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暗度陳倉

(漢語成語)

鎖定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是一組詞語,出自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
暗渡陳倉的特點是,將真實的意圖隱藏在不令人生疑的行動的背後,將奇特的、非一般的、非正規的、非習慣的行動隱藏在普通的、一般的、正規的、習慣的行動背後,迂迴進攻,出奇制勝。“明修棧道”表示公開的行動,“暗渡陳倉”表示隱藏的真實意圖。 [1] 
中文名
暗渡陳倉
朝    代
秦末
出    處
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
全    稱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含    義
真實意圖隱藏在行動背後

暗度陳倉謀略

暗度陳倉36計之一

本計全稱為“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出自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 。秦末農民起義後,項羽劉邦為爭奪天下,進行了為期四年地“楚漢戰爭”。劉邦首先攻入咸陽,自立為關中王。項羽軍事力量強大,劉邦把咸陽和關中讓給了項羽,自己到了漢中。
暗渡陳倉 暗渡陳倉
與劉邦的守地漢中相鄰的是章邯。劉邦為了迷惑項羽,防止章邯入侵,把出入漢中的棧道燒燬了。後來,劉邦逐漸強大起來,命韓信為大將,出兵與項羽一決雌雄。為了迷惑敵人,韓信派了一萬多人馬去修復燒燬的棧道。棧道修復工程艱鉅,進展緩慢。章邯料定棧道修復絕非易事,毫無戒備。殊不知韓信多主力已抄小路向陳倉進軍,很快攻下咸陽,佔領關中。韓信採用一明一暗、以明掩暗的計謀,取得了奪取關中的重大勝利。這就是“暗渡陳倉”的由來。
本計的特定是,將真實的意圖隱藏在不令人生疑的行動的背後,將奇特的、非一般的、非正規的、非習慣的行動隱藏在普通的、一般的、正規的、習慣的行動背後,迂迴進攻,出奇制勝。“明修棧道”表示公開的行動,“暗渡陳倉”表示隱藏的真實意圖。

暗度陳倉按語

古人按語説:奇出於正,無正不能出奇。不明修棧道,則不能暗渡陳倉。昔鄧艾屯白水之北;姜維遙廖化屯白水之南,而結營焉。艾謂諸將日:“維令卒還,吾軍少,法當來渡,而不作橋,此維使化持我,令不得還。必自東襲取洮城矣。”艾即夜潛軍,徑到洮城。維果來渡。而艾先至,據城,得以不破。此則是姜維不善用暗渡陳倉之計;而鄧艾察知其聲東擊西之謀也。
這則按語講出了“奇”、“正”的辯證關係。奇正相互對立,又相互聯繫。孫子曰:“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所謂“正”,指的是兵法中的常規原則;所謂“奇”,指的是與常規原則相對而言的靈活用兵之法。其實,奇正也可以互相轉化。比如説,“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寫入兵書,此法可以説由奇變為正,而適時的正面強攻又可能轉化為奇了。鄧艾識破姜維“暗渡陳倉”之計,認定姜維派廖化屯白水之南,不過是想迷惑自己,目的是襲取洪城,等姜維偷襲洪城時,鄧艾已嚴陣已待了。鄧艾懂得兵法中奇正互變的道理,識破姜維之計。由此可見,對於熟悉兵法的人來説,戰場上千變萬化,使用各種計謀,必須審時度勢,機械搬用某種計謀,是難以成功的。

暗度陳倉戰例

暗度陳倉韓信

暗渡陳倉 暗渡陳倉
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戰例,歷來為人們所津津樂道。韓信這一招,奠定了劉邦大業的基礎,後來有很多兵法家效法韓信,兵法家探尋源流,究其真諦,使“暗渡陳倉”成為三十六計中的一計。“暗渡陳倉”的前提,是“明修棧道”,即公開地展示一個讓敵人覺得愚蠢或者無害的戰略行動,以使敵人鬆懈警示。在公開行動的背後,或有真正的行動,或去轉移防衞,趁敵人被假象矇蔽而放鬆警惕時,給敵人以措手不及的致命打擊,自己則在沒有遭到任何抵抗或防備的情況下,出奇制勝。
這種計謀,不僅用於兵事,生活舞台上的男女們,便不時地演出“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好戲來。
暗渡陳倉篆刻圖片
暗渡陳倉篆刻圖片(10張)
“暗渡陳倉”和“聲東擊西”有相似和不同之處,相似處是:兩者都是虛張聲勢,製造一種假象迷惑敵人,在假象的掩蓋下,採取真實行動。不同之處是:“暗渡陳倉”是同時採取真偽兩個行動,表面上採取一個對敵方無大害的行動或採取讓敵方覺得愚蠢的行動,如“明修棧道”,以麻木敵人;暗地裏施行一個重大的打擊敵人或擴張我方的行動,如韓信“暗渡陳倉”;“聲東擊西”是一個打擊行動,真偽兩個目標,有意地把敵領開。如果混淆兩個計謀的作用以及操作方法,就會招致災禍,如姜維把“暗渡陳倉”弄成“聲東擊西”,而“聲東擊西”又被鄧艾識破,結果鄧艾先佔據陣地,以逸待勞,給姜維以迎頭打擊,使姜維大敗。在現代經商賺錢的經營活動中,“暗渡陳倉”是商家常用的妙計,此計是指製造假象,迷惑對手或消費者,使其購買本企業的產品或者要本企業為之提供服務,達到佔領市場的目的,但就在真正使用這一妙計的時候,必須事先“明修棧道”,以迷惑對手,還不能讓對手看出破綻,方能順理成章地實現自己的企圖。

暗度陳倉春秋戰例

春秋末期,齊國攻打魯國,魯國將領是吳起。吳起十分愛撫士兵,與士兵同吃同住,行軍路上一樣步行、一樣幫體弱的士兵扛武器。因此,他很受官兵們的愛戴。吳起見齊軍來勢兇猛,乾脆命令部隊紮營,堅守不戰。
齊軍大將田和見魯軍閉營不出,派將領張邱以和談的名義,前去魯營探聽虛實。吳起明白張邱的意圖,於是讓精鋭的部隊隱蔽,再讓軍中老、弱、病、殘的士兵故意展現在張邱面前。吳起又裝出一副卑躬屈膝的樣子,請求與齊軍講和休戰。張邱回去,把所看到的情形告訴給田和,田和聽説魯軍士氣不振,就漸漸地放鬆了警戒。
吳起斷定齊軍有輕敵、戰備鬆懈的意圖,深夜時分,親率一隊精悍的軍士突襲齊營,混亂中點燃大火,齊軍營地頓時一片慘狀,魯軍趁勢掩殺過去,齊軍死傷慘重。齊軍將領田和、張邱等只能倉忙逃走。正是吳起巧妙地隱匿了自己的真象和作戰的真實意圖,而給敵方造成一種錯誤的軍事判斷,使敵軍麻痹大意、輕敵鬆懈,從而使得弱勢的魯軍最終大勝強悍的齊軍。吳起的“掩兵計”與韓信的“明修”、“暗渡”有異曲同工之奇妙。

暗度陳倉三國戰例

三國後期,魏蜀吳三國中,魏國地廣人多,實力最強。公元263年,司馬昭執政時,準備一舉滅蜀。於是派出三路人馬:鄧艾和諸葛緒各統率3萬大軍,鍾會帶領10萬大軍,分路出擊。此時的鄧艾已是一位身經百戰、經驗豐富的大將了。
魏軍攻勢兇猛,連連獲勝,不久就攻佔了蜀國許多座城池。鄧艾一直攻到陰平一帶。鍾會合並了諸葛緒的人馬,兵力更強。他率大軍直逼劍閣。蜀軍統帥姜維,帶領將士,依憑着劍閣險要的地勢,頑強地抵擋住了鍾會大軍的進攻。鍾會兵力雖強,卻奈何姜維不得。加上軍糧供應跟不上,就想退兵回去。
這時,鄧艾從陰平趕來。當時,鄧艾手下只有3萬人馬,而鍾會卻統領着13萬大軍。他自恃兵多將廣,根本不把鄧艾放在眼裏。
鄧艾早已聞知鍾會在劍閣受阻。他心裏暗自盤算:劍閣過不去,能否找到別的通道可直通蜀國都城呢?於是,在陰平時,他派出許多探馬,讓他們查明當地地形、環境,終於探得一條從陰平通往成都的小路。這條小路,四面都是奇山峻嶺,很難行走。據説是漢武帝南征時開鑿的,已有三四百年無人通行了。
鄧艾聞報,心中大喜。心想:真乃天助我也2此路既是有好幾百年無人行走,那蜀軍必定做夢也想不到我能率軍從此路偷襲成都,更不會加以防範了。
於是,他先趕到劍閣,把他的想法告訴了鍾會。鍾會本來就瞧不起鄧艾,又聽他講出這種異想天開的計策,更是隻限於嗤之以鼻。但他很想看鄧艾出醜,於是也不加阻攔。
鄧艾也知道鍾會瞧不起他,越這樣越要整出個樣來。他馬上率人馬回到陰平,集合隊伍,給大家講清了他的打算。眾人士氣很高,都表示願聽鄧艾吩咐,為國立功。鄧艾派兒子鄧忠率5000名精兵,手執斧頭、鐵鑿,作開路先鋒。他帶領大軍,備足了乾糧、繩索,緊隨其後。途中道路非常險阻,但每個人都堅持下來了。大軍每前進100裏,就留下幾千士兵紮下一個營寨,以保證前進的軍隊能與後方保持聯繫。
大軍最後只剩下2000餘人了。這一天,鄧忠匆匆地跑來向鄧艾報告説前面碰到一座陡峭的懸崖,人馬難以通過。鄧艾忙帶領將士前去觀看,果然看見那懸崖十分陡峭,崖下山谷深不見底。有些士兵膽怵了,心裏直打退堂鼓。有人説:“白費了這麼多功夫,撤回去算了!”
鄧艾見狀,嚴厲地説:“我們已經克服了那麼多困難,現在勝利在望,成功與否,就在此一舉了。我們要堅持住,就算再難過去,也一定要設法通過。”説到這兒,他忽然計上心來,轉身下令讓大家先把行裝、兵器扔下懸崖,然後自己拿過一條氈毯,裹住身子,高喊一聲:“大家照我的樣子,滾下懸崖!”話音未落,帶頭滾了下去。
將士們深受感動,都像鄧艾那樣,紛紛越過了懸崖,也有不少人摔死了。鄧艾重新集合隊伍,輕而易舉地拿下了江油城。接着又向綿竹進發,經過一番苦戰,又勝利地佔領了綿竹。
這時,鄧艾大軍已迫近成都。蜀國皇帝劉禪接到戰報,想調回劍閣姜維的人馬,已經來不及了,只得出城投降。
鄧艾一舉滅亡了蜀國。此時的鐘會,還在劍閣城外攻城呢!
此計全稱為“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原是楚漢戰爭時韓信運用的一個計謀。此計適合在我方不便正面進攻,而又另有可“渡”之路的情況下使用。一明一暗,使敵人不能正確判斷我方的意圖,從而可以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鍾會雖瞧不起鄧艾,可在明處扮演了“明修棧道”的角色,使鄧艾的“暗渡陳倉”之計得以實施。

暗度陳倉諾曼底登陸戰

1943年11月28日,斯大林、羅斯福、丘吉爾在德黑蘭會晤,決定於1944年上半年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即從歐洲西部登陸,直接對德國作戰。當時,在法國西北部有三處比較合適的登陸地區,即康坦丁半島、諾曼底地區和加萊地區。為了選擇最佳方案,丘吉爾同艾森豪威爾將軍召集三軍參謀和革行了認真地比較、研究,從而制定了在諾曼底登陸的“霸王”行動計劃。
諾曼底登陸戰略圖
為了減少犧牲,盟軍指揮部決定運用“暗渡陳倉”的辦法,製造假象,使希特勒錯誤地判斷盟軍的登陸地區是加萊而不是諾曼底,以確保在諾曼底登陸成功。為此,盟軍實施了一系列疑兵之計——
第一,為了顯示盟軍將在加來登陸,盟軍在東海岸的肯特設置了一個假司令部,發出了大量電訊,其空中無線電報務量多於其他真司令部的報務量,使希特勒判斷盟軍的總司令部就設在肯特。
第二,巴頓是美國以勇猛稱的將領,他的英勇善戰使德軍上下一聽到巴頓的名字,便如同聽到瘟神到來一樣的可怕。因此,德軍統帥部分析,巴頓在哪裏出現,哪裏就會有大的軍事行動,而盟軍要在歐洲西部登陸,擔任主攻任務的司令官非巴頓莫屬。艾森豪威爾將軍根據敵統帥部這一心理,故意讓巴頓在肯特街頭散步、亮相,以讓德國間諜向其統帥部報告這一重要“情報”。
第三,英軍參謀部用木料、蓬布、汕漆等等材料,製造了成千上萬門假大炮、假坦克和假陸陸船,並把這些東西“部署”在英國東南部距法國在加萊海峽最近處。
第四,盟軍在肯特郡堆放了許多假造的滑翔機,故意派出一些卡車在森林中貯備有大量的軍用物資供應加來的登陸部隊。
第五,盟軍經常派出一批轟炸機同時對加萊和諾曼底兩個地區的德軍軍事目標實行戰略轟炸,而有意識地使兩地的投彈比例2:1,以讓德國人相信加萊是登陸地區,而轟炸諾曼底不過是掩人耳目。
第六,進攻前夕,英軍派出一大批飛機,在空中撒下了不計其數的錫箔片,使德軍從海岸雷達上看來,好像是一支大般隊正從第厄普向東駛出,開往加萊。事實證明,上述疑兵之計完全達到了預期的戰略目的。
德軍統帥部根據形勢的發展,判斷盟軍可能在1944年進攻西歐。並認為倘若能一舉擊潰盟軍在西歐的登陸部隊,就會使盟軍與蘇軍兩面夾擊德軍的企圖破產。這樣,德軍就能夠抽出50個師的兵力來加強東線,阻止蘇軍的進攻,從根本上扭轉德軍的敗局。 為此,德軍研究制定了集中大部兵力、兵器於敵人可能登陸的主要方向上的抗登陸方針,然而,盟軍的登陸方向成了問題的關鍵。於是德國統帥派出了大量的間諜,並且多次派遣飛機習越英吉利海峽進行空中偵察,但英國政府為了保住“霸王”行動的秘密,防止其間諜蒐集並傳遞情報,明令規定“1944年4月1日以後,從沃信起至康活爾半島一帶的海域及由海岸向內陸延伸16公里的地區為軍事禁區;暫時取消外交郵袋特權,用密語通信不予投遞,外國駐倫敦外交人員及其家屬在6月底前一律不得離開英國”等,從而致使德國的間諜一直沒有搞到有關“霸王”行動的確切情報。德國的偵察飛機在上空拍了許多照片,只見加萊對面的英國多佛爾港附近聚集着無數坦克、大炮和軍用卡車,猶如百萬雄師整裝待發。通過上述種種跡象,希特勒及德國統帥部判定,盟軍的登陸地點選在加萊,並根據這一判斷在加萊部署了23個師,沿海岸修築了一道縱深6公里的堅固的防禦地帶。希特勒及德國統帥部上當了。
1944年6月5日凌晨,是盟軍預定進攻的時刻。然而此時英吉利海峽狂風大作、惡浪滔天,氣候條件極惡劣,不利於部隊進攻。“霸王”行動總指揮艾森豪威爾將軍和許多高級軍官們聚集在索斯克公寓。艾森豪威爾默默地沉思着,是按計劃實施進攻還是延期?過了一會兒,他抬起頭,炯炯有神的目光環顧了一下之後,斬釘截鐵地下達命令:“出發!”於是,盟軍的千軍萬馬從空中、海上爭先恐後地向諾曼底挺進,並克服了惡劣的氣候,順利地在諾曼底登陸。此時,設在巴黎的德軍司令部接到了盟軍在諾曼底大舉進攻的報告,而德國陸軍元帥龍德施泰特卻認為這不過是盟軍“聲東擊西”的計謀,目的是為了掩護在加萊的登陸而已。西線德國海軍部隊從海岸雷達上看到一支龐大的般隊正向諾曼底開進,當他們將這一情況報告總司令時,總司令的參謀長回答説:“是不是你們的技術員弄錯了,也許是一羣海鷗吧?”當前線將盟軍進攻諾曼底的消息報告希特勒時,這位法西斯頭子仍然對自己的錯誤判斷深信不疑,氣哼哼地訓斥説:“盟軍進攻諾曼底,不過是牽制性的佯攻。”
就這樣,盟軍順利地突破了希特勒大肆吹噓的“大西洋壁壘”,並不斷擴大對德軍的攻勢,向縱深發展,向德國的本地進軍從而加速了第三帝國的滅亡。

暗度陳倉商場案例

哈默炫耀投標獨佔兩塊租地
眾所周知,在石油大王哈默的經營史中最成功的一次是在利比亞。無論是對哈默本人,還是西方石油公司的3萬名職員及公司的35萬名左右股東來説,一提起這件事,他們都會讚歎不已。
哈默
在伊德里斯國王統治的年代,利比亞就像得克薩斯州當年最初發現石油時那樣,吸引着石油資本家。
哈默 哈默
只要是沙漠的幹風沒有把黃沙颳得遮天蔽日,那裏每天都充滿了買進賣出、贏錢和輸錢的氣氛,的黎波里和班加西這兩個互相競爭的大都市看上去像是巨大的集市,到處都在進行擲骰子賭博。參加賭博的人是各式各樣的石油經營者,其中有來自各國政府的,有來自大型石油公司的,有來自獨立公司的,也有企圖涉足石油業的,帶着隨身的內閣部長們,帶着舊日部下的前任內閣們、親朋好友們,妄圖通過裝模作樣地與一個政客握手一次而接近國王的窮流浪漢們,還有冒牌的法國將軍,曾在哥倫比亞大學幹過的著名美國科學家等等,都紛紛拿租借地、地質勘探資料以及形形色色的消息秘聞,和內幕情況做着交易。 當哈默的西方石油公司來到利比亞的時候,正值利比亞政府準備進行第二輪出讓租借地的談判。出租的地區大部分都是原先一些大公司放棄了的利比亞租借地。根據利比亞法律,石油公司應儘快開發他們租得的租借地,如果開採不到石油,就必須把一部分租借地歸還給利比亞政府。
第二輪談判中就包括已經打出若干孔“乾井”的土地,但也有若干塊與產油區相鄰的沙漠地。來自9個國家的40多家公司參加了這次投標,有些參加投標的公司,他們的情況顯然比空架子也強不了多少,他們希望拿到租地之後,再轉手給一家資金實力雄厚的公司,以交換一部份生產出來的石油,另有一些公司其中包括西方石油公司,雖然財力不足,但至少具有經營石油工業的經驗。利比亞政府允許一些規模較小的公司參加投標,因為他們首先要避免的是遭受大石油公司和大財團的控制,其次才會去考慮什麼資金有限問題。
哈默儘管曾於1961年受肯尼迪總統的委託到過利比亞與伊德里斯國王建立了私人關係,且伊德里斯一世在託布魯克王宮一次歡迎會上真誠地對哈默説:“真主派您來到了利比亞!”這比別人稍稍有利。但在第二輪租借地的爭奪戰中,同一批資金雄厚的大公司相比,哈默無異於小巫見大巫,只不過是一名討價還價的商人而已。此刻,在灼熱的利比亞,同那些一舉手就可以把他推翻的石油巨頭們進行競爭,同時還要分析估量那些自稱可以使國王言聽計從的大言不慚的中間商們所説的話到底有多少真實性,對哈默來説的確處境很不利,自有苦衷。但哈默就是哈默,絕對不會因此而氣餒,善罷干休不是他的作風。一個年輕時就曾遠涉重洋與列寧打過交道的人,他明白,為能在第二輪租借地的談判中挫敗實力雄厚的競爭對手,只能巧取,不能豪奪,而唯一可行的方案就是暗中向利比亞政府申請:如果西方石油公司能得到租借地,將給予政府諸多好處,也請利比亞政府給予西方石油公司比其他競爭對手更優惠的條件。
哈默
哈默在隨後的投標上,來了個“明修棧道”——採取了與眾不同的方式:他的投標書採用羊皮證件的形式,捲成一卷後用代表利比亞國旗顏色的紅、綠、黑3色緞帶扎柬。在投標書的正文中,哈默加上一條,西方石油公司願從尚未扣除税款的毛利中取出5%供利比亞發展農業之用。此外,投標書還允諾在庫夫拉圖附近的沙漠綠洲中尋找水源,而庫夫拉圖恰巧就是國王和王后的誕生地,國王父親陵墓也坐落在那裏。掛在招標委員會鼻子前面的還有一根“胡蘿蔔”,西方石油公司將進行一項可行性研究,一旦在利比亞採出石油,該公司將同利比亞政府聯合興建一座制氨廠。 1966年3月,哈默的暗渡陳倉果然成功,同時得到兩塊租借地,其中一塊四周都是產油的油井,並有17人投標競爭這塊土地,且多是實力雄厚的知名公司,可結果個個名落孫山,唯有西方石油公司獨佔鰲頭;另一塊地也有7個人投標,但最終還是歸在了西方石油公司名下。這第二輪談判招標的結果使那些顯赫一時的競爭者大為吃驚,不明其所以然,深深為哈默高超的談判手段、技巧而歎服。
奪得這兩塊租借地後,西方石油公司憑着獨特有效的經營管理,使之成為其財富的源泉。1967年4月,西方石油公司的黑色金子流到了海邊,在那個令人難忘、規模寵大的紀念日,僅慶典就用去整整100萬美元之巨。
實力弱小的西方石油公司,之所以能在強手如林的眾投標者中獨佔鰲頭,一舉奪得兩塊租借地,關鍵在於他在明修棧道、引人矚目的大動作下,暗中又來了暗渡陳倉的小動作,致使利比亞政府在哈默提供的利益允諾的誘逼下,天平傾向於西方石油公司,哈默取得了招商談判的巨大成功,招商競標的結果大大出人意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