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披掛

鎖定
披掛,拼音是pī guà,漢語詞彙,意思是穿戴盔甲。披着掛在身上。 [1] 
中文名
披掛
拼    音
pī guà
釋    義
穿戴盔甲
出    自
《幽閨記·香落回軍》

目錄

披掛解釋

1、穿戴盔甲。2、盔甲。3、披着掛在身上。

披掛出處

元·施惠 《幽閨記·香落回軍》:“圍繞中都城下,見敵樓上無一個披掛,都遷徙離京華。”
明·施耐庵 《水滸傳》第四十八回:眾軍標撥已定,都飽食了,披掛上馬。
《水滸傳》第五十七回:“呼延灼全身披掛,騎了踢雪烏騅馬,仗著雙鞭,殺逩梁山泊來。”
水滸傳》第六八回:“曾長官攔當不住,全身披掛,綽刀上馬,直奔前寨。”
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五回:“孫武吩咐宮女,分為左右二隊。右姬管轄右隊,左姬管轄左隊,各披掛持兵。示以軍法:一不許混亂行伍,二不許言語喧譁,三不許故違約束。”
清·李漁 《奈何天·攢羊》:“傳諭各營將領,一齊披掛,就此起兵。”
元·無名氏 《小尉遲》第一折:“你父親臨行時,留下一副披掛,在我這裏收著哩。
西遊記》第三回:“如今坐在宮中,又要索甚麼披掛。”
明·羅貫中 《三國演義》第七回:“孫策也全副披掛,挺鎗立馬於父側。”
醒世恆言·喬太守亂點鴛鴦譜》:“喬太守在庫上支取喜紅六段,叫三對夫妻披掛起來,喚三起樂人,三頂花花轎兒,抬了三位新人。”
茹誌鵑百合花》:“他決定以後,就把我抱着的被子,統統抓過去,左一條、右一條地披掛在自己肩上,大踏步地走了。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