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文化表徵與文化研究

鎖定
《文化表徵與文化研究》是一本於2007年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周憲 [1] 
中文名
文化表徵與文化研究
作    者
周憲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7年12月1日
定    價
32 元
ISBN
9787301131503

目錄

文化表徵與文化研究作者簡介

周憲,男,生於江蘇南京。先後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文學學士,1982)、北京大學哲學系美學專業(哲學碩士,1985)、南京大學中文戲劇學專業(文學博士,1988)。現為南京大學校長助理,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級研究院院長,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導,兼任教育部中文學科本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外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中華美學學會常務理事,江蘇省美學學會會長,江蘇省比較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曾赴韓國崇實大學講學(1994),獲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資助赴意大利做合作研究(2000),為美國杜克大學訪問教授(2006年)。
主要學術興趣集中在美學、文藝學和文化研究等方面。著有《審美現代性批判》、《20世紀西方美學》、《審美是美學?》等,主編“現代性研究譯叢”、“文化與傳播譯叢”等。
本書採用文學社會學的方法,對1980年代以來中國當代審美文化的現狀和歷史發展作了系統分析。全書以審美文化為研究對象,依據中國當代文化的主導文化、精英文化和大眾文化的三元格局,着重解析了傳統審美文化向當代審美文化諸多層面的轉變,透過文化分析的稜鏡,討論從文藝大眾化到大眾文化、主體角色轉變和趣味的發展,進而審視了全球化、媒介文化和消費文化。同時,對當代熱門的日常生活審美化問題展開了專門分析,在些基礎上描述了晚近從審美文化研究向文化研究轉變的歷史軌跡。

文化表徵與文化研究目錄

序言
導論
一 文化的概念和文化社會學
二 社會變遷與文化轉變
三 文化生產——接受模式
第一章從傳統走向現代
第一節 文化的歷史形態及其轉變
一 從原始文化到古典文化:整合轉向分化
二 從古典文化到現代文化:和諧轉向衝突
三 從現代到後現代:“去分化”現象
第二節 多元並存的中國現代文化
一 多元並存的文化結構
二 大眾文化的“三部曲”
第三節邊界的消解與類型的重組
一 傳統的類型和邊界
二 邊界的消解和共享文化
三 類型的重組
第四節 意義及其歷史範式
一 作為美學熱點的意義問題
二 意義的歷史範式
第五節仿像對傳統意象的衝擊
一 意象與中國傳統審美趣味
二 仿像文化
三 仿像對意象的消解
四 仿像的文化本質
第二章 審美文化的歷史分化
第一節 審美文化的民主化與相對剝奪
一 從文藝大眾化到大眾文化
二 共享文化與公共領域
三 民主化、多元性和相對剝奪
第二節 主體的分化與角色危機
一 角色的分化
二 傳統角色的危機
三 新角色的形成
四 “先鋒”與“後衞”
第三節 趣味的分化
一 趣味與社會變遷
二 趣味的社會學結構分析
三 趣味的互動結構
第三章 全球化與文化的本土化
第一節 全球化——新的語境
一 現代性的擴張
二 晚期資本主義
五 西方的衰落
第二節 全球化格局中的中國文化
一 全球化的中國視野
二 面對全球化的自我困境
三 文化“失語症”?
第四章 文化的媒介化與工具理性
第一節 面對媒介
一 從面對面轉向面對媒介
二 大眾傳播的文化反思
第二節 審美文化中的工具理性
一 工具理性對錶現理性的凌越
二 從主體性到技術崇拜
三 技術對文化:一把雙刃劍
第五章 消費社會及其意識形態
第一節 理想主義文化的式微
一 理想型文化與世俗型文化
二 中國審美文化向世俗化的轉變
第二節 世俗文化的時代
一 告別崇高:消費主義意識形態的興起
二 告別悲劇:“喜劇時代”的來臨
三 告別詩意:“散文時代”的到來
第六章 “後革命時代”的日常生活審美化
第一節 何謂日常生活審美化?
一 “後革命的”消費文化
二 “體驗”與“品味”:誰的審美化?
三 作為日常生活審美化主體的中產階級
四 進一步的問題
第二節 日常生活的美學批判
一 日常生活的日常性
二 審美烏托邦
三 遊戲的狂歡
四 游擊戰策略
五 日常生活審美化
第三節 日常生活審美化的反思
一 生活與藝術的分合
二 如何看待日常生活審美化?
第七章 從審美文化研究到文化研究
第一節 文化研究與文學研究
一 文化研究的知識政治
二 範式轉換中的資本流動
三 知識本土化與理論生產
四 文化研究的命運
第二節 文化研究是學科還是策略?
第三節 文化研究:精英和民粹的衝突
一 精英文化觀的困境
二 民粹文化觀的尷尬
三 本土文化語境與二元對立模式的超越
第四節 文化研究與二元對立思維
第五節 文化(知識)場的資本爭奪
參考文獻
後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