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曾棨

鎖定
曾棨(1372-1432)字子棨,號西墅,江西永豐人。明永樂二年狀元,人稱“江西才子”。其為人如泉湧,廷對兩萬言不打草稿。曾出任《永樂大典》編纂。曾棨工書法,草書雄放,有晉人風度。
中文名
曾棨
別    名
子棨
西墅
江西才子
出生日期
1372年
逝世日期
1432年
職    業
進士、禮部左侍郎
主要成就
編纂《永樂大典》
出生地
廬陵(江西永豐縣富溪鄉曾家村)
代表作品
《西墅集》10卷
《巢睫集》5卷
類    別
文狀元
諡 號
襄敏
朝    代
明朝
授 官
詹事府少詹事
及第時間
明成祖永樂二年

曾棨人物介紹

曾棨石刻 曾棨石刻
曾棨 (1372—1432) 字子棨,號西墅,江西永豐縣人。家貧,以砍柴、幫工維生。永樂二年(1404) 中進士第一。成祖閲其答卷批日:“貫通經史,識達天人。有講習之學,有忠愛之誠。擢魁天下,昭我文明,尚資啓沃,惟良顯哉!”授翰林修撰。是年成祖令解縉從進士中挑選優秀俊敏者28人為庶吉士,進文淵閣深造,被列為第一人。其問,成祖以《天馬海青歌》為題,親試文淵閣28人,曾又援筆成文最先,辭理俱到,詞旨瀏亮,受成祖獎勵,賜瑪瑙帶和名馬。成祖又將古籍經典中讀到的偏僻隱語,摘記在冊,召其面詢出處,皆對答如流,被成祖視為有真才實學的楷模。詔令修《永樂大典》,曾綮任副總裁,書成,升侍講學士。永樂七年、十一年,兩次扈從成祖巡幸北京,其間應制詩賦,備受稱讚。永樂十二年,主考北京鄉試,次年充廷試讀卷官。永樂十六年主考禮部會試,升侍讀學士,授奉訓大夫。後詔修天下郡縣誌,任副總裁。宣德元年 (1426) 升右春坊大學士,進講文華殿。二年,任詹事府少詹事,掌管太子宮內事務,仍值文淵閣。館閣中,自解縉胡廣後,重大文告、條例,多出自其手筆。宣德五年充廷試讀卷官,參與修撰太宗、仁宗兩朝實錄,受賜金織襲衣和銀幣等獎賞。宣德七年病逝,贈禮部左侍郎,諡襄敏。體魄魁碩,愛飲酒,人稱“酒狀元”。病危將絕時仍呼酒痛飲。 [1] 
所作詩文甚多,萬曆年問,永豐知縣吳期照加以選錄,為《西墅集》10卷,存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另有《巢睫集》5卷傳世。楊士奇稱其詩文:如“園林得春,羣芳奮發。錦繡燦然,可玩可悦。賦詠之體,必律唐人。興之所至,筆不停揮。狀寫之工,極其天趣。”然行文過速,缺乏琢磨。《四庫提要》以為“集中一題百首,往往才氣用事,而按切肌理,不耐推敲,是亦速成之過也。”此與其灑脱、豪爽之特性有關。 [1] 
(概述內容參考資料來源於: [2] 

曾棨生平事蹟

曾棨早年經歷

曾棨早年被其父所厭棄,一邊放豬,一邊苦讀。他天性聰明又博聞強記,工文辭,善草書,人稱“江西才子”。曾棨作文如泉湧,廷對兩萬言,連草稿都不打。成祖愛其才,在他的考卷上御批:“貫通經史,識達天人,有講習之學,有忠愛之誠,擢冠天下,昭我文明。”還在卷首朱書:“第一甲第一名”。 [3] 

曾棨才華橫溢

曾棨之所以答卷快而好,據傳,會試過後,主考官解縉特別欣賞同鄉鄉試解元劉子欽的才學,曾對他説:“狀元屬子矣。”劉子欽自恃才高、目中無人。對解縉的關照不以為然,並出言不遜。解縉見狀,乃密以題意示與另一同鄉曾棨,致使曾棨殿試之策最為詳盡,下筆萬言。成祖認為曾棨才學超羣,而劉子欽只排在前十名之外。
此科為成祖登基後的首次開科,特下詔選曾棨等二十八名進士為庶吉士,開文淵閣。成祖每每召問典故,曾棨都應對如流;一次命作《天馬海青歌》,曾棨揮筆立就,且詞氣豪宕,深得眷寵。自解縉、胡廣之後,朝廷大作多出其手。他曾出任《永樂大典》副總裁。成祖每與諸臣論文士,總要問:“得如曾翰林否?” [3] 

曾棨酒量過人

曾棨相貌堂堂,身材魁偉,善飲酒,且酒量驚人。一日,來了一位外國使臣,號稱善飲,朝中無人能陪,成祖命廷臣推舉,卻只有一個下級武士敢於應戰。成祖十分不高興地説:“堂堂天朝,難道就沒有一個善於飲酒的大臣?讓一個武士作陪,成何體統?”於是曾棨請往,成祖問:“卿量幾何?”曾棨答:“無論量”。成祖大喜,命他去陪使臣,讓那武士幫忙跑堂。三人一連喝了幾天,來使終於大醉,武士也東倒西歪,然而曾棨清醒如沒喝過酒一樣,使臣只得甘拜下風。成祖聞之大喜道:“且不以才學,只這酒量,亦堪作我朝狀元。”
又有一次,英國公張輔想試探一下曾棨到底有多大酒量。他兩手合拱量了一下曾棨的腹部,再根據腹部的大小做了一隻木桶,置於廳堂後面,於是便邀請曾棨到家中赴宴。他喝多少,同時便往桶中注入多少,喝了一天,桶裏的酒已諡了出來,便注入另一甕中,又溢了出來,曾棨神色自若,夜半回到家中,又擺酒犒勞送他的張府僕人,直到僕人都醉了,他才休息。第二天,張輔驚呼:“子棨真海量也。” [3] 

曾棨詩詞作品

曾棨廷試罷作

曉開三殿降絲綸,袞冕臨軒策小臣。
紅燭影催金闕曙,紫霞香泛玉壺春。
雲霄九萬扶搖近,禮樂三千製作新。
淺薄未能宣聖德,願歌棫樸播皇仁。
註釋:
①廷試:即殿試。科舉最高一級考試。由皇帝親自主考舉之士。以定甲第。一甲三名,進士及第;二甲若干名,進士出身;三甲若干名,同進士出身。②袞冕:袞衣和冠冕。此代指皇帝。③棫yu 樸:《詩·大雅》篇名。棫:白桵rui ;樸:枹bao 木。意謂棫樸叢生,根枝茂密,共相附着;喻賢人眾多,國家蕃興。 [3] 

曾棨舟中聞笛

誰家吹笛隔溪聲,嫋嫋隨風動客情。
莫向春來怨楊柳,新條留得送人行。 [3] 

曾棨謁文丞相廟

國事艱危屬秉鈞,平生慷慨竟捐身。
百年社稷歸元主,萬古祠堂表宋臣。
已見高名垂宇宙,還瞻遺像肅冠紳。
當時碧血生芳草,留得清芬歲歲春。
註釋:
①文丞相:即宋朝狀元文天祥,官拜右丞相,封信國公。抗元兵敗被俘,不屈就義。(傳見拙作《中國曆代文狀元》)②秉鈞:喻執掌國政。指宰相的職位。③冠紳:戴帽束帶。 [3] 

曾棨維揚懷古

廣陵城裏昔繁華,煬帝行宮接紫霞。
玉樹歌殘猶有曲,錦帆歸去已無家。
樓台處處迷芳草,風雨年年怨落花。
最是多情汴堤柳,春來依舊帶棲鴉。
註釋:
①維揚:揚州的別稱,即今江蘇省揚州市。②廣陵:縣名,故城在今江蘇揚州市東北。③煬帝:隋煬帝,即楊廣。在位十四年,對外用兵,廣興土木,開運河,築長城,民不堪命。後為禁軍將領宇文化及等縊殺於宮中。 [3] 

曾棨揚州

翠裙紅燭坐調笙,一曲嬌歌萬種情。
二十四橋春水綠,蘭橈隨處傍花行。
註釋:
橈:船槳 [3] 

曾棨項羽廟

百戰休論蓋世功,鴻門宴罷霸圖空。
虞歌慷慨孤燈下,楚業銷沉一炬中。
露濕古牆秋蘚碧,霜含老樹夕陽紅。
英魂若到彭城路,忍聽高台唱大風。
註釋:
項羽:即項籍,秦末下相人,秦亡後自立為西楚霸王,後被韓信圍於垓下,自刎烏江。②虞:即虞姬,項羽的姬妾。③彭城:地名,項羽曾都於此,故址在今江蘇銅山縣。④大風:漢高祖劉邦稱帝后,回到故鄉沛縣,召集故友親朋,縱酒盡歡,席間,劉邦擊築作歌曰:“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如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後人稱為《大風歌》。 [3] 

曾棨薊門秋夕

清漏遲遲月轉廊,博山銷盡水沉香。
重城不鎖還家夢,雨夜分明到故鄉。
註釋:
博山:縣名,故城在今河南淅川縣。 [3] 

曾棨湖上

朝朝湖上望,不見有歸船。
只羨鴛鴦鳥,雙飛向渚邊。
註釋:
渚:小洲;水中的小塊陸地 [3] 

曾棨瓊島春雲

自是蓬萊第一峯,彩雲千疊映芙蓉。
隔窗暝拂花枝重,繞殿晴添柳色濃。
影度仙岩常帶雨,光浮御苑盡成龍。
飛騰不獨隨天仗,更共祥煙護九重。
註釋:
①瓊島春雲:即瓊島春陰。“燕京八景”之一。在今北京北海公園內。②天仗:皇帝的儀仗。③九重:指宮禁,極言其深遠。 [3] 

曾棨贈周崇晉省兄還家

新歲歸心切,南船促去程。
誰憐風雨夜,偏感弟兄情。
淑景催鶯語,離愁逐雁聲。
到家池草綠,春夢幾回驚?
註釋:
淑景:猶言美景。 [3] 

曾棨即事

片片飛花逐水流,傷春何處最多愁。
紅妝獨倚闌干立,望盡征帆不下樓。 [3] 

曾棨旅懷

十年京國鬢蕭蕭,薊北江南萬里遙。
家住潯陽猶尚遠,莫將音信託寒潮。 [3] 

曾棨憶別

一家去住兩關情,行李蕭然又出京。
記得別時寒食後,斷煙殘雨石頭城。
註釋:
寒食:即寒食節。農曆清明前一或二日。 [3] 

曾棨相關評價

酒與文化,自古結下了不解奇緣。酒興誘發文才,奇才更催豪飲。我們的文明古國,酒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唐朝詩仙李白斗酒詩百篇。明朝狀元曾棨(1372~1432年),永豐龍潭(今江西永豐縣富溪鄉曾家村)人,以豪飲與奇才聞名於世。 [4] 

曾棨豪飲振邦交

“虜使”酒探路。曾棨在當朝以飲酒海量著稱。明朝永樂年間有一個“虜使”(大國對來訪的外交官的貶稱)到京,欲偵探朝廷的虛實。他自認飲酒有海量才是表現一個民族的豪強剽悍,而自己便以豪飲為其強項。因此,首先即以酒探路,步步緊逼,以期逞能。奏凱而歸。朝廷也深察其用意,自然就派曾棨前往陪飲。他便當仁不讓,欣然奉陪。席間賓主頻頻舉杯,觥籌交錯,飲至酒酣耳熱之際,外使自況本民族的豪飲海量,剽悍強勁,不可一世。
曾棨酒氣豪。曾棨則極盡主人之誼,多多敬酒,待至客人自覺難以為繼,有了幾分醉意,這才奉勸起來:大明朝廷一貫主張睦鄰友好,和平相處,雙方互助,邊陲百姓大家安居樂業,豈不妙哉!客人聽了深悟點頭。主人更給客人斟滿酒奉勸,賓主一飲而盡,酒至數巡,客人已不堪酒力,而主人談笑風生,怡然自樂,酒意末闌,瀟灑豪放。客人至此則深為感服,並懇切表示:回去一定如實稟報,大明朝廷寬宏大量,以使雙方和睦共處,造福百姓。 [4] 

曾棨文才魁天下

三步對妙聯。曾棨被譽為“江西才子”,不僅學問淵博,而且才思敏捷。成祖皇帝朱棣在審閲其狀元試卷時,就極其賞識,御筆親批:“貫通經史,識達天人,有講習之學,有忠愛之誠,擢魁天下,昭我文明高質,啓沃惟良顯哉。”但是,有時興起,還要難一難他。一次,乃吟出一上聯:“紅袖手提鸚鵡盞,來迎狀元”,限三步就要對出下聯。當他跨出第三步時,果真對出了下聯:“白衣身到鳳凰池,進朝天子”。又一次,正值元宵佳節,皇帝領羣臣觀賞彩燈,華燈燦爛,永樂帝大喜,即興口吟一上聯:“燈明,月明,大明一統,”令羣臣對下聯。羣臣無人能對,啞口無言。即刻,只聽曾棨大聲吟對:“君樂,民樂,永樂萬年。”皇帝當下大為欣賞嘉獎
明朝永樂二年(1404年)科舉考試的最後一關——殿試在京城舉行。試卷一發,數百名考生感到有些意外。以前的殿試題,大都從四書五經中抽出一段,要考生議論治國平天下的對策。可這次的試題別出心裁,題目是禮樂制度方面的經文。大約朱棣奪了侄兒的皇位,有些心虛,想明尊卑,定禮儀,讓舉子們明白皇帝應有的尊嚴。考生們雖然學過禮樂知識,但要闡述有何意義和作用,如何實施,卻心中沒底。只見有的抓首撓耳,有的冥思苦想,遲遲難以下筆。
在東南方向試館裏的吉安永豐考生曾棨,卻成竹在胸,他略加思考後,便文思泉湧,兩萬多字的對策,一氣呵成。評卷官讀了他的文章,眼睛感到一亮,只見字體遒勁,論述詳明,一致同意排在第一名!主考官解縉率評卷官將排好名次的試卷呈永樂皇帝審定。他看了前3篇,便説:“眾卿眼力不錯,曾棨通貫經史,識達天人,狀元就是他吧!”解縉説:“皇上聖明。不過,這曾棨是吉安府人,而讀卷、定名次的7位內閣大學士中,我們3個也是吉安府人。為免有人説閒話,要請皇上為我等撐腰。”永樂帝説:“是有大臣向我提醒,要防偏心。但真金不怕火煉。讓江西鄉試第一名、本科排在三名之外的劉子欽和曾棨明天過來,由我出題殿試一次,比比高低也好”。
第二天一早,曾棨便來到宮裏。永樂帝見他身材魁梧,英氣逼人,心中有幾分滿意。不一會,劉子欽也來了。永樂帝説:“你倆都是江西才子,我想見識一下你們的才學。聯以‘梅花’為題,你們寫出百首七律來,天黑前交卷。”曾棨自幼刻苦攻讀詩文,博聞強記,寫梅花的古詩他能背出不少。他尤其喜歡吉水詩人楊萬里寫的“一枝笑看萬花摧”、“雪後精神添一半”、“也無野氣也無塵”等梅花詩句。他想到了家鄉山上的梅花樹,傲霜凌雪,一枝獨秀。又聯想到自己從小家境貧寒,10多歲便給人家做長工,經受了不少磨難;更有家鄉先賢歐陽修,宦海沉浮但心存高遠,為國家建立了不朽功勳。這樣想着,儀態萬千、品性高潔的梅花形象便在腦中漸漸生動起來。於是,他從不同場景、不同季節的梅花寫起,如庭梅、江梅、早梅、寒梅等,又寫梅花的姿態、品種,如矮梅、瘦梅、盆梅、粉梅、青梅、黃梅等,再寫對梅花寄予的情懷,如問梅、評梅、別梅…… 解縉等監考官開始暗暗着急,擔心曾棨寫不出百首梅花詩來。豈料過了一會,便見他手不停筆,一路寫了下去,這才鬆了一口氣。
永樂帝晚飯後來到試場,曾棨呈上了百首詩稿。劉子欽也不錯,但只寫了80多首。永樂帝將曾棨的詩作一一讀去,首首詩句流暢,格律規範,構思精巧,詩意雋永。難能可貴的是,整整800句,沒一句是重複的;詩意全在梅花,僅在第40首出現一個“梅”字。盡寫梅花之鮮麗,抒發梅花之神韻,形象生動,寓意深遠。文采噴發,一如梅花鬥雪怒放。當朱棣擊節誦吟,音律鏗鏘,口齒留香,怡情悦性,拍案稱絕。永樂帝讚歎不已:“難得天下有如此奇才,真乃我朝大幸!狀元曾棨名副其實也!”
一代文豪留下後世的著作有《睫巢集》18卷、《西墅集》10卷。 [4]  另永樂甲申(1404年)曾棨中狀元時所作的《百梅詩》。其在廷試除了“策論”外,尚有梅花詩一百首,為曾氏家譜收藏(宋體、木刻、孤本)。新版《永豐縣志》輯錄於文存編,盛傳於家鄉。
曾棨書法 曾棨書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