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承澤園

鎖定
承澤園(Chengze Garden),位於北京市海淀區頤和園路5號北京大學內,始建年代存有爭議,現為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承澤園校區 [3] 
承澤園佔地面積約20000平方米,南部空曠,佈置以山水,北部則以建築為主,現存有中、東、西三路院落。園兩側為東西相對的阿斯門,中間南側為影壁,向北為三間頭宮門。門後為過廳式二宮門三間,歇山頂過壟脊,前後接平橋於萬泉河上。橋北廣亮門內為主院,過垂花門後即為兩卷正房,餘為廂房、耳房、後罩房等。東側第三進院形式與中路略同。西路以水景為主,北岸有敞軒、樓閣及正堂迪吉軒,建築物間連以爬山遊廊,湖岸佈置山石花木 [1]  [11] 
1992年,承澤園被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公佈為海淀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8]  。2011年8月8日,承澤園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北京市第八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承澤園
外文名
Chengze Garden
地理位置
北京市海淀區頤和園路5號北京大學內
所處時代
清朝
佔地面積
約 20000 m²
保護級別
北京市第八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承澤園歷史沿革

承澤園紅橋別墅時期

清雍正九年(1731年),愛新覺羅·胤禧獲得賜園,名“紅橋別墅”。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愛新覺羅·胤禧病逝,紅橋別墅收歸內務府 [10]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乾隆帝將紅橋別墅賜予愛新覺羅·弘曉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愛新覺羅·弘曉子愛新覺羅·永琅承襲親王爵位,紅橋別墅收歸內務府 [9] 

承澤園依綠園時期

清嘉慶十五年(1810年)至道光三年(1823年),紅橋別墅被賜予協辦大學士索綽絡·英和,更名為依綠園。
清道光八年(1828年),道光帝將依綠園賜予薩爾圖克·長齡 [5] 

承澤園承暉園時期

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薩爾圖克·長齡子薩爾圖克·桂輪襲爵,依綠園呈交內務府。同年,索綽絡·英和長子索綽絡·奎照被賜還依綠園,更名為承暉園。
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承暉園奉旨被收回 [5] 

承澤園承澤園時期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承暉園奉旨安掛承澤園黑漆金字匾並進行擴建,正式更名為承澤園。同年,承澤園被賜予壽恩固倫公主富察·景壽
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承澤園被賜予總理海軍事務衙門作為辦公場所。
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承澤園被賜予慶親王愛新覺羅·奕劻居住。
民國時期,承澤園成為愛新覺羅·奕劻私產,後被愛新覺羅·奕劻長子愛新覺羅·載振售與同仁堂樂家 [6] 

承澤園展春園時期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張伯駒購入承澤園,入住後更名為展春園 [7] 

承澤園北京大學時期

1953年,張伯駒將展春園售與北京大學,作為教職工宿舍 [7] 
1998年,承澤園進行整修,西所的公主樓修繕後成為北京大學科學與社會研究中心的教學、科研、辦公場所。
2008年,北京大學正式立項將承澤園東所交由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使用 [8] 
2015年,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對承澤園校區進行擴建。
2019年,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承澤園校區擴建完工 [3] 

承澤園建築格局

承澤園總平面圖 承澤園總平面圖
承澤園佔地面積約20000平方米,南部空曠,佈置以山水,北部則以建築為主,現存有中、東、西三路院落。園兩側為東西相對的阿斯門,中間南側為影壁,向北為三間頭宮門。門後為過廳式二宮門三間,歇山頂過壟脊,前後接平橋於萬泉河上。橋北廣亮門內為主院,過垂花門後即為兩卷正房,餘為廂房、耳房、後罩房等。東側第三進院形式與中路略同。西路以水景為主,北岸有敞軒、樓閣及正堂迪吉軒,建築物間連以爬山遊廊,湖岸佈置山石花木 [1]  [11] 

承澤園建築特色

承澤園初建時,是一座平面狹長的私家園林,南臨萬泉河,沿河水平面散開佈景。當其改建後,園林南北縱向加寬,利用河中土山形成四周環水的小島,增加了景深空間,豐富了節奏變化。南部添建府前院、兩道宮門、東西院落,突出了穩定的主軸線作用,建築規格也進一步提高,體現了宗室貴族的皇家氣派。改建承澤園過程中包括萬泉河一段入園,將河水南北分流,園內二河橫亙,綿延東西,流經全園後又匯為一流東去。全園被河水一分為三,北河道寬窄不一,於西路形成湖面,以水景取勝。南河道寬大深廣,水量豐沛。宅院南北隔岸相望,自然形成不同功能區域。中間橫亙狹長的湖心島嶼,小橋、亭台、山石點綴其間 [11] 

承澤園歷史文化

承澤園相關人物

  • 愛新覺羅·胤禧
愛新覺羅·胤禧(1711年2月27日—1758年6月26日),避雍正帝諱改名為允禧,字謙齋,號紫噊,別號紫瓊崖道人、春浮居士。清朝宗室大臣,康熙帝第二十一子,書畫家、詩人,母為熙嬪陳氏。清雍正八年(1730年)二月,封固山貝子,晉封貝勒。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授鑲黃旗滿洲都統。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授宗人府左宗正、正黃旗漢軍都統。乾隆帝即位後,封慎郡王。清乾隆三年(1738年),擢為議政大臣。清乾隆五年(1740年),授正白旗滿洲都統。清乾隆七年(1742年),充玉牒館總裁。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五月,去世,享年四十八歲,諡號為靖。

承澤園年代爭議

關於承澤園的始建年代有三種説法。
1、承澤園始建於雍正年間。這一説法較早的出處,可追溯到1989年由燕山出版社出版、北京市文物管理局編著的《北京名勝古蹟辭典》。書中“承澤園”條目説:承澤園系清代雍正年間果親王愛新覺羅·胤禮的賜園,始建於清雍正三年(1725年),賜園於西苑旁。該書“吳家花園”條目也稱,早在清雍正時,這裏曾是果親王愛新覺羅·胤禮的賜園,清道光、咸豐以後,園林一分為二,東為承澤園,西於清光緒年間賜給愛新覺羅·奕劻,後由其子愛新覺羅·載振承襲 [4] 
2、承澤園最早始建時間約在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這一年內務府奏請康熙為年長於十皇子愛新覺羅·胤䄉的七位皇子修建賜園,承澤園作為成年皇子賜園而建造。進一步考證推測,承澤園最早由康熙帝賜予皇八子愛新覺羅·胤禩。承澤園的前身不太可能是愛新覺羅·胤禮的自得園,依據是愛新覺羅·胤禮雖然撰有《自得園文鈔》(其中有一篇《承澤園詩序》),但根據《乾隆京城全圖》等史料,果親王府的位置在今西城區平安大街上中國少年兒童活動中心的東部,愛新覺羅·胤禮詩序中所説的承澤園、春和堂,均是指果親王府內的花園,並非位於海淀區的賜園。愛新覺羅·胤禮在海淀區的賜園自得園,推測位於今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黨校南院所在地 [4] 
3、承澤園建於約在清康熙二十七至二十九年(1688—1690年)。這一説法由紅學領域考證曹寅曹雪芹祖父)在清康熙年間建西花園的史料推測而來,西花園作為暢春園的附園,供未成年皇子們生活居住。暢春園於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建成,西花園的興建時間約在清康熙二十七至二十九年(1688—1690年) [4] 

承澤園文物保護

1992年,承澤園被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公佈為海淀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8] 
2011年8月8日,承澤園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北京市第八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 

承澤園旅遊信息

承澤園位於北京市海淀區頤和園路5號北京大學內。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