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愛德華多·桑托斯·蒙特霍

鎖定
愛德華多·桑托斯·蒙特霍(英語:Eduardo Santos Montejo,西班牙語:Eduardo Santos Montejo)(1888年8月28日——1974年3月27日)哥倫比亞出版商、記者、政治家、總統。桑托斯1888年出生于波哥大,早年在羅薩里奧學院讀書,後前往哥倫比亞國立大學學習法律,1908年畢業獲得博士學位並前往法國巴黎大學深造,研究文學,1910年返回哥倫比亞,1910年~1914年在外交部任職,1913年收購《時代報》,開始從事新聞工作,1915年當選為眾議員,1917年加入哥倫比亞自由黨,1930年擔任外交部長,1931年任桑坦德爾省省長,1931年~1933年任哥倫比亞駐國際聯盟使團團長,1935年~1937年任參議員,1935年當選為參議院議長,1938年任自由黨全國領導委員會主席,1938年當選為總統,任內繼續推行前任政府進行的改革,1942年離任,離任後繼續從事新聞編輯工作,1960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授予的瑪麗亞·穆爾斯·卡波特獎,1974年在波哥大逝世。
中文名
愛德華多·桑托斯·蒙特霍
外文名
Eduardo Santos Montejo
國    籍
哥倫比亞
民    族
白人
出生日期
1888年8月28日
逝世日期
1974年3月27日
畢業院校
哥倫比亞國立大學 巴黎大學
職    務
出版商 記者 政治家 總統
出生地
哥倫比亞 波哥大
信    仰
羅馬天主教
主要成就
擔任哥倫比亞駐國際聯盟使團團長
擔任哥倫比亞自由黨領袖
擔任哥倫比亞總統
總統任內進行改革
獲得瑪麗亞·穆爾斯·卡波特獎
政    黨
哥倫比亞自由黨
學    位
法學博士

愛德華多·桑托斯·蒙特霍早年經歷

愛德華多·桑托斯·蒙特霍與《時代報》 愛德華多·桑托斯·蒙特霍與《時代報》
愛德華多·桑托斯·蒙特霍,1888年8月28日出生於哥倫比亞的首都波哥大,他的父親弗朗西斯科·桑托斯·加爾韋斯(1848~1900)是哥倫比亞知名律師,曾擔任法官,在1900年離世時給家裏留下一大筆遺產,母親是利奧波蒂娜·蒙特霍·卡梅羅。 [1] 
愛德華多·桑托斯用父親留下的遺產完成了學業,他先是在羅薩里奧學院學習,後前往哥倫比亞國立大學攻讀法律,1908年桑托斯從國立大學畢業並獲得法學博士學位,同年他前往法國巴黎大學深造,研究社會學和文學,1910年畢業並返回哥倫比亞,次年桑托斯在哥倫比亞著名教育家托馬斯·魯埃達·巴爾加斯的指導下開始學習新聞編輯,1913年他從阿方索·比列加斯·雷斯特雷波手中收購《時代報》,成為時代報的所有人和社長。之後桑托斯在時代報刊上積極宣傳自己的政治思想和主張直至1938年他當選為哥倫比亞總統 [2]  [3] 

愛德華多·桑托斯·蒙特霍從政經歷

愛德華多·桑托斯·蒙特霍 愛德華多·桑托斯·蒙特霍
桑托斯1910年加入由卡洛斯·歐亨尼奧·雷斯特雷波總統組建的“共和聯盟”,1910年~1914年在外交部任職,1915年他當選為眾議員,1917年加入哥倫比亞自由黨,桑托斯1929年前往法國巴黎旅行,期間他與自由黨人阿方索·洛佩斯·普馬雷霍和擔任阿根廷民族報》編輯的哥倫比亞人阿爾韋託·耶拉斯·卡馬戈相識,三人結成了深厚友誼並共同返回哥倫比亞。1930年桑托斯幫助自由黨人恩裏克·奧拉亞·埃雷拉競選總統,同年奧拉亞·埃雷拉當選為總統後,桑托斯出任奧拉亞·埃雷拉政府的外交部長(1930年8月7日~12月13日)。 [4]  桑托斯1931年5月2日~26日擔任桑坦德爾省省長,1931年~1933年任哥倫比亞駐國際聯盟使團團長,1935年~1937年任參議員,1935年當選為參議院議長, [1]  1938年任哥倫比亞自由黨全國領導委員會主席。 [2] 

愛德華多·桑托斯·蒙特霍總統生涯

愛德華多·桑托斯·蒙特霍當選總統

愛德華多·桑托斯總統和他的內閣成員 愛德華多·桑托斯總統和他的內閣成員
1938年5月1日,桑托斯作為自由黨候選人當選為哥倫比亞總統(當年唯一的總統候選人,獲得511947張選票,佔總票數的99.69%) [4]  ,任期4年,8月7日正式就職總統。 [1] 

愛德華多·桑托斯·蒙特霍為政舉措

愛德華多·桑托斯·蒙特霍 愛德華多·桑托斯·蒙特霍
任職期間,桑托斯繼續執行前任總統阿方索·洛佩斯·普馬雷霍的改革政策,積極扶助工農業生產,修築公路,建設港口,興辦教育,發展科學文化事業。 [2] 
1938年,哥倫比亞政府修訂了刑法,並開始對監獄罪犯採取刑事勞改措施。1939年,政府同泛美航空公司購買了斯卡德塔航空公司,取消了德資斯卡德塔航空公司對哥倫比亞航空業的控制,成為泛美航空公司的下屬公司,次年建立哥倫比亞國家航空公司,同美國簽訂了一系列協定,美國資本進入到多個關鍵經濟部門,政府開始修建哥倫比亞黃金博物館。1940年,建立工業發展委員會,國家作為企業的股東,積極參與工業發展,促進新工業部門的建立,成立全國咖啡基金會,支持其向工業投資,在波哥大建立哥倫比亞國家電台,建立警察士官生學院,負責培養國家警察部隊的警官。1941年與委內瑞拉進行邊境問題談判,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哥倫比亞斷絕了同軸心國的外交關係。1942年4月政府同梵蒂岡羅馬教廷締結新協定,修改了1887年的契約,完全剝奪了教會對教育的控制權,結束了教會對教育的控制,規定哥倫比亞大主教和主教的挑選權屬於羅馬教廷,但必須由政府批准的哥倫比亞公民擔任,總統應從政治上審定對他們的選舉,他們就職時應向總統宣誓效忠於國家,遵守國家的法律。政府和教會之間的契約須經國民議會的批准才能生效。 [2] 

愛德華多·桑托斯·蒙特霍卸任之後

愛德華多·桑托斯總統發表演講 愛德華多·桑托斯總統發表演講
愛德華多·桑托斯·蒙特霍
愛德華多·桑托斯·蒙特霍(8張)
1942年8月7日,桑托斯卸任總統職務,之後他成為自由黨温和派領導人並繼續從事新聞工作,1944年他擔任國際反法西斯聯盟救濟部門副主席,這是他首次擔任國際職務。1945年2月21日~3月8日,桑托斯和阿爾韋託·耶拉斯·卡馬戈等人作為哥倫比亞政府代表前往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參加泛美戰爭與和平問題會議(又稱查普爾特佩克會議),在會議上,他呼籲所有拉美國家互助團結,在抵禦外部入侵時團結一致。1946年保守黨人馬里亞諾·奧斯皮納·佩雷斯當選為總統後,桑托斯離開哥倫比亞,前往歐洲和美國等地定居,1948年4月,波哥大事件(哥倫比亞自由黨左翼領袖豪爾赫·埃利塞爾·蓋坦1948年4月9日在波哥大慘遭殺害,當天波哥大市民發動大規模起義,政府派動員大批軍隊對平民進行了血腥鎮壓)發生後,桑托斯對保守黨政府的暴行進行了譴責。1953年6月保守黨政府下台後,桑托斯返回國內,繼續從事《時代報》的編輯工作,1955年該報由於發表批評古斯塔沃·羅哈斯·皮尼利亞軍政府的言論而遭到封殺,1957年5月,羅哈斯·皮尼利亞軍政府下台,同年6月《時代報》恢復合法地位,之後桑托斯重新開始在《時代報》新聞編輯工作。桑托斯1959年前往美國紐約,1960年他因其傑出的新聞工作,獲得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授予的瑪麗亞·穆爾斯·卡波特獎。之後桑托斯返回哥倫比亞國內,繼續從事新聞編輯工作,擁護“全國陣線”統治,1962年他當選為哥倫比亞歷史學院榮譽主席,後獲得美國紐約羅切斯特大學和卡塔赫納大學頒發的榮譽學位。1974年3月27日,桑托斯在波哥大逝世,享年86歲。 [3]  [1] 

愛德華多·桑托斯·蒙特霍家庭成員

桑托斯和他的妻子洛倫扎·比列加斯 桑托斯和他的妻子洛倫扎·比列加斯
桑托斯1917年同洛倫扎·比列加斯結婚,兩人共有1個女兒:克萊拉·桑托斯·比列加斯,但女兒三歲時就因猩紅熱而夭折了。洛倫扎於1960年在紐約逝世。 [3] 
愛德華多·桑托斯的哥哥恩裏克·桑托斯·蒙特霍(1886~1971)是哥倫比亞著名記者,在1939~1943年任參議員。恩裏克的兩個兒子恩裏克·桑托斯·卡斯蒂略(1917~2001)、埃爾南多·桑托斯·卡斯蒂略(1922~1999)、恩裏克·桑托斯·莫萊多(1942~)均是哥倫比亞知名記者。恩裏克·桑托斯·卡斯蒂略的長子恩裏克·桑托斯·卡爾德龍(1945~)在1999~2009年任《時代報》主任,次子路易斯·費爾南多·桑托斯·卡爾德龍1997~2007年任《時代報》社長,埃爾南多·桑托斯·卡斯蒂略的兒子拉斐爾·桑托斯·卡爾德龍是《時代報》記者,弗朗西斯科·桑托斯·卡爾德龍在2002年~2010年任哥倫比亞副總統。 [3] 
哥倫比亞前總統胡安·曼努埃爾·桑托斯·卡爾德龍是恩裏克·桑托斯·卡斯蒂略的第三個兒子,愛德華多·桑托斯是他的叔祖父。 [3] 
參考資料
  • 1.    Santos Montejo, Eduardo  .BIBLIOTECA VIRTUAL BIBLIOTECA LUIS ÁNGEL ARANGO[引用日期2016-07-28]
  • 2.    徐寶華.《列國志·哥倫比亞》: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107
  • 3.    徐寶華.《列國志·哥倫比亞》: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446
  • 4.    霍華德·J·威亞爾達 哈維·F·克萊恩.《拉丁美洲的政治與發展》:上海譯文出版社,2017: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