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普洱六大茶山

鎖定
六大茶山一般指雲南茶葉或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位於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內。而今亦有瀾滄江內六大茶山即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漫撒或易武、倚邦、攸樂(基諾)、漫撒、蠻磚和革登;江外六大茶山:南糯、南嶠、勐宋、景邁、布朗、巴達的説法。
中文名
普洱六大茶山
實    質
茶山
含    義
雲南茶葉或普洱茶六大古茶山
所屬分類
普洱

普洱六大茶山史料記載

普洱六大茶山 普洱六大茶山
乾隆進士檀萃滇海虞衡志》載,“普茶名重於天下,出普洱所屬六茶山,一曰攸樂、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蠻磚、六曰慢撒,周八百里。這“周八百里”不僅指茶山的面積,而且也表明“六大茶山是連成一片的。西面是攸樂茶山,中間是革登、莽枝、倚邦、蠻磚茶山,東面是慢撒茶山。明隆慶四年(公元1570年),車裏宣慰使刀應勐將其管轄地劃為12個版納時,“六大茶山”為一個版納--“茶山版納”。這是為適應茶葉,特別是貢茶的生產而必須的。據《普洱府志,形式》篇所載,六大茶山除慢撒茶山屬易武土司管轄外,其餘五山均屬倚邦土司管轄。有史籍講“易武茶山,實際上就是慢撒茶山。清《滇海虞衡志》記述古六大茶山的地名是正確的。

普洱六大茶山產地

關於古“六大茶山”地理位置,史籍上的説法,多種多樣:有的講在瀾滄江以東,有的講在瀾滄江以西,還有的説瀾滄江兩岸各有六大茶山。清光緒年間繪製的《思茅廳界圖》表明,古“六大茶山”都在瀾滄江束岸。攸樂茶山現屬景洪市,其餘五大茶山均在勐臘縣。其中,慢撒易武鄉,革登、莽枝、蠻磚、倚邦象明鄉。據説,象明是以孔明山、野象山合名而得。古“六大茶山為雲南最古老的茶山,也是中國最古老的茶區之一。現均屬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針對歷史資料對古六大茶山的各説不一,遠在1957年11月至12月,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組織專業茶葉普查工作隊,對古六大茶山進行了認真的實地普查,雲南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第一任所長蔣銓先生親自參加,歷時整整一個月,行程1200餘里,走遍了古六大茶山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走訪了許多健在的男女老少,查看了許多碑石記錄,歷盡千辛萬苦,蒐集看了真實的第一手資料,為古六大茶山史料提供了寶貴的、不可磨滅的證據,向州人民政府作了口頭及書面彙報,根據當時現存的茶山範圍、茶園面積、茶葉產量,古六大茶山依次是易武、倚邦、攸樂(基諾)、漫撒、蠻磚和革登,州人民政府確認了他們的報告。

普洱六大茶山歷史傳説

古“六大茶山”的命名,傳説與諸葛亮有關。三國時期(公元220--280年),蜀漢丞相諸葛亮走遍了六大茶,留下很多遺器作紀念,六大茶山因此而得名。清朝道光年間編撰的《普洱俯志古蹟》中。有記載:“六茶山遺器俱在城南境,舊傳武侯遍歷六山,留銅鑼於悠樂,置銅鉧於莽枝,埋鐵磚於蠻磚,遺木梆於倚邦,埋馬蹬於革蹬,置撒袋於慢撒。因以其山名慢枝、革蹬有茶王樹較它山獨大,相傳為武侯遺種,今夷民猶祀之”。古茶山中的孔明山巍峨壯觀,是諸葛亮寄箭處(民間傳説射箭處是普洱俯城東南無影樹山),上有祭風台舊址。

普洱六大茶山歷史地位

古“六大茶山”三國前就有茶樹種植,三國以後茶就作為商品與外地貿易,晉時逐漸發展,唐,宋已形成茶葉商品基地。明洪武年間被劃作一個單獨行政區域。清中葉茶山鼎盛,產品遠銷四川、西藏港澳南陽個地,普洱茶從此聞名中外。古“六大茶山”不但是西雙版納各族人民過去的主要經濟來源,還曾經吸引內地數十萬同胞前來開發,這對於繁榮邊疆經濟,加強各民族的團結交往,起到巨大的作用。

普洱六大茶山歷史現狀

由於種種原因,清末及民國時期“六大茶山”逐漸走向衰落,到解放前夕茶葉生產更跌到低谷。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各級政府十分重視茶葉生產,“古六大茶山”逐漸恢復生機,普洱茶生產走出低谷,重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