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懿,漢語二級字 [1]  ,形聲字,最早見於西周金文 [2]  。“懿”本義為美好;又引申為深貌、大貌;又用為動詞,指讚美、稱頌,以上義均讀作yì。“懿”又用為嘆詞,同“噫”,此義讀作yī。
(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 [3] 
中文名
拼    音
注    音
一ˋ
部    首
總筆畫
22
結    構
左右結構
字    級
二級字(6465) [1] 
平水韻
四寘 去聲 [4] 
統一碼
基本區 U+61FF
鄭    碼
bwrw
倉頡碼
gtiop
四角號碼
47138
五筆86&98
FPGN
筆順編號
1214512514314135344544

字源演變

字形演變 字形演變
懿,形聲字。從壹,恣聲。金文從“壺”、從“欠”(字形1),從人張口就飲於壺邊會意,與“飲”音、義近通;或又添加心旁於下(字形2),應屬形聲字。金文文例中多以“懿德”連文。小篆從金文發展而成從“壹”、“恣”聲的形聲字,至於是否有“壹”聲可能性,及“恣”符是否屬於後世訛舛使然,待考。隸楷文字由小篆演變而來,寫作“懿”。 [2] 
懿的本義為美好,讀作yì。《説文》:“懿,專久而美也。”《易·小畜》:“君子以懿文德。”孔穎達疏:“懿,美也。”《詩·大雅·烝民》:“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毛傳:“懿,美也。”又用為動詞,指讚美、稱頌;又引申為深貌、大貌。“懿”又用為嘆詞,讀作yī,同“噫”。 [2]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形容詞
美;美德;美好。
fine
《易·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陸機《豪士賦》序:“夫以篤聖穆親如彼之懿,大德至忠如此之盛,尚不能取信於人主之懷,止謗於眾多之口。”
南朝宋王僧達《祭顏光祿文》:“惟君之懿,早歲飛聲。”
太平天國洪仁玕《英傑歸真》:“舉凡舊日一應索隱行怪之習,荒謬妄誕之談,自不戢而悉泯焉,豈不懿歟!”
懿盛;懿範;懿明
深。
deep
《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屹鏗瞑以勿罔,屑黶翳以懿濞。”呂延濟注:“懿濞,深邃貌。”
孫仁孺《東郭記·井上有李》:“俺可也女執懿筐,自鬻芒鞋,飲食些須。”
懿筐
大。
great
《玉篇·心部》:“懿,大也。”
晉陸機《辨亡論下》:“夫吳,桓王基之以武,太祖成之以德,聰明叡達,懿度弘遠矣。”
懿度;懿偉
通“抑”,美。

國語·楚語上》:“史不失書,蒙不失誦,以訓御之,於是乎作《懿》戒以自儆也。”
韋昭注:“《懿》,《詩·大雅·抑》之篇也。‘懿’讀之曰‘抑’,《毛詩·敍》曰:‘《抑》,衞武公刺厲王,亦以自儆也。’”

名詞
姓,見《通志·氏族四》。


懿橫
動詞
讚美;稱頌。

班固幽通賦》:“懿前烈之純淑兮,窮與達其必濟。”
《新唐書·列女傳·于敏直妻》:“高宗懿其行,賜物百段,以狀屬史官。”

嘆詞
同“”。

《詩·大雅·瞻卬》:“懿厥哲婦,為梟為鴟。”
鄭玄箋:“懿,有所痛傷之聲也。”
孔穎達疏:“懿與噫,字雖異,音義同。”
[3]  [5] 

古籍解釋

説文解字

專久而美也。從壹,從恣省聲。乙冀切文二 [3] 

説文解字注

嫥久而美也。
嫥者、壹也。釋詁、詩烝民傳皆曰。懿、美也。周書諡法曰。柔克為懿。温柔聖善曰懿。許益之以專久者、為其字從壹也。專壹而後可久。可久而後美。小爾雅及楚辭注。懿、深也。詩七月傳曰。懿、深筐也。深卽專壹之意也。
從𡔹。從恣省聲。
從恣省聲四字、葢或淺人所改竄。當作從心、從欠、壹亦聲。從心從欠、所謂持其志、無暴其氣。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也。壹亦聲者、國語衞武公作懿戒以自儆。韋注懿讀曰抑。大雅之抑詩也。大雅。懿厥哲婦。箋雲。有所痛傷之聲也。金縢。對曰信懿。馬雲。猶噫也。小雅。抑此皇父。箋雲。抑之言噫。古懿抑同用。懿抑壹三字同音。可證。古音讀如一。十二部。今乙冀切。 [3] 

康熙字典

【卯集上】【心字部】懿·康熙筆畫:22·部外筆畫:18
《集韻》同㦤。 [6]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字形書法

異體字

異體字 異體字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 字形對比(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字形
韻書
聲調
韻目
字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全清
乙冀切
ʔjĕi
集韻

全清
於其切
ʔie

全清
乙兾(冀)切
ʔiɪ
韻略






乙冀切

增韻






於基切







乙冀切

中原

去聲
齊微



全清

i
中州

去聲
齊微





應計切

洪武



全清
於宜切
ʔie



全清
於戲切
ʔie [7]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ʔ
i̯ĕd
先秦
王力系統
0
ǐei
先秦
董同龢系統
ʔ
jed
先秦
周法高系統
ʔ
ier
先秦
李方桂系統
·
jidh
兩漢
西漢


兩漢
東漢




jiəd


jiəd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脂微

jiəd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脂之

jied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ʔ
i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0
i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ʔ
jĕi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ʔ
iei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
ji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ʔ
ǐe [8-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