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恩斯特·恩格爾

鎖定
恩斯特·恩格爾(Ernst Engel,1821年3月26日-1896年12月8日),19世紀德國統計學家和經濟學家,以恩格爾曲線恩格爾定律聞名。
中文名
恩斯特·恩格爾
國    籍
德國
出生日期
1821年3月26日
逝世日期
1896年12月8日
出生地
德國德累斯頓

恩斯特·恩格爾人物介紹

恩斯特·恩格爾生於德累斯頓,德國統計學家,因恩格爾定律聞名於世。他早年與法國社會學家弗雷德裏克·勒普萊(Frédéric Le Play)交往甚密,勒普萊對家庭問題很感興趣,這使恩格爾開展了對家庭的調查。這些調查所蒐集到的開支數據使恩格爾確信,在家庭的收入與該户分配於食物和其他項目的支出之間,存在着一定聯繫。這是經濟學中最早確立的定量函數關係之一。不僅如此,他還發現,收入較高的家庭用於食物的支出一般多於較窮的家庭,但食物開支在總預算中所佔比重一般同收入成反比。從這一經驗性規律出發,他進一步推斷出,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相對於其他經濟部門而言,農業將萎縮(恩格爾,1857年)。
1860-1882年,恩格爾在柏林任普魯士統計局局長期間,以普魯士統計局的名義為發展和加強官方統計學做了大量工作。他因反對俾斯麥(Bismarck)的保護主義政策而辭職。在研究工作中,他從成本方面特別研究了人類生活的價值。他還調查了價格對需求的影響。他對官方統計學的影響遠不僅限於德國,1885年他參與創立了國際統計學會
1896年,恩格爾在拉德博伊爾去世。

恩斯特·恩格爾恩格爾係數

恩斯特·恩格爾簡介

恩斯特·恩格爾根據統計資料,對消費結構的變化得出一個規律:一個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所佔的比例就越大。隨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比例則會下降。推而廣之,一個國家越窮,每個國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於購買食物的支出所佔比例就越大,隨着國家的富裕,這個比例呈下降趨勢。這個就是恩格爾定律。而食品支出總額佔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也即表示為恩格爾係數

恩斯特·恩格爾應用

國際上常常用恩格爾係數來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人民生活水平的狀況。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標準,恩格爾係數在59%以上為貧困,50-59%為温飽,40-50%為小康,30-40%為富裕,低於30%為最富裕。
在我國運用這一標準進行國際和城鄉對比時,要考慮到那些不可比因素,如消費品價格比價不同、居民生活習慣的差異以及由社會經濟制度不同所產生的特殊因素。對於這些橫截面比較中的不可比問題,在分析和比較時應做相應的剔除。另外,在觀察歷史情況的變化時要注意,恩格爾係數反映的是一種長期的趨勢,而不是逐年下降的絕對傾向。它是在熨平短期的波動中求得長期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