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性別偏見

鎖定
性別偏見是對於性別角色與關係所具有的偏差、錯誤之見 [1]  或因性別差異而產生對他人不公平的看法或態度 [2]  。相較於“性別刻板印象”,“性別偏見”更側重於負面的、概括性的態度和論斷 [3]  。所以,對性別偏見的認定多以負面的性別刻板印象為主要指標 [4]  。所有性別的人羣(包括跨性別者、性別酷兒流性人、間性人等非二元性別人羣)都可能遭受到偏見。
性別偏見與性別歧視之間具有因果關係,兩者性質不同。性別偏見是性別歧視行為的思想源頭。發生在家庭、校園、職場等不同場合的性別偏見,會以語言 [5]  、教科書 [6]  、新聞輿論 [7]  、個人與組織行為 [8]  、文藝作品 [9]  等為輸出載體,為遭受偏見的對象和社會帶來不同方面和程度的負面影響。
在法律方面,有關禁止性別偏見導致的性別歧視內容在我國多項法律法規中都有所體現,以保護不同性別羣體的平等權利。在教育方面,我國教育部門針對中小學階段的相關教育規定主要從青少年的自我保護和性別意識的建立和提高等角度進行闡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2020修訂)規定,學校、幼兒園應當對未成年人開展適合其年齡的性教育 [10]  。性別平等是全面性教育中的主題之一,學習者不僅需要認識到性別平等的重要性,還需要了解如何看待性別不平等、性別刻板印象和偏見帶來的負面影響以及如何建立基於性別平等的關係 [11] 
中文名
性別偏見
外文名
Gender Bias/Sex Prejudice

性別偏見定義

性別偏見性別偏見的概念

性別偏見是對於性別角色與關係所具有的偏差、錯誤之見 [1]  或因性別差異而產生對他人不公平的看法或態度 [2]  。相較於“性別刻板印象”,“性別偏見”更側重於負面的、概括性的態度和論斷 [3]  。所以,對性別偏見的認定多以負面的性別刻板印象為主要指標 [4] 

性別偏見性別偏見與性別歧視的關係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歧視”一詞指“不平等地看待”,指直接針對某一特定羣體成員的否定性的消極行為,具體表現為各種形式的排斥、拋棄和限制等。而大多數的歧視源於偏見 [12]  。因此,性別偏見與性別歧視具有因果關係。
1979年第34屆聯合國大會通過的《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The Conven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All Forms of Discrimination againstWomen, CEDAW)首次以國際法的形式對性別歧視做出界定。“對婦女的歧視”是指基於性別而作的任何區別、排斥或限制,其作用或其目的在於妨礙或否認婦女不論已婚未婚在男女平等的基礎上認識、享有或行使其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公民或任何其他方面的人權和基本自由。從此可見,相較於性別偏見,性別歧視的落點偏向於具體行為,或發揮實際作用的教材、法律、文藝作品等 [13]  。而性別偏見,主要是一種看法或態度。

性別偏見歷史沿革

早期的社會心理學家所認為的性別偏見主要強調對於女性的敵意態度 [14]  [15-16]  。1996年,美國性別學者格里克(Peter Glick)指出,性別偏見可能包括敵意性別偏見和善意性別偏見兩類。前者往往通過貶損異性來證明自身的優勢,後者則往往將異性設想成為需要保護或照顧的對象,來顯示自身的優越 [17]  。2010年,英國與美國性別學者拉德曼(Rudman)和格里克共同提出,生活中性別間的交流與合作是最常見的羣際接觸,但在很多情境中,不論是對於男性還是女性,性別偏見仍舊相當普遍 [18] 

性別偏見性別偏見的形成原因

性別偏見矛盾性別偏見

性別偏見的形成原因並不全出自對某一性別羣體的敵對情感。美國性別學者格里克(Peter Glick)和菲斯克(S. T. Fiske)在1996年提出的一種矛盾性別偏見理論便論述了這一點。他們認為,性別偏見應該包括敵意的性別偏見(Hostile Sexism,HS)與善意的性別偏見(Benevolent Sexism,BS)兩類 [17] 
前者是一種出於對女性敵對情感的偏見,往往通過貶損女性來證明男性的權力。而後者則表示通過特定的角色限制而對女性形成性別偏見;這種性別偏見,實際上,出自一種主觀上愛護女性的正面情感和積極態度,而這種態度會導致男性的行為被視作是親社會行為。例如部分男性將“不能讓女士拎包”、“不能讓女士單獨回家”作為紳士信條來執行,是出自愛護女性,想要照顧女性的心理。但實際上,這種行為會加重“女性是脆弱的、不能執物的、獨處時難以照顧自己的”等負面刻板印象,進而影響女性在如電影、建築或其他需要加班晚歸或持重物的行業中能獲得的正當機會。
矛盾性別偏見理論説明,性別偏見的成因可分為對某一性別羣體的敵對情感,和表面上對某一性別羣體的善意情感,但實際上壓抑和限制了這一性別羣體在生活和發展上的各種可能性。 [18] 

性別偏見我國的傳統父權制語境

我國國內的性別偏見現象,很大部分上源於傳統的父權制語境。法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家阿爾都塞(Louis Pierre Althusser)在主體建構理論中指出,人的社會性別和形象是在社會歷史和文化變遷中被不斷建構的,而非天生的自然本質 [19]  。縱觀我國兩千餘年的封建歷史,父權制社會被男性話語籠罩。“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內”等映射男性中心主義的傳統思想,性別僅有男女二元、且相互對立的刻板印象,為男女兩性人羣預設了不同的性格氣質和社會分工 [20]  ;其中的負面刻板印象積累、繼承、傳播,便形成了性別偏見。與此同時,這也讓其他性別羣體處於“不男不女”或“無用”的貶義評價之中。

性別偏見 性別偏見帶來的負面影響

性別偏見性別偏見對個人的負面影響

對於自我認知的負面影響
帶有性別偏見色彩的錯誤引導,會對個人的自我認知形成負面影響。格里克提出,善意性別偏見會將女性限制在傳統性別定位上,如善良而柔弱、美麗但無知、敏感但缺乏能動性等 [17]  。這樣的負面影響對男性和其他性別羣體同樣存在。例如,男性在傳統性別定位中被剝奪了表達脆弱和情感的機會,其他性別者(如跨性別者、性別酷兒流性人、間性人等非二元性別者)則面臨着難以歸入傳統社會二元性別羣體的歸屬感危機,也面臨着各類場合中歧視和恐嚇行為的威脅;以及,在成長過程中,由於難以在生活中找到充足的正面榜樣人物或故事,缺少了“引領者”和“同類夥伴”,其他性別者在進行自我認知時往往也感到困難重重。
對於個人受教育水平與事業發展的負面影響
1949年至今,總的來説,中國在教育方面的性別平等化已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在落後及偏遠地區,女性得到的教育投資仍然遠不如男性。我國社會學學者葉華和吳曉剛在研究中發現,改革開放初期,性別間的教育不平等實際上是擴大了的,原因是經濟收入的限制及重男輕女的傾向使得家庭的教育投資傾向男孩,直至後來經濟騰飛,性別間的教育不平等才開始縮小 [21] 
改革開放之後,我國原來的計劃經濟被市場經濟逐步取代,收入分配體制從根本上發生了改變,國家政策對女性就業的保護逐漸弱化。由於失去了政策的保護,女性就業率逐年下降,性別間的收入不平等也逐步擴大。我國社會學學者李春玲和李實在2008年的研究表明,導致性別收入差距擴大的主要原因是(性別偏見導致的)性別歧視。首先,一些顯性歧視如“同工不同酬”的現象在中國十分常見。其次,在我國,難以被察覺的隱性歧視仍然存在,如分配性性別歧視(指女性被大量地分配在低收入崗位) [22] 
對於身心健康的負面影響
性別偏見對於個人身體健康的影響是基於前兩種負面影響之上的。由偏見催生的歧視行為和認知困境,使受到偏見的個體較常人更容易罹患心理和精神疾病;其中,校園欺凌是由偏見導致的歧視行為之一,會對遭受到偏見和欺凌羣體的身心造成傷害 [23]  。男性在傳統性別定位中具有勇敢、“男兒有淚不輕彈”、沉默堅忍等特點,但任何人都有“傷心處”。因此,男性羣體在面對自身的傾訴和和發泄需求時,也面對着來自自身和外界的偏見壓力,使男性更難運用哭泣、傾訴等方式釋放心理壓力 [20]  。另外,教育資源向男性的傾斜使更多女性走向低收入崗位,女性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勞力來面對生活的壓力 [22]  。“女人必須經歷生育才完整”這一偏見同時影響着非生育女性的心理健康和“被迫”生育女性的身體健康。這些都對遭受偏見羣體的身心健康帶來了負面影響。

性別偏見性別偏見對社會的負面影響

由性別偏見導致的性別歧視現象,使社會人才資源無法實現最佳配置,許多人才由於性別限制無法進入理想或合適的工作領域。性別歧視政策使女性在升學和考學上都不具備優勢,影響我國人均受教育水平的提高 [21]  。帶有性別偏見性質的歧視言論和行為激發性別對立,同時忽視其他性別羣體(如跨性別者、性別酷兒、流性人、間性人等非二元性別者)的社會存在自然合理、合法性。性別偏見還會引發一些極端歧視現象,例如校園欺凌,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 [23]  ;棄殺女嬰,使我國不同性別人口比例失調。

性別偏見影響範圍

性別偏見的影響範圍包括但不限於家庭、學校、職場和社會。性別偏見引發性別歧視行為,以個人言論、課本教材、新聞報道、文藝作品和法律法規為載體,持續造成負面影響 [6-9] 

性別偏見我國相關法律法規與政策文件

性別偏見導致的性別歧視行為對社會和個人都具有負面影響,因此在我國的法律與政策中,有多個條款提到不同性別應當享有同等權利、禁止基於性別的歧視,通過保障各性別羣體之間的權利平等,來維護社會與個人的共同利益。
在法律及政策條文中,並未直接提及“性傾向”、“性別認同”、“性別表達”等文字。學術界基於法理推論,禁止性別歧視適用於性少數羣體,因為“性別”理論上應當涵蓋性傾向、性別認同、性別表達的少數羣體 [24] 
我國在勞動就業、教育等多個領域推動與保障性別平等,並做出相應的國際承諾。不過,在性少數平等方面,我國的法律和政策也仍然存在進步的空間。

性別偏見國際承諾

在2018年6月18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38屆常會上,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團國際組的負責人蔣端公使表示:“中方反對一切形式的歧視和暴力,包括基於性取向的歧視、暴力和不容允現象 [25]  。”
我國代表團在日後再次重申了這一發言內容。在2020年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4屆會議上,在與防止基於性取向和性別認同的暴力和歧視問題獨立專家互動對話時,我國代表團發言道:“中方反對一切形式的歧視和暴力,包括基於性取向和性別認同的歧視、暴力和不容忍現象 [26]  。”

性別偏見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2018修正)在序言部分,確立了憲法是我國根本法的地位,指出憲法規定了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並要求“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 [27]  。”因此,憲法關於公民(包括性少數公民)享有平等權益的規定也應當在各地方、各領域貫徹。在憲法中與性別平等相關的內容有:
第三十三條
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
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第三十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年滿十八週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 [27] 

性別偏見勞動與就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2018修正)
第三條
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衞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第十二條
勞動者就業,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視。
第四十六條
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
工資水平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國家對工資總量實行宏觀調控 [28] 
《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2015修正)
第三條
勞動者依法享有平等就業和自主擇業的權利。
勞動者就業,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視。
第二十六條
用人單位招用人員、職業中介機構從事職業中介活動,應當向勞動者提供平等的就業機會和公平的就業條件,不得實施就業歧視。
第六十二條
違反本法規定,實施就業歧視的,勞動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29] 
《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11-2020年)》
婦女與經濟
主要目標
第一條
保障婦女平等享有勞動權利,消除就業性別歧視。
策略措施
第二條
消除就業中的性別歧視。除法律規定不適合女性的工種和崗位外,任何單位在錄用人員時不得以性別或變相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女性或提高女性錄用標準,不得在勞動合同中規定或以其他方式變相限制女性結婚、生育。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度,依法查處用人單位和職業中介機構的性別歧視行為。
第七條
全面落實男女同工同酬。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工資收入分配製度,對從事相同工作、付出等量勞動、取得相同勞績的勞動者,用人單位要支付同等勞動報酬。
婦女參與決策和管理
策略措施
第二條
為婦女參與決策和管理創造良好社會環境。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提高全社會的性別平等意識,以及對婦女在推動國家民主法治進程和促進兩性和諧發展中重要作用的認識。
第四條
完善幹部人事制度和公務員管理制度。在幹部選拔、聘(任)用、晉升中切實貫徹“民主、公開、競爭、擇優”原則,保障婦女不受歧視。加強對公務員錄用、培訓、考核、獎勵、交流、晉升等各環節的嚴格監管,保證婦女平等權利 [30] 

性別偏見教育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2015修正)
第九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
第三十七條
受教育者在入學、升學、就業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權利。
學校和有關行政部門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保障女子在入學、升學、就業、授予學位、派出留學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 [31]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2018修正
第四條
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適齡兒童、少年,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並履行接受義務教育的義務 [32] 
《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11-2020年)》
婦女與教育
主要目標
第十條
性別平等原則和理念在各級各類教育課程標準及教學過程中得到充分體現。
策略措施
第一條
在教育法規、政策和規劃的制定、修訂、執行和評估中,增加性別視角,落實性別平等原則。
第十二條
實施教育內容和教育過程性別評估。在課程和教材相關指導機構中增加社會性別專家。在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中充分體現社會性別理念,引導學生樹立男女平等的性別觀念。
第十三條
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社會性別意識。加大對教育管理者社會性別理論的培訓力度,在師資培訓計劃和師範類院校課程中增加性別平等內容,強化教育管理者的社會性別意識。提高各級各類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決策和管理層的女性比例。
第十四條
均衡中、高等教育學科領域學生的性別結構。鼓勵學生全面發展,弱化性別因素對學生專業選擇的影響。採取多種方式,鼓勵更多女性參與高科技領域的學習和研究 [30] 

性別偏見法律與社會環境

《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11-2020年)》
婦女與環境
主要目標
第一條
男女平等基本國策進一步落實,形成兩性平等、和諧的家庭和社會環境。
第二條
性別平等原則在環境與發展、文化與傳媒、社會管理與家庭等相關政策中得到充分體現。
第三條
完善傳媒領域的性別平等監管機制。
策略措施
第一條
加大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理論研究和宣傳力度。將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理論研究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相結合,不斷豐富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理論基礎。推動將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宣傳培訓納入各級黨校、行政學院教學計劃和各級幹部培訓規劃。多渠道、多形式宣傳男女平等基本國策,使性別平等理念深入社區、家庭,提高基本國策的社會影響力。
第二條
制定和落實具有社會性別意識的文化和傳媒政策。對文化和傳媒政策進行社會性別分析、評估,反映對男女兩性的不同影響和需求,制定促進兩性和諧發展的文化和傳媒政策,禁止性別歧視。
第四條
加強對傳媒的正面引導和管理。將社會性別意識納入傳媒培訓規劃,提高媒體決策和管理者及從業人員的社會性別意識。完善傳媒監管機制,增加性別監測內容,吸納社會性別專家參與傳媒監測活動。監督新聞媒體和廣告經營者嚴格自律。禁止在媒體中出現貶抑、否定婦女獨立人格等性別歧視現象。
婦女與法律
主要目標
第一條
促進男女平等的法律法規不斷完善。
第二條
加強對法規政策的性別平等審查。
策略措施
第二條
加強對法規政策中違反男女平等原則內容的審查。貫徹落實立法法中有關法規政策的備案審查制度和程序的規定,依法加強對違反男女平等原則法規政策的備案審查,並對現行法規政策中違反男女平等原則的條款和內容進行清理。
第六條
加強社會性別理論培訓。將社會性別理論納入立法、司法和執法部門常規培訓課程,提高立法、司法和執法人員的社會性別意識 [30] 

性別偏見未成年人權益保護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2020修訂)
第三條
國家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
未成年人依法平等地享有各項權利,不因本人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民族、種族、性別、户籍、職業、宗教信仰、教育程度、家庭狀況、身心健康狀況等受到歧視。
第四十條
學校、幼兒園應當建立預防性侵害、性騷擾未成年人工作制度。對性侵害、性騷擾未成年人等違法犯罪行為,學校、幼兒園不得隱瞞,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教育行政部門報告,並配合相關部門依法處理。
學校、幼兒園應當對未成年人開展適合其年齡的性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防範性侵害、性騷擾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對遭受性侵害、性騷擾的未成年人,學校、幼兒園應當及時採取相關的保護措施 [33] 
《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
基本原則
第四條
兒童平等發展原則。創造公平社會環境,確保兒童不因户籍、地域、性別、民族、信仰、受教育狀況、身體狀況和家庭財產狀況受到任何歧視,所有兒童享有平等的權利與機會。
兒童與法律保護
策略措施
第五條
消除對女童的歧視。宣傳性別平等觀念,增強全社會性別平等意識。建立有利於女孩及其家庭的利益導向機制,提高農村生育女孩家庭的經濟社會地位。加大對利用B超等進行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鑑定和選擇性別人工終止妊娠行為的打擊力度 [34] 

性別偏見我國各部委相關教育類文件

我國各部委相關教育類文件與性別平等有關的內容,主要是從情緒管理、自我認知、人際交往與心理健康等方面予以體現。

性別偏見《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08)》

高中階段
心理健康
  • 合理宣泄與傾訴的適宜途徑,客觀看待事物;
  • 人際交往中的原則和方法,做到主動、誠懇、公平、謙虛、寬厚地與人交往;
  • 緩解壓力的基本方法;
  • 認識競爭的積極意義;
  • 正確應對失敗和挫折;
  • 考試等特殊時期常見的心理問題與應對 [35] 

性別偏見《中小學心理……綱要》(2012修訂)

小學中年級
  • 幫助學生了解自我、認識自我 [36] 
小學高年級
  • 開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導學生進行恰當的異性交往,建立和維持良好的異性同伴關係,擴大人際交往的範圍 [36] 
初中年級
  • 幫助學生加強自我認識,客觀地評價自己,認識青春期的生理特徵和心理特徵;
  • 適應中學階段的學習環境和學習要求,培養正確的學習觀念,發展學習能力,改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 積極與老師及父母進行溝通,把握與異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 鼓勵學生進行積極的情緒體驗與表達,並對自己的情緒進行有效管理,正確處理厭學心理,抑制衝動行為;
  • 把握升學選擇的方向,培養職業規劃意識,樹立早期職業發展目標;
  • 逐步適應生活和社會的各種變化,着重培養應對失敗和挫折的能力 [36] 
高中年級
  • 正確認識自己的人際關係狀況,培養人際溝通能力,促進人際間的積極情感反應和體驗,正確對待和異性同伴的交往36

性別偏見全面性教育中的相關教學內容

性別偏見學習目標

在聯合國《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中,幾乎所有的核心概念都涉及“社會性別”,同時,“社會性別”作為八個核心概念之一,相關的學習目標主要出現在核心概念3“理解社會性別”下的第1個主題“社會性別及其規範的社會建構”、第2個主題“社會性別平等、刻板印象與偏見”和第3個主題“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之中。每個內容貫穿5~8歲、9~12歲、12~15、15~18歲以上4個年齡段,具體學習目標如下 [37] 
核心概念3:理解社會性別
主題1:社會性別及其規範的社會建構
學習目標(5~8歲)
要點:瞭解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之間的差異十分重要
學習者將能夠:
  • 定義社會性別和生理性別,並描述這兩個概念的不同(知識);
  • 反思對自己的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的感受(技能) [37] 
要點:家庭、個人、同伴和社區都是瞭解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的信息來源
學習者將能夠:
  • 説出瞭解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的幾種信息來源(知識);
  • 認識到對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的看法受到許多不同信息來源的影響(態度)。
學習目標(9~12歲)
要點:社會與文化規範以及宗教信仰都是影響社會性別角色的因素
學習者將能夠:
  • 定義社會性別角色(知識);
  • 舉例説明社會規範、文化規範和宗教信仰如何影響社會性別角色(知識);
  • 認同有很多因素會影響社會性別角色(態度);
  • 反思社會、文化和宗教信仰如何影響人們對社會性別角色的看法(技能) [37] 
要點:每個人看待自己的社會性別或向別人描述自己的社會性別的方式都是獨特的,應該受到尊重
學習者將能夠:
  • 定義社會性別身份(知識);
  • 解釋一個人的社會性別身份可能與其生理性別不相符(知識);
  • 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社會性別身份(態度);
  • 欣賞自己的社會性別身份,並尊重他人的社會性別身份(技能) [37] 
學習目標(12~15歲)
要點:社會性別角色和社會性別規範影響人們的生活
學習者將能夠:
  • 確定社會性別規範如何塑造身份、願望、實踐和行為(知識);
  • 檢視社會性別規範如何產生危害,以及如何對人們的選擇和行為產生負面影響(知識);
  • 認識到關於社會性別規範的信念是由社會建構的(態度);
  • 認同社會性別角色和社會性別期待可以改變(態度);
  • 在家庭、學校和社區的日常生活中採取行動,在社會性別角色方面產生更積極的影響(技能) [37] 
要點:戀愛關係可能會受到社會性別角色和社會性別刻板印象的負面影響
學習者將能夠:
  • 分析社會性別規範和社會性別刻板印象對戀愛關係的影響(包括傳統的男性氣質規範和傳統的女性氣質規範)(知識);
  • 説明戀愛關係中的虐待和暴力與社會性別角色和社會性別刻板印象有着怎樣的緊密聯繫(知識);
  • 認識到社會性別角色和社會性別刻板印象對戀愛關係造成的負面影響(態度);
  • 質疑戀愛關係中的社會性別角色和社會性別刻板印象(技能) [37] 
學習目標(15~18歲以上)
要點:敢於挑戰自己和他人的社會性別偏見很重要
學習者將能夠:
  • 回憶關於對男性、女性、具有不同性傾向和社會性別身份者有偏見的事例(知識);
  • 認識到自己和他人的社會性別偏見可能對他人造成傷害(態度);
  • 批判性地評估自己的社會性別偏見程度,並分析所在社區內存在哪些社會性別偏見(技能);
  • 演練應對自己和他人的社會性別偏見的策略(技能) [37] 
要點:恐同和恐跨會對具有不同性傾向和社會性別身份的人造成傷害
學習者將能夠:
  • 定義恐同和恐跨(知識);
  • 分析導致恐同和恐跨的社會規範及其後果(知識);
  • 認識到所有人都應該能夠愛他們所愛的人,而不必受到暴力、強迫或歧視(態度);
  • 展示對受到恐同和恐跨傷害的人表示支持的方法(技能) [37] 
主題2:社會性別平等、刻板印象與偏見
學習目標(5~8歲)
要點:每個人都同樣有價值,不論其屬於何種社會性別
學習者將能夠:
  • 説出人們會如何因為自己的社會性別而受到不公平、不平等的對待(知識);
  • 描述在家庭、學校和社區中如何使屬於不同社會性別的個體之間的關係更加公平和平等(知識);
  • 認識到對不同社會性別的人表示不公平、不平等的對待是錯誤的,並且違揹人權(態度);
  • 認識到無論社會性別如何,尊重他人的人權很重要(態度) [37] 
學習目標(9~12歲)
要點:在家庭、朋友、戀愛關係、社區和社會中存在着社會性別不平等和權利差異
學習者將能夠:
  • 定義社會性別不平等(知識);
  • 描述在家庭、朋友、社區和社會中,社會性別不平等與權利差異有着怎樣的聯繫(知識);
  • 回憶人際關係中的社會性別不平等和權利差異帶來的消極後果(如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知識);
  • 培養每個人都有責任克服社會性別不平等的觀念(態度);
  • 展示在家庭、學校和社區的人際關係中促進社會性別平等的方法(技能) [37] 
要點:社會性別刻板印象會導致偏見和不平等
學習者將能夠:
  • 定義與社會性別有關的刻板印象和偏見(知識);
  • 認識到社會性別刻板印象和社會性別期待會對人們的生活方式造成很大的積極和消極影響(知識);
  • 認同由社會性別產生的差異可能導致剝削或不平等對待,尤其是當人們的行為不符合預期的規範時(態度);
  • 敢於質疑社會性別角色的公平與否,並展示如何挑戰不公正和有害的行徑(技能) [37] 
學習目標(12~15歲)
要點:社會性別刻板印象和偏見影響了男性、女性以及具有不同性傾向和社會性別身份的人被對待的方式,也影響了他們所能做出的選擇
學習者將能夠:
  • 回憶社會規範如何影響社會對於男性、女性以及具有不同性傾向和社會性別身份者進行描述的方式(知識);
  • 舉例説明社會性別偏見的各種形式(知識);
  • 認同平等對待所有人的重要性(態度);
  • 認識到對不符合社會性別規範者持有偏見會損害他們做出選擇的能力,包括關於健康的選擇(知識);
  • 展示如何在對待他人時不持有社會性別偏見(技能);
  • 反思自己的價值觀如何影響自身的觀念和社會性別偏見(技能)。
要點:社會性別平等可以促進與性行為和人生規劃有關的平等決策
學習者將能夠:
  • 描述性關係中的社會性別平等具有哪些特徵(知識);
  • 列出社會性別角色如何影響與性行為、避孕措施使用和人生規劃有關的決定(知識);
  • 分析更加公平的社會性別角色如何促進健康的性關係(知識);
  • 堅信社會性別平等是健康性關係的一部分(態度);
  • 建立基於社會性別平等的關係(技能) [37] 
學習目標(15~18歲以上)
要點:社會性別不平等、社會規範和權力差異會影響性行為,並可能增加性脅迫、性虐待和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的風險
學習者將能夠:
  • 説出社會性別不平等和權力差異如何影響性行為,以及性脅迫、性虐待和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的風險(知識);
  • 認同社會性別不平等和權力差異會影響性行為,並影響人們做出安全選擇和採取安全行為的能力,例如使用安全套、獲取性與生殖健康服務等(態度);
  • 但自己或他人遭受性脅迫、性虐待,或社會性別暴力是,主動尋求支持或幫助他人尋求支持(技能) [37] 
主題3: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
學習目標(5~8歲)
要點:瞭解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和尋求幫助的途徑非常重要
學習者將能夠:
  • 定義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並認識到它在許多場所都可能發生(如學校、家庭或公共場所)(知識);
  • 瞭解社會性別觀念和社會性別刻板印象會影響我們對待他人的方式,包括歧視和暴力(知識);
  • 認同所有形式的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都是錯誤的(態度)
  • 如果自己或認識的人正在經歷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包括在學校內或學校周邊發生的暴力,描述在這種情況下該如何找到一個值得信賴的成年人並向其訴説該遭遇(技能) [37] 
學習目標(9~12歲)
要點:所有形式的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都是錯誤的,是對人權的侵犯
學習者將能夠:
  • 舉例説明什麼是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例如:欺凌、性騷擾、情感暴力、家庭暴力、強姦、女性生殖器損毀/切割、童婚、早婚和強迫婚姻、恐同暴力),並説出社會性別暴力可能發生的場所,包括學校、家庭、公共場所或網絡(知識)
  • 認同所有形式的性暴力都是對人權的侵犯(態度);
  • 如自己或認識的人正在經歷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或擔心可能會遭遇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展示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識別值得信賴的成年人並向其訴説相關經歷(技能) [37] 
要點:社會性別刻板印象可能是暴力和歧視的根源
學習者將能夠:
  • 解釋社會性別刻板印象如何導致欺凌、歧視、虐待和性暴力(知識);
  • 解釋性虐待和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是源於權利和支配慾望的犯罪,並非由於一個人沒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性慾旺(知識);
  • 認識到社會性別不平等和社會性別角色刻板印象會導致性暴力(態度);
  • 展示如何主張社會性別平等、反抗社會性別歧視或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技能) [37] 
學習目標(12~15歲)
要點:任何形式的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都是對人權的侵犯,無論施暴者是成年人、青少年還是權威人士
學習者將能夠:
瞭解性虐待和社會性別暴力,包括來自性伴侶的暴力和強姦都是源於權力和支配的犯罪,並非由於性慾控制能力低下(知識);
  • 為發現和減少社會性別暴力制定具體策略(知識);
  • 認識到暴力行為的旁觀者和目擊者可以採取安全措施干預暴力行為,並且也可能受到暴力的影響(知識);
  • 認識到社會性別暴力永遠是錯誤的,且施暴者可以是成年人、當權者或青少年(態度);
  • 展示如何與預防社會性別暴力和提供社會性別暴力受害者支持的可信賴的成年人和服務機構取得聯繫(技能) [37] 
學習目標(15~18歲以上)
要點:親密伴侶之間的暴力是有害的,如遇到這種暴力可以尋求相應的幫助
學習者將能夠:
  • 認識到親密伴侶之間的暴力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形式(例如在心理層面、身體層面、性層面)(知識);
  • 認識到親密伴侶之間的暴力是錯誤的,並且可以擺脱這種虐待關係(態度);
  • 展示在自己經歷此類暴力時如何向一個值得信賴的成年人尋求支持(技能) [37] 
要點:每個人都有責任倡導社會性別平等,並公開反對侵犯人權的行為,包括性虐待、有害行徑和其他形式的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
學習者將能夠:
  • 分析在倡導促進社會性別平等和減少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方面的一些成功案例(知識);
  • 意識到在公共和私人空間,包括在網絡上公開反對侵犯人權和社會性別不平等的重要性(態度);
  • 倡導社會性別平等,消除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技能) [37] 

性別偏見如何從教育的角度對待性別偏見

性別偏見家庭

家長可以為孩子提供一些非傳統性別角色的書籍和電影,如關於女性政治家、運動員和科學家的書籍電影,關於男性教師、舞者等的書籍電影。家長還可以鼓勵孩子嘗試各種類型的課外活動。家長應教導孩子識別學校中、電視上或購物時出現的性別偏見。家長還應注意為孩子挑選相對中性的玩具,以鼓勵孩子去探索自身潛能;鼓勵孩子去參加各種運動,不受限於性別刻板印象中男、女孩適合的運動,如支持女孩去踢足球、打籃球,支持男孩學習跳舞等 [38] 

性別偏見學校

教育部門應將平等包容的多元性別觀念納入所有教師的崗前和在職培訓課程、學校管理培訓以及在校課程;支持更多女孩學習理工科課程、從事相關職業;支持更多男孩參與幼兒教育和保育等相關工作 [39] 

性別偏見媒體

聯合國《媒體性別敏感指標》指出,媒體為人們的信息、觀念和意見的一個主要來源,媒體能夠宣傳、保持或者改良人們的性別偏見 [40] 
因此,媒體在消除性別偏見過程中應發揮關鍵作用。媒介組織內部應保證決策層的性別平衡,為媒介工作者提供性別平等的工作環境。媒介組織應對新聞時事、商業廣告信息進行監測,並進行性別分析,避免使用具有性別偏見意味的圖片、語言(如女漢子、娘娘腔)等。媒介組織應積極報道相關問題,提高社會公眾的性別平等意識,比如報道針對女性的性別暴力事件 [33] 

性別偏見相關政策制定

去性別偏見相關政策要涵蓋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媒體、學校課程和職業指導、勞動市場等 [41]  。法律、政策和法規應提高對婦女的保護程度,積極解決家庭暴力、性騷擾、同工不同酬等問題,要求僱主提供更加平等的工作環境等 [34]  。政府機構還應設立去性別刻板印象的宣傳教育項目,並投入專項資金 [34] 

性別偏見全面性教育中性別偏見相關的常見疑問

常見疑問1:男女生理本就有差異,我説男性更理性、女性更感性不算性別偏見吧?
答:雖然男女性有生理差異,但這個觀點並非科學觀點,仍屬於性別偏見。
首先,現有科學研究顯示,男女間的相似多於差異。例如,特定激素與特定行為之間並不存在一對一的關係。以睾丸激素為例:這種激素往往被視為出現攻擊性行為的前兆,但它也可以引起親社會行為和關懷。另外,激素的變化不僅取決於性別,還取決於重要的生活事件和情境體驗。以男性和女性催產素水平變化為例:在第一個孩子出生6個月後,男性和女性的催產素水平出現同樣的增加,這有助於人們適應新環境下的關愛需求。此外,沒有證據表明男性和女性的大腦構造有明顯差異。研究人員掃描1400多個人類大腦後,發現男性和女性大腦中組織(灰質、皮層)的性質、體積或腦區間的連接並無明顯不同。而且,上述研究普遍觀察到,女性個體之間、男性個體之間的差異要大於女性羣體和男性羣體之間的差異 [42]  。綜上所述,以男女生理差異判定某一性別或個體更感性或更理性的觀點,本身就是一種悖論,是性別刻板印象的一部分。
其次,此類話題的延伸在新聞輿論中並不止步於男女理性和感性的討論,而往往是發散向“男性的理性是一種優勢和能力,女性的感性是一種劣勢或缺點。”這樣的評論顯然屬於不切實際的負面概括性論斷。因此,應避免宣傳這一悖論和帶有偏見性的觀點。
常見疑問2:性別偏見只會影響女性吧?好像現在只有對女性的性別偏見比較惡劣。
答:不是。任何性別羣體都可能成為遭受偏見的對象,性別偏見的負面影響也會隨之而來。男性在教師、護士、全職爸爸等崗位上也會遇到性別偏見引起的歧視,例如被質疑不夠細緻,或不如女性具有親和力,使遭受偏見者喪失信心甚至失去工作 [14]  。間性人和其他性別者也面臨着“身體不佳”或“性格古怪”等帶有性別偏見色彩的質疑。

性別偏見全面性教育中如何進行相關內容的教育

與性別偏見相關的性別平等是全面性教育的重要教學內容,在幼兒園階段主要教育幼兒接納差異、尊重他人、消除歧視。中小學生則更多地在教育中瞭解性別與性別平等的概念與意義。

性別偏見幼兒園性教育中相關內容的教育

根據《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給出的學習目標,幼兒階段關於性別偏見的性教育主要集中在接納差異、尊重他人和消除歧視上 [37]  。北京師範大學劉文利教授主編的《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全9冊)中,《奇妙的感覺》《多彩的幸福》《歡樂的六一》三冊中都涉及性別平等相關的教育內容 [43] 
《奇妙的感覺》一冊主要教會幼兒識別不同的感覺,區分舒服的感覺和不舒服的感覺,讓幼兒認識到自己的身體有不同的感覺是正常的,我們要珍視不同的感覺 [43]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插圖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插圖 [43]
《多彩的幸福》一冊講述了四個不同家庭的生活,讓幼兒理解每個人都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打扮、生活。比如繪本中的Max姐雖然是女性,但也可以選擇留短髮或者穿裙子。通過繪本內容,讓幼兒理解不同性別、年齡、職業的人都能擁有幸福的人生且都能為社會做出貢獻,從而引導幼兒認識差異、尊重人與人的不同、對自己的人生抱有信心 [43]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插圖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插圖 [43]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插圖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插圖 [43]
《歡樂的六一》一冊主要幫助幼兒意識到不同性別都有追求自己喜歡的事物的權利,比如女孩也可以喜歡飛機,男孩也可以穿粉色的衣服等。旨在培養幼兒打破性別刻板印象、接納自己感受的意識 [43]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插圖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插圖 [43]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插圖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插圖 [43]

性別偏見小學性教育中相關內容的教育

小學的性教育不再單純侷限於廣義上的尊重差異,而是進一步認識講解有關社會性別的內容。
五年級上冊讀本“家庭與朋友”單元“消除歧視”主題中,性別歧視和地域、年齡、健康狀況歧視一起被列為生活中常見的歧視現象。通過以上內容的學習,兒童能認識到自己和他人的社會性別歧視可能對他人造成傷害,從而批判性地評估自己的偏見程度並調整自己的行為。在自己遇到歧視事件時,也能更從容地應對。

性別偏見初中性教育中相關內容的教育

初中階段的性教育在小學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社會性別平等對於個人發展和社會和諧的重要性。在瞭解社會性別具體含義的基礎上,初中生將認識到對社會性別刻板印象和偏見影響了具有不同社會性別身份的人被對待的方式,也影響了他們所能做出的選擇。同時,初中學生也會學習社會性別平等可以促進與性行為和人生規劃有關的平等決策。在掌握這些知識、態度和技能之後,初中生將有能力欣賞自己包括跨性別在內的社會性別身份,尊重他人的社會性別,並反思自己的價值觀如何影響自身觀念和偏見 [44] 

性別偏見典型案例

性別偏見 聯合國:智能設備內置女聲會加深性別偏見

隨着人工智能、語音識別技術的升級,蘋果的Siri、亞馬遜的Alexa等擬人化智能語音服務已不是新鮮事。不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近的一份報告認為,智能設備提前內置女聲會加深性別偏見。
據英國《衞報》22日報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報告指出:“大多數智能語音設備都使用女聲,只需‘嘿’一聲就能獲得迴應,這讓人覺得女性就應該更討喜、更温順、更願意幫忙。”報告還批評説,主人讓幹什麼,智能設備就得幹什麼,而且不管主人用什麼樣的語氣都得服從,“這進一步固化女性必須服從、可以接受惡劣對待的性別角色”。
至於智能設備愛用女聲的原因,報告分析認為,是開發企業大多數工程師都是男性。一家開發智能設備的企業統計的數據顯示,主人跟智能設備交流用語中至少5%都是“赤裸裸的性挑逗”,實際涉及性暗示的內容比例可能更高,因為目前人工智能還無法完全解讀語言中的微妙含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負責性別平等事務的官員克拉特表示:“全世界應進一步關注性別問題對人工智能技術的影響,特別應關注到底哪些人在給人工智能技術製造性別問題影響。”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建議,智能設備的語音服務不能默認為女性。在智能設備與主人互動過程中,應通過編程技術讓語音助理對涉及性別歧視的侮辱性語言做出適當迴應,不應鼓勵這種歧視。該報告認為,在與人互動一開始的時候,智能設備就應明確提出自己不是人類。
其實,智能設備廣泛採用女聲的現象很早就被注意到了,甚至早在人工智能時代之前,電話銀行、自助服務語音系統等也都採用女聲。彭博社此前曾專門就此採訪過許多企業高管,他們都表示,此前的研究顯示,不管用户本人是男是女,都更喜歡跟女聲溝通。
不過彭博社援引一家叫“神經信息”的機構的研究指出,雖然男女用户都喜歡跟女聲溝通,但其實用男聲向用户播報信息,會給用户留下更深刻清晰的印象。所以説,企業在智能設備的語音和性別定位問題上還真要再好好研究研究 [45] 

性別偏見相關節日

性別偏見國際婦女節

聯合國於1975年3月8日首次正式舉行了國際婦女節慶祝活動。2年後,1977年12月,大會通過決議,宣佈設立關於婦女權利與國際和平的聯合國日,各會員國根據自身歷史和民族傳統確定具體慶祝日期。
國際婦女節最早出現在20世紀之初的北美和歐洲勞工運動。第一個全國性婦女節慶典出現在1909年2月28日的美國,美國社會黨在當日紀念1908年的紐約製衣工人大罷工,女性在這次罷工中抗議惡劣的工作條件。 1917年,俄羅斯婦女選擇在2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公曆3月8日)抗議和罷工,她們的口號是“麪包與和平”。運動最終為俄羅斯女性爭取到了選舉權。
國際婦女節是慶祝在實現兩性平等和賦予婦女權利方面取得進展的盛事,是批判性地反思這些成就並努力在全世界實現更充分的兩性平等的機會,也是認可婦女的非凡作為,並團結一致促進全世界兩性平等的日子 [46] 

性別偏見相關影片

性別偏見82年生的金智英(2019)

影片信息
導演: 金度英
編劇: 劉英雅 / 金度英 / 趙南柱
主演: 鄭有美 / 孔侑 / 金美京 / 孔敏晶 / 樸成妍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韓國
語言: 韓語
上映日期: 2019-11-07(中國香港) / 2019-10-23(韓國)
片長: 118分鐘
又名: 82年生金智英 /82年的金智英 / Kim Ji-young, Born 1982 [47] 
《82年的金智英》海報 《82年的金智英》海報 [47]
劇情簡介
表面看來,金智英(鄭有美飾)是一個生活在幸福之中的家庭主婦,有一個收入不菲又温柔體貼的丈夫鄭大賢(孔侑飾)和一個非常可愛的女兒,在波瀾不驚的日子裏享受着每一天的平淡和安穩。
實際上,金智英的內心早就如同地震一般的產生了天崩地裂的動搖,在她的身上揹負着無比沉重的枷鎖。婆婆面前,她要扮演逆來順受的好兒媳。丈夫面前,她又是無條件支持他的賢妻。面對女兒,金智英必須隱藏起脆弱,做她無堅不摧的母親。那麼,真正的金智英究竟在哪兒呢?長久的壓抑和掙扎中,金智英患上了心理疾病,鄭大賢決定和妻子一起接受心理諮詢,共同面對命運設置給他們的難題 [47] 
教育意義
《82年生的金智英》從三重角度呈現了現代亞洲女性的性別困境與導致女性困境的時代病徵。第一重困境源於家庭。傳統東方式的家庭構成要求女性為男性的成功犧牲自我理想,不平等民俗的籠罩使得大部分人毫無招架之力; 第二重源於工作。企業、行業與國家在保護女性工作權利不受侵害方面做得不完善,造成了片中金智英與其女同事們的苦惱; 第三重源於社會。人文關懷的缺失導致人們對弱者採取不適當做法,導致女性遭遇各種麻煩甚至危險 [48]  。這三重困境都與來自個人、家庭與社會對於男性和女性的性別偏見有關。
參考資料
  • 1.    黃政傑、張嘉育. 消除性別偏見的課程與教學[J]. 兩性平等教育季,1998(3):25-38.
  • 2.    邱齡嬅. 現行高文教科書的性別偏見研究[D].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高雄市,2004.
  • 3.    Lewis M. Killian. The Nature of Prejudice. Gordon W. Allport[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61, no. 3 (Nov., 1955): 267-268.
  • 4.    黃淑玲. 《性別向度與台灣社會(二版)》[M].巨流出版社.2012.
  • 5.    李茜,盧志鴻,王燕斐.漢英諺語中性別偏見的對比研究(英文)[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4(01):21-24.
  • 6.    江雪微. 人教版高中語文教科書中的性別偏見問題探析[D].東北師範大學,2013.
  • 7.    劉峯.體育新聞報道中性別偏見研究[J].中國報業,2016(24):47-48.
  • 8.    蘇嘉敏. 組織性別偏見對女性管理者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D].電子科技大學,2018.
  • 9.    李東.缺失與背離:當代影視文化“性別偏見”現象批判[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42(01):135-140.
  •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Z/OL]. (2020-10-18) [2020-11-01]. http://www.gov.cn/xinwen/2020-10/18/content_5552113.htm.
  • 11.    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 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M]. 北京: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2018:51.
  • 12.    俞國良.社會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 13.    李思. 反性別歧視的法理分析[D].中共中央黨校,2016.
  • 14.    Spence, J. T., Helmreich, R. Who likes competent women? Competence,sex-role congruence of interests, and subjects' attitude stoward women asdeterminants of interpersonal attraction[J].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Psychology, 1972, 2(3), 197–213.
  • 15.    Swim, J. K., Aikin, K. J., Hall, W. S., & Hunter, B. A.. Sexismandracism: Old-fashioned and modern prejudice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Social Psychology, 1995, 68(2), 199–214.
  • 16.    McHugh, M. C., & Frieze, I. H. The measurement ofgender-roleattitudes: A review and commentary[J]. Psychology of WomenQuarterly,1997,21(1), 1–16.
  • 17.    Glick, P. &Fiske, S. T. The ambivalent sexism inventory: Differentiating hostile andbenevolent sexism[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Social Psychology, 1996.70(3),491–512.
  • 18.    Rudman, L. A., & Glick, P.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gender:Howpower and intimacy shape gender relations[J]. New York: Guilford Press.2010
  • 19.    魏海童. 社交媒體中的性別刻板印象批判[J].東南傳播,2016(09):54-56.
  • 20.    李芷嫺.失語的中國男性:隱性性別偏見的建構與反思[J].新聞論壇,2019(03):86-89.
  • 21.    葉華,吳曉剛.生育率下降與中國男女教育的平等化趨勢[J].社會學研究,2011,26(05):153-177+245.
  • 22.    李春玲,李實.市場競爭還是性別歧視——收入性別差異擴大趨勢及其原因解釋[J].社會學研究,2008(02):94-117+244.
  • 23.    Kelleher I, Harley M, lynch , et al.Associations between childhoodtrauma, bullying and psychotic symptoms among a school-based adolescentsample[J]. Br J Psychiatry,2008,193(5):378-382.
  • 24.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 中華女子學院. 跨性別者性別認同的法律承認:對中國與跨性別相關法律和政策的評估報告[R].北京:聯合國開發計劃署, 2018.
  • 25.    中國發展簡報. 中國在聯合國就多元性別再表態. [N/OL]. 2018-06-29[2020-08-05]. http://www.chinadevelopmentbrief.org.cn/news-21512.html.
  • 26.    中華人民共和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團. 中國代表團在人權理事會第44屆會議與防止基於性取向和性別認同的暴力和歧視問題獨立專家互動對話時的發言.[EB/OL]. 2020-07-08[2020-08-05].http://www.china-un.ch/chn/dbtyw/rq1/hfs_1/t1798734.htm.
  • 27.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2018修正)[M]. 北京: 中國法制出版社, 2018.
  • 28.    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勞動法[Z/OL]. (2019-01-07) [2020-07-11]. http://www.npc.gov.cn/npc/c30834/201901/ffad2d4ae4da4585a041abf66e74753c.shtml.
  • 29.    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Z/OL]. [2020-07-11]. http://www.npc.gov.cn/wxzl/gongbao/2015-07/03/content_1942851.htm.
  • 30.    國務院.中國婦女發展綱要[Z/OL]. [2020-09-03].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1/content_1927200.htm
  • 3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Z/OL]. [2020-07-11]. http://www.moe.gov.cn/s78/A02/zfs__left/s5911/moe_619/201512/t20151228_226193.html.
  • 32.    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Z/OL]. (2019-01-07) [2020-07-11]. http://www.npc.gov.cn/npc/c30834/201901/21b0be5b97e54c5088bff17903853a0d.shtml.
  • 33.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Z/OL]. (2020-10-18) [2020-11-01].http://www.gov.cn/xinwen/2020-10/18/content_5552113.htm.
  • 34.    國務院.中國兒童發展綱要[Z/OL]. [2020-09-03].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1/content_1927200.htm
  • 3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Z]. 2008-12-01.
  • 36.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Z]. 2012-12-07.
  • 37.    UNESCO, UNAIDS, UNFPA, UN Women and WHO. 《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中文版 [M]. UNESCO 2018.
  • 38.    鍾孟玲;盧俊宏.性別刻板印象與運動行為探討[J].彰化師大體育學報, 2012, 109-119.
  • 39.    The Council of Europe. COMBATING GENDER STEREOTYPES IN AND THROUGHEDUCATION[R]. Helsinki: the Council of Europe, 2014.
  • 40.    UNESCO. 《媒體性別敏感指標:衡量媒體運行和媒體內容性別敏感的指標框架》中文版 [M]. UNESCO, 2012.
  • 41.    Programme of exchange of good practices on gender equality. Goodpractices and lessons learned from Germany[R]. The Council of Europe, 2014.
  • 42.    Naomi Ellemers. Gender Stereotypes[J].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18, 69:1, 275-298.
  • 43.    劉文利.《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全9冊).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
  • 44.    劉文利主編. 珍愛生命——初中生性健康教育讀本(全6冊)[M]. 未出版.
  • 45.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智能設備內置女聲會加深性別偏見  .鳳凰網.2019-05-23[引用日期2021-03-20]
  • 46.    國際婦女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20-07-12[引用日期2021-03-20]
  • 47.    豆瓣. 82年生的金智英[EB/OL]. 2020-08-06[2020-08-06].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0327842/
  • 48.    陳琳. 從82年生的金智英看時代病徵與女性性別困境 [J]. 電影文學, 2020 (748): 134-13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