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喻道中寄元明用觴字韻

鎖定
《新喻道中寄元明用觴字韻》是宋代詩人黃庭堅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該詩詩首寫在萍鄉少宴飲之樂,繼寫自己行在新喻道中之事,再寫別後相思之情。所欲知者,家書報平安爾,無煩多言。該詩樸實老成,旋折自然,清空如話,顯示出詩人晚年心境的趨於平和以及創作風格上返璞歸真的特點,是黃庭堅晚年一篇有代表性的作品。 [1] 
作品名稱
新喻道中寄元明用觴字韻
作    者
黃庭堅
創作年代
宋代
作品出處
《山谷集》
文學體裁
七言律詩

新喻道中寄元明用觴字韻作品原文

新喻1道中寄元明2用觴字韻
中年畏病不舉酒,孤負1東來2數百觴3
喚客煎茶山店遠,看人秧稻午風涼。
但知家裏俱無恙4,不用書來細作行5
一百八盤6攜手上,玉今猶夢繞羊腸。 [2] 

新喻道中寄元明用觴字韻註釋譯文

新喻道中寄元明用觴字韻詞句註釋

1、新喻:今江西新餘縣南。
2、元明:黃大臨,字元明,黃庭堅之兄。
3、孤負:同“辜負”。
4、東來:東歸以來。觴:酒杯。
5、觴(shāng):古代喝酒用的器具。
6、無恙:無病,古代問候的常用語。
7、細作行:意思是細字作書,寫家信。
8、一百八盤:地名,在蜀中巫山境內。此地當為黃大臨送黃庭堅赴貶所途經之地。 [3] 

新喻道中寄元明用觴字韻白話譯文

中年怕生病不敢再飲酒,辜負了東歸以來的幾百觴。
招呼旅客煎茶的山店遠,看人家收割禾稻午風涼。
只要知道家中都平安無恙,就不用寄信來細寫一行行。
一百八盤攜手登上,至今還夢繞那小道羊腸。 [4] 

新喻道中寄元明用觴字韻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黃庭堅於1102年(宋徽宗崇寧元年)所作,時年五十八歲。黃庭堅於1094年(宋哲宗紹聖元年)被貶為涪州別駕,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次年春,其兄黃元明送黃庭堅沿江過夔峽,至黔州,後又徙戎州(治所在今四川宜賓),1100年(元符三年)五月,黃庭堅復任宣德郎,監鄂州在城鹽税。1101年(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四月,至荊南(今湖北江陵),召為吏部員外郎,推辭不就,請求調任太平州,留荊南待命。第二年(崇寧元年)正月,從荊州出發,東歸探視家人。四月,往萍鄉(今屬江西)探望其兄黃元明,當時黃元明為萍鄉令。留十五日別去。五月,過筠州,至江州(治所在今汀西九江),與其家人相會,此詩是別後在新喻道中所作,新喻(今江西新餘)在萍鄉之東。 [2] 

新喻道中寄元明用觴字韻作品賞析

新喻道中寄元明用觴字韻文學賞析

黃庭堅與其兄黃元明感情很深,貶黔州時,黃元明親自送至貶所。此時於貶謫數年之後,復職東歸,與其兄相聚,彼此十分親切。別後復寄此詩,樸質純摯,如話家常。頭兩句説,他多年來因病戒酒,所以這次東歸與其兄歡聚,可惜未能暢飲(黃庭堅在戎州所作《醉落魄》詞題序説:“老夫止酒,十五年矣。”又《西江月》詞題序:“老夫既戒酒不飲,遇宴集,獨醒其旁。”這些都是“中年畏病不舉酒”之證)。第一句不但在第六字應用平聲之處用一仄聲“舉”字,並且“畏病不舉酒”五個字都用仄聲,這在七律詩句中是很特別的。這樣做,為的是造成一種拗折的聲調。第三四兩句説新喻道中情況。唐宋人飲茶是用水煎煮,不像現代人那樣用沸水來沏,所以説“煎茶”。第五六兩句是向家人囑咐的話。“無恙”,任淵注引《風俗通》説:“恙,毒蟲也,喜傷人。古人草居露宿,故相勞問必曰‘無恙’。”篇末兩句追憶當年黃元明不畏艱險相送到貶所的情況,《豫章黃先蘭文集》卷二十《書萍鄉縣廳壁》:“初,元明自陳留出尉氏、許昌,渡漢沔,略江陵,上夔峽,過一百八盤,涉四十八渡,送餘安置於摩圍山之下。”所謂“一百八盤攜手上”,即指此事。“羊腸”是形容山路之盤曲。
這首詩,從表面看來,清空如話,很容易懂。但是這裏邊還是藴藏着不少的東西。黃庭堅論作詩時曾説;“自作語最難,老杜作詩,退之作文,無一字無來處。”又説:“古之能為文章者,真能陶冶萬物,雖取古人之陳言入於翰墨,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也。”(《豫章黃先生文集》卷十九《答洪駒父書》)在這首很平淡的詩中,還是體現了這一特點的。據《山谷詩集》任淵註解,第一句下注:“《晉書·顧榮傳》曰:‘惟酒可以忘憂,但無如作病何!’”第二句下注:“《文選·李陵書》曰:‘孤負陵心區區之意。’”又説:“歐公詩:‘快哉天下樂,一釂宜百觴。’”第六句下注:“杜詩:‘來書細作行。’”又説:“《後漢書·循吏傳序》曰:‘光武以手跡賜方國,皆一札十行,細書成文。’”第八句下注:“樂天詩:‘夢尋來路繞羊腸。’”黃庭堅作這首詩,並不一定每一句都是想到如任淵注中所引的那些來歷,但他的確有善於運化古書辭句、古人詩句的習慣。由於平時讀書多、積累豐富,因此,在作詩時自然引用,而運化的地方又並無痕跡。不知道這些來歷的人仍然可以讀懂詩句,而知道來歷之後,更會意味醇厚,這也是古人所比喻的如水中着鹽之妙。這是黃庭堅詩的一個特點,其他詩人也同樣要運化古書,不過黃庭堅更為突出而已。 [5] 

新喻道中寄元明用觴字韻名家點評

現代文學家繆鉞:這首詩旋折自然,一氣呵成,毫無做作之意。黃庭堅屢次稱讚陶淵明詩、杜甫詩是“不煩繩削而自合”(見《題意可詩後》《與王觀復書》),而他的這一首詩,也做到了“不煩繩削而自合”。 [6] 

新喻道中寄元明用觴字韻作者簡介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年間(1064—1067)進士。宋哲宗時以校書郎為《神宗實錄》檢討官,遷著作佐郎。後因修史“多誣”遭貶。早年以詩文受知於蘇軾,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並稱“蘇門四學士”。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詩以杜甫為宗,有“奪胎換骨”、“點鐵成金”之論,風格奇硬拗澀,開創江西詩派,在宋代影響頗大。又能詞。兼擅行書、草書,為“宋四家”之一。有《山谷集》《山谷琴趣外篇》。 [5] 
參考資料
  • 1.    胡守仁,胡敦倫選注.江西詩派作品選:江西人民出版社,1992.10:第48頁
  • 2.    繆鉞,《宋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年版,第564-565頁
  • 3.    林靜編著.古代懷鄉詩詞三百首: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4.09:第286頁
  • 4.    朱安羣,葉樹發譯註.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 黃庭堅詩文選譯 修訂版:鳳凰出版社,2011.05:第177頁
  • 5.    繆鉞,《宋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年版,第1473頁
  • 6.    繆鉞,霍松林,周振甫,吳調公,曾棗莊,葛曉音,陳伯海,趙昌平,莫礪鋒,劉永翔等撰寫.宋詩鑑賞辭典 新1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15.07:第60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