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有志者事竟成

(漢語成語)

鎖定
有志者事竟成,是漢語的一則成語,語出南朝·宋·范曄後漢書·耿弇傳》。 [1-2] 
這則成語意謂有志向的人做事終究會成功(竟:終於),形容只要有決心有毅力,任何難題最終都會迎刃而解。其結構為複句式,在句子中可作狀語,含褒義。 [1-2] 
中文名
有志者事竟成
拼    音
yǒu zhì zhě shì jìng chéng
近義詞
有志竟成
反義詞
胸無大志
出    處
《後漢書·耿弇傳》
語法功能
作狀語

有志者事竟成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耿弇傳》:“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1-2] 
後人由此典故剪裁出“有志者事竟成”作為一則成語。 [2] 

有志者事竟成成語故事

東漢時,耿弇是漢光武帝劉秀手下的一員名將。有一次,劉秀派耿弇去攻打佔據山東青州十二郡的豪強張步。張步兵強馬壯,是耿弇的一個勁敵。張步聽説耿弇率兵來攻。就派大將軍費邑等分兵把守歷下、祝阿、臨淄,準備迎擊。耿弇先攻下祝阿,以後用計相繼攻下歷下和臨淄。張步着急起來,親自帶兵反攻臨淄,於是在臨淄城外進行了一場生死搏鬥的大血戰。在戰鬥中,耿弇大腿中了一箭,可是他勇敢地用佩刀砍斷箭桿,帶傷仍堅持戰鬥。劉秀聞訊。親自帶兵前來支援。在援兵還未到達的時候,部將陳俊認為張步兵力強大,建議暫時休戰,等到援兵來後再發動進攻。可是耿弇卻認為不能把困難留給別人,經過一場激烈的戰鬥,耿弇終於大敗張步。幾天後,劉秀來到臨淄,慰勞軍隊。他在許多將官面前誇獎耿弇説:“過去韓信破歷下開創基業,現在將軍攻克祝阿,連戰連捷,兩功相仿。從前你在南陽曾建議請求平定張步,我當時以為你口氣太大,恐怕難以成功,如今才知道,有志者事竟成啊!”
人們還常用楚王項羽破釜沉舟的故事作為有志者事竟成的例證。公元前207年,秦國的30萬人馬包圍了趙國鉅鹿(今河北省平鄉縣),趙王連夜向楚懷王求救。楚懷王任命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帶領20萬人馬前去救趙。誰知宋義聽説秦軍勢力強大,走到半路就停了下來,不再前進。軍中沒有糧食,士兵用蔬菜和雜豆煮了當飯吃,他也不管,只顧自己舉行宴會,大吃大喝。這一下可把項羽激怒了,他殺了宋義,自己帶着部隊前去救趙。項羽先派出一支部隊,切斷了秦軍運糧的道路;他親自率領主力過漳河,解救鉅鹿。楚軍全部渡過漳河以後,他讓士兵們飽飽地吃了一頓飯,每人再帶三天干糧,然後傳下命令:把渡河的船鑿穿沉入河裏,把做飯用的鍋砸個粉碎,把附近的房屋統統燒燬。項羽用這辦法來表達他只進不退、一定要奪取勝利的決心。楚軍士兵見主帥立志要決一死戰,就誰也不打算再活着回去。在項羽親自指揮下,他們以一當十,以十當百,拼死地向秦軍衝殺過去,經過連續九次衝鋒,秦軍大敗。秦軍的幾個主將,有的被殺,有的被俘,有的投降。這一仗不但解了鉅鹿之圍,而且使秦軍元氣大傷。沒兩年,秦朝就滅亡了。自此,項羽當上了真正的上將軍,多支軍隊都歸他統率和指揮,他的威名傳遍天下。 [3] 

有志者事竟成成語寓意

“有志者事竟成”這則成語告訴人們,人生要自己去拼搏,去奮鬥,在風雨中百折不撓,勇往直前,在人生的每個驛站上留下一段段有意義的回憶。流淚不是失落,徘徊不是迷茫,成功屬於那些戰勝失敗、堅持不懈、執着追求夢想而又異常自信的人。 [3] 

有志者事竟成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有志者事竟成”形容只要有決心有毅力,事情終究會成功,任何難題最終都會迎刃而解。這則成語在句子中可作狀語,口語、書面語通用,多用於正式場合,含褒義。 [4-5] 
運用示例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賣油郎獨佔花魁》:“自古道:有志者事竟成。被他千思萬想,想出一個計策來。” [2] 
清·蒲松齡(一作明·胡寄垣,一作明·金正希)《題書齋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