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曾澤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中將、原第50軍軍長)

鎖定
曾澤生(1902年10月-1973年2月22日),生於雲南省永善縣大興鎮。1922年12月考入雲南唐繼堯開辦的建國機關槍軍士隊。畢業後入雲南講武堂學習。1925年入黃埔軍校任第3期區隊長,1927年1月入黃埔軍校高級班學習。1929年1月應國民黨雲南省主席龍雲之邀回滇,在昆明開辦軍官候補生隊,任副隊長。後任滇軍第98師軍士隊隊長,第3旅6團營長、第5團副團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國民革命軍第60軍184師1085團團長,隨軍開赴抗日前線,1938年率部參加了台兒莊會戰。1939年起任第184師副師長、師長,第60軍軍長。1945年日本投降後曾率部到越南受降。1946年率第60軍赴東北,先後任國民黨東北第4“綏靖”區副司令、吉林守備司令、第1兵團副司令,併兼60軍軍長。1948年10月率第60軍於長春起義,所部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任軍長。後率部參加解放鄂西,進軍西南作戰。1949年參加了全國政協第一次會議。1950年3月任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 [7]  同年10月參加抗美援朝,在中國人民志願軍第50軍軍長率部參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戰役。1954年回國後繼任第50軍軍長。第一至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三、第四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1955年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軍銜,獲一級解放勳章。
1973年2月22日,曾澤生在北京逝世,年71歲。 [1-3]  [5] 
中文名
曾澤生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02年10月
逝世日期
1973年2月22日
畢業院校
雲南陸軍講武堂
職    業
軍人
主要成就
1955年獲一級解放勳章
1955年授予中將軍銜
出生地
雲南永善縣
軍    銜
陸軍中將

曾澤生人物生平

1902年10月,曾澤生生於雲南省永善縣。畢業於昆明省立中學。
1922年入唐繼堯的建國軍機關槍軍7隊學習。
1922年12月考入雲南唐繼堯開辦的建國機關槍軍士隊 。畢業後入雲南講武堂學習 。
1924年1月免試進入雲南陸軍講武堂18期學習。
1925年任黃埔軍校區隊長,同年加入中國國民黨。
1926年任廣東20師教導團連長。
1927年轉入黃埔軍校高級班學習。
1929年1月,曾澤生應國民黨雲南省主席龍雲之邀回滇,在昆明開辦軍官候補生隊,任副隊長。後任滇軍第98師軍士隊隊長,第3旅6團營長、第5團副團長。
1930年任討伐軍第10路軍3旅5團副團長。
1937年9月任國民黨政府60軍184師1085團團長。率部參加台兒莊對日作戰。
1938年率部參加了台兒莊會戰。
1939年起任第184師副師長、師長,第60軍軍長,7月任師長。
1944年11月任60軍軍長。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率部去越南參加受降。
1946年率第60軍赴東北,曾澤生先後任國民黨東北第4“綏靖”區副司令、吉林守備司令、第1兵團副司令,併兼60軍軍長。
1948年1月任國民黨政府軍吉林守備軍司令兼60軍軍長,3月任國民黨政府軍第一兵團副司令兼60軍軍長。對蔣介石賣國獨裁、發動內戰、屠殺人民的反動政策日益不滿,毅然於1948年10月率60軍在長春起義。起義後的部隊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50軍,任軍長。積極配合政治委員貫徹執行中國共產黨關於改編起義部隊的各項政策,使這支部隊順利轉變為一支新型的人民軍隊。
1948年10月率第60軍於長春起義,所部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任軍長。後率部參加解放鄂西、進軍西南作戰。
1948年遼瀋戰役中,人民解放軍圍困長春。國民黨第60軍軍長曾澤生在“突圍無望,固守待殲”之際,於10月17日毅然宣佈起義,率部退出長春,待命改編,並引導解放軍進入其東城守備區。曾澤生的起義,使國民黨殘留守軍陷入混亂,紛紛投降,長春在兵不血刃下宣告解放。
1949年1月2日,中共中央軍委授予原國民黨第60軍這支起義部隊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的番號,並任命曾澤生為軍長,徐文烈任政治委員。其原屬第182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148師,由白肇學任師長。原屬暫編第21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149師,由隴耀任師長。原屬暫編第52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150師,由李佐任師長。全軍共2.3萬人,歸第四野戰軍建制。
1949年參加了全國政協第一次會議。
1949年率部參加解放鄂西、四川的作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軍長。
1950年3月任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同年10月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50軍軍長,率部參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戰役。
1951年3月15日,奉命率領完成漢江阻擊作戰的第50軍回國休整補充。
1951年7月4日,再次率領50軍第二次入朝,
擔任西海岸防禦及搶修前線機場任務。
1951年10月-11月,指揮50軍渡海攻島作戰(大小和島空戰),先後解放清川江北敵佔島嶼。
1951年底,因病回國休養。
1953年1月,又入朝回到50軍。
1955年4月19日率領50軍回國駐防丹東。在朝鮮戰場上共進行大小戰鬥95次,殲敵14492人。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軍銜。榮獲一級解放勳章 [1] 
1955年解放軍實行軍銜制,曾澤生被授予中將軍銜,獲一級解放勳章。
1953年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勳章
1968年9月離職休養。
1973年2月22日,曾澤生將軍在北京逝世,終年71歲。葉劍英、胡耀邦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蔘加了追悼會。國防部副部長肖勁光代表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致悼詞,對曾澤生將軍生平以很高的評價。 [3] 

曾澤生個人生活

曾澤生將軍之子是曾強 [6] 

曾澤生人物軼事

曾澤生血戰抗日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作為一名軍人,曾澤生決心報效國家、捍衞民族尊嚴。同年9月,曾澤生被任命為第六十軍一八四師一○八五團團長。10月初,隨全軍奔赴抗日前線。1938年4月初,第六十軍奉命增援徐州。
在堅守台兒莊的戰鬥中,將士們以步槍、機槍打,用手榴彈炸,最後與敵人展開白刃戰。工事隨毀隨修,第一道防線被突破,退到第二道防線繼續抗擊,擊潰日軍後又舉行反攻,把失去的一線陣地再奪回來。正是滇軍英勇頑強、前赴後繼的浴血奮戰,不僅使損失慘重的敵軍無法突破禹王山、台兒莊防線,而且讓日軍在這種堅決的抵抗面前膽寒。
日本媒體曾作戰場報道:自“九一八”與華軍開戰以來,遇到滇軍猛烈衝鋒,實為罕見。之後,曾澤生率部參加武漢保衞戰、崇陽之戰、南昌會戰、長沙會戰。1940年9月,日軍進佔越南河內、老街、諒山各地,並圍繞雲南南部部署兵力。為阻止日軍的進犯,第六十軍移防滇南河口、箇舊、建水、蒙自和屏邊一帶。1944年11月曾澤生任第六十軍軍長。1945年7月起,為配合滇西遠征軍的反攻,曾澤生在固守陣地的同時,根據上峯指令,多次派部隊向越南北部的日軍開展牽制性進攻,並光復了越南境內的勐烘、壩灑、沙壩等地。
1945年8月,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經過八年的浴血奮戰,中國人民終於迎來了抗日戰爭的勝利。9月,曾澤生隨盧漢率部入越南受降。 [4] 

曾澤生長春起義

1946年4月,曾的第六十軍被調往東北。 5月25日,佈防於鞍山。5月30日所屬第一八四師即在身陷包圍、援軍不至的形勢下,加上中共卓有成效的統戰工作,師長潘朔端率部在海城起義,並通電全國。第一八四師的起義“震撼了整個蔣軍”,也給曾澤生以衝擊。
1946年秋天,曾澤生率第六十軍進駐吉林。1947年後,東北民主聯軍接連發動攻勢,第六十軍連受打擊,實力大損。 1948年3月,東北人民解放軍兵臨城下。曾澤生率部撤出吉林退往長春。3月13日,東北人民解放軍攻克戰略要地四平後,即準備殲滅長春之敵。
第六十軍糧彈俱乏、人心動搖。由解放戰爭不斷勝利的大勢所趨,曾澤生毅然接受中國共產黨的主張,選擇了起義。曾澤生派人攜帶要求同意起義的信,與解放軍圍城部隊聯繫。 1948年10月17日上午,曾澤生與解放軍代表劉浩在長春第五四五團見面,共同商量了起義行動問題。入夜,解放軍圍城部隊進入市區接防,曾澤生率第六十軍撤出踞守的長春東半部,開往九台,正式起義。
第六十軍的起義,削弱了國民黨軍隊的力量,為長春和平解放作出了貢獻,功不可沒。之後,曾澤生與東北野戰軍第一兵團配合,迫使困守長春西半部的蔣軍嫡系、東北“剿總”副總司令鄭洞國的兵團總部及新七軍於18日晚放下武器,向解放軍投誠,使長春兵不血刃地和平解放。
這次起義,開創了在解放戰爭中迫使敵方整軍起義,實現大城市和平解放的光輝戰例。第六十軍起義使蔣介石撤退長春、回兵瀋陽,全力增援錦州、錦西(今葫蘆島)的計劃成為泡影。長春和平解放,使解放軍迅速徹底地拔掉了蔣介石在東北腹地的一顆釘子,能適時集中全部力量進行遼西會戰,從而加速了整個遼瀋戰役的勝利進程,進而加速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進程。21日,新華社評論説:長春的解放不但加速了東北的全部解放,而且給所有踞守大城市的國民黨軍隊指出了一個光明前途。
11月29日,曾澤生偕第六十軍全體官兵發表了《告國民黨軍官兵書》,用自己的親身體驗向國民黨廣大官兵指出:“擺在全國蔣軍前面的只有三條路:或是被殲,或是向人民投降,或是站在人民方面來舉行光榮的起義。蔣軍官兵中亦不乏有識之士,何去何從,該是時候了!”
第六十軍起義對雲南地方部隊也產生了巨大影響。在中國共產黨長期統戰工作和長春起義的影響下,在解放大軍逼近雲南的形勢下,國民黨雲南省政府主席盧漢率部發動昆明起義,從而加速了雲南全境解放的進程。 [4] 

曾澤生率部赴朝

1949年解放軍全軍整編後,第六十軍被改編為東北第四野戰軍第五十軍,軍長為曾澤生。  
1950年10月25日,第五十軍作為第一批入朝部隊參戰。在第一次戰役中,第五十軍與英二十七旅交手,攻至鐵山地區。因英軍退得快,第五十軍斬獲不多。在第二次戰役中,第五十軍於西線進攻英二十七旅和美二十四師一部,兜着敵軍屁股追擊,協助兄弟部隊解放了北朝鮮全境。
在第三次戰役中,第五十軍突破敵臨津江防線,從正面向漢城推進。在高陽以北的碧地裏地區,第五十軍擊破了美二十五師一個營的阻擊,又在仙遊裏地區擊退了英二十九旅皇家來復槍團第一營。英二十九旅組織了1000餘兵力和200門大炮拚死反擊,均被志願軍擊退。志願軍乘夜向裝備“百人隊長式”重坦克、火力充足的皇家重坦克營發動猛攻,提着爆破筒、扛着炸藥包從四面撲來的志願軍士兵,使英軍顧此失彼,防線終被突破。到了天亮,皇家重坦克中隊被全部殲滅,第五十軍取得了十分驕人的戰績。
1951年1月,第五十軍一部同三十九軍以及朝鮮人民軍一起攻入了漢城。
在第四次戰役中,為打破美韓軍隊的北進攻勢,志願軍採取了“西頂東攻”的戰略。第五十軍位於戰線的最西部,在漢城以南地區,背臨漢江,迎頭擋住美三師、美二十五師、英二十九旅和土耳其第一旅的道路。這場陣地防禦戰進行得艱苦卓絕。敵軍火力十分猛烈,炮彈像下雨一樣。面對優勢的敵軍,死戰不退的第五十軍官兵們以血肉之軀苦苦堅守着陣地。最慘烈的時候,一天就有三四個連隊全部犧牲在陣地上。營連一級的建制很快就打散了架,只好以團級單位進行防守。打了不到半個月,第五十軍就已傷亡過半,全軍勉強能成建制投入戰鬥的只有4個營又4個連的部隊。因傷亡過大,很多陣地丟失了。曾澤生只好收縮兵力,固守要點,盡力遲滯敵軍的北進。一直打到1951年2月初,因漢江面臨解凍,第五十軍不得不放棄陣地,撤至漢江北岸。在這裏,第五十軍繼續阻擊攻勢不減的敵軍。在50多天的防禦作戰中,共計斃傷俘敵1.1萬餘人,擊毀坦克裝甲車70餘輛,擊落擊傷敵機15架,繳獲各種槍支1800餘支、汽車17輛、火炮34門。
1951年3月15日,曾澤生率第五十軍回國休整。同年7月,曾澤生率第五十軍第二次開赴朝鮮,擔負西海岸防禦以及搶修機場等任務。10月至11月,曾澤生率第五十軍奉命執行渡海攻島任務,在空軍和炮兵支援下,先後攻佔南韓軍盤踞的極島、炭島、大和島、小和島和艾島。
1955年4月19日,曾澤生率領第五十軍回國,駐防丹東。 [4] 

曾澤生兩次接見

在曾澤生將軍戎馬生涯中,最使他難忘的,是黨和國家對他的關懷, 特別是毛澤東主席曾先後兩次親切接見他的情景。
1951年4月,50軍回國休整期間,曾澤生將軍回到北京與家人團聚了幾天,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見了他。據曾澤生將軍生前回憶,那天他心情格外激動, 毛主席和他談話內容廣泛,國際國內古今中外,當毛主席把話題轉到朝鮮戰場時,毛主席詳細詢問了漢江南北50晝夜戰鬥情況,曾澤生一一向主席作了彙報,但事後他又感嘆地對人説道:“前沿陣地我很清楚,縱深一些地名不好記,一些分隊駐地我忽略了,所以回答得不詳細,我當時感到愧疚。毛主席日理萬機,不僅掌握着大兵團作戰,而且對小分隊也瞭如指掌。”
1955年4月,50軍奉命撤回祖國後,5月的一天,毛澤東主席在中南海再次接見了曾澤生將軍,毛澤東緊緊握住曾澤生的手高興地説“你們打得不錯啊!”曾澤生謙恭地回答説:“比起兄弟部隊,我們還差。”毛主席對曾澤生談這一席話時,他在筆記本上飛速地記着,使他視野更加開闊,感到倍受鼓舞,增添了無窮的力量,增強了加快軍隊建設的信心。但曾澤生想趁此向毛主席提出一個久藏心中的願望,他微笑着,鼓起勇氣對毛主席説:“主席,我想當面向你提出一個要求。”
“哦,有什麼要求你只管説吧!”毛澤東誠摯地説。
“我請求您能批准我加入中國共產黨!”曾澤生懇切地説。
“嗯”,毛澤東微笑地説:“這些年來你進步很快,覺悟不低呀,其實你不需要我來批准,就可以加入中國共產黨。”毛主席停一會兒又説:“你還是不加入共產黨好 。”
這話似乎讓曾澤生有些不理解, 他再次懇切地説:“主席,為啥呢?” 毛主席繼續説道:“現在,蔣介石在拼命攻擊我們新中國,世界上敵視我們的帝國主義國家大肆誹謗我們。如果你以黨外人士的身份,向台灣、全世界宣傳介紹我們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新面貌,可以使台灣故舊瞭解我們,促使他們站到祖國統一方面來,你暫時不入黨作用更大, 為了祖國的利益,你再等一段時間,怎麼樣?”
曾澤生對毛澤東這番話表示理解,他認為毛主席既不是不准他加入共產黨,也不認為他當一個共產黨員還不合格,而是黨的統一祖國大業,統戰政策的需要,他豁然理解主席的意圖。 [3] 

曾澤生所獲榮譽

1953年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勳章。
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軍銜,並獲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勳章。 [3] 

曾澤生人物評價

曾澤生以善於打防禦戰而聞名全軍,在環境最嚴酷,戰鬥最緊張的日日夜夜,他處處尊重軍黨委領導,在黨委的堅強集體領導下,主動與軍政委徐文烈及副軍長蔡正國等領導商定戰鬥方案和策略,而他又能謹慎、果斷地指揮作戰。縱觀曾澤生將軍的一生,就他前期而言他是一個富於愛國心,有正義感,能潔身自好的軍事將領。國難當頭,他主動請纓出滇抗戰,率部同日寇浴血奮戰,他雖追隨蔣介石打過內戰,但他最終高舉起義大旗反對蔣介石的內戰,起義後特別是抗美援朝戰爭中創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他作為一個追求進步、追求光明、愛國愛民的將軍是無愧的。 [3]  (《中華魂》雜誌社 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