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英國王室

(英國古老王室)

鎖定
英國王室是現存古老的王室之一,每代君主的加冕儀式都嚴格奉行完全一樣的傳統,這使得英國王室的加冕典禮成為現存的、依然舉行的古老的儀式。
英國是君主立憲制國家,英國王室只作為凝聚國家力量的象徵,雖在法律下還具有較大的權力包括(解散議會任命首相等)但王室並不實際去運用權力。
當地時間2022年9月8日,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發表聲明悼念母親伊麗莎白二世。克拉倫斯宮8日確認,繼承王位的新國王將被稱為“國王查爾斯三世” [8] 
中文名
英國王室
外文名
British Royal Family
王室成員
君主、君主的子嗣等
著名人物
威廉一世、獅心王、伊麗莎白一世
王室成員人數
4人
官    網
http://www.royal.gov.uk/

英國王室王室歷史

西薩克森王朝(829年-1016年)
英格蘭曾經歷過羅馬帝國的統治,在羅馬人撤走後,進入了小王國、小部落聯盟混戰的時期,到6世紀,入侵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形成了七個王國(部落聯盟)。威塞克斯王國逐漸強大起來,829年國王埃格伯特壓服了其它王國,成為英格蘭的共主。但與此同時,英國也進入了“恐怖的維京人時代”,遭到北歐海盜一波又一波的入侵。埃格伯特的孫子阿爾弗烈德因為成功地抗擊丹麥人入侵,以及營建倫敦、組織編撰《阿爾弗烈德法典》、《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等功績而被後人尊為“大帝”(the great)。威塞克斯王朝傳了15代國王,到埃德蒙二世時,終於無力抵擋丹麥人,被迫與丹麥王克努特分治英格蘭。1016年埃德蒙二世死,克努特兼併了整個英格蘭,開始了丹麥王朝的統治。但在1042年,威塞克斯王室後裔“懺悔者”愛德華以母系血統繼承了丹麥人的王位。
諾曼底王朝(1066年-1154年)
1066年,懺悔者愛德華臨終前授意賢人會議選舉哈羅德二世為王。但來自法國西北部的諾曼公爵威廉渡海征服了英格蘭,他就是“征服者”威廉一世,建立了諾曼底王朝。威廉一世將大批諾曼貴族分封到英格蘭,通過全國普查編制《土地賦税調查書》,加強了英格蘭的王權。威廉一世的兒子亨利一世因為沒有法定子嗣可以繼承王位,死後被外甥斯蒂芬奪得王位,但亨利一世的女兒瑪蒂爾達及瑪蒂爾達的兒子亨利二世不服,打敗了斯蒂芬,迫使斯蒂芬立亨利二世為繼承人。
諾曼底王朝建立者威廉一世與英國的盎格魯-撒克遜王朝無直接的血緣關係,懺悔者愛德華死後無嗣,威廉通過自己的姨祖母艾瑪(埃塞烈德的妻子和愛德華的母親),主張英國王位應該由他繼承,理由雖然很牽強,但威廉的妻子弗蘭德的瑪蒂爾達是英國的盎格魯-撒克遜王朝阿爾弗烈德大帝的第七代直系後裔,同時是法國國王的外孫女,她和威廉的婚姻提高了威廉要求王位的權利,威廉一世死後,王位由威廉一世與弗蘭德的瑪蒂爾達所生的兒子,威廉二世繼承,這樣英國王室的血統通過弗蘭德的瑪蒂爾達又回到了盎格魯-撒克遜王朝上,所有的英格蘭和聯合王國的國王都是弗蘭德的瑪蒂爾達的後裔,因為弗蘭德的瑪蒂爾達英國王室血統還保留盎格魯-撒克遜王朝的血統。
征服者威廉登基後稱一世,在位21年。王位先後傳給他的兩個兒子威廉二世和亨利一世。如此歷經三王之後,“絕嗣斷統”,也就是説這個家庭繼絕了男性繼承人。然而出自女系的繼承人還有兩系。先是威廉一世的外孫斯蒂芬登上王位。另一系不答應,結果爆發了一場奪位戰。雙方打得精疲力竭,議定斯蒂芬死後,由另一系繼位。
金雀花王朝(1154年-1399年)
斯蒂芬命歸西天后,亨利一世的外孫繼位,稱亨利二世。他本是法國的安茹伯爵紋章以金雀花為圖案,王朝也因而得名。英法相爭的百年戰爭就是在這個朝代爆發的。此王朝傳八世而終,其中包括約翰王。
1154年,亨利二世開始了金雀花王朝的統治。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是英國曆史上第一個名君輩出的黃金時期。亨利二世有很高的法學造詣,對英國的法律體系作了很多有效的改革。其子理查一世繼位後,參加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一度打敗了薩拉丁而名聲大噪,獲得了“獅心王”的稱號。理查一世之弟“無地王”約翰繼立,被法王腓力二世打敗喪失了在法國的大片領地,但1215年在大貴族脅迫下籤署的“自由大憲章”是世界憲政發展史上的里程碑。“無地王”之子亨利三世在位期間,同樣被大貴族所脅迫通過了《牛津條例》和《威斯敏斯特條例》,開設了立法機構議會。亨利三世之子“長腿”愛德華一世在位期間,議會制發育成熟,並完善了英格蘭法律體系,還吞併了威爾士、遠征蘇格蘭,為英國的統一打下了基礎。到愛德華一世之孫愛德華三世時代,因對法國王位提出要求,揭開了英法百年戰爭的序幕,並屢敗數倍於己的法國騎士軍團。愛德華三世的孫子理查二世蘭開斯特公爵亨利四世廢黜,金雀花王朝被蘭開斯特王朝取代。實際上亨利四世也是愛德華三世的孫子,是受封為蘭開斯特公爵的王子岡特之子。
蘭開斯特王朝(1399年-1464年)
該王朝屬於安茹家族的後代,金雀花王朝最後一位國王理查二世被他的堂弟策動宮廷政變廢黜秘裁,演出了一幕“煮豆燃豆萁”的慘劇。新上台的亨利四世蘭開斯特公爵之子,王朝因此而得名。這個王朝歷亨利四世、五世、六世三代,被約克公爵的後裔推翻。這兩個家族本是同根,蘭開斯特家族紅玫瑰為紋章,約克家族則以白玫瑰為紋章。兩個家族爭奪英格蘭王位的戰爭被稱為“紅白玫瑰戰爭(紅白薔薇戰爭)”。
約克王朝(1461年-1485年)
這個朝代只有25年,約克家族同樣屬於安茹家族,大部分時間都是愛德華四世在位。亨利四世之子亨利五世重開英法百年戰爭,蹂躪了大半個法國,迫使法王承認他為繼承人,可惜暴病死在法國戰場上。他的兒子亨利六世不到一週歲就成為英、法兩國的國王,但聖女貞德的出現扭轉了法國的戰局,英國人被趕出了法蘭西。亨利六世在英國的統治很快也保不住了,1455年,愛德華三世孫女菲麗帕的後代、約克公爵起兵造反,這場戰爭史稱“紅白玫瑰戰爭”,亨利六世廢而復立,立而復廢,最終敗於約克家族之手。約克家族的愛德華四世繼位,建立了約克王朝。但玫瑰戰爭仍未結束,1485年,蘭開斯特公爵岡特曾孫女的兒子亨利七世從國外攻回英國,殺了約克王朝末王理查三世,建立了都鐸王朝。
都鐸王朝(1485年-1603年)
這個王朝以創始者命名。亨利都鐸的父系祖先是威爾士貴族,母親為安茹家族的瑪格麗特·博福特,他的父親和亨利六世是同母異父的兄弟,他繼承王位是因為,他的母親是金雀花王朝愛德華三世的後代。奪得王位後稱亨利七世。他與安茹家族另一分支約克家族的公主結婚,兩家族從此合一。這個王朝依靠新興的工商業主和新貴族鞏固了統治。亨利八世因婚姻問題與羅馬教皇決裂,結果建立了英國國教。最後一位君主是伊麗莎白一世女王。亨利七世之子亨利八世因廢后問題,同羅馬教皇決裂,在英格蘭推行宗教改革,英格蘭國王從此成為“國教的領袖”,亨利八世的女兒伊麗莎白一世時期,使英格蘭順利度過宗教改革的混亂時期,並在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都取得長足進步。但伊麗莎白一世終身未婚,沒有後嗣,都鐸王朝結束,她的表侄孫(亨利八世姐姐的曾孫)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繼承了英格蘭王位,稱詹姆士一世,英格蘭、蘇格蘭歷史上第一次由同一君主統治。
斯圖亞特王朝(1603年-1714年)
該家族父系祖先起源於法國布列塔尼,後成為蘇格蘭國王,第一代君主詹姆斯一世是亨利八世姐姐的後人,原為蘇格蘭國王,因伊麗莎白一世女王死後無嗣,得以到倫敦繼承大統。此王朝1649年被國會軍推翻,查理一世被處死。國會軍首領克倫威爾自任護國主。1660年,王朝復辟,後來改行君主立憲制。詹姆士一世的兒子查理一世在英國1640—1648年革命中被推翻,並最終送上了斷頭台,由克倫威爾擔任護國公。查理一世之子查理二世於1660年復辟了斯圖亞特王朝,但其弟詹姆士二世即位之後,不顧英國大多數人已皈依新教的國情,企圖恢復天主教的主導地位,陷入眾叛親離的境地,他的女兒瑪麗二世和女婿威廉(即荷蘭執政威廉三世,母親也來自斯圖亞特家族)在國內新貴族的邀請下,攻入英國,推翻了詹姆士二世的統治,但他們在接受議會的《權利法案》的前提下才得以即位,規定國王未經議會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徵收賦税等。這一事件史稱“光榮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瑪麗二世的妹妹安妮繼位之後,宣佈英格蘭和蘇格蘭合併為同一個王國。安妮無嗣而終,斯圖亞特王朝終結。
漢諾威王朝(1714年-1901年)
斯圖亞特王朝的安妮女王去世時,根據“王位繼承法”應由詹姆斯一世的孫女索菲亞繼位。但她已死去,王位就由其子,德國的漢諾威選侯繼承,稱喬治一世,從此開始了漢諾威王朝,一直延續到維多利亞女王。漢諾威家族的母系祖先為英國王室斯圖亞特家族,父系祖先來自意大利,定居德國已經數百年,可以算是德國人。從喬治一世,英國的所有王后或女王的老公都來自德國或承繼大部分德國血統,只有一個例外。這個王朝的前四位君主都命名為喬治,即一世至四世。所以,有時也把他們在位的時期(1714—1830年)稱為喬治時代(Georgian)。
1714年,英國議會邀請斯圖亞特家族詹姆士一世外孫女的兒子德國漢諾威家族的喬治繼承英國王位,開始了漢諾威王朝,這確保了英國王室血統的不間斷。漢諾威王朝時期是英國大力向海外拓展殖民地,人口急劇增加,並開始工業革命的黃金時期,到了第六任國王——維多利亞女王手裏,英國的海外殖民地達到3300多萬平方公里,號稱“日不落帝國”,同時在工業革命推動下新生事物不斷產生,社會生活日新月異,大英帝國達到全盛。但與此同時英國王室的實權卻不斷萎縮,到了20世紀,幾乎成為國家政治生活的“橡皮圖章”。 [1] 
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
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1901年-1917年),維多利亞女王的丈夫與歐洲諸多王室有姻親關係,姓氏來自德國薩克森-科堡-薩爾費爾德公國,1914年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人捲入其中。仗打到了1917年時,戰爭處於膠着狀態,勝利的希望似乎很渺茫,佛蘭德戰壕裏的傷亡人數令人震驚,德國成了可怕的敵人。英國人體會到了戰爭的辛酸苦辣,厭倦戰爭以及強烈的挫敗感是那個時候許多英國人的普遍心態。為了發泄對德國人的畏懼和憎恨,人們歇斯底里地詛咒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砸爛搗毀德國人的商店,拳打腳踢昔日倍受寵愛的德國種小獵狗“臘腸”,人們對任何能夠與可惡的德國人聯繫上的事情都大加鞭撻。這還不夠解恨,反德的矛頭直指皇室。因為這時候,英國正處在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統治之下,而該王朝的統治者的父系祖先科堡家族來自德國,“薩克森-科堡-哥達”這個名字也來源於德文。所以此時王室只是將這面德文旗幟從温莎城堡的王室教堂裏摘下來,已經遠遠不能平息民眾的憤怒。於是有人建議,修改英王的姓氏——科堡,他們認為這個姓氏於德國人有關係,懷疑英國君主同情德國人。
温莎王朝(1917年-)
愛德華七世之子喬治五世在位時期,趕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不願再使用敵對國德國的姓氏,將王室改姓為“温莎”,朝代名稱也改稱為“温莎王朝”。温莎王朝一直延續,伊麗莎白二世是其第四任國王,其母伊麗莎白王太后為蘇格蘭人,擁有法國貴族血統,兒媳戴安娜卡米拉與孫媳凱特也都有安茹家族或斯圖亞特家族的英國王室血統。
2017年5月4日10時(北京時間17時),英國王室宣佈,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丈夫菲利普親王2017年秋天將退休,不再參與公共事務 [2] 
當地時間2022年9月8日,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去世,享年九十六歲。遂查爾斯三世上位。
總結
英國王室儘管經歷了許多王朝,但實際上前後王朝之間都有或近或遠的血緣關係,王室成員之間的血親關係從沒有中斷過。
P.S.蘭開斯特王朝約克王朝同屬於金雀花王朝之觀點同樣正確,他們同屬於法國安茹家族

英國王室歷代君主

威塞克斯王朝
(829—1016年)
1、埃格伯特(802-839在位)
2、埃塞爾沃夫(839-858在位)
3、埃塞爾巴德(858-860在位)
4、埃塞爾伯特(860-866在位)
5、埃塞爾烈德一世(866-871在位)
6、阿爾弗烈德大帝(871~899在位)
7、長者愛德華(900-924在位)
8、埃塞爾斯坦(924-940在位)
9、愛德蒙一世(940-946在位)
10、埃德烈德(946-955在位)
11、埃德威格(955-959在位)
12、埃德加(959-975在位)
13、殉教王愛德華(975-978在位)
14、埃塞爾雷德二世(978-1016在位)
15、埃德蒙二世(1016在位)
16、懺悔者愛德華(1042-1066在位)
17、哈羅德二世(1066在位)
丹麥王朝
(1013-1042年)
1、斯汶一世(丹麥王兼)(1013-1014在位)
2、克努特(丹麥王兼)(1014-1035在位)
3、哈羅德(1035-1040在位)
4、哈迪卡努特(丹麥王兼)(1040-1042在位)
諾曼底王朝
(1066—1154年)
1、威廉一世(1028—1087)(英格蘭國王1066-1087在位)
2、威廉二世(1060-1100)(英格蘭國王1087-1100)
3、亨利一世(1068-1135)(英格蘭國王1100-1135)
4、斯蒂芬(1096-1154)(英格蘭國王1135-1154)
金雀花王朝
(1154—1399年)
1、亨利二世(1133-1189)(英格蘭國王1154-1189在位)
2、理查一世(獅心王)(1157-1199)(英格蘭國王1189-1199)
3、約翰王(失地王)(1167-1216)(英格蘭國王1199-1216)
4、亨利三世(1207-1272)(英格蘭國王1216-1272)
5、愛德華一世(1239-1307)(英格蘭國王1272-1307)
6、愛德華二世(1284-1329)(英格蘭國王1307-1327)
7、愛德華三世(1312-1377)(英格蘭國王1327-1377)
8、理查二世(1367-1400)(英格蘭國王1377-1399)
蘭開斯特王朝
(1399—1461年)
1、亨利四世(1367-1413)(英格蘭國王1399-1413在位)
2、亨利五世(1387-1422)(英格蘭國王1413-1422)
3、亨利六世(1421-1471)(英格蘭國王1422-1461,1470—1471)
約克王朝(1461—1485年)
1、愛德華四世(1442-1483)(英格蘭國王1461-1483)
2、愛德華五世(1470-1483)(英格蘭國王1483)
3、理查三世(1452-1485)(英格蘭國王1483-1485)
都鐸王朝
(1485—1603年)
1、亨利七世(1457-1509)(英格蘭國王1485-1509在位)
2、亨利八世(1491–1547)(英格蘭國王1509-1547)
3、愛德華六世(1537–1553)(英格蘭國王1547-1553)
4、瑪麗一世(1516—1558)(英格蘭女王1553—1558)
5、伊麗莎白一世(1533—1603)(英格蘭女王1558-1603)
斯圖亞特王朝
(1603—1714年)
1、詹姆斯一世(1566-1625)(蘇格蘭國王1567-1625,英格蘭國王1603-1625在位)
2、查理一世(1600-1649)(英格蘭國王1625-1649)
護國公時期
1、克倫威爾(1599-1658)(護國公1649-1658)
2、理查德·克倫威爾(1626-1712)(護國公1658-1659)
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1、查理二世(1630-1685)(蘇格蘭國王1651-1685,英格蘭國王1660-1685在位)
2、詹姆斯二世(1633-1701)(英格蘭國王,蘇格蘭國王1685-1688)
3、瑪麗二世(1662-1694)(英格蘭女王,蘇格蘭女王1689-1694)
威廉三世(1650-1702)(英格蘭國王1689-1702)此時為瑪麗二世與威廉三世共同加冕英國國王。
4、安妮女王(1664-1714)(英格蘭.蘇格蘭女王1702-1707,聯合王國女王1702-1714)
漢諾威王朝
(1714—1901年)
1、喬治一世(1660-1727)(聯合王國國王1714-1727在位)
2、喬治二世(1683-1760)(聯合王國國王1727-1760)
3、喬治三世(1738-1820)(聯合王國國王1760-1820)
4、喬治四世(1762-1830)(聯合王國國王1820-1830)
5、威廉四世(1765-1837)(聯合王國國王1830-1837)
6、維多利亞女王(1819-1901)(聯合王國國王1837-1901)
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
(1901-1917)
1、愛德華七世(1841—1910)(聯合王國國王1901-1910在位)
2、喬治五世(1865-1936)(聯合王國國王1910-1936在位)(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喬治五世為了安撫民心,捨棄了自己的德國姓氏,將王室改稱“温莎”,1910-1917年作為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國王)
温莎王朝
(1917-)
1、喬治五世(1865-1936)(聯合王國國王1910-1936)
2、愛德華八世(1894-1972)(聯合王國國王1936)
3、喬治六世(1895-1952)(聯合王國國王1936-1952)
4、伊麗莎白二世(1926-2022)(聯合王國女王1952-2022)
5、查爾斯三世(1948-)(聯合王國國王2022-)

英國王室機構職能

王室裁員
英女王旗幟 英女王旗幟
英國王室進行瘦身,僅剩4人。拋棄了二流的王子、公主。近代,英國出台法律,並減弱王室權利,王室開銷縮減。2001年5月14日,據英國《世界新聞報》報道,英國正在考慮一項重大的改革計劃,以改變人員繁雜、生活鋪張並廣泛遭到英國公眾責難的王室面貌,部分王室成員有可能因此被剝奪王室尊貴的地位和待遇,而頗具爭議的蘇菲王妃則首當其衝,成為王室改革的“犧牲品”。根據這項改革計劃,英王室成員將可能分化成兩類,一類成員屬於王室核心成員,他們代表王室,並且擁有王室成員全部的特權,享受王室成員所有的待遇。另外一類成員則必須離開王室,搬離他們居住的地方,他們今後再也沒有權力享受王室那些尊貴奢華的場面和派頭,失去津貼和警方保護,這些人士日後需要“自食其力”來謀生。但作為補償,這類王室成員可以從事商業活動。 [3-4] 
2010年4月4日,英國媒體報道,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為減少王室開支,計劃將王室成員大幅收窄為四人,即伊麗莎白女王查爾斯王子威廉王子及哈里王子。一些“二線”王室成員將被刪除於體制外。
英國媒體指歐吉妮公主及比阿特麗斯公主受影響最大,這也就意味着納税人的負擔將因此大減,伊麗莎白女王也盼着藉此鞏固王室形象。英國媒體援引王室消息稱:“女王殿下希望王室越發強大,為達此目的,就必須得民心。她已經決定要實行‘瘦身’計劃。那也就意味着,其他年輕的‘多餘’王室成員將面臨危機。”安德魯王子的女兒歐吉妮姐妹首當其衝,將喪失成為“職業王室”成員的機會,隨之而來的是,她們大學畢業後,或要找工作支持自己開支。愛德華王子的孩子,包括路易絲、詹姆斯也都不需要履行王室責任,沒有責任當然也就不能享受納税人的供養。
王位繼承
英國王室成員 英國王室成員
根據長子繼承權來決定的,即王位應先由現任君主的長子繼承,然後才依次序輪到其他兒子,最後才輪到女兒。但是根據法律,英國王位的繼承不是自動的,1701年通過的《王位繼承法》(Act of Settlement)規定,王位應該傳給漢諾威選帝侯夫人索菲婭的有血緣關係的後代,而且繼承者不得是天主教徒,也不得嫁娶一名天主教徒。一些人認為該規定與英國其他法律中禁止宗教歧視的條款有衝突。不過實際上,絕大多數有資格繼承王位的人都是基督教新教徒,而且在公開場合都大多宣稱自己是聖公會成員。此外該法案還規定,王位的繼承是由議會來決定的,而非君主本人。2011年10月28日,在澳大利亞珀斯舉行的英聯邦政府首腦會議上,與會英聯邦各國首腦同意更改1701年《王位繼承法》,王室成員無論男女都將能擁有同等繼承權,不過這隻會對查爾斯王子的後代產生影響,並不改變已有的王位繼承順序。同時,英國君主不得與天主教徒結婚的禁令也被廢除,但君主本人還必須是新教徒。
第一繼承人:威廉王子劍橋公爵)(查爾斯長子)
第二繼承人:喬治·亞歷山大·路易斯(威廉長子)
第三繼承人:夏洛特·伊麗莎白·戴安娜(威廉長女)
第四繼承人:路易斯·亞瑟·查爾斯(威廉次子)
第五繼承人:哈里王子(薩塞克斯公爵)(查爾斯次子)
第六繼承人:阿爾奇·哈里森·蒙巴頓-温莎(哈里王子長子 [5-6] 
第七繼承人:莉莉貝·黛安娜·蒙巴頓-温莎(哈里王子女兒 [9-10] 
第八繼承人:安德魯王子(約克公爵)(伊麗莎白二世次子)
第九繼承人:比阿特麗斯公主(安德魯長女)
獲得資產
年金
執行公務的王室成員每年有資格領取一筆年金(相當於工資)
菲利普親王:35.8萬英鎊
安德魯王子:24.9萬英鎊
肯特公爵夫婦:23.6萬英鎊
安妮公主:22.8萬英鎊
亞歷山德拉公主:22.5萬英鎊
格羅斯特公爵夫婦:17.5萬英鎊
埃塞克斯伯爵夫婦:14.1萬英鎊
1993年起,女王同意為所得和資金收益付税,同時宣佈以後只有女王、菲利普親王、太后會收取王室專款。然而,其他王室成員並沒停止支取王室專款,他們支取後,女王會返還相同數量到國庫。這只是一個掩蓋停止付款後管理和立法上難題的折中辦法,但女王每年因此少繳納53.6萬所得税,這些税會從她應付的所得税中扣除。
王室婚禮
威廉的王室婚禮 威廉的王室婚禮
1.維多利亞女王阿爾伯特親王 1840年
2.愛德華七世丹麥公主亞歷山德拉 1863年
3.喬治五世和瑪麗公主 1893年
4.約克公爵(喬治六世)和伊麗莎白·鮑斯-萊昂 1923年
5.温莎公爵和及其夫人沃利斯·辛普森 1937年
6.伊麗莎白二世和愛丁堡公爵菲利浦 1947年
7.瑪格麗特公主和安東尼·阿姆斯特朗·瓊斯 1960年
8.安妮公主和馬克·菲利普斯上尉 1973年
9.查爾斯王子和戴安娜·斯賓塞1981年
10.安德魯王子和莎拉·弗格森1986年
11.愛德華王子和蘇菲·瓊斯 1999年
12.查爾斯王子和卡米拉·博斯 2005年
13.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凱特·米德爾頓2011年
14.哈里王子和梅根·馬克爾 2018年

英國王室王室權力

英國君主 英國君主
英國是君主立憲制國家,英國王室作為凝聚國家力量的象徵。
雖然英王的確擁有實質性權力例如解散議會、宣戰、警告權等(與日本天皇沒有實質性權力的區別)。但英國國王只是形式上的最高統治者和三軍總司令,他的權力早已在1689年《權利法案》讓予政府的實際領導人首相和議會(現時都是通過民選產生)。
首相可就重大事項與國王磋商,國王可以行使建議權、警告權,但決定權由議會和首相做出,不過最終也要在國王的同意權下認可生效。

英國王室現任成員

國王查爾斯三世 [8] 
國王妻子卡米拉
國王長子威爾士親王威廉
威爾士親王長子喬治·亞歷山大·路易斯
威爾士親王長女夏洛特·伊麗莎白·戴安娜
威爾士親王次子路易斯·亞瑟·查爾斯 [7] 
國王次子薩塞克斯公爵哈里王子
薩塞克斯公爵夫人梅根·馬克爾
伊麗莎白二世次子約克公爵安德魯王子
約克公爵次女尤金妮公主
伊麗莎白二世幼子威塞克斯伯爵愛德華王子
威塞克斯伯爵妻子蘇菲·利絲瓊斯
威塞克斯伯爵長子詹姆斯子爵
伊麗莎白二世長女長公主安妮公主
長公主丈夫蒂姆·勞倫斯
長公主長女扎拉·菲利普斯
長公主長子彼得·菲利浦
伊麗莎白二世堂弟及妻子格羅斯特公爵夫婦
伊麗莎白二世堂弟及妻子肯特公爵夫婦
伊麗莎白二世堂弟及妻子肯特的邁克王子夫婦
伊麗莎白二世堂妹亞歷山德拉公主
瑪格麗特公主之子林利子爵
瑪格麗特公主之女莎拉·夏托夫人
格羅斯特公爵之兒子兒媳阿爾斯特伯爵夫婦
格羅斯特公爵之女達維娜·温莎小姐
肯特公爵兒子兒媳聖安德魯伯爵夫婦
肯特公爵之女海倫·泰勒夫人
亞歷山德拉公主的兒子兒媳詹姆斯·奧吉維夫婦
亞歷山德拉公主的兒子兒媳子女亞歷山大·查爾斯和弗羅拉·亞歷山德拉
肯特公爵幼子尼古拉斯·温莎勳爵
亞歷山德拉公主之女瑪麗娜·莫瓦特夫人
亞歷山德拉公主子女克里斯蒂安·亞歷山大和澤諾斯卡·梅依
海伍德伯爵
海伍德伯爵之弟傑拉爾德·蘭利
愛德華七世之曾孫法夫公爵
薩爾託恩夫人
亞瑟王子
蒙巴頓女伯爵

英國王室相關電影

雄霸天下(Backet)》 1964
《冬之獅(The Lion in Winter)》 1968
《安妮的千日(Anne of the Thousand Days)》 1969
《白頭偵探(The Naked Gun)》 1988
《喬治王的瘋狂(The Madness of King George)》 1994
《布朗夫人(Mrs. Brown)》 1997
《伊麗莎白(Elizabeth)》 1998
莎翁情史(Shakespeare in Love)》 1998
《女王(The Queen)》 2007
《伊麗莎白:黃金時代(Elizabeth:The Golden Age)》2007
另一個波琳家的女孩(The Other Boleyn Girl)》 2008
《年輕的維多利亞(The Young Victoria)》 2009
《國王的演講(The King's Speech)》 2010
《維多利亞(Victoria)》2016
王冠(The Crown)》201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