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抗日小英雄

鎖定
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族湧現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時刻,他們跟父輩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擔起了歷史重任。小英雄雨來、小兵張嘎、放牛郎王二小......他們的傳奇事蹟經過藝術家們的演繹,成了經典的歌曲、小説、電影,幾十年來被人們傳頌,經久不衰。 [1] 
中文名
王樸、張嘎、海娃等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中國各地
榮    譽
均有“少年抗日英雄”稱號

抗日小英雄羣體概況

1937年盧溝橋事變之後,一直到1945年,是中國歷史上波瀾壯闊、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許多抗日根據地,陸續都成立了抗日兒童團的組織。團員們在青年救國會的領導下,同抗日軍民一道,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鬥爭,非常活躍。兒童團員的具體任務是:第一,向大家宣傳打日本。第二,偵察敵情抓漢奸。第三,站崗放哨送書信。第四,幫助軍屬來做事。第五,尊敬抗戰官和兵。第六,學習生產都不停。 [9] 
1938年6月26日,毛澤東為《邊區兒童》(半日刊)的題詞中説:“兒童們起來,學習做一個自由解放的中國國民,學習從日本帝國主義壓迫下爭取自由解放的方法,把自己變成新時代的主人翁。”1938年10月,陝甘寧邊區政府在延安柳林村建立了“陝甘寧邊區兒童保育院”,即延安保育院,毛澤東專門題字兩幅:“好好的保育兒童”;“為教育後代而努力”。1942年4月,延安紀念兒童節時,毛澤東特地為《解放日報》題詞:“兒童們團結起來,學習做新中國的新主人。”朱德在為晉東南武鄉縣王家峪兒童團題詞中指出:“鬥爭與學習缺一不可”。周恩來劉少奇陳毅等也都分別作出不少題詞和指示,對抗日戰爭時期兒童運動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1]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從東北的長白山黑土地到晉西北莽莽的黃土高原;從山東沂蒙山區到蘇北蘆蕩湖河;從陝甘寧邊區到晉冀魯豫的抗日根據地,到處都活躍着抗日兒童團員們的身影。據統計,到1940年,陝甘寧邊區約有7萬名兒童團員,蘇北解放區約有18萬兒童團員和少年隊員,華北抗日根據地約有60萬兒童團員,他們是當時抗日兒童團的“主力軍”。其中,最為活躍和出色的是晉察冀邊區的兒童團,他們幫助軍烈屬,站崗、放哨、送情報、捉漢奸,利用自己年紀小、不被敵人注意的年齡特點,經常深入敵後,無數次出色地完成了上級交給自己的任務。在晉察冀邊區抗日兒童團,當時還開展了“五不運動”:不給敵人帶路,不給敵人送信,不吃敵人的糖,不念敵人的書,不告訴敵人藏糧的地方。 [9] 

抗日小英雄相關組織

抗日小英雄烽火中的兒童劇團:孩子劇團

孩子劇團是抗日戰爭時期由中國共產黨和愛國知識分子創辦的兒童藝術團體。  
1937年8月13日,日本帝國主義侵犯上海,以滬東臨青學校為主的一部分中小學生,自發地在難民收容所進行抗日宣傳活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國難教育社得知情況後,立刻派人前往,於9月3日正式成立了孩子劇團。
孩子劇團的主要任務是進行抗日救亡愛國宣傳。小團員大多是10-15歲的孩子,他們在老師的領導下,進行各種宣傳抗日節目的排練,然後再深入到各地特別是抗日前線去演出,宣傳抗日。
孩子劇團的足跡遍及8個省市和幾十個農村集鎮,演出過《樂園進行曲》《猴兒大王》等優秀節目,為宣傳抗日做出了貢獻。 [3] 

抗日小英雄最年輕的抗日組織——抗日兒童團

抗日兒童團是廣大抗日根據地在抗戰中成立的兒童組織。儘管與敵人的鬥爭非常艱苦,廣大抗日根據地仍處處成立了抗日兒童團,把兒童納入組織的關懷。毛澤東朱德曾多次題詞勉勵兒童團員。
兒童團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生產,同時也擔負着“宣傳抗日”“偵察敵情捉漢奸”“站崗放哨送書信”等任務。
百團大戰中,王家峪兒童團幫助八路軍割草餵馬,為前線送乾糧;晉察冀邊區兒童團破壞日軍的交通幹線近百次,牽制了敵人的進攻和掃蕩,有力地支援了抗戰。
兒童團的成立不僅給孩子的生活帶去了樂趣和希望,同時壯大了抗日隊伍的力量,為抗戰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革命接班人。 [3] 
抗日兒童團中,最為活躍和出色的是晉察冀邊區的兒童團,他們站崗放哨、捉漢奸、送情報,利用自己年紀小,不被注意的特點,深入敵後,出色地完成任務。在晉冀一帶,仍流傳着放牛小英雄王二小把日本鬼子引進八路軍包圍圈的故事。晉察冀邊區抗日兒童團還開展了“五不運動”:不給敵人帶路;不給敵人送信;不吃敵人的糖;不念敵人的書;不告訴敵人藏糧的地方。
陝甘寧邊區也有兒童團,這裏是黨中央所在地,在這裏,從城市到鄉村,到處都有兒童團組織,7萬多兒童團員幾乎包括了全邊區的兒童。他們在自己的組織裏,召開會議,討論時事形勢,進行軍事操練、唱歌、打球、做遊戲,健康地成長;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投入熱火朝天的大生產運動;組織識字組、積極掃除文盲。為抗日救亡貢獻了一份小小的力量。
在華北、晉西北根據地,同樣普遍建立了兒童團,到1941年4月,兒童團員就已發展到6萬人以上,他們在參加抗戰服務工作、文化宣傳工作、組織羣眾上冬學以及領導兒童課外活動等方面發揮了很好的作用。有300多名孩子參加的晉西兒童營,用唱歌演戲募集捐款,捐獻了一架“中國兒童號”飛機,他們宣傳抗日的歌聲傳遍了呂梁山
此外,晉東南八路軍總部所在地的武鄉縣王家峪兒童團,在總部和朱德總司令的關懷下,工作開展得十分出色。在百團大戰中,他們割草喂軍馬,為前線送乾糧,為兵工廠蒐集廢銅鐵和子彈殼;在反掃蕩戰鬥中,他們寫標語作宣傳,看護八路軍傷員等,做了許多力所能及的工作。1939年“四·四”兒童節時,王家峪兒童團被正式命名為“朱德兒童團”。 [1] 

抗日小英雄代表人物

抗日小英雄放牛娃王二小

王二小 王二小 [6]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這首廣為傳唱的《歌唱二小放牛郎》,講述的就是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王二小,河北省淶源縣人,晉察冀邊區兒童團團員。1942年,來掃蕩的日軍迷了路,看到當時在山坡上放牛的王二小,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作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保護轉移鄉親們,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氣急敗壞的敵人用刺刀將王二小殘忍殺害。王二小英勇犧牲,年僅13歲。
晉察冀邊區的文藝戰士方冰劫夫知道王二小的事蹟後,創作了《歌唱二小放牛郎》。這首歌曲在2015年入選了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佈的“我最喜愛的十大抗戰歌曲”。 [2] 

抗日小英雄“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劉胡蘭

劉胡蘭 劉胡蘭 [5]
劉胡蘭,1932年10月出生於山西省文水縣,8歲上村小學,10歲參加兒童團,1946年6月被吸收為中共預備黨員。
1946年秋,國民黨軍大舉進攻解放區,大批幹部轉移上山,劉胡蘭卻主動要求留下,與武工隊一起堅持鬥爭。1947年1月,因叛徒告密,劉胡蘭被捕。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劉胡蘭不為所動。親眼見到6人被鍘,劉胡蘭怒問一聲“我咋個死法”之後慷慨就義,犧牲時尚未滿15週歲。
1947年2月,山西《晉綏日報》連續兩天刊登消息,使劉胡蘭的名字響徹華北大地。隨後,毛澤東為她親筆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劉胡蘭犧牲半年後,中共晉綏分局決定破格(通常年滿18歲方可轉正)追認劉胡蘭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 [2] 

抗日小英雄小蘿蔔頭宋振中

小蘿蔔頭原名宋振中,1941年出生於江蘇邳縣。
1941年底,年僅8個月大的宋振中跟隨母親一起被捕入獄。由於嚴重缺乏營養、發育不良,宋振中頭大身小,被獄友們戲稱為“小蘿蔔頭”。
6歲時,到了該上學的年紀。經過獄友集體絕食爭取,小蘿蔔頭才得到了一個學習的機會,但只能在監獄裏上課。父親將一根樹枝在地上磨尖,給他當筆;母親撕下一塊棉花,用火燒焦後兑上水,給他當墨汁……
1949年9月,小蘿蔔頭被敵人殘忍殺害,犧牲時年僅8歲,是中國年齡最小的烈士。當獄友找到他時,他的手裏還緊緊握着一個鉛筆頭。 [2] 

抗日小英雄兒童團團長王璞

王璞,也被稱作王樸,1929年出生在河北省完縣。 [2] 
王璞 王璞 [8]
王璞從小就跟隨父母參加抗日工作,11歲時,王璞被推選為村兒童團團長,帶領本村兒童站崗放哨,給八路軍送信帶路。1943年5月,面對窮兇極惡的日軍,他始終不肯透露八路軍槍支、彈藥等物資的隱藏地點,最終被敵人殘忍槍殺,年僅14歲。
為了紀念王璞,晉察冀邊區政府授予他“抗日民族小英雄”的光榮稱號,並立了紀念碑。解放後他被共青團中央授予“全國十大少年英雄”的稱號。 [2] 

抗日小英雄送雞毛信的海娃

上世紀50年代,一部《雞毛信》讓海娃成了家喻户曉的小英雄。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部反映中國少年兒童在抗日戰爭時期對敵鬥爭的兒童電影,也是中國第一部獲國際大獎的兒童電影。
12歲的海娃是龍門村兒童團團長,接到民兵中隊長讓他送雞毛信的緊急任務後,海娃毫不猶豫地踏上了征程。在送信路上,面對敵人的搜查,海娃靈機一動將雞毛信綁在了一隻羊的尾巴下面,瞞過了敵人。趁敵人熟睡,海娃夜裏偷偷從敵人陣營逃了出來。又經過幾番曲折和跋涉,終於將信安全送到了八路軍張連長手中。 [2] 
左:電影《雞毛信》劇照 右:“海娃”原型秦玉根和妻子 左:電影《雞毛信》劇照 右:“海娃”原型秦玉根和妻子 [1]
《雞毛信》裏把鬼子帶進八路軍伏擊圈的小主人公海娃的原型,是山西平原縣所在的抗日根據地兒童團團長秦玉根。 [1] 

抗日小英雄小兵張嘎

電影《小兵張嘎》中的張嘎,也是一個家喻户曉的小英雄。抗日戰爭時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張嘎與奶奶相依為命。在鬼子的一次掃蕩中,嘎子的奶奶為掩護八路軍被鬼子打死,八路軍偵察連連長鍾亮也被鬼子抓走了。
為了替奶奶報仇並救出老鍾叔,嘎子歷經艱險,找到八路軍,當上了一名小偵察員。經過種種誤會和巧合,以嘎子為首的孩子們粉碎了敵人的陰謀,一舉殲滅了敵人。 [2] 

抗日小英雄“閃閃的紅星”潘冬子

“紅星閃閃放光彩,紅星燦燦暖胸懷……”每當這激昂的旋律響起,人們總會想起那個頭戴紅星八角帽、濃眉大眼、機智過人的潘冬子。上世紀70年代,電影《閃閃的紅星》讓小交通員潘冬子紅遍大江南北。
潘冬子的爸爸是一名光榮的紅軍戰士,媽媽被敵人殘忍殺害,年僅10歲的潘冬子發誓要為媽媽報仇。懷着這個心願,潘冬子巧妙地與敵人周旋,冒險為游擊隊送鹽、送信,在殘酷的鬥爭中不斷磨鍊自己,終於戴上了閃閃的紅星,加入了紅軍的行列,成為了一名真正的紅軍戰士。直到今天,潘冬子仍然是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一面旗幟。 [2] 

抗日小英雄小英雄雨來

小説作者管樺以自己小時候參加抗戰的經歷為背景,創作了以雨來為主人公的小説《雨來沒有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這篇小説改名為《小英雄雨來》,並被選進了語文課本。
雨來生活在晉察冀邊區北部的蘆花村,擅長游泳。在一次敵人掃蕩中,為了保護交通員李大叔,面對敵人的引誘和嚴刑拷打,雨來寧死不屈。敵人氣得暴跳如雷,要把雨來拉到河邊槍斃。
敵人走後,鄉親們來到河邊尋找雨來,發現雨來沒有死。原來他趁敵人不備跳進了河裏,敵人衝河裏開槍時,雨來早就從水底游到遠處了。 [2] 

抗日小英雄董存瑞

董存瑞 董存瑞 [4]
董存瑞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抗日戰爭時期,當過兒童團長,曾機智地掩護區委書記躲過侵華日軍的追捕,被譽為“抗日小英雄”。 [4] 

抗日小英雄東江縱隊抗日小英雄黃友

黃友,1927年生於東莞鳳崗鳳德嶺村。自幼家境貧窮,鍛煉出勇敢頑強的性格。1942年參加抗日遊擊隊,作戰英勇頑強。同年10月在清溪三峯同迎面撲來的日軍搏鬥,大腿被刺傷,仍頑強地擊斃敵人,繳獲一支三八步槍,被提升為少年班班長。1944年春,所在的部隊被改編為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東江縱隊獨立第三中隊(代號“飛鷹隊”),仍任少年班班長,在廣九鐵路中段活動,破壞日軍日常通車。1944年2月15日,黃友帶領少年班擔任突擊任務,在鳳凰山紅豬嶺伏擊日軍一個班,一槍把敵機槍手打倒,奪過機槍。戰後加入中國共產黨。 [7] 
黃友 黃友 [7]
1944年7月21日,飛鷹隊夜襲駐平湖的偽警察中隊,取得全勝後當即轉移,到達老虎山下沙嶺時,擔任尖兵的少年班首先與日軍藤本大隊400多人遭遇。為擺脱敵人,黃友班擔任阻擊,與敵人展開惡戰,掩護主力殺出重圍。搏鬥近一小時,4名戰士相繼犧牲,黃友身負重傷,大腿被打斷,仍頑強堅守陣地,最後在敵人亂槍中倒下,壯烈犧牲。
戰後,東縱司令部、政治部授予黃友“抗日英雄”光榮稱號,將飛鷹隊少年班命名為“黃友模範班”。1944年12月23日,延安《解放日報》以《東江縱隊五少年以一當百光榮殉國》為題,報道了黃友少年班的英雄事蹟。中共中央追認黃友為“廣東人民抗日遊擊戰鬥英雄”和“中國共產黨模範黨員”。 [7] 

抗日小英雄社會評價

人民網:自古英雄出少年。回顧歷史,許多少年英雄為中國革命勝利、抗日戰爭勝利等作出了重要貢獻。 [2] 
黑河婦聯:兒童團的小小兒童們真的大有作為。1938年到1939年期間,平山縣兒童團給八路軍送去鞋7394雙,襪子749雙,豬肉590斤,羊759只半,饅頭1000斤、掛麪50斤,還有核桃、柿子、粽子、柴等等。1938年到1943年,北嶽分區完縣、唐縣、曲陽三個縣城的兒童團,共抓獲漢奸90人,嫌疑犯432人。1940年,江蘇贛榆縣朱都鄉望仙河中村的兒童團成員霍維新在配合民兵送信中,在遭遇鬼子盤查時,趁敵人不注意,用手摳喉嚨,繼而引起嘔吐,騙過了鬼子,成功完成傳遞情報的任務......有的老兒童團員回憶説,到兒童節這天,只要日本人不來“掃蕩”,縣裏、區裏都要組織活動,開大會。有時舉行唱歌比賽,有時組織操練,幾個村的兒童團還較着勁,看誰歌唱得好,操練得整齊,得了優勝還有獎品,獎品一般是鉛筆等。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在長達14年的抗日烽火中,數以萬計的兒童們通過兒童團的形式參加了這場全面的抗戰,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