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德尼·奧爾特曼

鎖定
西德尼·奧爾特曼(Sidney Altman [2]  ,1939年5月7日-2022年4月5日),生於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爾市 [3]  ,1989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科羅拉多大學畢業後,在加利福尼亞大學取得博士學位。1980年起任耶魯大學教授。
2022年4月5日,西德尼·奧爾特曼去世,享年82歲。 [1-2] 
中文名
西德尼·奧爾特曼
外文名
Sidney Altman
國    籍
加拿大
出生地
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爾市 [3] 
出生日期
1939年5月7日
逝世日期
2022年4月5日
畢業院校
科羅拉多大學
代表作品
在研究細菌tRNA的合成中,發現RNA具有催化作用,為此,1989年獲諾貝爾化學獎。
主要成就
1989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

西德尼·奧爾特曼人物簡介

西德尼·奧爾特曼(Sidney Altman)
1939年5月7日生於加拿大蒙特利爾(Montreal)。國籍:加拿大;後加入美國國籍。教育:1967年獲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博士學位。雙親:父親開一個小雜貨商店,母親在紡織廠工作,生活艱難。配偶:安·柯勒爾(Ann Korner),1972年結婚。後裔:一子一女,子丹尼爾(Daniel),女莉婭(Leah)。經歷:1967-1971年在美國哈佛大學和英國劍橋大學做研究工作;1971年後,一直在美國耶魯大學任教,1980年晉升為該校教授。

西德尼·奧爾特曼個人生活

西德尼·奧爾特曼是一位貧困僑民的第二個兒子。父親經營一家食品雜貨店,母親在紡織廠做工,他們都是來自東歐的新移民。奧爾特曼在蒙特利爾市猶太社區中長大。正是從父母那裏,奧爾特曼懂得了只要是在一個穩定的環境中努力工作就可以獲得報酬並且積少成多的道理。 [3] 

西德尼·奧爾特曼生平事蹟

在研究細菌tRNA的合成中,發現RNA具有催化作用,為此,1989年獲諾貝爾化學獎
“如果你能根據別人剛剛發表的成果馬上修正自己的研究工作,那麼,你有可能獲諾貝爾獎。”
知道奧爾特曼博士的名字要比切赫博士早得多。我第一次留學回國後,在板橋的研究所就聽説過他的名字。
他出生在加拿大,科羅拉多大學畢業,1971年發現了可以切斷tRNA(轉移核糖核酸)前體的酶——核糖核酸酶P。起初他認為,要顯示核糖核酸酶P在體內的切斷活性是離不開RNA(核糖核酸)成分和蛋白質成分的。
一天,他聽説切赫關於四膜蟲的rRNA(核蛋白體核糖核酸)前體依靠rRNA本身的催化作用變成了成熟體的報告,馬上更新檢查自己的核糖核酸酶P的RNA成分和蛋白質成分的機能。他想,tRNA和rRNA有區別,但是兩者都是靠酶的催化才從RNA的前體變成成熟體的。
結果,他發現核糖核酸酶P在RNA成分中的正確位置上切斷了前體tRNA,而蛋白質成分中則沒有這種切斷活性。
切赫的rRNA是自身切斷自身,然後進行拼接的分子內的自我催化,還不能絕對説是酶。而核糖核酸酶P催化的不是自己,而是催化別的分子的tRNA,使之成熟,所以應該認為是酶。他發表了RNA具有酶催化作用的論文。
這以後,他又陸續查明,不僅tRNA、rRNA,而且mRNA也是靠RNA的催化作用成為成熟的RNA的。1989年,他和切赫一起獲諾貝爾化學獎
其實,奧爾特曼1971年就已經分離出有可能獲獎的RNA的酶了,只是連他自己在內,誰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若與切赫的發現比較,切赫的發現甚至可稱是再發現。像孟德爾等科學家那樣,雖有重大發現但當時得不到社會的承認,日後他人再重新發現的現象時有發生。但是,像這種本人沒有發現其重要性,日後從他人的工作中得到啓發再由本人重新發現的例子卻非常少。
將別人的研究成果當作摹本,重新檢查自己的研究成果,拂去灰塵,獲諾貝爾獎

西德尼·奧爾特曼人物逝世

2022年4月5日,西德尼·奧爾特曼去世,享年82歲。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