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房地產依賴症

鎖定
中國房地產業的“過度非理性發展”會產生一系列負面作用,最突出的就是經濟發展的“房地產依賴症”,該依賴症將導致一些地方政府不惜違法用地,還將加劇人口、土地、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特別是有的地方“房地產依賴症”將對其他產業產生資本和土地的擠出效應,不利於經濟結構調整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2020年6月,海南作出決定:堅決破除“房地產依賴症” ,實行現房銷售制度。 [1] 
中文名
房地產依賴症
特    徵
炒房的“剛性需求” 難以疏導等
原    因
房地產業的“過度非理性發展”
影    響
加劇土地、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

房地產依賴症現象特徵

中國的創富進程自改革開放以來已經持續已近三十年,並形成了規模可觀的“富人”羣體和“中產”階級。他(她)們手中掌握着中國民間的大部分可投資的資產,而這些資產多集中在房地產
他(她)們之所以傾向於購買多處房產,多歸因於投資渠道有限,是覺得在通脹壓力下把現金存到銀行沒什麼收益,如想要投資,除了股市就是樓市。
相對股市,購置房產風險較小,雖租金回報率不太高,但這些年來,投資房市“只賺不賠”的神話一直在延續的投資,他(她)們的財產確實通過房地產投資超額實現了保值增值的目標。於是,投資的“房地產”依賴症的直接症狀就是令炒房的“剛性需求” 難以疏導。 [2] 

房地產依賴症成因

整個中國社會對房地產的關注,不僅僅是因為房價的飆升,引起社會相當部分民眾的不滿,更重要的原因是地產和每個家庭息息相關,地產業的崩盤會帶來災難性後果。
1、中國家庭的財富仍主要以存款和房地產的形式存在,股票資產所佔的比例較少。從歷史看,每當股票市場出現崩盤,中國經濟所受的影響將較小,這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因為中國家庭財富中股票的比例並不高。然而,一旦佔據家庭財富重要部分的房地產價格如果出現崩盤,中國家庭將面臨着如美國一般的家庭財富的大規模蒸發,其負面效應將在較長時間內無法消除。這一點在歷史上已得到多次印證。
2、從金融體系的反映來看,家庭財富的蒸發將導致銀行信貸體系出現緊繃,迫使銀行收緊銀根,並進一步影響私人信貸市場和終端消費,由於信貸緊縮導致的利率上升,其對消費的抑制效應將非常明顯。
3、缺乏必要監督的公共權力與完全市場化導向,引起的既得利益集團借用土地交易實現對公眾利益的巨大侵害,導致許多“支柱產業”依賴以掠奪為主的商業模式。
4、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和房地產税費的巨大依賴,導致其昧心賣地生財而不能自拔。
5、以房地產為核心的土地儲備、出讓和房地產開發投資,以及由此拉動的粗放經濟增長,已經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力量。
6、此外,由於中國社會保障網的缺乏,尤其是養老金制度的不夠健全,房地產實質上被很多中國人作為保障退休後生活的重要手段,而伴隨着城市化發展和老齡化進程,中國家庭將可能更加依賴房地產在較長時間內產生的增值和房租收益。 [3] 

房地產依賴症影響及危害

短期而言,請不要低估在“中國特色”背景下政策調控的威力,壓垮駱駝的稻草正一根根落下,“預期”的改變只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而矣。
中期來看,負利率的持續可能令加息不可避免,這就會提高貸款購房者的成本,從而降低購房的支付能力,即使是對能全額支付房款的購房投資者,加息也提高了他們的機會成本。
長遠為計,超低成本的“房市大小非”可能最終會上市流通(儘管需要假以時日)。中國農村宅基地一直不能流轉,小產權房等在農村集體用地、宅基地或農地上建設起來的房屋,一直被視為非法。農村宅基地的上市流轉,以及可能帶來“小產權房”政策的有限鬆綁,就能像股市“大小非”上市流通時對估值高高在上的股市大幅降温的作用一樣,會對房市的長期上漲空間實現有效抑制。
經濟危害
1、高房價形成對消費的根本遏制,扼殺了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
2、房地產的“虹吸效應”,導致農業、工業、服務業等實體產業失去發展方向;
3、由於房地產泡沫誘發的銀行體系大規模不良資產風險;
社會危害
1、民生被摧毀,人們失去了幸福感;
2、大規模財富轉移導致收入分配和社會階層的急劇分化,社會矛盾被空前激化;
3、全民炒房拜金主義盛行,社會價值觀被徹底扭曲;
4、政府喪失公信力,出現嚴重的執政危機。

房地產依賴症對策

1、股市近期疲弱,但長線機會依然。
2、私募股權、風險創投應可考慮。
3、參與國家鼓勵的與海外戰略相呼應的私人海外投資有把握。
4、政府堅決退出房地產利益鏈,力避與民爭利;
5、通過法律、行政和經濟槓桿,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住房消費標準,堅決遏制和消除不合理的住房投機需求。
2020年6月,為全面落實《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高質量高標準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海南省作出30項決定。其中,第14項提出,堅持“房住不炒”,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海南省要求,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堅決破除“房地產依賴症”,繼續嚴格執行全域限購等政策,進一步強化城市主體責任,實施重點城市“一城一策”,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建立健全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和調控評價考核查處機制,堅決做到任何項目不附帶商品房用地。
加快發展旅遊地產、商業地產,繼續實施棚户區改造,大力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健全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發展市場化商品住房、市場化租賃住房,加大公共租賃住房保障力度,加快安居型商品住房、公租房、人才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解決好本地居民保障性住房、改善性住房和各類人才住房需求。
改革商品住房預售制度,新出讓土地建設的商品住房,實行現房銷售制度。組織開展房地產市場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變相漲價、虛假宣傳、違規銷售、更名炒作、違法中介等各類違法違規行為,設立不動產投資收購基金和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防範化解房地產風險。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