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拿破崙四世

鎖定
拿破崙·歐仁·路易·讓·約瑟夫·波拿巴(Napoléon Eugène Louis Jean Joseph Bonaparte)(1856年3月16日—1879年6月1日),是法蘭西第二帝國拿破崙三世與其妻歐仁妮皇后的獨生子,是帝國的皇太子(Prince impérial),也被稱為“拿破崙四世”。 [1] 
別    名
Napoléon Eugène Louis Jean Joseph Bonaparte
所處時代
19世紀中後葉
出生日期
1856年3月16日
逝世日期
1879年6月1日
本    名
拿破崙四世
地    位
帝國的繼承人

拿破崙四世人物介紹

普法戰爭爆發初期,歐仁陪伴他的父親到前線,在薩爾布呂肯與普軍正面交鋒。不過,隨着法軍屢見敗績,歐仁逃離法國,與母親一起到達英格蘭肯特郡的 Chislehurst(今大倫敦東南部)。他父親在1873年於該地去世後,波拿巴主義者宣稱歐仁為“拿破崙四世”。在流亡英國期間,英國皇室曾考慮他與維多利亞女王的最幼女比阿特麗斯公主的婚事。
歐仁後來就任英軍的軍官,並自願到祖魯蘭出征。在偵察期間,他被祖魯人突襲並刺死。證據顯示他生前曾以左輪手槍反抗,直到彈藥耗盡。他的死訊令法國震驚,他與祖國的軍事聯繫上溝通不好,因為他是波拿巴家族恢復皇朝的最後希望。祖魯人後來宣稱如果當時他有表現出他是法國皇室,就不會殺了他。之後一度有傳言沸沸揚揚,暗指英國女王維多利亞故意安排了歐仁的這場意外,理由是與祖魯武士遭遇時,陸軍少尉凱利和他的部下距離歐仁僅有50碼遠,但卻一槍未發撤回營地。
歐仁嚴重腐爛的屍體最後被運返英國,在Chislehurst下葬。後來,屍體被轉移到其母親下令在漢普郡建造的陵墓,與父親同葬。在歐仁去世之前,歐仁指定由堂弟拿破崙·維克托·波拿巴繼任為波拿巴家族之主,卻不是維克托之父親、歐仁之叔父拿破崙·約瑟夫·夏爾·保羅·波拿巴。

拿破崙四世生平事蹟

不走運的青春歲月
拿破崙四世身世不凡。1856年他出生時,其父路易波拿巴已是九五之尊。又因為是獨生子,更是“天縱之將聖”,似乎註定要接班踐祚,延續波拿巴王朝的宗廟社稷了。
歐洲王室那些病怏怏的兄弟們相比,拿破崙四世既不痴呆,也無瘋病,身體健康,意氣風發,理論上上已經是完人了,但偏偏趕上國家時運不濟盡倒黴。15歲那年法國與普魯士進行戰爭,他父親帶着他在薩爾布呂肯和普軍正面交鋒,想重現拿破崙一世耶拿之役的輝煌。但是法軍屢遭敗績,拿破崙三世也在色當投降。巴黎共和黨又在籌劃革命,皇后歐仁妮不得不帶着拿破崙四世逃亡。作為西班牙的女兒,皇后不敢相信也不願相信法國人,因此找了一個美國牙醫埃文思幫忙。埃文思把他們送到了英國去避難。在英國肯特郡,拿破崙三世和他們又團圓了,此後一家人平靜了一段時間。
1873年拿破崙三世去世,復興波拿巴家族的重任自然落到了四世肩上。但是拿破崙四世的威望較低,因此他只能選擇藉助英國的幫助。
拿破崙四世跑到伍爾維奇的皇家軍事學院——也就是現在的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的前身,去受訓當了一名炮兵。但是有一次他的不列顛同學把他扔進了池塘。
但是拿破崙四世在這種境況下仍然憑藉漂亮的劍術,馬術和有趣的英式英語被他的同學所認同。他唯一的缺點大概就是“反動歷史觀”了,他對伍爾維奇的教授們對於阿金庫爾,布倫海姆或者滑鐵盧戰役的觀點非常不自在,因此歷史課堂馬上就會變成和烏古蒙差不多危險的戰場。
儘管如此,他在英國還是很受歡迎,英國王室甚至打算把小公主比阿特麗斯公主嫁給他。不過一個英國親王或者公爵的名號似乎並不能把拿破崙四世躁動不安的靈魂從復興法蘭西帝國的夢想中拉回來。波拿巴家族的主人註定要上戰場,這似乎是一個宿命。
冒險家之夢
機會終於來了。1879年祖魯戰爭很合時宜地爆發了,拿破崙四世彷彿看到了曙光,他急需這場戰爭來提升自己的聲望。他請求太后歐仁妮給英軍總司令劍橋公爵施加壓力,要指揮軍隊。太后歐仁妮也向維多利亞女王請求。女王同意後,劍橋公爵也讓步了,他不得不把拿破崙四世任命到南非的英軍指揮官希爾姆斯福德勳爵的部隊中。
福德勳爵正在走黴運——前不久的伊散德爾瓦納戰役,英軍在非洲土著的面前損兵折將,傷亡1600多人,為了應付戰局,福德迫切需要重振部隊的士氣,而劍橋公爵又把拿破崙四世的一些性格特點告訴了福德,後者欣然接受了這個人事調動。在福德看來,一個野心勃勃,熱情過剩的波拿巴家族冒險家願意來這裏幫忙,那真是再好不過了。
法國人對他們的廢太子為英國人賣命的事情也很不高興。即使在最激進的共和派看來,拿破崙四世仍然是法國皇位繼承人,他沒有義務非得參加英軍,更不用説派到南非充軍了。
踏上不歸之路
不過這些反對和質疑都沒能動搖拿破崙四世的決心。不幸的是,他從英國帶來的兩匹好馬在到達德班時已經都死了,拿破崙四世只好在當地買了幾匹馬,雖然賣主警告説他的那匹新馬容易撒歡,但拿破崙四世仍然沒有放在心上。
拿破崙四世很快到了陣地上。福德沒給他安排什麼頭銜,這樣做是讓他可以儘量避免承擔危險的任務,但拿破崙很想在戰爭中證明自己。福德給拿破崙四世找了個安全的地方,和哈里斯上校在一起。哈里斯上校是軍需官,主管交通,偵查工作。哈里斯看到拿破崙四世,不得不找了一個副官來帶他,這個副官就是傑里爾·布蘭頓·凱利中尉。凱利中尉是一個沒什麼抱負的小軍官,唯一的長處是會説點法語。他和輕飄飄的浪漫主義者拿破崙四世是令人滿意的搭配。
拿破崙四世的行為隨着英軍攻勢的再起而活躍起來。福德已經允許他隨着部隊在祖魯蘭執行偵察巡邏任務了。在一次行動中,拿破崙四世拍馬舞刀,衝在一行人的最前面。然而指揮官確認為他的作為很愚蠢,所以限制他不讓他再到陣地上。
拿破崙四世發現自己被管住了,只能做一些地圖繪製工作,對此就很不耐煩。便找了個機會向哈里斯上校建議是否能把繪製地圖的區域擴大一些。哈里斯想當然覺得在營地前方十英里內應該不會有祖魯人出沒,於是就同意了。這次行動只分派了七名護衞,包括凱利中尉在內,跟着皇子出發了.1879年6月1日,拿破崙四世騎馬跑出營地開始了他的假期,一位軍官衝他喊道:“保護好自己,別讓別人擊中你!”皇子順口答道:“噢,不會的,凱利會照顧好的,我不會有事的。”
命隕非洲
因為拿破崙四世要繪製地圖,所以大約到了中午,這個巡邏小隊全都下了馬。他們注意到前面一兩英里處有一個廢棄的祖魯小鎮,皇子想搜查一下小棚子找些燃料生火煮咖啡。凱利心神不寧起來,他認為這個小鎮有不安全,被很高的刺果草包圍着,很可能有伏兵,但拿破崙四世認為這純屬杞人憂天。他命令士兵們騎馬向小鎮方向進發,凱利跟在後面。他們進了小鎮,皇子還説凱利的考慮沒必要:只有幾條狗在屋子裏東張西望。這些人都下馬開始煮咖啡,沒有人想到要設一個崗哨。凱利和拿破崙四世正在爭論拿破崙戰爭。兩三個小時過去了,他們的馬早就四散各處吃草去了。就在這時一個土著人報告説他看到了一片高地上有一個祖魯人。這下拿破崙四世着急了,四處派人把馬找回來準備騎着逃走。他們總共花了10分鐘找馬,正準備上馬逃走。突然草叢裏一陣槍響,不下40個祖魯人武士突然衝了過來,這羣人頓時傻了,其他人還能騎上他們的馬,但拿破崙四世在非洲挑的那匹好馬受驚了,他怎麼都不能騎上去。突然那馬開始飛奔,皇子抓住了掛在馬鞍上的手槍皮套,他被拖出去一百多英尺,一直死死抓着那皮套,後來皮套斷了他被甩在馬蹄下,此時他那 “強有力的衞隊”早就跑得沒影了。
拿破崙四世掙扎着站了起來,大概有7個祖魯人正在向他撲過來。他唯一的武器就只有一把左輪槍,拿破崙四世的手槍只開了兩槍,而且都被祖魯人用一捆東西擋住了。一個叫蘭嘎拉巴勒勒的祖魯人用長矛刺中了皇子的大腿,四世倒下了,一個叫扎賓嘎的祖魯人又衝上去刺他的肩膀……
尾聲
第二天早上,英軍大舉出動搜尋拿破崙四世的遺體。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拿破崙四世巡邏時僅僅尾隨7人,但搜尋屍體卻出動了1000人。
屍體就在拿破崙四世倒下的地方被發現了——雖然已經被脱掉了衣服,但屍體並未被毀壞,這是祖魯人的習俗。遺體上一共17處傷口,全部在前面。找到屍體後,福德對此的第一反應是馬上舉行部隊最高級別的葬禮。一些軍官堅持要求把拿破崙四世的遺體運回英國和先帝葬在一起,但在南非要保存屍體談何容易。醫生們盡了最大努力往皇子的遺體上塗抹防腐劑,然後把屍體用草和沙子裹起來放進了棺材。一個月以後屍體運返英國,開棺辨認屍體的時候,可憐拿破崙四世面部已經腐爛無法辨認。太后歐仁妮強忍悲痛與驚恐,讓那個美國牙醫埃文思接替昏倒的僕人繼續完成了驗屍工作。
然後,屍體被運上炮車帶到了太后肯特郡的住處,和拿破崙三世合葬了。據估計,大概有4萬人從倫敦趕來參加四世的葬禮。
剩下的事情就是追究責任,凱利據被以臨陣脱逃的罪名開除了軍籍。
1880年歐仁妮太后到祖魯蘭憑弔,專門拜訪了他兒子出事的小鎮。太后出人意料地提出一個要求:想見一見殺死他兒子的祖魯人。由於蘭嘎拉巴勒勒已經戰死,她被引薦給了扎賓嘎。扎賓嘎告訴太后:那白人戰鬥起來像頭獅子。這是一個很好的讚譽。(對扎賓嘎自己也一樣)太后聞此言,大概可以安撫一下喪夫喪子之痛了吧。
在19世紀,新發現的小行星一般以女神的名字來命名,但此小行星45號卻以歐仁妮來命名,首開純粹以人名來命名的小行星的風氣。怎麼説歐仁妮死後也有所歸依了吧。
在1998年,天文學家利用夏威夷的CFHT望遠鏡觀察歐仁妮,發現了它的衞星,這是首次利用望遠鏡直接拍攝得到小行星衞星的影像。
這顆衞星被稱為小王子(Petit-Prince),以紀念歐仁妮王后替拿破崙三世所生的唯一兒子。其直徑約13千米,軌道半徑1184千米,以4.766天圍繞歐仁妮一週。母子在天上終於團聚了。
參考資料
  • 1.    書名: 《瑞士史》 作者: (英)哈里特·D.S.麥肯齊著 當前第:35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