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我只知道人是什麼

(餘華創作雜文集)

鎖定
《我只知道人是什麼》是中國當代作家餘華創作的雜文集,首次出版於2018年3月。
《我只知道人是什麼》主要是餘華2016—2017年各處參加活動的演講集,其中一些觀念和想法,在餘華之前的部分文章裏已經出現。 [1]  書中餘華充滿睿智又真誠分享他的觀察和思考,從往事到現實,從自我到時代,既漫談生活體驗,也談及創作心得。 [2] 
作品名稱
我只知道人是什麼
作    者
餘華
創作年代
當代
文學體裁
雜文集
首版時間
2018年3月
字    數
約118千字

我只知道人是什麼內容簡介

《我只知道人是什麼》中,餘華分享他的觀察和思考,從往事到現實,從自我到時代,既漫談生活體驗,也談及創作心得。餘華生動回憶了他和徐福貴許三觀等筆下人物的相遇,也講述了走訪世界時和勇敢的波蘭農民、和意大利精神病院病友的相遇等。 [2] 

我只知道人是什麼作品目錄

我只知道人是什麼
爸爸出差時
我們與他們
我與東亞
我的書遊蕩世界的經歷
民族傳統中的特別性格
好的譯文應該和原作打成平局
我的三個現實和夢想
給你一個煙缸,然後告訴你禁止吸煙
語文和文學之間
讀拜倫一行詩,勝過讀一百本文學雜誌
兩個牙醫
我敍述中的障礙物
發言題目待定
我想這就是人類的美德
縱論人生,縱論自我
我最初的閲讀與寫作
你們的朗誦比原作精彩
永遠不要被自己更願意相信的東西所影響
沒有一種生活是可惜的
你家房子上CNN新聞了
致羅馬尼亞讀者
致丹麥讀者 [3] 

我只知道人是什麼創作背景

在談起《我只知道人是什麼》的緣起,餘華回憶起2010年5月參加耶路撒冷國際文學節,其間去了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在紀念館的國際義人區,2萬多名國際義人中的一些人的話被刻在柱子上和牆上,其中就包括一位波蘭農民的話:“我只知道人是什麼”。
二戰期間,這位農民把一位猶太人藏在家中地窖裏。直到戰爭結束後,這位猶太人平安地走出地窖。以色列建國後,這位波蘭人被當作英雄請到耶路撒冷,人們問他,為什麼要冒着生命危險去救一個猶太人,他説:“我不知道猶太人是什麼,我只知道人是什麼。”
“這句話給我的震動最大”,餘華説,即使是那些名人們的話都不如這句話説得好,因為作為一個農民來説他確實不知道猶太人是什麼,那已經在他的知識結構之外了,但是他知道那就是人,就應該救他。“本來不想寫這本書,但是為了這個好的書名而寫”。在餘華看來,波蘭人勇敢的行為意味着人性的力量,而人性正是文學最關心的問題,“文學包羅萬象。但是文學最重要的是什麼?無論在中國還是在外國,讀者最為關心的仍然是人”。
除了這句話給餘華的震動,他也感慨猶太人在記錄民族大的劫難的時候所做的仔細的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殺害了六百多萬猶太人,但他們已經收集到了400多萬人的名字,生前的物證,還有親友們的物證”。
2017年,餘華在米蘭完成《我只知道人是什麼》為題的雜文,這篇文章與另外22篇雜文以《我只知道人是什麼》為書名結集出版。 [4] 

我只知道人是什麼作品鑑賞

我只知道人是什麼主題思想

該書主要是演講文章,在這樣的時代環境裏關於人和文學的演講。另有一些東西可以從中得以發現:一個是解釋。在這個集子裏,餘華其實一直在解釋。從小説家的角度來講,寫小説得讓小説裏的人物自己來説話,作者幾近於失去話語權,他只是提供文字,讓人物把這些説出來。而到了演講,作者才有機會扳回一城,奪回自己的話語權。此時,聽眾已知道他是小説家,再講的話,這個講述裏面本身就包含着解釋的意味。那麼,餘華解釋什麼?他在這本集子裏講了很多事,朋友的、自己的、各類出版和遊歷等經歷的,等等。其中真正涉及小説的講解,其實不算多。小説家的演講,即便是解釋,更多的是把小説作為一個固定的對象,講這個對象與它產生過程中的各種人、事、物的關係。餘華所作的解釋,其實是拎出來許多關係。他將作品與自己放在了同一個平面來講述。這是一個小説家的修養和底線。 [1] 
《我只知道人是什麼》中所收錄的文章由余華本人親自編選,話題寬泛,但都不同角度圍繞着他的創作經驗而延伸,如《兄弟》創作中如何處理命名問題,《第七天》的靈感來自何處,敍述中遇到障礙如何破解,文學如何洞察生活和呈現真實等。文章讀來很輕鬆,一方面是基於演講的口語化和現場感,一方面餘華也不是喜歡板着説教的人,他幽默風趣,正如他以自己的成名作《十八歲出門遠行》為例,來探討和分析語文閲讀和文學閲讀、經驗閲讀和非經驗閲讀的關係時,他找了一篇課堂實錄,想象有個學生沒來上課,他坐在他的位子上,“老師提問時我不會舉手,同學們回答後我會在心裏回答——但是我把自己關在括號裏。”而書中餘華提及的早年和莫言一起在魯迅文學院的寫作往事,和史鐵生關於經驗對寫作束縛的討論,讀來也都令人觸動,尤為感受到那個時代的匱乏與富足,那種飽滿求真的文學熱情。 [10] 

我只知道人是什麼藝術特色

《我只知道人是什麼》是一本開放性很強的書,隨便某個點串出去都能引發很多對文學閲讀的思考,比如《收穫》編輯肖元敏在改稿子的時候,一字一句抄下來,一遍原文一遍改動的相互對照,後來編髮《許三觀賣血記》的時候,她就建議既然是南方小鎮為什麼不把書裏的“衚衕”改成“小巷”;還有餘華提到他和程永新的交往,雖然有時候是玩笑的語氣,但能讀出很深的情感;以及,他提到在德國有一位好編輯伊莎貝爾·庫布斯基,每次餘華去德國,無論多遠,庫布斯基都會坐火車來看望他,傍晚到達,第二天凌晨又坐火車回去……前《三聯》主編、也曾是《人民文學》資深編輯的朱偉之前寫了一本《重讀八十年代》,既是深度解讀文本,也是在回顧和作家們的交往。編輯和作者之間,那種編寫之間的惺惺相惜,那種信任與共同成長,令人讀來非常感動而羨慕。 [1] 

我只知道人是什麼作品影響

  • 榮譽表彰
2020年4月,《我只知道人是什麼》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署“2020年農家書屋重點出版物推薦目錄”。 [5] 

我只知道人是什麼出版信息

2018年3月,《我只知道人是什麼》由麥田出版公司首次出版於台灣,同年7月由譯林出版社在中國大陸出版,後有不同版本再版。
名稱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參考資料
《我只知道人是什麼》
2018年3月
麥田出版公司
978-986-344-548-7
[7] 
《我只知道人是什麼》
2018年7月
譯林出版社
978-7-5447-7312-6
[6] 
《我只知道人是什麼》
2021年12月
譯林出版社
978-7-5447-8818-2
[8] 
《我只知道人是什麼》不同版本封面

我只知道人是什麼作者簡介

餘華 餘華
餘華,中國當代作家,北京師範大學教授。1960年4月出生,1983年開始寫作,主要作品有《在細雨中呼喊》《活着》《許三觀賣血記》《兄弟》《第七天》《文城》等。其作品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在4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版,曾獲意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1998年)、法國文學和藝術騎士勳章(2004年)、法國國際信使外國小説獎(2008年)、意大利朱塞佩·阿切爾比國際文學獎(2014年)、塞爾維亞伊沃·安德里奇文學獎(2018年)、意大利波特利·拉特斯·格林扎納文學獎(2018年)等。 [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