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春發生葫蘆頭

鎖定
春發生葫蘆頭是陝西省西安市著名傳統的特色飯食,用豬腸肚加調味料與饃合烹而成。 [1] 
葫蘆頭源於宋代市食的“煎白腸”。因豬大腸脂厚形似葫蘆,故名“葫蘆頭”。現已由大腸發展到包括海味類的眾多品種。湯味醇,鮮香適口。是一種高飽和脂肪酸、高膽固醇、高碳水化合物的食品。如加入海味,可增加蛋白質的含量。
中文名
春發生葫蘆頭
分    類
陝西
口    味
湯味醇,鮮香適口
主要食材
豬大腸、豬肚

春發生葫蘆頭歷史源流

盛唐時期,祖籍陝西耀縣的著名醫藥學家孫思邈在京都長安(今西安)一家專賣豬雜羔的小店裏吃煎白腸,食後覺腥味大,油膩多,詢及店家知製作不得法,遂告之訣竅,並從藥葫蘆裏取出花椒、大香(八角)、上元桂等調料,讓其在煮肉時放進去以解腥去膩,並連同藥葫蘆一起贈予。從此,煎白腸一改舊味,香氣四溢,顧客盈門。店家感激孫思邈,特將藥葫蘆高懸門首,並將所賣食品取名“葫蘆頭”。及至清末,西安街頭又有不少以豬腸肚為原料的豬雜羔店。1923年原豬肉店小掌櫃何樂義也挑擔經營起豬雜羔來。為了在競爭中取得優勢,他在唐代葫蘆頭的基礎上作了改進,精選大腸頭(豬直腸,肥厚油膩)、葫蘆頭(大腸與小腸相連接處約33釐米長的肥腸,其形粗大如葫蘆,肥而不膩),配以肚子、白肉、雞肉、骨頭湯,精工細作,肥嫩鮮美而不油膩,成為獨樹一幟、遐邇聞名的夜宵佳餚,很受歡迎。由於生意興隆,1931年便在西安南廣濟街開設了一個專營葫蘆頭泖饃的小店。後來一位山西籍的美食家取杜甫《春夜喜雨》詩中“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之意,給這個小店取名“春發生”,名氣漸盛,成為譽滿大西北的名店。 [1] 

春發生葫蘆頭製作方法

春發生葫蘆頭店 春發生葫蘆頭店
豬大腸、豬肚用鹽、醋分別翻轉、搓揉去油膩和腥味,清水漂洗至腸、肚色白髮亮,無腥臊味為止,再在熱鍋上焙烤,在距大腸30釐米處切斷,即為葫盧頭,放人清水鍋中煮4 小時後加精鹽,10分鐘後撈出腸、肚放篩內景晾乾待用。肉湯由豬骨、豬方肉、調料包(花椒、八角、桂皮、草果)熬成。取肉湯2份和清水1份旺火燒開,將掰成的白果大的託託饃放在
春發生葫蘆頭 春發生葫蘆頭
碗中,再將大腸、熟肚各3片,熟肉、雞肉各2片(魷魚海蔘2片)整齊地排放在饃塊上,用鍋內滾開的湯澆3-4次,使碗內饃塊浸透湯汁,然後放人料酒、調料水(花椒、八角、桂皮熬成)、味精、香菜末和蒜苗絲,澆上熟豬油,最後再澆上滾開湯汁,配以精蒜、泡菜辣子醬即成。
湯味醇,鮮香適口。是一種高飽和脂肪酸、高膽固醇、高碳水化合物的食品。如加入海味,可增加蛋白質的含量。
春發生位於南大街粉巷與南院門十字東北角。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