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蜥形綱

鎖定
蜥形綱,Sauropsida,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的一個綱。現存的蜥形綱包含五個目:鱷目喙頭目有鱗目龜鱉目蜥臀目。現代的爬行動物棲息於每個大陸,除了南極洲以外,但它們主要分佈於熱帶與副熱帶地區。現存的爬行動物,體型最大的是鹹水鱷,體長最多可達7米,最小的是侏儒壁虎(Jaragua Sphaero),只有1.6釐米長。
中文名
蜥形綱
別    名
爬行綱
拉丁學名
Sauropsida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蜥形綱

蜥形綱下屬的目

蜥形綱(Sauropsida)。現存的爬行類包含四個目:
鱷目(Crocodilia):包含鱷魚長吻鱷短吻鱷、以及凱門鱷等23個種。
喙頭目(Sphenodontia):包含生存於新西蘭的喙頭蜥,共2個種。
有鱗目(Squamata):包含蜥蜴、以及蚓蜥,接近7900個種。
龜鱉目(Testudines):包含海龜陸龜,接近300個種。
蜥臀目(Saurischia):包含所有鳥類及其已滅絕的近親,是唯一一支生存至今的恐龍。

蜥形綱爬行動物

蜥形綱動物鱷魚
蜥形綱動物鱷魚(5張)
現代的爬行動物棲息於每個大陸,除了南極洲以外,但它們主要分佈於熱帶與副熱帶地區。現存的爬行動物,體型最大的是鹹水鱷,可達7米以上,最小的是侏儒壁虎(Jaragua Sphaero),只有1.6釐米長。除了少數的龜鱉目以外,所有的爬行動物都覆蓋着鱗片。
雖然所有的細胞在新陳代謝時都會產生熱量,大部分的爬行動物不能產生足夠的熱量以保持體温,因此被稱為冷血動物或變温動物(稜皮龜可能是個例外)。爬行動物依靠環境來吸收或散發內部的熱量,例如在向陽處或陰暗處之間移動,或藉由循環系統將温暖血液流動至身體內部,將較冷血液流動至身體表層。大部份生存於天然棲息地的爬行動物,可將身體內部的體温維持在相當狹窄的變化範圍內。不像兩棲類,爬行動物的表皮厚,因此不需要棲息在水邊,吸取水份。由於體温調節方面的關係,爬行動物可以較少的食物維生。温血動物通常以較快速度移動,一種攻擊性蜥蜴、蛇、或鱷魚的移動速度較快。
大部分的爬行動物是卵生動物,它們的胚胎由羊膜所包覆。然而,許多有鱗目能夠直接生下後代,例如卵胎生或胎生的方式。大部分的胎生爬行動物藉由不同形式的胎盤給與胎兒養分,類似哺乳類的方式。它們通常提供剛出生幼體適當的初步照顧。
在傳統的分類法中,爬行類的範圍為羊膜動物除去鳥類與哺乳類。因此爬行綱(Reptilia)被定義為包含鱷魚、短吻鱷、喙頭蜥、蜥蜴、蛇、蚓蜥、以及烏龜在內的動物羣;Repere在拉丁語中意為“爬行”。這個名稱與定義成為後來常見的用法。然而在最近幾年,許多分類學家主張生物學分類應該為單系羣,這些分類應該包含特定物種的所有後代。上述的爬行綱定義因為不包含哺乳綱與鳥綱,而被視為並系羣,它們都是原始爬行動物的後代。
哺乳類是個演化支,因此親緣分支分類法承認傳統的哺乳綱分類;而鳥類也是個演化支,正式的名稱為鳥綱。事實上,哺乳綱與鳥綱是羊膜動物的次演化支。但傳統分類法中的爬行綱並不是一個演化支,它其實是部分的羊膜動物,不包含哺乳綱與鳥綱。爬行綱並沒有可以鑑定的共有衍徵。爬行綱的定義方式包含擁有與缺乏的特徵:缺乏羽毛與毛髮的羊膜動物。換句話説,親緣分支分類法學家提出,傳統的爬行綱是“非鳥類、也並非哺乳類的羊膜動物”。
基於相同的理由,傳統的兩棲綱也成為並系羣,因為某些遠古的兩棲類演化出羊膜動物;而甲殼亞門也成為並系羣,因為它們演化出昆蟲綱與多足綱(蜈蚣與馬陸)。而如果是多足綱演化出昆蟲,則多足綱也成為並系羣。因此,沒有標*號的爬行綱為羊膜動物的同義詞,標有*號的爬行綱則是不包含哺乳綱與鳥綱在內的羊膜動物。

蜥形綱蜥形綱的建立

在1916年,Edwin Stephen Goodrich建立了蜥形綱(Sauropsida)與獸形綱(Theropsida),用來區別蜥蜴、鳥類與其近親,以及哺乳類與其已滅絕近親。兩個生物羣的心臟與血管差異,以及前腦結構等特徵,證實這個分類法。根據Goodrich宣稱,蜥形綱與獸形綱共同從一個較早期的基羣生物羣演化而來,名為Protosauria,該生物羣也包含某些古生代的兩棲類以及早期爬行類。
在1956年,David Meredith Seares Watson發現這兩個生物羣在爬行動物歷史的非常早期就開始分開演化,因此他將Protosauria分為蜥形綱與獸形綱。他也分別將鳥類與哺乳類排除在蜥形綱與獸形綱以外。因此根據他的説法,蜥形綱包含:前稜蜥目、始鱷目、米勒古蜥科、龜鱉目、有鱗目、喙頭目、鱷目、槽齒目、恐龍總目、翼龍目、魚龍目、以及鰭龍超目。
Watson的分類法補充了Goodrich版本的盲點,但從未廣為接受。根據美國古生物學家羅默(Alfred Sherwood Romer)的著作“Vertebrate Paleontology”,依照頭顱骨的顳顬孔數量與不同位置,爬行綱分為四個亞綱,分別為:
無孔亞綱(Anapsida):沒有顳顬孔。
單孔亞綱(Synapsida):一個下方顳顬孔。不被認為是真正的爬行動物。常被獨立為合弓綱,又稱似哺乳爬行動物。
調孔亞綱(Euryapsida):一個上方顳顬孔。被包含於雙孔亞綱之內。
雙孔亞綱(Diapsida):兩個顳顬孔,也包括次生失去顳顬孔的龜鱉類。
蜥形綱
蜥形綱(5張)
以上四個亞綱,除了單孔亞綱以外,都屬於蜥形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