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戰國龍形玉佩

(開封市博物館館藏文物)

鎖定
戰國龍形玉佩,藏於開封市博物館,為青玉質地,邊緣有沁色,造型靈動活潑,紋飾對稱,線條流暢自然。 [1] 
中文名
戰國龍形玉佩
館藏地點
開封市博物館
所屬年代
戰國
類    別
玉器

戰國龍形玉佩文物特徵

開封市博物館館藏戰國龍形玉佩 開封市博物館館藏戰國龍形玉佩 [1]
這件戰國時期的龍形玉佩為青玉質地,邊緣有沁色。外緣為雙首共體夔龍造型,龍頭回首相對、吻內勾、頸捲曲,腹部正中有穿孔;周身佈滿雙陰線刻劃的勾連雲紋,紋飾基本對稱,紋飾清晰。內側採用鏤空工藝雕刻出對稱的鳳鳥和夔龍造型,以陰線勾連紋刻劃出龍鳳首尾。這件玉佩造型靈動活潑,紋飾對稱,線條流暢自然,整體造型與雕刻工藝相映成趣。 [1] 

戰國龍形玉佩文物背景

中國玉文化,從北方紅山文化到南方良渚文化,從《越絕書·寶劍篇》“皇帝之時,以玉為兵”的工具觀,到孔子的“君子比德與玉”的精神觀,都代表了中華玉文化的特殊社會與藝術地位。新石器時期,自然界充足的石頭被打製成石器,成為人們生產與生活的工具。在製作石器的過程中,發現了玉和普通石頭的區別。在這個時期有十餘個文明被發現具有玉器文化的萌芽,從最北端的遼河流域興隆窪文化,到最南端的珠江流域石峽文化。這些部落遺址與墓葬中發現的玉器可分為裝飾品、禮器、陪葬器、生活生產工具、兵器等五大類。這些玉器的發掘出土,體現了新石器時期的先民,從玉石不分的階段,到以玉為裝飾品,再到以玉為禮器的過程。感受到新石器時期的先民從將玉當作普通的工具對待到為玉賦予尊貴的身份,用以禮天地,用以象徵至高無上的部族權利。到春秋戰國時期,周王室衰弱,威嚴不在,“禮樂征伐自天子出”轉變為“禮崩樂壞”。夏商周三代時期專屬王室的用以作為禮器而大禮天地的玉器,也漸漸流轉至新興的諸侯階級,從禮器漸漸轉變為佩飾,同時,士大夫也將玉文化與個人品質相連接。至此,玉器工藝美術品的職能從單純的禮器,轉變為帶有個人品質色彩和等級觀念的裝飾品。 [2] 
龍,代表着至高無上,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龍圖形已經不是天子專有,在很多諸侯大墓的陪葬品中也多有發現。春秋戰國時期龍形玉佩造型充滿動感,傳遞出那個急劇變化時代的審美特徵。 [2]  春秋戰國時期的龍形玉佩造型,龍的外形寫實特徵已不明顯,龍的面部五官也不清晰,角、耳、足、爪、尾等部位做變形處理或者直接簡化,給人以強烈的裝飾感。 [3]  春秋戰國時期的龍形玉佩外形將龍、虎合二為一,玉龍身形更加粗壯。隨着治玉工藝的進步,龍身的紋飾更加繁複,多出現回形紋,人字形紋等;至春秋戰國時期晚期,陰刻勾線技法轉變為以淺浮雕技法為主。 [4] 
參考資料
  • 1.    戰國龍形玉佩  .開封博物館[引用日期2023-04-05]
  • 2.    郝金.春秋戰國時期龍形玉佩的韻律美感鑑賞[J].大眾文藝,2021,No.502(04):78-79.
  • 3.    米海若.春秋戰國玉器勾雲紋特點初探[J].收藏家,2018(12):81-84.
  • 4.    劉衞華.中山美玉 百變神龍——戰國中山國王族墓出土龍形玉佩反映的時代特徵[J].文物天地,2017(06):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