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昭君博物院

鎖定
昭君博物院,稱昭君墓 [1]  ,又稱“青冢”,是史籍記載和民間傳説中漢朝明妃王昭君的墓地。
昭君墓坐落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南郊九公里大黑河南岸,始建於公元前的西漢時期,夯築而成。墓體狀如覆鬥,高達33米,底面積約13000平方米,距今已有2000餘年的悠久歷史,是中國最大的漢墓之一。
昭君墓旅遊帶動了周圍地區的經濟發展,現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內蒙古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8月5日,昭君文化旅遊區擴建工程完工,景區面積增加到683.5畝。
中文名
昭君博物院
地理位置
呼和浩特市玉泉區昭君路南6公里處昭君博物院 [6] 
類    別
文物系統國有博物館
景點級別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投用時間
1981年7月9日 [10] 
開放時間
全年:週一,週三至週日 09:00-17:00
門票價格
免費 [7] 
氣候條件
温帶大陸性氣候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
建議遊玩時長
1-2小時
適宜遊玩季節
夏季最適宜遊覽
官方電話
5150203 [5] 
藏品總數
3480件(套) [10] 
展廳面積
15000㎡

昭君博物院青冢歷史

青冢由來
昭君墓
昭君墓(24張)
“青冢”出自杜詩的註解:“北地草皆白,惟獨昭君墓上草青如茵,故名青冢”。文獻記載中亦稱為“青冢”。
據民間傳説,每到深秋時節,四野草木枯黃的時候,唯有昭君墓嫩黃黛綠,青草如茵。因此歷代詩人常常好用“誰家青冢年年青”“到今冢上青草多”,“宿草青青沒斷碑”之類的詩句寓意。
青冢考究
由於沒有進行考古發掘,還無法確定埋葬王昭君的具體地點。
儘管唐代以後的史實記載確切無誤,在青冢周圍發現零星漢瓦殘片。
墓體的漢代夯土層清晰可見,但不是科學開掘出來的,據此有人推為漢代烽火台,到底真假與否,只有科學考古發掘才能做出定論。
民間傳説
有人以為,這裏只是昭君的衣冠冢,甚至有人説這是昭君路過這裏休息倒出鞋裏的土堆成的。關於昭君墓的形成,比較流行以下一段傳説:
昭君塑像 昭君塑像
昭君原是天上的仙女。出塞時,和單于走到黑河邊,只見朔風怒號,走石飛沙,他們只好停下來。昭君彈起她心愛的琵琶,頓時彩霞橫空,白雲繚繞,冰雪消融,萬物復甦,不一會兒,遍地長滿了青草,開滿野花。遠處的陰山變綠了,黑水變清了,還飛來了無數的百靈、布穀、喜鵲,在昭君和單于的馬隊頭頂上飛翔和啼叫。於是單于和匈奴人民高興極了,就在這裏定居下來。後來,昭君和單于走遍了陰山山麓和大漠南北,昭君走到哪裏,哪裏就水草豐美,人畜兩旺;走到缺水草的地方,昭君的琵琶一劃,地上就出現了一條玉帶似的河流,一片片綠茵茵的嫩草。
昭君還從一個美麗的錦囊裏取出幾粒種子,撒在地上,從此塞外便有了莊稼。
她從袋裏取出一把金剪子,用羊皮剪成犁、車、羊、馬,放在地上,就成了鐵犁和木車,木車周圍還出現了成羣結隊的羊羣和馬羣、駱駝羣。
昭君去世時,遠近的農民紛紛趕來送葬,他們用衣襟包上土,一包一包的壘起了昭君墓。

昭君博物院修繕保護

董必武題詩 董必武題詩
解放後,市人民政府對昭君墳進行了多次修繕。1964年,內蒙古自治區人民委員會把昭君墳列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今的昭君墳,已成為一座規模宏大的陵園,南北長300米,東西寬162米,墓高33米,佔地約73畝。
走到墓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高3.95米,重5噸的呼韓邪單于與王昭君閼氏並轡而行的大型銅鑄雕像。墓前有相連的兩層平台。
拾級而上至墓頂,有六角攢尖蘭亭一處。墓前院內,歷史文物陳列廳分列東西,陳列廳內,有漢白玉昭君雕像一座,娥眉秀髮,衣袂飄飄,目視遠方,栩栩如生。

昭君博物院歷史爭議

昭君墓
昭君墓(5張)
除青冢外,大青山南麓還有十幾個昭君墓。昭君墓址並無考古發掘,在內蒙古、山西、河南等地均有相關墓葬或衣冠冢

昭君博物院交通信息

從呼和浩特市火車站乘坐公交1路到南茶坊/小黑河站,再換乘10路到昭君墓(路北旅遊點);或換乘44路到昭君墓。

昭君博物院文獻記載

昭君博物院
昭君博物院(2張)
昭君墓最早記載,見於唐代李白、杜甫等人的詩中,如李白的“死留青冢使人嗟”,杜甫的“獨留青冢向黃昏”等,白居易《青冢》詩。可見昭君墓當時不僅早已存在,而且遠近聞名。
稍晚於李、杜、白三人的唐代史學家杜佑的其所著的《通典》一書卷179《州郡》中明確記載了呼市青冢的存在。
以後歷代史書都有記載。清代關於青冢的記載比較詳細,張文瑞和錢良鐸途經呼和浩特時,還看見琉璃瓦成堆,青冢前有石虎、石馬、石獅、石幢,墓頂有小方亭,亭內有佛畫、細布及豆麥等物。
這些表達了當地人民對昭君的眷戀和哀思,經過長期的戰亂,到解放前夕,只剩下孤單墓體和幾尊石碑。

昭君博物院發展情況

昭君單于騎馬像 昭君單于騎馬像 [2]
隨着內蒙古對外開放的深入進行,面貌一新的昭君墓,以其獨特的人文景觀和優美的旅遊環境,成為享譽海內外著名旅遊景點。凡來呼市的遊客,總要來參觀昭君墓,每年來參觀的遊客基本維持在20萬人左右。前來昭君墓參觀的遊客,正是通過瀏覽古蹟,觀看陳列,聽取講解等一系列內容,從一個側面瞭解了悠久的文化和燦爛的歷史。昭君墓先後接待了李瑞環胡錦濤尉建行丁關根田紀雲姜春雲錢其琛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大批社會各界著名人士,擴大了昭君墓的知名度,宣傳了內蒙古。經過幾年的建設和發展,昭君墓已成為內蒙古自治區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每年定期組織學生在昭君墓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操。
從1999年開始,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已連續舉辦了二屆昭君文化節,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的文學影響。
2017年8月5日,呼和浩特市昭君文化旅遊區建成開放。
在原有基礎上建設博物館、陵寢、遊園三大區域,佔地面積由原來的195畝擴建到683.5畝。

昭君博物院人物介紹

昭君故里 昭君故里
王昭君(wáng zhāo jūn),姓王,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漢南郡秭歸(今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人,原漢宮宮女,匈奴呼韓邪單于閼氏。竟寧元年(前33年)正月,漢朝的屬國南匈奴首領呼韓邪來長安朝覲天子,以盡藩臣之禮,並自請為婿。元帝遂將宮女昭君賜給了呼韓邪。 [3]  後立為寧胡閼氏,留下了膾炙人口的“昭君出塞”的故事。唐代杜佑《通典》中最早記載了這座昭君墓,以後歷代記載甚多。
在民間百姓中,昭君是美的化身。數千年來,她的傳説、故事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家喻户曉。
自唐、宋以來,歷代文人詠唱昭君、抒發情感的詩文、歌詞、繪畫、戲曲更是多不勝數,形成了千古流傳的“昭君文化”。
“琵琶一曲彈至今,昭君千古墓猶新”。今天的昭君墓,宛如北方草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成為名揚世界的旅遊勝地。
這裏不僅有歷史悠久的文物古蹟,還有鳥語花香的自然情趣和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其詩情畫意,令人流連。

昭君博物院人物事蹟

昭君博物院昭君傳奇

王昭君 王昭君
很多朋友都或多或少地知道王昭君的故事,都知道這位奇女子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傳説昭君出塞路途中,遇到遠歸的大雁,大雁看到如此美貌的女子,驚呆了,忘記了飛翔,於是,從空中掉了下來。
王昭君,名嬙,西漢南郡秭歸肯人氏,就是現在湖北省秭歸縣。西漢元帝時,昭君以“良家子選入掖庭”,所謂“良家子”,指的不是醫、巫、商賈、百工出身。“掖庭”就是後宮,昭君入掖庭後級別是“待詔”,“待”是等待的待字,“詔”是言字旁加一個召見的召,由字面上理解,她的地位是比較低的。
史書記載,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王昭君既然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卻沒有得到皇帝的寵幸。
關於這一點還有一段傳説: 相傳漢宮畫師毛延壽給後宮美女畫像,元帝通過畫像選召宮女,對一般宮女來説,她們入後宮後最大的心願就是得到皇上的恩典,在後宮爭得“三千寵愛集於一身”的優勢,因此她們紛紛用財物賄賂毛延壽,請他們把自己畫漂亮些。毛畫師受人吹捧慣了,而昭君對這種不正之風深有不滿,沒有賄賂毛延壽。於是,畫師便在昭君畫像的眼角底下點了一顆“傷夫落淚痣”,大家可別小看這顆痣,在2000多年前的封建觀念中,人們認為有這種痣的女人是丈夫的剋星,作為封建君主,當然不可能寵幸這樣的女子了。

昭君博物院出塞之後

昭君博物院 昭君博物院
不幸的是,王昭君與呼韓邪單于結婚僅兩年,呼韓邪單于就去世了。她和呼韓邪單于生了一個兒子,名叫伊屠智牙師。呼韓邪單于死後,昭君又依據匈奴"父死妻其後母"的習俗,改嫁呼韓邪單于第一閼氏所生的長子復株累單于雕陶莫皋。昭君與雕陶莫皋生有兩女,長女名叫須卜居次,即須卜公主,小女名叫當於居次,即當於公主。
昭君和呼韓邪單于結婚時,年齡大約20歲左右,估計在新莽年間(公元前9年~23年)去世。據敦煌發現的唐代《王昭君變文》記載,昭君去世後,埋葬儀式按匈奴習俗進行,非常隆重。"棺槨穹窿,更別方圓"。醖五百甕酒,殺十萬口羊,退犢燖馳,飲食盈川,人倫若海。一百里鋪氍。毛毯,踏實而行。五百里鋪金銀胡瓶,下腳無處。單于親降,部落皆來,傾國成儀,乃葬昭軍(君)
昭君墓圖片 昭君墓圖片

昭君博物院傳説

昭君博物院
昭君博物院(3張)
民間傳説,昭君原是天上的仙女,下嫁呼韓邪單于。她出塞時,和呼韓邪單于走到黑河邊上,只見朔風怒吼,飛沙走石,人馬不能前進。昭君款款地彈起了她所帶的琵琶,頓時狂風停止呼號,天上彩霞橫空,祥雲繚繞,地下冰雪消融,萬物復甦。一會兒,遍地長滿了鮮嫩的青草,開遍了絢麗的野花。遠處的陰山變綠了,近處的黑水澄清了。還飛來了無數的百靈、布穀、喜鵲,在她(他)們頭頂上盤旋和歌唱。單于和匈奴人民高興極了,於是就在黑水邊定居下來。後來,王昭君和單于走遍了陰山山麓和大漠南北。昭君走到哪裏,哪裏就水草豐美,人畜兩旺。在缺少水的地方,昭君用琵琶一劃,地上就會出現一條玉帶般的河流和片片綠茵茵的嫩草。昭君還從一個漂亮的錦囊裏取出五穀種子,撒在地下,於是就長出了五穀雜糧。昭君去世時,遠近的農牧民紛紛趕來送葬,他們用衣襟包上土,一包一包地壘起了昭君墓。傳説昭君墓一日三變,“晨如鋒,午如鍾,酉如樅”。就是説,昭君墓早晨猶如一座山峯,中午猶如一座鼎鍾,黃昏時猶如一棵雞樅(傘菌科圓錐形菌綱植物)。

昭君博物院所獲榮譽

2020年12月,入選第四批國家三級博物館名單。 [4] 
2021年8月,被中國僑聯確認為第九批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 [8] 
2023年2月,內蒙古呼和浩特昭君博物院被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列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