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慄憲庭電影學校

鎖定
慄憲庭電影學校是一個非盈利的電影機構,隸屬於慄憲庭電影基金。學校以“自由精神,獨立思考,實踐能力”作為校訓,旨在當前教育環境惡化和思想禁錮的情況下,集合同仁們的力量和思考,培養具有獨立精神和創作能力的獨立電影工作者。着力建立並形成一個自由、平等、互助的電影教育和討論的傳統。
中文名
慄憲庭電影學校
創辦時間
2009年8月1日
主管部門
慄憲庭電影基金
校    訓
自由精神,獨立思考,實踐能力
所屬地區
北京市通州區

慄憲庭電影學校校訓

自由之精神
獨立之思考
實踐之能力

慄憲庭電影學校宗旨簡述

學校希望重新建立電影藝術和人們的生活之間的關聯。瞭解電影藝術的同時是認識他人,認識社會和認識自我。在慄憲庭電影學校,這種認識是通過電影去完成的。通過電影創作去完成學生的這個思考過程和結果。

慄憲庭電影學校學校簡介

慄憲庭電影學校成立於2009年8月1日,是隸屬於慄憲庭電影基金(成立於2006年10月)的電影教育機構。
慄憲庭電影學校的宗旨是培養具有獨立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新型電影人才。學校努力創造自由的教育和學習環境,鼓勵教師和學生自由地學習和討論,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並在實踐中貫徹我們的教育方法。
慄憲庭電影學校的師資來自電影領域的有切身經驗並已經取得豐富成果的電影導演、製片人、剪輯師、錄音師、美術師、理論家、影評人、發行人、影展策劃人和其他資深人士。同時學校經常邀請其他文化藝術領域,包括美術、文學、音樂等各個方面的領袖式人士來舉行各種講座和交流,以使學生在短時間內瞭解和學習到國內外真正的優秀文化成果和前沿。
慄憲庭電影學校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校內有中國最早和最全面的獨立電影資料館(慄憲庭電影基金資料館),配置全面的數字電影剪輯機房,以及其他相應的配套設施。

慄憲庭電影學校部分師資

馮豔 課程:紀錄片實踐與觀念、“發現”系列課程
1984年畢業於天津外國語學院日本文學專業。
1988年——2002年留學和工作於日本。
1994年起開始用超8和DV製作紀錄片。
曾翻譯《小川紳介的世界》、《收割電影》。
代表作:《長江之夢》、《秉愛》 。
王我 課程:前後期設備應用、“發現”系列課程
曾就學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及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2003年,開始嘗試獨立電影創作。
代表作:《外面》2005年、《熱鬧》 、《上下》(短片)2007年;《折騰》2010年。
王宏偉 課程:銀幕表演、“發現”系列課程
1997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電影理論專業。
1997年主演的電影《小武》和2000年主演的《站台》獲得眾多電影節獎項,成為中國獨立
電影的標誌性代表作品。其後數年在從事影視策劃、製片工作之餘參加了十餘部電影的演出工作(《巴爾扎克和小裁縫》 /2000年;《任逍遙》/2002年;《世界》/2003年;《箱子》/2006年;《雞犬不寧》/2006年;《三峽好人》/2006年/)。
2005年開始紀錄片的獨立拍攝。
大冢龍治 課程:電影攝影創作、“發現”系列課程
1972年生於東京。日本大學理工科畢業後擔任電視台導演。
2003年紀錄片《再見武士》第30屆日本有線電視台競賽優秀獎。
2004年紀錄片《我們的世界遺產》第31屆日本有線電視台競賽銀獎。
2005年開始在北京做中國電影。
2009年《透析》(攝影師)入圍第6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地平線單元,劇情片《玲玲的花園》(導演/攝影/編劇)榮獲第3屆德國科隆中國電影節觀眾獎。
2010年劇情片《橘子皮的温度》(攝影師/剪輯)入圍第6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新生代單元。亦曾任中央戲劇學院《2008REAL日本紀錄片影像交流會》總策劃人。
吳昊 課程:電影聲音的製作
1982年本科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錄音系
1990年赴德進修一年。
1982年至今北京電影學院錄音系任教。
代表作:《師魂》 、《葛老爺子》 、《黑駿馬》 、《突破重圍》 。
應亮 慄憲庭電影學校教學總監
課程:認識電影、短片創作與實戰、“發現”系列課程
1977年出生於上海。一位以四川自貢為基地的劇情電影作者,也是一名年輕的電影教員和策展人:2002年,任周傳基老師助教。2008年起,擔任重慶民間映畫交流展的節目總策劃;
2009年起,在北京的慄憲庭電影學校任主講教師;2010年,成為中國紀錄片交流周選片人、“大聲展”電影部分策展人,也為重慶民間映畫交流展在中國各地以及倫敦、加的斯等地策劃了近十個巡迴展。
代表作:《背鴨子的男孩》 、《另一半》和《好貓》 。
朱日坤 慄憲庭電影基金藝術總監
2000年開始參與獨立電影的製作和發行工作。
2001年成立獨立電影製作發行機構現象工作室(Fanhall Films)並任總監。
曾經擔任多部獨立電影的監製或發行人。出版過有關中國獨立電影的圖書或雜誌。
2006年起參與籌建慄憲庭電影基金的工作,目前擔任藝術總監職務。同時擔任中國紀錄片交流周(China Documentary Film Festival)和北京獨立電影展(Beijing Independent Film Festival)的節目策劃。
慄憲庭 慄憲庭電影基金創辦人
中國著名的藝術批評家,是中國當代藝術的靈魂人物,被西方稱為中國現代藝術的“教父”。慄憲庭對與中國現代藝術影響頗深,“政治波普”、“玩世現實主義”、“豔俗藝術”等觀念都是他最先提出的。
1979至1989,主要通過編輯刊物和報紙,對新藝術的發展起過推波助瀾的作用。配合這些工作,發表過多篇藝術批評文章,有文集《重要的不是藝術》 。
1990年以來以獨立批評家和策劃人的身份活動至今。
2006年10月 創立中國第一個非盈利的電影基金會慄憲庭電影基金。

慄憲庭電影學校硬件設施

電教室、數字電影院
慄憲庭電影資料館
咖啡館、體育活動室
基礎燈光器材
標清、小高清和高清攝像機、
挑杆、指向性話筒、數字錄音機
MAC及PC剪輯系統

慄憲庭電影學校作品片單

第1期_《狂人計劃》温志康 5分鐘
第1期_《馬糞》吳 筱 15分鐘
第1期_《博爾赫斯窗台上的貓》潘思夷 16分鐘
第2期_《父親説》賀翔 8分鐘
第2期_《牛奶&蕃茄》杜一 7分鐘
第3期_《天使現象》姚宇 16分鐘
第3期_《失眠》盛嘉盈 4分鐘
第4期_《二十六度》翟義祥 7分鐘
第5期_《烏鴉邦2》程安琪 19分鐘
第5期_《纏》李雅?? 6分鐘
第5期_《特別關注》張冰夏 5分鐘
第5期_《港橙娛樂》何爵天
第6期_《喬説》沈佳楠
第6期_六九小分隊 《你丫我丫》 包煦
第7期_《夜半》閔婕
第6期_劉勇宏電影工作坊《甚至是蘋果》
第6期_劉勇宏電影工作坊《於是有了光》
第7期_劉勇宏電影工作坊《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