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搶渡金沙江

鎖定
搶渡金沙江是發生在紅軍長征路上的一場戰役。為了搶渡金沙江,紅軍在此戰前威逼昆明,迫使敵人調回部分兵力,使防守金沙江的兵力和滇北兵力減少,為紅軍渡過金沙江創造了有利條件。在調動了敵人的兵力後,紅軍又以一晝夜行進100公里的速度,快速趕到金沙江邊,並偷渡成功,牢固地控制了渡口,為大部隊渡江創造了條件,最終取得了金沙江戰役的勝利。 [1] 
中文名
搶渡金沙江
外文名
Force a crossing the Jinsha River
發生時間
1935年5月3~9日
發生地點
雲南省祿勸縣金沙江

搶渡金沙江背景

紅一方面軍和紅 二、 六軍團在毛澤東朱德肖克,賀龍任弼時等同志的英明指揮下,機智靈活,巧妙利用了國民黨中央蔣介石與雲南省主席龍雲之間的矛盾,避實就虛,先後突破敵人的圍堵進入雲南,使蔣龍首尾難傾,張皇失措,最後勝利地渡過 了金沙江 [1] 

搶渡金沙江地理位置

戰役發生的地點金沙江發源於青海境內唐古拉山脈格拉丹冬雪山北麓,是西藏和四川的界河。它在江達縣和四川的石渠縣交界處(江達縣鄧柯鄉的蓋哈河口)進入昌都地區邊界,經江達、貢覺和芒康等縣東部邊緣,至巴塘縣中心線附近的麥曲河口西南方小河的金沙匯口處入雲南,然後在雲南麗江折向東流,為長江上游。金沙江在昌都地區段河長587公里,江面海拔自3340米至2296米,落差1044米,流域面積2 . 3萬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為957.3立方米/秒,年徑流量301.9億立方米(巴塘站)。金沙江河谷地貌特徵可以德格縣白曲河口和馬塘縣瑪曲河口附近分為上、中、下三段。其中上段為峽寬相間河谷段,中段為深切峽谷段,下段為峽谷間窄谷段。

搶渡金沙江金沙江簡介

金沙江發源於青海境內唐古拉山脈的格拉丹冬雪山北麓,是西藏和四川的界河。長江江源水系匯成通天河後,到青海玉樹縣境進入橫斷山區,開始稱為金沙江。流經雲南高原西北部、川西南山地,到四川盆地西南部的宜賓接納岷江為止,全長2,316公里,流域面積34萬平方公里。
由於流經山高谷深的橫斷山區,水流湍急,向東南奔騰直下,至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石鼓附近突然轉向東北,形成著名的虎跳峽,兩岸山嶺與江面高差達2,500∼3,000公尺,是世界最深峽谷之一。金沙江落差3,300公尺,水力資源一億多瓩,佔長江水力資源的40%以上。流域內礦物資源豐富,但流急坎陡,江勢驚險,航運困難。由於河牀陡峻,流水侵蝕力強,金沙江是長江干流宜昌站泥沙的主要來源。
金沙江在昌都地區段河長587公里,江面海拔自3340米至2296米,落差1044米,流域面積2 . 3萬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為957.3立方米/秒,年徑流量301.9億立方米(巴塘站)。金沙江河谷地貌特徵可以德格縣白曲河口和馬塘縣瑪曲河口附近分為上、中、下三段。其中上段為峽寬相間河谷段,中段為深切峽谷段,下段為峽谷間窄谷段。

搶渡金沙江戰役介紹

1935年5月3日晚,中央縱隊先遣隊幹部團在總參謀長劉伯承指揮下,佔領金沙江南岸皎平渡口,繳獲停留在江上的兩條渡船,並偷渡成功,殲滅國民黨川康邊防軍1個排和江防大隊一部,佔領北岸渡口。為鞏固渡口,幹部團在通安附近擊潰川軍2個團,牢固地控制渡口。紅一、紅三軍團分別搶佔龍街渡口和洪門渡口,兵多船少,大部隊難以迅速過江。除留第十三團在洪門渡口渡江外,主力紅軍全部改由皎平渡渡江。6日,追軍先頭部隊1個師進抵團街附近。紅五軍團依託有利地形節節抵抗,遲滯該師行動,保障主力紅軍渡江。9日,紅軍主力渡過金沙江。單獨行動的紅九軍團,在川東(今會澤)以西地區渡過金沙江。此役,殲滅國民黨軍1個排和江防大隊一部,擊潰其2個團,俘600餘人。中央紅軍擺脱了數十萬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

搶渡金沙江事件意義

此戰役是紅軍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重大勝利,是毛澤東高超的指揮藝術的生動體現,是紅軍以少勝多,變被動為主動的光輝典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