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普朗克電荷

鎖定
物理學中,普朗克電荷是以基礎常數定義的電荷量。在自然單位制中,是普朗克單位制的電荷單位。
中文名
普朗克電荷
外文名
Planck charge

普朗克電荷簡介

物理學中,普朗克電荷
)是以基礎常數定義的電荷量。在自然單位制中,是普朗克單位制的電荷單位。普朗克電荷的定義式為
其中:
真空下的光速
普朗克常數
為約化普朗克常數又稱狄拉克常數,
真空電容率
基本電荷
= (137.03599911)為精細結構常數
某些單位系統(如高斯CGS系統)將
定為1,此時
以最簡態出現:
國際單位制表示為
普朗克電荷大約是基本或電子電荷的11.706倍。 [1] 

普朗克電荷普朗克單位制

普朗克單位制是一種計量單位制度,由德國物理學家馬克斯·普朗克最先提出,因此命名為普朗克單位制。這種單位制是自然單位制的一個實例,經過特別設計,使得某些基礎物理常數的值能夠簡化為1,這些基礎物理常數是萬有引力常數
約化普朗克常數
,在真空裏的光速
庫侖常數
,其中
真空電容率,也就是電常數,玻爾茲曼常數
上述每一個常數都至少出現於一個基本物理理論:
在廣義相對論與牛頓萬有引力定律
量子力學
在狹義相對論、
靜電學
統計力學與熱力學。實際上,以上的五個常數在許多物理定律的代數表達式中多次出現,因此引入普朗克單位制可以將這些代數表達式簡化,普朗克單位制也因此成為了理論物理學一個非常有用的工具。在統一理論方面的研究,特別如量子引力學中,普朗克單位制能夠給研究者一點大概的提示。 [2] 

普朗克電荷參閲

參考資料
  • 1.    Stock, Michael; Witt, Thomas J (2006). "CPEM 2006 round table discussion 'Proposed changes to the SI'". Metrologia. 43 (6): 583. Bibcode:2006Metro..43..583S. doi:10.1088/0026-1394/43/6/014.
  • 2.    Pavšič, Matej (2001). The Landscape of Theoretical Physics: A Global View. 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pp. 347–352. ISBN 0-7923-7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