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拐芹

(傘形科當歸屬植物)

鎖定
拐芹(Angelica polymorpha Maxim.)是傘形科,當歸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1.5米。根圓錐形,莖細長,中空,葉片輪廓為卵形至三角狀卵形,葉鞘薄膜質,基部截形至心形,頂端具長尖,邊緣有粗鋸齒、花序梗、傘輻和花柄密生短糙毛;小苞片狹線形,紫色,有緣毛;萼齒退化,花瓣匙形至倒卵形,白色,花柱短,常反捲。果實長圓形至近長方形,8-9月花期,9-10月結果。
分佈於中國東北各地及河北、山東、江蘇等省,朝鮮和日本也有分佈。生長於山溝溪流旁、雜木林下、灌叢間及陰濕草叢中。
有些地區4-6月採集幼苗作春季山菜,供食用。該種有發表祛風;温中散寒;理氣止痛之功效,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1] 
中文名
拐芹
拉丁學名
Angelica polymorpha Maxim.
別    名
枴子芹
倒鈎芹
紫杆芹
山芹菜
獨活 展開
別名
枴子芹
倒鈎芹
紫杆芹
山芹菜
獨活
白根獨活
拐芹當歸 收起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傘形目
傘形科
當歸屬
拐芹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亞    科
芹亞科
前胡族
命名者及年代
Maxim.,1896

拐芹形態特徵

拐芹
拐芹(3張)
多年生草本,高0.5-1.5米。根圓錐形,徑達0.8釐米,外皮灰棕色,有少數鬚根。莖單一,細長,中空,有淺溝紋,光滑無毛或有稀疏的短糙毛,節處常為紫色。葉二至三回三出式羽狀分裂。 [7] 
葉片輪廓為卵形至三角狀卵形,長15-30釐米,寬15-25釐米;莖上部葉簡化為無葉或帶有小葉、略膨大的葉鞘,葉鞘薄膜質,常帶紫色。第一回和第二回裂片有長葉柄,小葉柄通常膝曲或弧形彎曲;末回裂片有短柄或近無柄、卵形或菱狀長圓形、紙質,長3-5釐米,寬2.5-3.5釐米,3裂,兩側裂片又多為不等的2深裂,基部截形至心形,頂端具長尖,邊緣有粗鋸齒、大小不等的重鋸齒或缺刻狀深裂,齒端有鋭尖頭,兩面脈上疏被短糙毛或下表面無毛。
復傘形花序直徑4-10釐米,花序梗、傘輻和花柄密生短糙毛;傘輻11-20,長1.5-3釐米,開展,上舉;總苞片1-3或無,狹披針形,有緣毛;小苞片7-10,狹線形,紫色,有緣毛;萼齒退化,少為細小的三角狀錐形;花瓣匙形至倒卵形,白色,無毛,漸尖,頂端內曲;花柱短,常反捲。
果實長圓形至近長方形,基部凹入,長6-7毫米,寬3-5毫米,背稜短翅狀,側稜膨大成膜質的翅,與果體等寬或略寬,稜槽內有油管1,合生面油管2,油管狹細。花期8-9月,果期9-10月。 [2] 

拐芹繁殖方法

根據氣候特點選擇秋播或春播,春季易發生春旱的地區應當選擇秋播,土壤結凍前播種完即可;春播宜早,早播土壤墒情好利於出苗,春播清明過後即可下種,也可以根據當地氣温而定,白天氣温達到15℃,晚間穩定在5℃以上,或者土壤解凍深度20釐米以上。無論是秋播還是春播,播後儘可能用薄稻草簾或細松針覆蓋,既能降低土壤板結程度,又利於保濕和出苗,幼苗出土時撤下。 [4] 

拐芹栽培技術

出苗後先間苗,再定株,株距大於25釐米,單株或雙株均可,行距(畦播)大於30釐米,育苗移栽參考此數據。田間管理主要是除草、中耕、追肥,培土。一、二年生的植株只有基生葉,二年生的植株中有個別抽薹開花現象,若以生產藥材為主的適當增加肥力,抽薹的植株要打頂(較嫩的收集起來製成乾菜)使根粗壯;食用應以植株鮮嫩為主,早期主要是注意水的調控,採食後期增加肥力,保證第二年生長粗壯。秋季植株枯萎後清理田園,大面積種植適當加蓋腐熟篩細的畜肥,厚度1-1.5釐米,或較薄的防寒土,以保護越冬芽順利越冬。 [4] 

拐芹主要價值

遼寧有些地區4-6月採集幼苗作春季山菜,供食用。 [2] 
拐芹根與根莖具有祛風散寒、消腫止痛的功效,在陝南及湖北神農架地區的民間用藥中享有盛譽,在山東等地還曾被用作白芷入藥。拐芹還具有抗菌、抗潰瘍、解痙等作用。 [5] 
【藥性】味辛;性温。 [6] 
【功能主治】發表祛風;温中散寒;理氣止痛。主風寒表證;風温痹痛;脘腹;胸脅疼痛;跌打損傷。 [6]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或研末,外用:適量,搗敷。 [6] 

拐芹病蟲防治

常見的病害較少,雨季防澇,防治爛根(根腐病),必要時根部澆灌70%多菌靈500-6000倍液或甲託、百菌清等。地下蟲害主要是地老虎蠶食根,嚴重時用45%的樂果600-800液灌根;地上害蟲主要是習稱泡泡蟲(胸沫蟬的一種)吸食莖中的養分,用樂果、敵百蟲、敵敵畏等殺蟲劑噴殺。如果害蟲較少、危害程度不大可以不施藥,地老虎可通過植株萎蔫或倒伏症狀判斷,然後人工挖捕。 [4] 

拐芹產地生境

分佈於中國東北各地及河北、山東、江蘇等省,朝鮮和日本也有分佈。生長於山溝溪流旁、雜木林下、灌叢間及陰濕草叢中。模式標本採自日本。 [3] 

拐芹生長習性

宜生長生長於山坡、溝塘、闊葉林下等較為陰濕肥沃地。 [4] 

拐芹植物研究

根據從瑞典 Mus. Bot. Upsaliense 借閲的 H. Wolff 訂名的 Angelica sinuate Wolff 的模式標本(河北,小五台山,楊家坪, Harry Smith no. 322) 觀察,以及原始記載的對照比較,該種的葉軸及小葉柄膝曲或弧狀反捲,葉柄下部膨大成長筒狀半抱莖的葉鞘,無毛;莖上部葉簡化為無葉或帶有小葉而略膨大的葉鞘,,葉鞘質薄,常帶紫色;葉的末回裂片菱狀長圓形,常3裂,兩側裂片又多為不等大的2深裂,薄紙質,葉緣有深淺不等的重鋸齒;傘輻11-20。以上特徵均與 Angelica polymorpha 相同,故將 Angelica sinuata列為 Angelica polymorpha 的異名。 [2] 
參考資料
  • 1.    拐芹  .中國自然標本館[引用日期2017-07-25]
  • 2.    拐芹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3.    拐芹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4.    孫偉; 劉玉章; 高景義;藥食兼用拐芹當歸種子繁育技術要點[J];遼寧農業科學;2009-10-18;62
  • 5.    楊鬱; 張楊; 任鳳霞; 於能江; 徐鋭; 趙毅民;拐芹根的化學成分研究[J];藥學學報;2013-05-08
  • 6.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5[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893
  • 7.    拐芹|Angelica polymorpha  .植物誌庫[引用日期2023-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