
木樨地站位置 木樨地站位置

木樨地站運營情況

木樨地站運營時間

據2023年12月北京地鐵和京港地鐵官網顯示,木樨地站運營時間如下所示:
線路名稱
行車方向
首班車
末班車
北京地鐵1號線
往環球度假區站
05:18
23:12
(全程;週日至週四)
次日00:13
(全程;週五、週六)
23:54
(半程;週日至週四)
次日00:55
(半程;週五、週六)
往古城站
05:13
23:59
(週日至週四)
次日01:03
(週五、週六)
北京地鐵16號線
往北安河站
05:34
23:02
往宛平城站
06:08
23:25
參考資料: [9]  [12] 

木樨地站設備設施

截至2023年1月,木樨地站1號線車站設備設施信息如下所示:
服務設施
位置
無障礙衞生間
站台層開往古城方向車尾
直升電梯
A口
升降平台
西廳(A口/D口)
警務室
D口
乘客服務中心
東廳(B口/C口)、西廳(A口/D口)
自動售票機
參考資料: [1] 
截至2023年12月,木樨地站16號線車站設備設施信息如下所示:
服務設施
位置
無障礙衞生間
站台層往宛平城方向車尾
直升電梯
站廳/站台層中部
E口
坡道
E口
警務室
北廳(E口)
自動售貨機
站廳中部(E口附近)
乘客服務中心
南廳(F口)、北廳(E口)
自動售票機
參考資料: [1]  [9] 

木樨地站交通換乘

  • 公交線路
據2023年1月北京地鐵、京港地鐵官網顯示,木樨地站公交線路信息如下所示:
出入口編號
公交站點
公交線路
B2口
木樨地東站
(西向)
D2口
木樨地東站
(東向)
北京公交52路
北京公交夜1路
北京公交夜8路
——
F口
木樨地西站
(西向)
參考資料: [1]  [9] 

木樨地站建設成果

  • 木樨地站1號線車站
木樨地站(1號線車站)是中國首批建設的地鐵站之一。在20世紀60年代,蘇聯專家從中國撤走,中國人只能獨自研發地鐵施工技術。因此,木樨地站被選為中國地鐵施工技術的試點研發車站。從1960年10月以後,木樨地站進行了一系列的施工技術試驗。
首先,木樨地站進行了井點降水工程試驗,將地下水位由4.6公尺降到9.1公尺,從原地下水位下降了4.5公尺,達到了設計要求的95%(設計要求下降到9.6公尺)。1961年4月,降水試驗結束時基本摸清了木樨地一帶的地下水滲透係數,為水文地質勘探提供了可靠資料,試驗結果表明,噴水式井點法降低地下水是可行的,為中國地鐵建設積累了降水施工經驗。
接下來,木樨地站進行了打拔樁的試驗。1961年9月下旬,分別用11-B-3氣錘及B17-1震動打樁機,將45號工字鋼樁打入11~12米,最深一根入土19.7米,深入第三紀岩層2.3米;將拉森亞a型鋼板樁打入土11~12米,將鋼筋混凝土工字形樁打入8~10米。試驗結果表明,在木樨地一帶地質條件下打拔工字鋼樁、鋼板樁,均無問題。但是,打鋼筋混凝土工字形樁還有問題,10米以上很困難。拔樁時,採用的油壓、千斤頂,進度較慢,尚須進一步研究科學的拔樁方法。1961年底,試驗基本結束
通過在木樨地站進行的一系列試驗,中國地鐵建設者基本掌握了淺埋的施工方法,培養了一大批工人和技術幹部,為中國的地鐵建設事業打下了基礎 [5] 
  • 木樨地站16號線車站
木樨地站16號線車站周圍建構築物較多,且臨近永定河引水渠,基坑深。據北京地區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狀況和北京市地鐵建設的工程經驗,並考慮地下水影響及北京地鐵16號線工程對地下水降水的要求,木樨地站16號線車站採用堵水方案,地鐵車站基坑圍護可採用鑽孔咬合樁+坑內排水疏幹方案、地下連續牆+坑內排水疏幹方案等 [4] 

木樨地站文化特色

  • 站名典故
木樨地位於北京市西城區中西部。據《北京市西城區地名志》載:“木樨地原為菜地,為白雲觀廟產,以產苜蓿菜聞名。故泛稱木樨地”。苜蓿,俗稱金花菜,為多年生豆科植物,種類繁多,既是古老的蔬菜,也是優質牧草,各種牲畜均喜食。
有關木樨地之得名,另有一説,即明代此地種植過大面積的苜蓿,為皇家御馬提供飼料或放牧之用。《明世宗實錄》載:明嘉靖七年(1528年)七月,“九門苜蓿地上,計一百一十頃有餘。舊例:分撥東、西、南、北四門,每門把總一員,官軍一百名,給領御馬監銀一十七兩,賃牛傭耕,按月採集苜蓿,以供芻牧(放牧)。”
清代城門外的苜蓿種植消失遂成村落,稱“苜蓿地”,民國時訛化為“木樨地”,並沿用至今 [1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