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攘,漢語常用字(一級字) [1]  ,最早見於《説文小篆 [2]  。手(扌)表意,篆書形體像手,表示用手推開;襄表聲,有除去、排除義。本義表示退讓,謙讓,讀ràng,此義現代漢語作“讓”。後引申為排斥、排除,又表示捲起、撩起等義,以上讀rǎng。
(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 [3] 
中文名
部    首
鄭    碼
DSER
字    級
常用字、一級字 [1] 
平水韻
七陽 平聲 [4] 
讀    音
rǎng
注    音
ㄖㄤˇ
總筆畫
20
結    構
左右結構
異體字
𢺖、𣀮、讓、𢭗、𣤸、𣤽、𥀶
倉頡碼
QYRV
統一碼
基本區 U+6518
筆順號碼
12141251251112213534

字源演變

字形演變 字形演變
形聲字。從手,襄聲。手(扌)表意,篆書形體像手,表示用手推開;襄表聲,有除去、排除義。《説文》:“攘,推也。”表示退讓,謙讓。讀ràng,此義現代漢語作“讓”。清段玉裁《説文解字注》:“推手使前也,古推讓字如此作。”清邵瑛《説文解字羣經正字》:“此即推讓之本字。揖讓之讓亦作此。故《説文》與‘揖’字聯文。今經典統作‘讓’ ……今俗但知‘攘’為‘攘卻’、‘攘奪’同,竟不知為‘推攘’、‘揖攘’字矣。”《禮記·曲禮上》:“君出就車,則僕並轡授綏,左右攘闢。”鄭玄注:“謂羣臣陪位侍駕者攘卻也。”段玉裁注:“攘,凡退讓用此字;引申之使人退讓亦用此字。如攘寇、攘夷狄是也。”故引申為排斥,排除,讀rǎng。《國語·魯語下》:“彼無亦置其同類,以服東夷,而大攘諸夏。”韋昭注:“無亦,亦也。同類,同姓也。攘,卻也。言楚亦將自置其同姓於魯以取天下。”唐韓愈《進學解》:“觝排異端,攘斥佛老(道家)。”又表示竊取,盜取。《廣韻·陽韻》:“攘,竊也。”《孟子·滕文公下》:“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趙岐注:“攘,取也,取自來之物也。”引申為侵奪。《莊子·漁父》:“諸侯暴亂,擅相攘伐,以賤民人。”引申為擾亂。《淮南子·兵略》:“此四君者,皆有小過而莫之討也,故至於攘天下,害百姓。”高誘注:“攘,亂也。”又表示捲起,撩起。三國魏曹植《美女篇》:“攘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 [2]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rǎng
動詞
止。
stop
南朝梁沈約《郊居賦》:“既從豎而橫構,亦風除而雨攘。”

驅逐、排斥、抵禦。

公羊傳·僖公四年》:“桓公救中國而攘夷狄。”
東方朔《七諫·沉江》:“正臣端其操行兮,反離謗而見攘。”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三》:“自孝武出師,攘之於漠北,匈奴失陰山。”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國·幹王洪寶制》:“正宜遵中國,攘北狄,以洗二百載之蒙羞。”

侵犯,侵奪。
invade
國語·齊語》:“西征,攘白狄之地,至於西河。”
《漢書·嚴助傳》:“南夷相攘,使邊騷然不安。”顏師古注:“攘謂相侵奪也。”
韓愈《病鴟》詩:“奪攘不愧恥,飽滿盤天嬉。”
攘伐、攘肌及骨
盜竊,竊取。
steal
《墨子·非攻上》:“取人牛馬者,其不仁義又甚攘人犬豕雞豚。”
《新唐書·狄仁傑郝處俊等傳贊》:“武后乘唐中衰,操殺生柄,劫制天下而攘神器。”
攘盜、攘雞、攘取
開拓。

戰國策·趙策二》:“﹝齊宣王﹞十年攘地,秦人遠跡不服,而齊為虛戾。”
攘地
容忍。
tolerate
楚辭·離騷》:“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
攘詬
捋,揎。
push up
三國魏曹植《洛神賦》:“攘皓腕於神滸兮,採湍瀨之玄芝。”
攘臂、攘袂
擾亂;紛亂。
disturb
淮南子·兵略訓》:“此四君者,皆小過而莫之討也,故至於攘天下,害百姓。”高誘注:“攘,亂。”
攘擾、攘攘熙熙
ràng
動詞
退讓、謙讓,後作“讓”。

漢書·禮樂志》:“隆雅頌之聲,盛揖攘之容,以風化天下。”

ráng
動詞
通“禳”,祈禳。

《禮記·月令》:“﹝季春之月﹞命國難,九門磔攘,以畢春風。”
呂氏春秋·季春》作“九門磔禳,以畢春氣。”

形容詞
通“穰”,眾多、豐盛。


攘攘
通“躟”,疾行貌。

漢·揚雄《甘泉賦》:“猋駭雲迅,奮以方攘。”
《文選·傅毅〈舞賦〉》:“擾攘就駕。”一本作“躟”。

níng
形容詞
紛亂貌。

《漢書·賈誼傳》:“本末舛逆,首尾衡決,國制搶攘,非甚有紀,胡可謂治?”
唐·柳宗元《吊屈原文》:“支離搶攘兮,遭世孔疚。”
搶攘
xiăng
名詞
通“饟”,饋食。

《詩·小雅·甫田》:“攘其左右,嘗其旨否。”鄭玄箋:“攘,讀當為饟……司嗇至,則又加之以酒食,饟其左右從行者。”

參考資料: [3]  [5]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攘,推也。從手,襄聲。 [3] 

説文解字注

攘,推也。
推手使前也。古推讓字如此作。上曲禮注曰。攘古讓字。許雲。讓者、相責讓也。攘者、推也。從古也。漢書禮樂志。盛揖攘之容。藝文志。堯之克攘。司馬遷傳。小子何敢攘。皆用古字。凡退讓用此字。引申之使人退讓亦用此字。如攘寇、攘夷狄是也。
從手。襄聲。
汝羊切。按當人樣切。十部。 [3] 

康熙字典

古文:𣀮
唐韻》汝羊切。《集韻》《韻會》《正韻》如陽切。𠀤音穰。《説文》推也。
又竊也。《書·呂𠛬》:奪攘矯虔。《禮·禮器》:匹士太牢而祭,謂之攘。
又因其自來而取曰攘。《論語》:其父攘羊。
又卻也。《禮·曲禮》:左右攘闢。《周禮·秋官·禁殺戮》:掌司攘獄者,遏訟者,以告而誅之。注:攘,猶卻也。疏:謂人有罪過,官有文書。追攝不肯受者。《齊語》:西征攘白翟之地。《前漢·鄒陽傳》:攘袂而正議。注:攘袂,猶今人云捋臂。
又除也。《詩·大雅》:攘之剔之。疏:攘除翦剔。
又《揚子·方言》止也。
又《唐韻》如兩切。《集韻》《韻會》《正韻》汝兩切。𠀤音壤。擾也。《前漢·𨻰平傳贊》:傾側擾攘楚魏之閒。
又《唐韻》《集韻》《韻會》人漾切。《正韻》人尚切。𠀤與讓通。遜也。《前漢·禮樂志》:隆雅頌之聲,盛揖攘之容。注:攘,古讓字。
又《藝文志》:道家者流,合於堯之克攘,易之嗛嗛。
又《集韻》式亮切。賞去聲。與饟同。《詩·小雅》:攘其左右。箋:攘讀為饟。
又《集韻》《韻會》𠀤泥庚切。音獰。搶攘,亂貌。《前漢·賈誼傳》:國制搶攘。注:攘,女庚反。師古讀搶攘為傖獰。 [6]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 字形對比(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2-10]
  • 2.    李學勤 編.字源.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07:1053
  • 3.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22]
  • 4.      .搜韻[引用日期2020-02-10]
  • 5.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1986年11月:8949
  • 6.    (清)張玉書等編纂.康熙字典:標點整理本: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2年06月: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