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在細雨中呼喊

(餘華創作長篇小説)

鎖定
《在細雨中呼喊》是作家餘華的第一部長篇小説,原名《呼喊與細雨》,首發於《收穫》1991年第6期。 [12] 
該小説講述了主人公“我”出生在一個細雨飄揚、孤獨無依、令人戰慄的黑夜,緊接着是六歲時“我”第一次看到死人的場景。6歲時王立強出現,帶“我”離開南門村去了孫蕩鎮。五年後,王立強死去,“我”獨自回到南門,和祖父在路上相逢,隨着我們的到來家裏發生了一場大火。不久,一家姓蘇的城裏人搬來南門居住。“我”回到南門的第二年祖父就去世了。蘇家在南門只住了兩年就搬走了。後來成為“我”好友的蘇宇在他十九歲的時候腦血管破裂而亡。“我”高中畢業那年高考恢復,“我”考上了大學離開南門去北京唸書,此時“我”的父親孫廣才早已和寡婦勾搭上。 [11] 
《在細雨中呼喊》關注的首要問題是社會關係尤其是家庭成員關係和友情的狀況,這是六歲被送給別人、十二歲回到原生家庭的敍事者“我”的主要關心所在。小説開篇通過一個女人“孤獨的無依無靠的呼喊聲”所強調的個體孤獨感,以及貫穿全篇的有關個體孤獨感及其超越的敍述,都是有關各種社會關係紐帶的敍述。 [13]  餘華因這部小説於2004年3月榮獲法蘭西文學和藝術騎士勳章。
作品名稱
在細雨中呼喊
作    者
餘華
創作年代
當代
文學體裁
長篇小説
出版時間
2004年

在細雨中呼喊內容簡介

第一章主要是主人公“我”孫光林對哥哥孫光平、弟弟孫光明和父親孫廣才在老家南門生活的回憶,其中最為精彩的是,三兄弟自相殘殺,哥哥惡人先告狀;兒時的三兄弟同時愛上青春少女馮玉青,而少女卻愛上村裏的無賴,被拋棄後隨貨郎私奔;弟弟救落水兒童犧牲,父親渴望政府表揚;父親與哥哥先後爬上鄰居寡婦的牀;以及十多年前父親急不可待,與母親“長凳之交”生下自己等情節。
第二章主要講述孫光林中學時代的生活,青春期朦朧的性心理是這一章的主旋律,他的同學蘇杭的性變態、蘇宇因性衝動而入獄,音樂老師與漂亮女生的師生戀,與身陷困境的兒時偶像馮玉青的重逢,以及自己在異性面前的無故緊張等,都寫得栩栩如生。
第三章主要追述孫家的歷史,對父親的鄙視和對祖父、祖母以及曾祖父敬仰,貫穿這一章的始終。其中,祖母在戰火中的逃亡,曾祖父在北蕩橋造石橋的敗走麥城,特別是祖父與父親間為爭口中之食而展開的鬥智鬥勇等最為精彩。
第四章主要回憶孫光林兒時在孫蕩養父母家的生活,雖然疾病纏身卻仍保持着強烈求生慾望的養母李秀英、身強力壯卻始終被困在家中的養父王立強,以及孫光林兒時的夥伴國慶等,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 

在細雨中呼喊作品目錄

序號
名稱
1
中文版自序
2
意大利文版自序
3
韓文版自序
4
在細雨中呼喊

在細雨中呼喊創作背景

在細雨中呼喊時代背景

《在細雨中呼喊》主要產生於毛澤東時代結束以後,那時的政治氣氛較為寬鬆。餘華在小説裏並不是為了描寫中國的現實狀況——中國農村;更確切地説是城鎮的現實狀況,儘管這些地方從未明確指出過——而是為了更好地闡述關於存在的人生哲理:命運交錯、家庭關係、個體孤獨、寬容及人類樂於掌控一切的天性。 [2] 

在細雨中呼喊個人背景

自《世事如煙》後,餘華作品的結構的確出現了某種更強烈的“象徵性”,作品的內涵也因此變得更為龐雜,但同時,自我主體的缺場卻又無一例外地使這些作品缺乏應有的情感震憾力與心靈衝擊力,以至於給人觀念化之嫌。餘華自己對這種狀態也有所察覺,這對他的繼續創作帶來了某種羈絆,因此至1990 年,他只創作了《偶然事件》。 顯然,餘華在這段時間中,用於苦惱與思考的時間要多於創作的時間正是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餘華寫出了《在細雨中呼喊》。 [10] 

在細雨中呼喊人物介紹

在細雨中呼喊孫光林

孫光林從小就面臨着親人的拋棄與無視,6歲時被自己的親生父親從南門送到孫蕩的王立強家撫養,6年後又因養父死去、養母出走而不得不回到南門。從南門到孫蕩、再從孫盪到南門,他幼小的心靈一直都沒有棲居之處。孫光林6歲以前在南門親生父母身邊時,整個家庭就處於父親孫廣才的暴力統治之下,無論是物質還是精神,都毫無生氣可言,以至於他在被送走領養時,竟有一種盲目的歡快感。遺憾的是,養父王立強因生活作風問題被揭發而羞愧自殺,養母李秀英也因此出走,他再次陷入了被拋棄的命運之中,年僅12歲的他只能像大人一樣扛把椅子走向碼頭、坐船去尋找親生父母。然而,父親孫廣才對他的迴歸表現出了極度的不滿,因他和祖父同時回到南門時家裏正發生火災。在孫光林的幼年記憶裏,親人之間在久別6年後完全沒有重逢的喜悦,有的只是物質壓力帶來的厭惡與嫌棄。父親的絕情讓幼小的孫光林感覺到更加的漂泊無依,只能一個人坐在家門前的那口池塘邊獨自面對着這個世界:發呆、傻笑,與外面的世界產生隔離。無愛的家庭給他造成了嚴重的心靈傷害,不斷加劇着他的恐懼感,使他的性格也變得異常敏感。在和同學朋友交往時,他常常有種莫名的焦慮和惶恐;在青春期對女生產生暗戀時,他又不斷感到罪惡和不安。這些痛苦很大程度上都源於冷漠的家庭環境給他留下的心靈創傷。 [7]  孫光林高中畢業那年高考恢復,他考上了大學離開南門去北京唸書。 [8] 

在細雨中呼喊孫光平

孫光林的哥哥,從小就在同齡孩子中稱王,性格暴躁、貪婪。但是深得“父親”喜愛。他童年時期非常崇拜自己父親,但這種盲目的崇拜也使他飽受別人譏笑。成年後原本有個幸福安定的家,但是由於自己無賴的父親的行為,他在一怒之下割下父親的耳朵,最後等待他的是勞教。

在細雨中呼喊孫光明

孫光林的弟弟,天真開朗,但是由於父親的壓迫顯得略有呆板。他同時也是悽慘的,父親和哥哥想通過他的死亡來獲取到大城市的機會,無人為其討回公道。

在細雨中呼喊孫廣才

主人公的父親。孫廣才作為兒子,他拋棄了自己的父親,對毫無獨自生活能力的孫有元隨意謾罵甚至虐待。在那個物質極為匱乏的年代,親情遭到了漠視,“他對待自己的父親和對待自己的兒子,就像對待自己的絆腳石,他隨時都準備踢開他們。”他作為父親,同樣拋棄了家庭。當哥哥誣告孫光林時,他毫不留情地將其綁在樹上毒打;面對孫光明的死,他爆發出極大的虛榮心直至幻想破滅去敲詐勒索;破壞孫光平的婚事後不知悔改,居然強姦了兒媳。愚昧、蠻橫、狡詐、無惡不作。他完全不顧妻子為了一己私慾爬上寡婦的牀,他最大的功績是把這個原本貧困的家搞得一團糟。 [9] 

在細雨中呼喊孫有元

主人公的祖父,成長於動亂的戰爭年代,時代的炮火以及父親的夢想讓他的青年時代一次次面對死亡的悲劇。作為石匠的兒子,年少氣盛的祖父準備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來完成他父親遺留下來的造橋夢想。 [7] 

在細雨中呼喊作品鑑賞

在細雨中呼喊主題思想

在這部作品中作家對命運進行了深刻的解讀,獨特的闡釋,對人性進行了無情的剖析和批判,整部作品真實而準確地展現着“文化荒原”時期人們情感的絕望。整部作品的基調黯淡而帶着沉重的憂傷。看客身份出現的孫光林,又增加了社會的冷漠,死亡,絕望。作品的主人公孫光林從小生長在一個不和諧的家庭之中,六歲就被送到一個陰陽失調的軍人家中收養,奄奄一息的養母和體壯如牛的養父無法過正常的夫妻生活,而極度壓抑的養父因為婚外戀斷送了自己的性命,養母離家出走,孫光林再一次陷入被拋棄的命運,在極度恐懼之中,十二歲的他又回到南門。作品在絕望的氣息中,遍佈對死亡的描述。 [4] 

在細雨中呼喊藝術特色

《在細雨中呼喊》以兒童的視角回憶了童年,這種回憶是雜亂的,不以時間為向度的,但是餘華清晰地把它放置在一個具體的環境裏——“在細雨中”。這個環境有着無限的廣闊性,她涵蓋了孫光林在孫蕩、南門以及可能所處的一切位置,而“在細雨中”本身又讓這些空間具有了一種時間的持續性,這便使得日常生活的時間變得毫無意義,因為這種“在細雨中”的體驗將貫穿孫光林的整個童年。 [5] 
《在細雨中呼喊》不是一個“成長小説”的摹本,文本中孫光林的童年是一個靜態的過程,這裏時間發展沒有生命的痕跡,孤獨感是童年的唯一線索。 [5] 
讀完《在細雨中呼喊》,一方面由於餘華對生命誕生、生命掙扎、生命毀滅的動態過程的展示‘其對生命勃發、死之顫慄的刻畫都充滿攝人心魄的悲劇力感。另一方面,則是由於小説世界裏漂浮着凝重的生命意象。可以説,這部小説正是由具有意象意義的沉甸甸的意象構築而成的。 [6] 
《在細雨中呼喊》要表現的決不僅僅是一個少年成長過程中所必然要經歷的絕望、幻滅、孤獨與憂傷,而是從一個兒童的視角看到底層人物的命運,看到了人類普遍的生存狀況,並在象徵的層面上,映射了人與社會的交往方式,以及個體在世存在之必然狀況。餘華雖然藉助自言自語獲得了某種精神上的短暫平靜,但瀰漫於整個小説中的卻仍是無所不在的心靈張力,這種內在的矛盾性使作品豐富和複雜,若隱若現的多重主題,共同構築成為一個龐雜的迷宮世界,每一個主題限於小説的結構都無法展開,但又都給予了人們以飽滿豐富的想象空間。 [4] 

在細雨中呼喊作者簡介

餘華,1960年4月3日出生於浙江杭州,現代作家。1977年中學畢業後,進入北京魯迅文學院進修深造。1983年開始寫作,同年進入浙江省海鹽縣文化館。1984年開始發表小説,《活着》和《許三觀賣血記》同時入選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響的十部作品。其作品已被翻譯成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荷蘭文、韓文、日文等在國外出版。2005年獲得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
現就職於杭州文聯。 [3] 
餘華
參考資料
  • 1.    在細雨中呼喊  .電大網[引用日期2014-10-04]
  • 2.    法國《文學雙週》2003年7月16日至31日
  • 3.    餘華.在細雨中呼喊:作家出版社,2013
  • 4.    鄧伊·死亡氣息裏絕望的呼喊 ——論餘華的《在細雨中呼喊》
  • 5.    唐蕾·《在細雨中呼喊》導讀
  • 6.    《小説評論》1994年第一期 作者:吳文勤
  • 7.    王玲麗. 論餘華《在細雨中呼喊》的悲劇意識[J]. 嘉興學院學報, 2019, 第31卷(4):32-36.
  • 8.    黃詩婷. 論《在細雨中呼喊》的預敍述[J]. 語文教學與研究, 2017, (9):8-9.
  • 9.    宋柯. 淺析餘華作品《在細雨中呼喊》[J].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17, (6):5-6.
  • 10.    王世誠.《在細雨中呼喊》對餘華創作的意義[J].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7,(第4期).
  • 11.    黃詩婷. 論《在細雨中呼喊》的預敍述[J]. 語文教學與研究, 2017, (9):8-9.
  • 12.    高玉,陳思和,王升遠主編.全球視野下的餘華=ROUTLEDGE  COMPANION  TO  YU  HUA: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9.08:第387頁
  • 13.    超越孤獨感的歷史敍述視野——重讀《在細雨中呼喊》--理論評論--中國作家網  .中國作家網[引用日期2023-07-30]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