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摩西時代

鎖定
【摩西時代】(Moses,Age of),亦稱摩西時期,希伯來民族史的一個階段。指從公元前13世紀上半葉到前13世紀下半葉。此間,徙居埃及的以色列人,在領袖摩西約書亞的領導下,擺脱埃及人奴役,歷盡艱辛,返回了迦南 [1] 
中文名
摩西時代
外文名
Moses,Age of
別    名
摩西時期

目錄

摩西時代出埃及

早在公元前16世紀中葉,埃及人把入侵的喜克索斯人趕走,進入新王國時期。拉美西斯二世統治時,埃及的民族主義得以滋長,在歌珊定居的以色列人失去自由,被迫為奴。後來他們中間出現一位領袖,名為摩西。據考摩西是希伯來人的後代,成年後因本民族的不幸遭遇而極為痛心。他帶領族人衝破法老的重重阻撓,離開埃及。當時以色列人從埃及的蘭塞起行,向巴勒斯坦進發。由於最近的“非利士地的道路”(出13:17)有埃及重兵把守,他們不得不繞道南行,走紅海曠野之路(出13:17,18)。沿現在的蘇伊士灣南下,抵達西奈半島曠野(出19:1,2)。摩西在西奈山頒佈律法,律法的核心是“十誡”。“摩西律法”奠定了以色列政治、宗教和社會的基礎。這以後,以色列人由西奈曠野北移到巴蘭曠野(民10:11-13),又到達尋曠野(民20:1)接近迦南南部時,因受到以東人的阻擋,只得轉而向東、再向北。他們通過摩押地,擊敗亞摩利王和巴珊王,最後到達約旦河東,與迦南的耶利哥城隔河相望(民21:21-35)。摩西受命選出約書亞為接班人,爾後摩西死在摩押地(申34:4-5)。

摩西時代分土地

約書亞率領以色列人渡過約旦河,首先攻佔了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耶利哥城(書2-4,6)。經過一些挫折,又攻佔了伯特利東邊的艾城(書7-8:29)。之後,率領以色列人擊敗迦南南部的五王聯軍(書10:1-27),並在米倫湖一役擊敗夏瑣王(書11),完成了迦南南北兩部分的佔領。以色列12支派以抽籤方式分配迦南土地。12支派中的利未支派不分土地(書14:3-5;12:1-42),約瑟的後代瑪拿西以法蓮作為兩個支派參加了分配。土地分配的大致情況是:因流便迦得和瑪拿西的半個支派早在渡河之前就預定以約旦河東之地為業(民32:1-5;書13:8-33),約旦河東從南到北便劃歸他們。其他幾個支派則分配約旦河西岸的土地。河西之地由南到北依次分給西緬支派猶大支派便雅憫支派(東半)、但支派(西半)、以法蓮支派、瑪拿西支派、以薩迦支派、西布倫支派、拿弗他利支派(東半)和亞設支派(西半)。此外,還在約旦河兩岸設置6個逃城(書20:7,8)。約書亞完成工作後住在本支派以法蓮山地的亭拿西拉城。據傳分配土地後12年左右,年邁的約書亞最後一次在示劍召集以色列長老、族長,審判官和官長開會,立下他的遺命,爾後去世,卒年110歲(書24:29,30)。 [1] 
參考資料
  • 1.    梁工.《聖經百科辭典》:遼寧人民出版社,2015年6月:第52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