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朝陽龍

鎖定
朝陽龍(學名Chaoyangsaurus)是角龍下目恐龍,生活於晚侏羅紀的中國。朝陽龍是屬於角龍下目,這是一類草食性的恐龍,有着像鸚鵡般的喙嘴,主要分佈於白堊紀北美洲亞洲。朝陽龍化石最早在中國遼寧朝陽地區發現,故而得名。其實朝陽龍是僅根據一個不完全的頭骨化石進行的命名。
中文名
朝陽龍
中文學名
朝陽龍
拉丁學名
Chaoyangsaurus youngi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蜥形綱
鳥臀目
亞    目
角足亞目
朝陽龍科
朝陽龍屬
超    目
恐龍總目
下    目
角龍下目
命名者
Zhao,Cheng & Xu
命名時間
1999
最大貢獻
將角龍類的歷史記錄從白堊紀拓展到了侏羅紀

朝陽龍基本信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總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鳥臀目 Ornithischia
亞目: 角足亞目 Cerapoda 頭飾龍類 Marginocephalia
下目: 角龍下目 Ceratopsia
科: 朝陽龍科 Chaoyangsauridae
屬: 朝陽龍屬 Chaoyangsaurus
Zhao,Cheng & Xu1999
遼西朝陽龍 C. youngiZhao,Cheng & Xu,1999 (模式種)

朝陽龍分佈範圍

朝陽龍的化石是在中國東北遼寧省朝陽市被發現。模式種遼西朝陽龍Chaoyangsaurus youngi),又譯楊氏朝陽龍,種名是為紀念中國古生物學家楊鍾健 [1] 

朝陽龍物種學史

朝陽龍在被正式發表前,曾在很多的文獻中被討論,因而有幾個不同的誤拼成為了無資格名稱。第一份有記載朝陽龍的是一份日本博物館展品的場刊,錯誤的將它的學名寫成“Chaoyoungosaurus”。趙喜進1983年亦使用這個拼字來討論朝陽龍,故此名成了無資格名稱。兩年後,他在定立模式種的名稱Chaoyoungosaurus liaosiensis時,再一次使用了這個拼字。
根據董枝明1992年所述,這個拼字在趙喜進於1983年的文獻中正式發表了,但這個文獻卻從未被正式引用過,有可能並非正式的出版。而董枝明同時更正了朝陽龍的學名為“Chaoyangosaurus”。但是,由於當中沒有正式描述朝陽龍,這個名稱也被認為是無資格名稱。
直至1999年,朝陽龍才有正式的學名。保羅·塞利諾(Paul Sereno)於1999年在發表角龍下目的綜覽分類時,使用了“Chaoyangsaurus”,而這個亦是無資格名稱。但是,於同年的12月,趙喜進等人正式使用Chaoyangsaurus youngi來描述朝陽龍,而這個拼字取代了以往所用過的名稱。另外,朝陽龍化石的發現對於恐龍的研究最大的貢獻是將角龍類的歷史記錄從白堊紀拓展到了侏羅紀。也許朝陽龍還是其它角龍類的祖先呢。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