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七浦塘

鎖定
七浦塘,又名七浦、七鴉浦、七丫河、戚浦塘 [3]  ,位於江蘇省蘇州市東北部,是太湖流域陽澄澱泖區五大骨幹通江河道之一,具有防洪排澇、水資源、水環境及航運等綜合功能。河道自陽澄湖至吳塘以東沿迷涇河、蕩茜河入太倉市璜涇鎮新蕩茜河口(舊河道自浮橋鎮七丫口)入長江,途經相城區崑山市常熟市太倉市,涉及5個鎮26個村,全長48.4公里,水域面積2.35平方公里。 [9] 
七浦塘,古為太湖下游東北入江三十六浦之一,有“七浦暢則陽澄水位降”之説, [3]  1034年范仲淹任蘇州知府開鑿, [15]  歷史上大小疏浚河道46次,新中國成立後,先後分別對七浦塘主體河道、入江口節制閘進行拓浚、修復及重建。河道沿線支流眾多,約有160餘條,其中骨幹河道有張家港、尤涇、吳塘、鹽鐵塘、石頭塘等,共設有89座支河口門建築物。七浦塘江邊建有新蕩茜樞紐(七浦塘江邊樞紐);與張家港交匯處建有陽澄湖樞紐。
七浦塘在區域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通航等方面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現狀河道基本達到50年一遇防洪標準、20年一遇排澇標準;通過七浦塘引清送水,可改善以陽澄湖為中心的區域河網水環境,提高陽澄湖飲用水源地水質安全保障度;七浦塘(陽澄湖~鹽鐵塘)段達到Ⅶ級航道標準,蕩茜河段達到Ⅴ級航道標準。 [9] 
中文名
七浦塘
別    名
七浦、七鴉浦.七丫河、戚浦塘
所屬水系
長江支流、太湖流域通江河道
地理位置
江蘇省蘇州市東北部
流經地區
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崑山市、常熟市、太倉市
發源地
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陽澄湖
主要支流
三涇、新豐、橫塘、吳塘、鹽鐵塘
河    長
48.4 km
平均流量
175 m³/s
河    口
江蘇省太倉市浮橋鎮七丫口、璜涇鎮新蕩茜河口

七浦塘幹流概況

七浦塘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七浦塘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七浦塘位於蘇州市東北部,西起蘇州市相城區 [14]  陽澄湖,向東流經崑山巴城、石牌,常熟任陽,太倉直塘、沙溪、老閘、九曲、浮橋等三縣(市)的7個鄉鎮,原至七丫口入江,全長48公里 [8]  (一説50.7公里 [3]  )。為陽澄區五大通江水道之一。 [8]  [7]  為了進一步擴大區域引排能力,2011年,開工實施七浦塘拓浚整治工程(太倉段自吳塘河至蕩茜口,為新開挖河道,稱“新蕩茜河”),七浦塘(新蕩茜河)入江口處新建江邊樞紐(120立方米/秒引排泵站和新蕩茜節制閘、套閘)。 [10]  整治後的七浦塘,自相城區陽澄湖,至新蕩茜河河口,全長48.4公里,水域面積2.35平方公里。 [9] 
相城段起於陽澄湖,終於崑山交界,長3.4公里,支河8條。 [14]  崑山境內西起橫涇,東至東涇河,長14.8公里 [3-4]  ,河面寬40米,河底平均寬15米。常熟境內西起辛莊東部,經蘆蕩東流,與蛇涇相交,出境流經崑山界,復穿張家港(河)入常熟,在山涇村有山涇來匯,過任陽鎮出境,流向太倉,流經直塘、交鹽鐵塘、沙溪、老閘、九曲、浮橋等鄉鎮 [16]  入長江。常熟境內河段長8.2公里 [17]  ,河底高程-2~1.5米,河底寬20~30米。太倉境內河段長27.7公里,河面寬30~50米,流速每秒0.6米左右。閘下游河底高程-2.8米,河底寬18米;閘上游至沙溪以東河底寬12~18米,沙溪至鹽鐵塘段河底寬10米,兩段河底高程均為-0.5米。 [3] 
七浦塘崑山市與張家港口交叉(陽澄湖樞紐)一段 七浦塘崑山市與張家港口交叉(陽澄湖樞紐)一段
七浦塘崑山市石牌鎮一段 七浦塘崑山市石牌鎮一段
七浦塘太倉市沙溪鎮段 七浦塘太倉市沙溪鎮段
七浦塘(蕩茜河)河口段 七浦塘(蕩茜河)河口段
七浦塘(蕩茜河)河口 七浦塘(蕩茜河)河口
舊七浦塘太倉市段 舊七浦塘太倉市段
七浦塘(舊河)河口段 七浦塘(舊河)河口段
七浦塘(舊河)河口七丫口 七浦塘(舊河)河口七丫口

七浦塘水文特徵

七浦塘,民國11年(1922)5月,設立水文觀察站;1949年8月,復建浮橋水文站;1952年5月,水文站遷至七丫口;1954年2月,遷至七浦閘。1953年,在太倉浮橋建造3孔節制閘。1999年,在老閘下游距入江口400米處建造3孔新閘,淨寬18米,節制閘下游底寬18米,河底高程-2.8米;節制閘至沙溪東底寬18米,沙溪至鹽鐵塘底寬10米,河底高程均為-0.5米。設計引潮流量267立方米/秒,排澇流量175立方米/秒。據1958~2005年水文資料,年最大引潮量3.403億立方米(1967年),年最大排水量5.71億立方米(1977年);日最大引潮量282立方米/秒(1961年11月12日),日最大排水量151立方米/秒(1962年9月7日)。 [3] 

七浦塘主要支流

七浦塘,穿越的支流有三涇、新豐、橫塘、吳塘、鹽鐵塘、西橫瀝、石頭塘、石家涇、張浦、米場河、六尺河等,北岸有石頭塘、陸交涇、白米涇、盧溝張家浜,南岸有和尚涇、半涇、孔涇、東橫瀝、丹浦、西花薄、石孔涇。 [3] 
張家港(左上~右下行)在陽澄湖樞紐與七浦塘交叉 張家港(左上~右下行)在陽澄湖樞紐與七浦塘交叉
張家港,原為張家港市南沙鄉與中興鄉之間一條長3公里的通江小港,因清道光、咸豐年間張抗後裔主持開挖而得名。解放後,1958、1968年,由國家投資重新開挖整治。設置張家港節制閘。張家港,南起吳淞江、北迄巫山張家港碼頭,全長121.1公里,沿途與吳淞江、婁江、楊林塘、七浦塘、元和塘、望虞河、十一圩港等河道相交,成為蘇州市陽澄虞西、新沙三區域和無錫市澄錫區的--條通江引排骨幹河道,洪澇時泄排太湖洪水,乾旱時引長江水灌溉農田,也是蘇州溝通上海、無錫、常州和蘇北的內河干線航道。 [7] 
尤涇,又名尤涇塘。南接張家港,連通七浦塘,向北經唐市鎮至三塘趾,折而向東經石涇附近,又折向北,在白茆鎮入白茆塘。其中三塘趾至石涇段,也稱山涇。石涇至白茆鎮段,也稱連涇。尤涇全長11.3公里,底寬一般30~50米,承泄唐市、白茆等地之水,南流匯於七浦塘,北流匯入白茆塘,為唐市-帶的主要航道。 [5] 
山涇,又名三涇。南起山涇村,與七浦塘通連,向北經李市鎮,至顧家灣入白茆塘。全長8.8公里。李市鎮以南底寬6~8米,李市鎮以北底寬10米。山涇南部水流歸七浦塘,北部水流歸白茆塘,為任陽、白茆等地主要引泄、航運河道。 [5] 
蛇涇,在常熟市境內,因河道彎曲似蛇形而得名。河道西接辛安塘,始東流至新涇折而北流,過橫涇鎮入昆承湖。全長9.9公里,底寬30~50米,為境南蘆蕩一帶的主要引泄河道。其中南北向河段為通蘇州的一航道。 [17] 
吳塘,從嘉定望新鄉入蘇州境,流經南郊、婁東、新湖、雙鳳、直塘,入常熟支塘。從李塘河口起往北穿瀏河、湖川塘、楊林塘七浦塘,至直塘鄉竹橋界河出境。全長26.7公里,河面寬25~30米,最狹處12處,流速每秒0.3米。吳塘是縣內西部圩區的主要外河。 [6] 
七浦塘(新蕩茜河)在太倉直塘鎮北與鹽鐵塘相交 七浦塘(新蕩茜河)在太倉直塘鎮北與鹽鐵塘相交
七浦塘(舊線)在太倉直塘鎮與鹽鐵塘相交 七浦塘(舊線)在太倉直塘鎮與鹽鐵塘相交
鹽鐵塘,從上海葛隆鎮北市稍往北在太倉市穿瀏河、致和塘、湖川塘、楊林塘、七浦塘,出境至常熟窯鎮,全長25.02公里,河面寬25~40米,流速每秒0.3米。鹽鐵塘屬區域性的主要支河,歷代疏浚頻繁。 [6] 
半涇,從老瀏河半涇灣起,穿過致和塘,湖川塘、楊林塘入七浦塘,流經婁東、板橋、新毛、沙溪等鄉鎮,全長16.48公里,河面寬22米左右,流速每秒0.1米左右。 [6] 
十八港,始於瀏河,原名石婆港,穿湖川塘楊林塘,北接孔涇,入七浦塘(楊林至七浦稱孔涇)。南通濟河,流經婁東、陸渡、板橋新毛、沙溪等鄉鎮。全長15.2公里河面寬22~28米,流速每秒0.3米。 [6] 
江申涇,從南橫瀝河入境,穿新瀏河至洙涇,全長2.9公里,河面寬22~28米,流速每秒0.6米。河分三段命名:洙涇向北至七浦塘一段,名橫瀝河,又稱東橫瀝;七浦塘往北名白米涇,由陳涇界河入常熟境,流經陸渡、板橋、嶽王、沙溪、歸莊等鄉鎮。 [6] 
石頭塘,原名漕頭塘、閘頭塘,北起湘裏涇,穿越七浦、楊林、匯湖川塘。至六窯塘接小塘子入瀏河。流經陸渡、新塘、嶽王、老閘、歸莊、璜涇、王秀等鄉。全長20.87公里,河面寬:洙涇至七浦為22~28米,七浦至錢涇為30~34米,流速每秒0.6米左右。 [6] 
米(麋)場河,又名糜場河。南起洙涇,穿越陸窯塘、楊林塘、七浦塘入浪港,流經新塘牌樓、浮橋等鄉。全長14.76公里,洙涇至楊林塘河面寬22米左右(以下老河未疏浚),流速每秒0.1米左右。 [6] 
楊家浜,南起老瀏河,穿洙涇接向陽河入楊林塘。流經瀏河鎮和茜涇鄉。全長9.72公里,河面寬22米左右,流速每秒0.3米。 [6] 
蕩茜涇,西起西璜涇路,流經璜涇、時思鄉入長江。全長6.6公里,河面寬30~35米,流速每秒0.7米左右。支流:北岸有三曼塘、馬路涇、蔣涇、橋小塘、石頭塘,南岸有陳大港、花園塘、小長橋涇、奚心涇、直塘涇、中心塘。蕩茜涇自長江至璜涇穿越市鎮向西,接湘裏涇,河道多灣,河牀淺狹,水面僅寬6米至7米,民國時期曾幾度疏浚市河段。中華入民共和國成立後,始進行全面疏浚。1966年11月拓浚全線,自璜涇鎮西市起,東至蕩茜口進行截彎取直,全長6.6公里。開工後,因“文化大革命”而一度停工。1967年春節後組織6個公社民工,復工開挖,3月中旬竣工,共挖土45萬立方米,河底寬6米。 [6] 
江申涇——東橫瀝——白米澤,江申涇從南橫瀝河入太倉境,穿新瀏河至洙涇,全長2.9公里,河面寬22~28米,流速每秒0.6米;洙涇向北至七浦塘一段,名橫瀝河,又稱東橫瀝;七浦塘往北名白米涇,由陳涇界河入常熟境。流經陸渡、板橋、嶽王、沙溪、歸莊等鄉鎮。 [16] 
楊家浜——向陽河,楊家浜南起老瀏河,穿洙涇接向陽河入楊林塘。流經瀏河鎮和茜涇鄉。全長9.72公里,河面寬22米左右,流速每秒0.3米。 [16] 

七浦塘治理開發

七浦塘河道拓浚

七浦塘古為太湖下游東北部“三十六浦”之一,為陽澄區東吐主流,沿途支河眾多,集水範圍廣,古有“七浦暢則陽澄水位降”之説。據同治《蘇州府志》記,宋景祐二年(1035年)蘇州知府范仲淹督浚七丫河,並建牐御潮,為陽澄地區東吐主流,集水範圍廣,古有“七浦暢,則陽澄水位降”之説。自至清曾大浚46次(一説49次 [8]  )。 [1] 
新中國成立後,進行了更大的治理工程。直塘至七丫口段拓浚。1956年冬,江蘇省水利廳批准七浦塘中下游拓浚工程。西起太倉直塘鎮,東至七丫口,途經沙溪、浮橋兩鎮,拓浚長度21公里,河道斷面標準為閘下游底寬18米,底高-2.8米,閘上游至沙溪以東底寬18至12米,沙溪至鹽鐵塘10米,底高均為-0.5米,兩岸結合挖河築堤,堤頂高程4.5~4.8米。在老閘、浮橋以下的河道,有急灣7處,在新倉附近裁彎取直,並考慮到沿途市鎮拆遷量過大,決定避開沙溪,浮橋兩市鎮另闢新河,縮短河線2294米。1956年11月22日,拓浚工程動工,吳縣、崑山、常熟、太倉四縣分別成立施工大隊,太倉縣還組織8個拆遷安全小組。工程原計劃動員民工2.4萬人,分冬春兩期施工,確保汛前結束。後因工效高、進度快,有條件一氣呵成,指揮部決定從12月初陸續增加民工,最高時達2.95萬人,搶時間、戰雨天、實於44天,完成土方222萬立方米。經測量驗收,質量標準基本符合設計要求。1957年1月10日,開壩放水通航。國家投資160.87萬元,全線共拆除瓦房361間,草房87間。同年,江蘇省交通廳機浚工程隊疏浚七浦壩基及口門淺灘。
石牌市河段拓浚。七浦塘中下游自1956年拓浚後,下泄水量加快,但上游來水受石牌鎮市河束水段制約,形成上下游水位落差大,影響泄水和行船。1971年經蘇州地區革命委員會生產指揮組134號文件批准,舉辦七浦塘束水段石牌鎮市河工程,由崑山縣組織石牌公杜民工施工。市河拓寬標準按最大過水斷面120平方米,泄水量50~60立方米/秒,設計確定河面寬30米,開挖長度為300米,整個工程,拆除舊石橋1座,改建31米單跨雙車道鋼筋混凝土桁架公路橋1座(系全地區第一座桁架公路橋),修建複式石駁岸490米,翻建路面320平方米,拆遷房屋162間,計3026平方米,工程總計耗用經費16.08萬元,均由國家投資。
任陽市河工程。七浦塘常熟段河道寬闊,面寬均在120米以上,唯任陽鎮市河淺窄,面寬僅18米。1972年崑山石牌市河段拓浚後,該處的束水現象甚於過去。1973年,蘇州地區革命委員會生產指揮組同意常熟縣舉辦七浦塘任陽市河拓浚工程,同年12月24日,開始封壩施工,翌年3月23日,工程告竣。拓浚後,市河段河道底寬19.2米,河底高程一0.7米,河面寬33.6米,這期工程計完成土方3萬餘方立米,重建市河駁岸655米,改建束水橋1座,拆遷瓦房234間,草房20間,豬羊棚25間,挖廢土地30餘畝,總經費12.87萬元,均由國家撥款。
經當代多次整治,七浦塘上游河底寬10~20米,下游河底寬15~20米,河底高程為0.5~-2.0米,行水暢通。 [8] 
為了進一步擴大區域引排能力,2011年,開工實施七浦塘拓浚整治工程。七浦塘拓浚整治工程西起陽澄湖,東至長江,經過相城區、崑山市、常熟市和太倉市,全長43.89公里,其中老河拓浚31.76公里,平地開河12.13公里(太倉段自吳塘河至蕩茜口,為新開挖河道,稱“新蕩茜河” [10]  ),陽澄湖至太倉吳塘河(直塘鎮西)段,長19.4公里,底高程-2.0米,底寬35米,邊坡1:2.5;吳塘河至長江段,長21.1公里,底高程-2.0米,底寬25米,邊坡1:4。七浦塘(新蕩茜河)入江口處新建江邊樞紐(120立方米/秒引排泵站和新蕩茜節制閘、套閘),節制閘總淨寬32米,泵站流量120立方米/秒,穿張家港新建立交陽澄湖樞紐。 [10]  總投資32億元。建成後,七浦塘將配合瀏河、楊林塘、白茆塘等骨幹通江河道,明顯增強流域洪水北排長江的能力,使區域防洪標準從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同時調長江水進入陽澄湖,提高區域水資源配置能力,增強陽澄湖及周邊河網水體的水動力條件,提高以陽澄湖為中心的區域河網水環境容量,保障飲用水源地供水安全。七浦塘拓浚整治工程於2011年12月底開工建設,5月29日順利實現主體工程通水, [13] 

七浦塘涵閘建設

新蕩茜樞紐(七浦塘江邊樞紐) 新蕩茜樞紐(七浦塘江邊樞紐)
新蕩茜樞紐(七浦塘江邊樞紐) 新蕩茜樞紐(七浦塘江邊樞紐)
新蕩茜樞紐(七浦塘江邊樞紐),是七浦塘的通江門户。建成於2010年6月,由16米+16米兩孔通航節制閘和16米×180米×3米的船閘組成,具有排澇、灌溉、檔潮、連續通航和水環境調節等綜合功能。工程等別為1等,主要建築物級別為3級,防洪標準按百年一遇潮水位設計。 [11]  2014-2016年增建泵站。增建泵站屬於大(2)型,總裝機流量為120立方米/秒,四台套開敞式立式軸流泵,單機流量30立方米/秒,配套1800千瓦高壓同步電機。 [18] 
陽澄湖樞紐2 陽澄湖樞紐2
陽澄湖樞紐工程,由船閘工程、交通工程及立交地涵等部分組成,為蘇州市七浦塘拓浚整治工程的一部分,工程施工區域處於七浦塘與Ⅲ級航道——張家港申張線(張家港)的交匯處,地點位於江蘇省崑山市巴城鎮境內。 [12] 
七浦節制閘 七浦節制閘
七浦節制閘,建成於1999年9月,位於新開河段,據長江400米處。節制閘總淨寬18米,3孔,通航孔淨寬8米,泄水孔淨寬5米。 [11] 
七浦閘 七浦閘
七浦閘,在閘址擇在距七丫口上游3.56公里的浮橋鎮市河彎處,裁彎取直,陸地建閘,挖引河溝通,1951年6月,長江中下游工程局太湖工程處完成節制閘的擴大初步設計。設計水位組合為:擋潮時,閘下高潮位4.70米,閘上水位2.03米,水位差為2.67米;蓄水時,閘下低潮位0.76米,閘上水位3.00米,水位差為2.24米。閘分3孔,每孔5米。閘底高程一0.5米,閘頂高程6.6米。設計泄水流量154立方米/秒,引水流量259立方米/秒。閘身為一整體框形箱式鋼筋混凝土結構,寬19.4米,長15.95米,以直牆(閘墩)分隔成三孔,閘門為卧倒式鋼架木面板,交通橋面寬4.68米,按汽-10級單車道設計。1952年3月,七浦閘工程動工。由太湖工程處負責施工,翌年2月竣工。1955年10月,築壩進行大修。1958年汛前,轉入正常歲修和配套更新。七浦閘建成以來,效益顯著。據有關資料統計,控制引排面積83萬畝,最大排澇流量119立方米/秒,發生在1977年9月12日;最大引潮流量267立方米/秒,發生在1972年.7月28日。1973年最大年排水量達5.58億立方米;1967年最大年引潮量3.4億立方米。1972年7月28日,上游最高水位達4.16米,1981年9月1日,下游最高水位6.31米,均超過設計標準,閘身無異常變形,運行穩定良好。 [8] 

七浦塘生態治理

蘇州市於2011年實施七浦塘拓浚整治工程,總投資32億餘元,歷經四年完工,開創了蘇州水利工程建設史上五項之最,單項投資最大、動遷任務最重、建築物數量最多、引排水能力最強、技術最為複雜的工程,工程實施後區域洪澇災害抵禦能力、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水環境改善能力顯著提高。
2017年蘇州市全面深化河長制改革以後,七浦塘市級河長高位推動七浦塘河長制改革工作,成效明顯,當年七浦塘就被評為“江蘇最美水地標”。2018年,七浦塘水利工程同西塘河引水工程、胥口水利工程構建胥浦塘水利風景區,通過國家水利風景區考核驗收。近年來,七浦塘各級河長積極履行巡河、治河、護河職責,上下游聯動、左右岸共治,取得了明顯成效,水質常年穩定達到III類以上。2022年2月,第二屆尋找“最美家鄉河”活動,七浦塘是江蘇省唯一入選的河道。 [2]  [15] 

七浦塘航道航運

七浦塘,陽澄湖~鹽鐵塘段達到Ⅶ級航道標準,蕩茜河段達到Ⅴ級航道標準。 [1]  [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