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扶桑樹

(神話中的樹名)

鎖定
扶桑樹,古代傳説中的神樹。《山海經.海外東經》載:“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扶桑樹是由兩棵相互扶持的大桑樹組成。太陽女神羲和大神為她的兒子金烏三足烏鴉,太陽之靈)從此處駕車升起。也説是神界,人間,冥界的連通大門,只是大羿站在上面射日,將其踩斷,人神冥三界才難以聯絡的 [1] 
中文名
扶桑樹
別    名
扶桑
別    名
扶木
植物界
分佈區域
傳説在東方的某一處

扶桑樹來歷

關於扶桑的來歷,古文獻多有記載。
漢代文學家東方朔海內十洲記》載:“扶桑,在東海之東岸,行登岸一萬里,東復有碧海,廣狹浩瀚,與東海等。扶桑在碧海之中,地多林木,葉皆如桑,長者數千丈,大二千餘圍。樹兩兩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為扶桑。”
山海經·海外東經》:“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居水中。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山海經·大荒東經》:“湯谷上有扶木,一曰方至,一曰方出,皆載於烏。”
由前引資料看,扶桑生長所在或東海之東的碧海中,或海外以東的湯谷亦或大荒之東的湯谷,但無論碧海還是湯谷,其方位公認為東方的某一處所在。從文獻透露的信息看,碧海和湯谷應為同一所在,同時,扶桑與扶木也是一回事,應通稱為扶桑木 [2] 

扶桑樹產生時間

需要是神話產生的內在動力。
在神話傳説中,扶桑是太陽棲息的神樹,而太陽是用烏鴉來搭載的。既有載日烏鴉,人們很自然會把烏鴉與樹聯繫起來,而這樹又是供太陽休息的,只能是神樹,於是扶桑樹應運而生。可見扶桑的產生當在載日烏出現之後或同時。
淮南子.本經訓》:“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堯乃使羿上射十日,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淮南子》把羿射十日定在唐堯時代,那麼扶桑的產生必然在唐堯之前或同時。但郭沫若先生認為數目的十進位制代表相當高度的文化,射日故事很可能產生在奴隸制的商代(參見郭沫若《出土文物二、三事》第47頁)。因此認為扶桑神話的產生不會遲於商代 [2] 

扶桑樹形態特徵

關於扶桑木,其形狀説法不同。
《海內十洲記》認為:“扶桑,變化萬端,蓋無常形,亦能分形為百身。”又有:“其樹雖大,其葉椹(實)故如中夏之桑,但椹稀而色赤。九千歲一生實耳,味絕甘香美”。
《山海經》以為有枝:“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玄中記》遺文則以為無枝:“天下之高者,扶桑無枝木焉,上至於天,盤蜿而下屈,通三泉。”
從洛陽漢畫像磚上的扶桑木來看,似乎也有幹無枝,葉盤蜿而屈,葉為三輪,每輪左右為六葉,最下一輪之右有一拳一足而立展雙翼欲飛的鳥(參見黃明蘭《洛陽西漢畫像空心磚概述》)。
而河南南陽的漢畫像石上的扶桑,則似乎有幹無枝,海帶狀葉,直接從幹側斜上方伸展(參見《南陽漢代畫像石》圖版334)。
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彩繪帛畫中,所繪扶桑,枝盤蜿錯綜纏繞,有葉拳狀翹生,線條流暢,描繪精細,使用了硃砂、石青、石綠等礦物顏料,對比強烈,色彩絢爛(參見《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發掘簡報》)。
在河南濟源縣軹成泗澗溝漢墓曾出土一株陶扶桑樹,通體施釉,上綠下黃,樹頂站一大鳥,樹枝九出,約略以三枝為一輪,枝端有葉上翹 [2] 
綜上可以看出,扶桑並無固定的形狀,但都與太陽的神話緊密相關,因此、我們有理由認為,古史中與太陽神話直接相關的奇木神樹,如大木、奇木、若木等都應歸入扶桑木之列 [2] 

扶桑樹神話傳説

《山海經·海外東經》:“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郭璞注:“扶桑,木也。”
《山海經·大荒東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搖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葉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於烏。”
《海內十洲記·帶洲》:“多生林木,葉如桑。又有椹,樹長者二千丈,大二千餘圍。樹兩兩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為扶桑也。”。
《太平御覽·玄中記》:“天下之高者,扶桑無枝木焉,上至天,盤蜿而下屈,通三泉。”唐李白《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將欲倚劍天外,掛弓扶桑。”
三星堆桐樹,傳説是神樹扶桑 三星堆桐樹,傳説是神樹扶桑
綜合各文獻和傳説,有關“扶桑樹”的故事是這樣的:遠古時期,在海內東方,有一棵巨大的樹,名扶桑樹。高三百里(一説高三千里),沿着這棵樹可以攀登到天上去,所以又名通天神樹。樹上常年住着十個太陽,每天有一個太陽出去工作,其餘九個在樹上休息,他們輪流工作,每個太陽都由一隻三足烏(鳥)託負着在天上運行。日復一日,每十天一輪。(所以國曆有“十日”旬之俗。)有一天,不知為何,十個太陽一齊飛上了天空,強烈的陽光和高温使地面乾旱焦渴,曬焦了莊稼,把求雨的女巫也曬死了,導致空前大旱。民不聊生,人類苦難重重。天帝瞭解此情後,就派羿去幫助人類。給了他一捆白色的箭和一張金色的弓。羿來到人間後,開弓射日,一連射下九個太陽,射死了日中的三足鳥,並看見日中鳥的羽毛掉下來了。只留下了一個太陽。於是,大地又恢復了生機。這便是傳至久遠的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后羿射日”。“扶桑樹”表現的是這個故事的前半部分 [3] 

扶桑樹東方古國名

日本的富士山信仰可能與中國古代之“扶桑”的神話有關,“富士山”一詞,在日語中讀音作“fujisang”——幾乎完全同於漢語“扶桑”的讀音 [4] 

扶桑樹圖騰與意義

華”字古音讀“伏”,“華、扶”相通;“華”字先秦以前又是“日”之專字,如“華山”就是太陽神山之意;“桑”為“神”之音。藏族迄今把祈神活動叫做“煨桑”。實際上,將犧牲扔進火中,讓青煙把肉昧送至天神口中的行為,就是“喂神”。因而,“扶桑樹”實為“華神樹”,即“太陽神樹”或棲日之樹” [3] 
有學者認為,此樹為“若木”。《淮南子》雲:“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華照下地。”也説“若木”上棲有“十日”,與扶桑樹的傳説完全一樣。如此,兩樹實為同一樹,是同一樹的兩名。否則,古傳中就會出現20個太陽。“若”古音讀“諾”,“若木”即“螺木”,“螺”即“螺日”的單稱,“螺日樹”和“華(日)神樹”完全等同,都是指一棵棲有十個太陽的神樹。如此,又反過來證明了“螺”即指太陽,是早期太陽的聖稱 [3] 
扶桑樹就是華夏古老的創世神話中的經典圖騰。其中信息很多,這裏只分析可對比的因素。扶桑樹的主要功用就是容留太陽晚睡,其造型就是樹型,棲息上面的太陽多為鳥形(也有日形,長沙馬王堆出土帛畫上扶桑樹上的太陽即為日形)。扶桑樹多用青銅製作,因為扶桑樹為東方圖騰,“五行中’東方屬“青”。有了這幾個特徵,我們就可以與鹽源出土的青銅“枝形器”作比較了 [5] 
圖1 圖1
中國鹽源出土了這類“枝形器”有十幾件,其中有幾件被劃為了“杖頭”,實在有所冤枉。僅發現的這十幾件“枝形器”,不僅可證為百分之一百的“扶桑樹”,而且還能清楚地為之分期。可能邛都的蜀人在當地接觸青銅最先製造成的扶桑樹就是這一類,此器以平面展開的方式,表現了一棵樹,左右各排列了四個太陽,頂部為一隻太陽鳥,下部樹幹已殘,其構形與一座漢墓中的扶桑樹完全一致。從其樹上只有九日表達來看,與三星堆扶桑樹上有九鳥(日)一致,因為“十日”中的另一日正在巡天執日。同時可反過來證明,三星堆扶桑樹上也應只有九鳥,樹頂雖有一點殘損,但沒有鳥立。鹽源此形扶桑樹所以被視為蜀人恢復祖傳圖騰時最原始的早期形態,剛接觸青銅,技術原始,所以製作簡單明瞭,也比較平面化。但是它非常樸實完整地表現了“扶桑樹”的傳説。而在後來的幾形中,器形簡化,但信息量更加豐富 [5] 
參考資料
  • 1.    婁宇,肖屏主編. 中國美術史教程[M].2015 :79頁
  • 2.    漫話扶桑  .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19-09-12]
  • 3.    白劍著. 華夏神都 全方位揭秘三星堆文明[M].2015 :240-241頁
  • 4.    何新著. 諸神的起源 第五卷[M].2002 :360頁
  • 5.    白劍著. 釋讀金沙 重建巴蜀先秦史[M].2015 :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