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暹(拼音:xiān)是漢語通用規範二級字半包圍結構。最早出現在11世紀的佔婆碑銘上。“暹”的本義為太陽昇起,出自《集韻》:“暹,日光升也;”。“暹”早期是中部泰族的專稱; “暹”除了指稱民族,也可以指稱國家,中國史書稱泰國暹羅 [2]  [11-12] 
中文名
拼    音
xiān
部    首
五    筆
JWYP
倉    頡
YAOG
鄭    碼
WKNI
字    級
二級(5909) [11] 
平水韻
下平十四鹽 [2] 
部外筆畫
12
筆順編號
251132411121454
總筆畫
15
注    音
ㄒㄧㄢ
四角號碼
36301
UniCode
CJK

起源歷史

“暹”一詞最早出現在11世紀的佔婆碑銘上,其拉丁化的對音拼寫一般寫作“Syam”。Syam在佔婆語中讀作“Siam”,即“暹”音。佛曆1593年(公元1050年)惹闌城的揚浦那竭羅的佔婆碑刻提到,閣耶波羅蜜首羅跋摩一世重修帕卡瓦里女神神像,以田地、金銀諸寶物及佔婆、高棉、中華、蒲甘、沙炎(暹)奴五十五施之。佛曆1750年(公元1207年)佐丹的《佔婆銘刻》提到沙炎和蒲甘軍隊與高棉軍同犯佔婆。佛曆16—17世紀暹人與佔婆人作戰一事,儘管在泰國的歷史教科書中從來沒有提到過,但是這些佔婆碑刻還是應該相信的。暹人曾多次與佔婆人作戰,有些成了俘虜,被作為寺奴。但這些暹人不一定是湄南河或戎河流域的暹人。 [12] 
緬甸的碑刻中也發現“暹”一詞,現存的蒲甘王朝時期的碑銘中大約有二十多處提到“暹”這個詞,而且通常出現於寺院塔奴的名單中。碑銘中對他們的稱呼有“跳舞的暹”、“紡線的暹”、“轉(紡)輪的暹”等,蒲甘碑刻中提到這些暹人寺奴,但並沒有提到他們的來源。碑銘中還常提到一個地名“甘提”(Khanti),有人認為或許這個“甘提”就是今天緬甸北撣邦的“坎底”。但盧斯教授考證後認為,“甘提”的地理位置在蒲甘以南約80英里的伊洛瓦底江西岸的敏布地區,而另外一個位於欽敦江上游的後來一直是撣族聚居地的“坎底”,是在更晚的時候才被提到的。由於碑刻中常提到這兩個地名,盧斯認為碑刻中的暹人寺奴就是這些地區的傣人或撣人。這説明自古以來緬人就以“暹”一詞稱呼泰人。 [12] 
稍後,在佛曆17世紀中葉,高棉吳哥窟的浮雕碑銘上也發現有“暹”字出現。在吳哥長廊的西側南面,有蘇利耶跋摩二世(佛曆1655—1690年)軍隊的低浮雕像,走在行列前頭的是弓箭部隊,碑銘刻着一段古高棉文字,式岱司解讀為:“波摩約·成喃王的隨從導引着暹谷(人)。”公摩萬納立蒂蓬巴攀親王解讀為:“狩獵部分的職官前進,引導着暹谷(人)。” [12] 
“暹谷”的意思,按照高棉語法,“谷”應該是“暹”的形容詞或擴大詞,如暹丹(黑暹)、暹考(白暹)等。按照傣一泰民族習俗,傣一泰民族喜歡用居住地或其他什麼標誌附加在族稱後面,以區別氏族、部落或社區。傣一泰民族是水稻耕作民族,喜歡依水而居,因而其附加標誌經常是河流名稱,在泰國境外的傣一泰族都有此習俗。比如住在緬甸撣邦卯河的傣族稱傣卯族;住在撣邦艮河的稱為傣艮族;住在印度阿薩姆邦督隆巴尼河的稱為傣督隆族或傣隆族;住在越南紅河以北的稱為傣鈴(紅傣人)。用這種觀點試圖解釋“暹谷”一詞,那就是住在谷河流域的暹人,“谷”放在“暹”一詞後面,表明暹人的來源。“谷”是泰北地區的一條河流,經清萊府清盛縣和清邁府芳縣流人湄公河。谷河流域是佛曆17世紀一支泰人的中心,這裏人口眾多、經濟發達、兵源雄厚。現在僅在谷河上游的清邁府芳縣一處,已發現的古城牆和廢城壕就達十二處之多。到了佛曆19世紀,泰族國王孟萊王賓河畔創建了新都,泰族社會中心也就從谷河流域遷到了賓河流域。
周達觀在記述羅斛國真臘的戰爭中這樣記載:“因屢與暹人交兵,遂至皆成曠地。”“傳聞與暹人相攻,皆驅百姓使戰,往往亦別無智略謀劃。”這裏的暹人顯然指的是羅斛國人。《真臘風土記》還説:“近年暹人來居,卻以蠶桑為業。桑種蠶種皆自暹中來。亦無麻苧,唯有絡麻。暹人卻以絲自織皂綾衣着,暹婦卻能縫補。土人打布損破,皆倩其補之。”這裏的暹人又似指泰國東北呵叻一一帶來到泰東部巴真地區的暹人。周達觀在敍述“桑種蠶種”的來源時,只説“自暹中來”,而不説“自暹國來”,不刻意於同家,而着眼於民族,亦可見此時暹民族的壯大。把羅斛國人與呵叻一帶的Syam人都稱作暹人,正好説明泰國一個新的民族此時已經形成。 [12] 
從以上的考證可以看出,早期的“暹”一詞並不是專指素可泰王國的泰族,而是安南、柬埔寨、佔婆、馬來等族對所有泰族人的稱呼。後來素可泰王國建立了,暹人的文明逐漸彙集於素可泰,“暹”才成為中部泰族的專稱。 [12] 
“暹”除了指稱民族,也可以指稱國家,中國史書稱泰國暹羅。“暹”得自於暹國,“羅”得自於羅斛國。《新元史》載:“暹國,北與雲南徼百媳婦接壤,東界安南,西北距緬國。羅斛在暹之南,濱大海。暹土瘠,不宜稼穡。羅斛地平衍,種多獲,暹人仰給焉。有大河自暹達於羅斛,東南入海,每夏有黃水白海港漲入內河,農民乘時擢舟播種,苗隨水以漸而長。水尺苗亦尺,水退苗熟。有播植,無耕耘,故谷豐而賤……惠宗至正問(1341—1368年),暹始降於羅斛,因合為暹羅國。” [12] 

字源解説

“暹”,會意字,從日,從進。“日”指太陽:“進”是“進”的繁體,指前進、超過。“日”“進”為“暹”,意為太陽前進,不斷超過先前的位置。“暹”的本義為太陽昇起。《廣韻·監韻》:“暹,日光進也。”《集韻·廉韻》:“暹,日光升也。”宋代王安石《和平甫舟中望九華山》二首之二:“卧送秋月沒,起看朝日暹”。 [8] 
暹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動詞
太陽昇起
rise; advance
《集韻》:“暹,日光升也。”
/
名詞
指稱國家,泰國的舊稱
Thailand
新元史》載:“暹國,北與雲南徼百媳婦接壤,東界安南,西北距緬國。”
暹羅
指稱民族,泰族
Thais
《真臘風土記》:“近年暹人來居,卻以蠶桑為業。”
暹谷
國劇名
/
/
/
燕窩名,清末民初參燕業稱一種燕窩。
/
/
/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 [1]  [9-10]  [12]  [13-15] 

古籍解釋

  • 康熙字典
廣韻》息廉切《集韻》思廉切,𠀤音銛。日光升也。 [1]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
中國台灣 中國台灣
中國香港 中國香港
日本 日本
韓國 韓國
暹 字形對比 [2] 

書寫演示

【筆順】豎、橫折、橫、橫、撇、豎、點、橫、橫、橫、豎、橫、點、橫折折撇、捺。
筆順 筆順

書法欣賞

小篆 小篆
硬筆楷體 硬筆楷體

音韻彙集

中上古音

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聲母
韻母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s
ǐɛm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s
jæm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s
iæm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s
jäm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s
ǐɛm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4] 
上古音
字頭
聲符
韻部
對應廣韻小韻
擬音
sem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3] 

韻書集成

韻書
聲調
韻目
字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索引
廣韻
/
全清
息廉切
sjæm
226.01
集韻
/
次清
思廉切
siæm
287.10.3
韻略
/
/
/
/
/
/
思廉切
/
3.8
增韻
/
/
/
/
/
/
思廉切
/
3.12
中原
/
陰平
廉纖
/
/
/
全清
/
siɛm
4.4
中州
/
平聲
廉纖
/
/
/
/
/
西尖切
/
2.3
洪武
/
/
/
全清
思廉切
siem
2.12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5] 

方音彙集

吳語
小片
方言點
聲母
韻母
調值
調類
太湖片
蘇滬嘉小片
上海(三林塘)
ɕ
i
53
陰平
閩語
方言點
聲母
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閩南區
泉漳片
漳浦
s
iam
33
陽去
/
閩南區
潮汕片
澄海
s
iaŋ
55
陽平
/
莆仙區
/
仙遊(城關話)
ɬ
ieŋ
54
陰平
暹羅。
閩東區
侯官片
福清
s
ieŋ
53
陰平
暹邏。
閩東區
福寧片
柘榮
s
ieŋ
21
陽平
/
閩東區
福寧片
福安
s
22
陽平
/
閩東區
福寧片
寧德
s
22
陽平
/
閩北區
西北片
崇安(崇城鎮城關話)
tsʰ
21
上聲
/
閩北區
西北片
建陽(潭城鎮城關話)
s
ieiŋ
53
陰平
/
閩北區
東南片
建甌(市志)
s
21
上聲
/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6-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