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戰爭與和平

(普羅科菲耶夫所作歌劇)

鎖定
歌劇《戰爭與和平》分兩部分,腳本是根據托爾斯泰的原作,由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與夫人米拉共同撰寫,在1941年開始動筆。1944年 10月16日,在莫斯科演員俱樂部大廳,根據第二版用鋼琴伴奏首演了第一、三、五、七,九,十一等各場。最後版本是在作曲者去世後1957年11月8日,才得以在莫斯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聶米羅維奇―丹欽柯音樂劇院,舉行全劇十三場的首次公演。 1959年12月15日又在莫斯科大劇院舉行了題詞與全劇十三場的首演。從1944年到1959年間,《戰爭與和平》以不同的版本形式上演過九次。 [1-2] 
中文名
戰爭與和平
外文名
War and Peace

戰爭與和平歌劇賞析

這部二幕十三場的歌劇保持了小説原作的宏大規模,每場之間過渡自然,人物性格刻畫細緻,在主要動機的安排使用上也很巧妙,從而保持了整體上的完整統一;該劇則忠實而生動地發揮了原作的語言美。從各方面來看,《戰爭與和平》都是普羅科菲耶夫最傑出的歌劇作品之一,同時也是俄語歌劇中優秀的代表作。 [2] 

戰爭與和平創作背景

普羅科菲耶夫一生共寫了十三部歌劇,其中以《三桔子的愛》(1919年)為最有名,上演的次數也最多。根據托爾斯泰的小説《戰爭與和平》寫成的這部歌劇,是從1941年一直寫到1953年逝世之前,前後一共化費了十二年的時間才告完成,真不愧是普羅科菲耶夫的最後鉅作。他在度過十七年的流亡生活後,於1935年回到革命後的蘇維埃祖國,很想根據“蘇維埃的題材”來寫歌劇,為此化了很多年的時間收集腳本,1911年才終於選定了托爾斯泰的不朽名作。從此他實現了自己的理想,開始嘗試創作“能充分發揮自然韻律的俄語歌劇”。同年六月納粹德國侵犯蘇聯,這好像是原作中法軍侵犯俄國時歷史背景的再現,所以強烈地刺激了普羅科菲耶夫的創作慾望。第二次大戰中,他過着很不安定的疏散生活,1945年一月以後健康狀況日趨惡化。從1946年八月開始,黨中央委員會狠抓意識形態,圍繞對於原作在歷史意義上的解釋,展開了批判。在以上種種困難情況下,他得到很多友人的良好建議和幫助,經過再三修改,才完成了忠於原著以宏偉的歷史畫面為背景,通過娜塔莎和安德烈的戀愛悲劇,歌頌和平的巨型歌劇作品。給他以建議和幫助的有他的好友電影導演埃森斯坦,還有大劇院和基洛夫劇院的指揮薩莫蘇德。埃森斯坦在受到日丹諾夫批判後,就悲劇性的死去了,薩莫蘇德看到他的鋼琴總譜後,給予很高的評價,儘管劇院疏散了,自己也被免職,但始終為上演這部歌劇盡了種種努力。給他以幫助的,還有音樂院時期以來的親密友人米亞斯科夫斯基。黨的方針要求他堅持運用流暢美麗的坎蒂萊納與合唱相結合的傳統歌劇風格,而且要求他強調俄羅斯民族在歷史上的偉大作用。因此,普羅科菲耶夫在企圖使用朗誦調與合唱來發揮俄語的音樂性,使它與管絃樂取得對比的想法上,就不得不做出很大的讓步。儘管如此,他仍認為這是“我所最喜歡的作品之一”,而殷切地希望它能上演。這部作品,保持了原作的宏大規模,每場之間的過渡也很自然,在性格刻畫上做的非常細緻,在主要動機的安排使用上也很巧妙,保持了整體上的完整統一。在歌詞方面忠實而又生動地發揮了原作的語言美。所以從各方面看來,它都是普羅科菲耶夫最優秀的傑作之一,同時也是俄語歌劇中最優秀的一部作品。此外這部歌劇,在阿納托爾的引誘(第四場)及其他一些地方,還使用了未發表的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原作普希金)的一些音樂。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