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晨(拼音:chén),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此字篆文有䢅和曟兩種字形。䢅始見於商代甲骨文 [2]  ,古字形像手持農具“辰”耕作。古人晨作而暮息,所以以雙手持農具開始勞作表示“早晨”之義。曟始見於戰國 [3]  ,一般認為是“辰”在”星辰“的意義上分化而來的,義為星名,即房星;也有人認為本義是早晨。“曟”和“䢅”後來都寫作”晨“。
中文名
拼    音
chén
部    首
日、辰
五    筆
JDFE [4] 
倉    頡
AMMV [4] 
鄭    碼
KGH [4] 
筆    順
豎、橫折、橫、橫、橫、撇、橫、橫、豎提、撇、捺
字    級
一級(編號:2260) [1] 
平水韻
上平十一真 [5] 
總筆畫數
4+7(部首+部首外)
統一碼
基本區-6668
四角號碼
6023₂
異    體
䢅、曟、㫳
造字法
會意字形聲字
結    構
上下結構
注音字母
ㄔㄣˊ

文字溯源

“晨”來自兩個字:“䢅”和“”。
“䢅”是會意兼形聲字。甲骨文(甲組圖1)上部是兩隻手,下部是“”。“辰”的甲骨文一般解釋為一種農業上用於清除草木的工具,就是古書中所説的耨類農具。古人晨作而暮息,所以以雙手持農具“辰”開始勞作表示“早晨”之義,“辰”也表示讀音。古人對時間的感覺與日、月密切相關,所以“晝”“夜”“朝”“暮”等字或從“”、或從“夕”。 “䢅”字也是如此。西周金文“䢅”從“夕”(甲組圖6),戰國楚簡的“䢅”從“日”(甲組圖7),都是“䢅”字的異體。《説文》卷七日部別有“晨”字(乙組圖4),是表星辰義的“晨”,正篆作“曟”。“曟”是形聲字,上部是“”,“晶”是“星”的本字,下部是“辰”,表聲。戰國文字中多作“日”在“辰”下之形(乙組圖1、2),“辰”為聲旁,也用為“晨昏”之義。“曟”本義是星名,即房星;一説本義是時間很早,還可以看見星星,所以用“晶”做形符。但從古文字材料來看, “晨”當是“䢅”字的後起異體字。後來通行用“晨”字,“曟”和“䢅”均被淘汰。
甲組圖A的甲骨文,從林,從辰。這個字形一般釋為“” ,但意義和“晨昏”的“晨”字相同:“丙午卜,即貞:翌日丁未、丁辳歲,其有伐。” (《甲骨文合集》22610),也就是《説文》的“䢅”字。有可能甲骨文的“辳”有“䢅”、 “農”兩個讀音。因為西周金文中的“農”字大部分不從“又”,把金文中的“辳”、 “𨑋”等都解釋為省“又”,似乎太牽強。 《説文》説“農”從“䢅”或許是有所依據的。總之, “農”“耨”“辳”“䢅”等字間的關係比較複雜,尚需深入研究。
晨字的幾個意義,在現代漢語中只有早晨這一義還在使用。 [2-3]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chén
名詞
天亮;日出時。有時也泛指半夜以後到中午以前的一段時間。
morning
《詩經·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鄉晨。”
晨光;晨星;晨曦;凌晨;晨昏定省晨鐘暮鼓
星名。指二十八宿之一的房星,也泛指二十八宿。

《馬王堆漢墓帛書·經法·論約》:“日月星晨有數,天地之紀也。”

〈文言〉通“辰”。時,日。

晉·陶潛《祭從弟敬遠文》:“死生異方,存亡有域,候晨永歸,指塗載陟。”

〈文言〉同“辰”。辰時。

漢·張衡《東京賦》:“及至農祥晨正,土膏脈起。”

(Chén)姓氏用字。



動詞
〈文言〉謂雞鳴報曉。

《尚書·牧誓》:“古人有言曰,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

[6-7] 

古籍訓釋

説文解字

【卷三上】【䢅部】食鄰切(chén)
早昧爽也。從𦥑(jú)從辰。辰,時也。辰亦聲。𠃨夕為𡖊(夙),𦥑辰為䢅,皆同意。凡䢅之屬皆從䢅。
【卷七上】【晶部】植鄰切(chén)
房星,為民田時者。從晶辰聲。
晨,曟或省。
〖註釋〗①早昧爽也:一句數讀。即:“早也,昧爽也。”《説文·日部》:“早,晨也。”“昧爽,旦明也。”②𠃨(jí)夕為𡖊(夙):夕表月,𠃨表人執事。人在月亮還未落時作事,比晨更早。③同意:𡖊(夙)、晨二字表意結構相同。④“房星”二句:訓晨二義。張舜徵《約注》引馬敍倫説:“曟當如晨下訓早也”,“藉以為房星之稱。”⑤從晶:張舜徽《約注》:“曟為晨旦正字,當昧爽(天明)之時,猶可見星,故從晶。” [8-9] 

説文解字注

【卷七上】【晶部】
“房星”注:《爾雅》曰:天駟,房也;大辰,房心尾也。於天官為東官蒼龍。
“為民田時者”注:《周語》曰:農祥䢅正。韋雲:農祥,房星也。䢅正,謂立春之日䢅中於(於)午也,農事之𠋫(候),故曰農祥。《爾雅》注曰:龍星明者以為時𠋫(候),故曰大辰。
“從晶,辰聲”注:以䢅解例之。當雲從晶、從辰,辰,時也,辰亦聲。上文為民田時者,正為從辰發也,曟星字亦徑作辰。《周語》:辰馬農祥。植鄰切。十三部。
“曟或省”注:今之䢅字作此。 [10] 
【卷三上】【䢅部】
“早昧爽也”注:日部曰:早䢅也。昧爽,旦明也。文王世子注曰:早昧爽,擊鼓以召眾。亦三字絫言之。《左傳·僖五年》正義解《説文》謂夜將旦雞鳴時也。
“從臼辰”注:會意。
“辰,時也,辰亦聲。”注:食鄰切。十二部。
“𠃨夕為𡖊,臼辰為䢅,皆同意”注:聖人以文字教天下之勤。 [11] 

康熙字典

【辰集上】【日字部】晨;部外筆畫:7
古文:𠔹
《唐韻》植鄰切。《集韻》《韻會》《正韻》丞真切,並音辰。《説文》:曟,或省作晨。房星為民田時者。《周語》:農祥晨正。注:晨正謂立春之日,晨中於午也。
又《廣韻》食鄰切。《集韻》乘人切,並音神。《説文》作䢅,早昧爽也。從臼從辰。辰,時也。《九經字樣》:䢅,隸省作晨。《爾雅·釋詁》:晨,早也。《釋名》:晨,伸也。旦而日光復伸見也。《玉篇》:明也。《周禮·秋官·司寤氏》:御晨行者。
又《集韻》慈鄰切,音秦。關中語也。
又《集韻》:鷐通作晨。《爾雅·釋鳥》:晨風,鸇。注:鷂屬。《詩·秦風》:鴥彼晨風。
又《韻補》葉時連切。陸機《輓歌》:側聽陰溝湧,卧觀天井懸。廣宵何寥廓,大暮安可晨。 [12] 
《康熙字典》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4]

書寫提示

晨字書寫筆順 晨字書寫筆順
❶“日”窄、扁,“辰”寬、大。❷“日”,居上居中,上寬下窄。❸“辰”主體居下半格,首筆橫與“日”頂部同寬,中間短橫在橫中線;㇙(豎提)的鈎尖過豎中線,短撇與豎中線右側長捺相接。 [13] 

書法欣賞

(以上參考資料: [14]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字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上平十七真

開口呼
三等
全濁
植鄰切
ʑjen
平聲
上平十七真

開口呼
三等
全濁
食鄰切
dʑʰjen
集韻
平聲
上平十七真

船/常
開口呼
三等
全濁
丞真切
ʥien
平聲
上平十七真

船/常
開口呼
三等
全濁
乘人切
ʥien
平聲
上平十七真

開口呼
三等
全濁
葱(慈)鄰切
dzien
中原音韻

陽平
真文
穿

齊齒呼

次清

ʈʂʼiən
中州音韻


平聲
真文





他人切

洪武正韻

平聲
八真


全濁
丞真切
ʒiən
分韻撮要

陽平
第八賓稟嬪畢






(參考資料:漢典 [15]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ȡ
i̯ən
先秦
王力系統
ʑ
ǐən
先秦
董同龢系統
ʑ
jən
先秦
周法高系統
d
jiən
先秦
李方桂系統
d
jiən
西漢


東漢




jiən


jiən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真諄臻

jien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真諄臻

jien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真諄臻欣

jien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ʑ
i̯ĕn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ʑ
ǐěn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ʑ
jen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iɪn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ź
jĕn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ʑ
ǐen
(參考資料:漢典 [15]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tʂʰən
35
陽平
文讀
tɕʰin
-
輕聲
白讀
ɕin
-
輕聲
白讀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tʂʰẽ
42
陽平
文讀
tɕʰiẽ
-
輕聲
白讀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ʂẽ
24
陽平

tʂʰẽ
24
陽平
新讀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sən
213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sən
21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ʂən
55
陽平

tʂʰən
55
陽平
新讀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tsʰen
34
陽平
文讀
ɕiŋ
-
輕聲
白讀
晉語
太原
səŋ
11
平聲

吳語
蘇州
zən
24
陽平

吳語
温州
zaŋ
31
陽平

湘語
長沙
sən
13
陽平

湘語
雙峯
ɣiɛn
13
陽平

ɣan
13
陽平
口語讀音
贛語
南昌
sən
45
陰去

客家話
梅縣
sən
11
陽平

粵語
廣州
ʃɐn
21
陽平

粵語
陽江
ʃɐn
43
陽平

閩語(閩南片)
廈門
sin
24
陽平

閩語(閩南片)
潮州
siŋ
55
陽平

閩語(閩東片)
福州
siŋ
52
陽平

閩語(閩北片)
建甌
seiŋ
21
上聲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6]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7-04]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207
  • 3.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617
  • 4.      .漢典[引用日期2015-09-23]
  • 5.    平水韻 十一真  .搜韻[引用日期2019-07-04]
  • 6.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1612
  • 7.    羅竹風 主編.漢語大詞典 第5卷 [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732-733
  • 8.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383
  • 9.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927
  • 10.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説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0:1249-1250
  • 11.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説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0:420-421
  • 1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442
  • 1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41
  • 14.    各體書法  .漢典[引用日期2019-07-07]
  • 15.    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19-07-04]
  • 16.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28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