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抽陀螺

(中國傳統民俗體育遊戲)

鎖定
陀螺是中國傳統民俗體育遊戲,流傳甚廣。為木製的圓錐形,上大下尖。將尖頭着地,以繩繞螺身,然後旋轉放開鞭繩,使陀螺旋轉;或用手直接旋轉陀螺,待陀螺着地,以繩抽之,使之旋轉。另有鳴聲陀螺和菱形陀螺,以竹木製成中空圓筒,中間貫以旋軸。圓筒體開有狹長裂口,轉動時由於氣流作用能發聲。菱形陀螺為兩頭小,中間大,以繩繞螺身,使着地旋轉,順勢抽繩,使螺旋轉。
2021年5月24日,雲南省申報的打陀螺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7] 
中文名
抽陀螺
外文名
Pumping gyro
別    名
打陀螺
耍陀螺
別    名
刷得螺
抽陀子
屬    性
傳統體育遊戲
製作材料
木製、竹製、石制、陶製及磚瓦磨成的

抽陀螺簡介

抽陀螺 抽陀螺
一種古老傳統民俗遊戲活動,用鞭子連續抽擊一圓錐物體,使之在平滑地面上旋轉。它歷史悠久,山西夏縣西陰村仰韶文化遺址(距今約五六千年)中曾出土陶製小陀螺。陀螺有陶製、木製、竹製、石制多種,以木製居多。木製陀螺為圓錐形,上大下小,錐端常加鐵釘或鋼珠。玩時,以繩繞陀螺使其旋於地,再以繩抽打,使之旋轉不停。抽打得越狠旋得越快,故稱“抽賤骨頭”。
陀螺遊戲是一項盛行於上世紀40年代的男孩遊戲,當時老北京的孩子把抽陀螺叫做“抽漢奸”。因那時日本人侵佔了北京城,不少漢奸助紂為虐,他們跟日本鬼子一樣招人恨,老百姓就借抽陀螺時出氣兒,一邊抽一邊説:“抽漢奸,打漢奸,打敗日本,打漢奸。”“抽漢奸,打漢奸,棒子麪漲一千。”以解心頭之憤恨。

抽陀螺 賽事歷程

抽陀螺 抽陀螺
陀螺 陀螺
中國早在宋朝時就已經出現了類似陀螺的玩具,名字叫做“千千”。它是一個長約三公分的針形物體,放在象牙制的圓盤中,用手撐着旋轉,比賽誰轉得最久就為贏家。這是當時嬪妃宮女用來打發深宮內無聊時光的貴族遊戲。“陀螺”這個名詞,最早是出現在明朝,劉侗、於奕正合撰的《帝京景物略》有:“楊柳兒青,放空鐘;楊柳兒活,抽陀螺;楊柳兒死,踢毽子。”的記載。至於陀螺究竟是不是由“千千”演變而來,那就不可考了。但明朝時陀螺已成為兒童的玩具,而不是宮女角勝之戲了。根據記載,當時陀螺是木製的,實心而無柄,用繩子繞好了,一拋一抽,陀螺便在地上無聲地旋轉。當它緩慢下來時,再用繩子鞭它,給它加速,便可轉個不停。這種玩法傳了兩三百年,一直到民國初年,還有這樣的玩法。

抽陀螺全民健身

大力陀螺 大力陀螺
在全國各地,有不少地方把“抽陀螺”叫“耍陀螺”,一字之改,更好地揭示了這種遊戲的娛樂性。由於參與的人越來越多,熱心人積極推廣交流,耍陀螺漸已發展成一種全民健身的體育運動。很多城市、鄉鎮,都出現了正式或非正式組織耍陀螺的壯觀景象。在湖北一些地方,稱“抽陀螺”為“刷得螺”,透出方言的豪氣。
2010年6月9日,湖北武漢吳家山街舉行第三屆全民健身社區運動會,在東西湖五環廣場,來自吳南社區兩名社區居民大力揮鞭,一個重達23公斤的陀螺飛速旋轉,引來觀眾陣陣歡呼。
陀螺 陀螺
在湖北省宜昌市的濱江公園,天氣晴朗時,總能看到男女老少刷得螺的身影。人們邊玩邊交流刷得螺的心得,不少老人刷得螺不僅豐富了業餘時間,而且鍛鍊了身體。時間長了,很多老年人纏身多年的肩周炎不見了,血壓也正常了。據説,國家衞生部為了老年人的健康,為他們成立了陀螺協會。
陀螺一般在地上耍,但也有不沾地,只在空中旋轉的,甚至有些高手可以在頭頂耍陀螺。由於經常相互間切磋,民間玩出了不少“陀螺達人”。

抽陀螺製作材料

抽陀螺 抽陀螺
陀螺有木製、竹製、石制、陶製及磚瓦磨成的。近代的木製陀螺在接觸地面的尖底部多加鐵釘或鋼珠,以減少摩擦。
各地對陀螺有不同的稱呼,如“地黃牛”、“老牛”、“牛牛兒”、“菱角”等。由於抽陀螺的趣味性強,尤其在中國北方各地,一到冬天河湖灣坑凍上厚冰之後,更吸引着眾多的少年兒童到冰上去參加這一活動。
早在10世紀以前,中國的這種傳統民間兒童遊戲就傳到了朝鮮、日本等國,並流傳至今。

抽陀螺外觀特點

抽陀螺的遊戲歷史久遠,據《帝京景物略》一書記載,此遊戲從明代就已流行。陀螺是一種木質旋出的,像個漏斗上圓下尖樣的一個錐形體,在尖頭上安有一個小鋼珠。為了轉起來好看,亦可在陀螺上着幾圈環形色彩,轉起來就非常好看,另外還需製作一個鞭子,即用約二尺長的一小木棍,在棍的一頭繫上一根繩或細皮條、布條即可。

抽陀螺類別

(1)手旋陀螺: 早在我國宋代就已經出現一種類似於陀螺的玩具,當時叫做“千千”。“千千”是個長約三公分針形物體,放在象牙制的圓盤中,用手擰着旋轉,比賽誰轉得最久。
(2)鞭旋陀螺:手旋陀螺在明代成為宮人喜愛的遊戲。後來有了新的玩法:當它轉速減緩而有停轉或歪倒時,允許用衣袖拂拭,即藉助外力補救。這個“袖拂”動作,後來蜕變成一根小繩鞭。同現代的鞭旋陀螺完全一樣。
(3)鳴聲陀螺:鳴聲陀螺也叫“空鐘”。

抽陀螺玩法

一般孩子抽陀螺的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是水平抽法,而第二種則是垂直抽法。一般孩子們玩陀螺有兩種比賽方式。
第一叫做分邊法是將參加的人分成兩組,然後大家一起抽陀螺,看看那一組的陀螺先倒在地。倒在地上的陀螺,就稱為「死陀螺」,只有任由對方劈擊宰割了。贏的這一方,用自己的陀螺,高舉過頭,對準目標,向下猛擊。
第二是畫圈法,在地上畫一個圓圈,圓圈的中央,再畫一個小圓圈,各人輪流將自己的陀螺往圈子裏打,使陀螺能旋轉出來。如陀螺已固定在一點上旋轉,這時,可用繩子將它圈出來,只要到達圈外還在旋轉,都不算它「死」。如果陀螺停止在圈內,或一抽下去就不動了,都算死了,要放在當中小圓圈內,任別人處罰。若處罰別人的陀螺也停在圈內,照樣要放在小圓圈內,任人處罰。如果很幸運的沒有被擊到,或是被擊到而沒有被分解,可以拿出一個陀螺,用水平抽法,將自己那個小圓圈內待死的陀螺擊出圈外。
由於時代進步,製作材料不同,大家玩的陀螺各式各樣,且玩法也有不同。

抽陀螺噪音危害

廣場上打陀螺,鞭聲啪啪聲是很大的噪音源。許多居民認為打陀螺比廣場舞更令居民心煩,單調高分貝(80~100分貝)的鞭子聲,對心臟不好的人羣刺激較大。在廣場上打陀螺活動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陀螺發出的聲音影響了公園附近居民的休息;陀螺鞭較長,打陀螺的人又處於不斷運動之中,打陀螺可能傷害過往行人,存在安全隱患。

抽陀螺管制辦法

舉報噪音污染的渠道有兩個12369<環保局>和110,城管也有部分權限。打陀螺同響鞭麒麟鞭一樣,110有執法權。 [1] 
因為打陀螺的噪音對人的身體危害很大,
一、請孕婦、嬰幼兒、有聽力問題的人士以及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士儘量遠離打陀螺。
二、請打陀螺遠離人羣。
各地政府部門應及時出台相應的政策法規,監督與規範打陀螺運動。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我們每一個公民也要做好保護環境的守護者,保護好我們身邊的每一份平靜與安寧。
打陀螺到底一種怎麼樣的運動?利大?弊大?
淺談打陀螺的作用與現狀 [2] 
抽陀螺噪音擾民怎麼解決??? [3] 
打陀螺擾民帶來的冷思考 [4] 
小區抽陀螺聲擾民被舉報
中老年人抽陀螺鍛鍊身體 居民抱怨鞭聲擾民 [5] 
居民反映公園抽陀螺噪聲擾民 環保城管稱沒有執法權(圖) [6] 

抽陀螺傳承保護

2021年5月24日,雲南省申報的打陀螺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7] 
2023年10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該項目評估合格,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得該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