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德日進

鎖定
皮埃爾·泰亞爾·德·夏爾丹(法語: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 [pjɛʁ tejaʁ də ʃaʁdɛ̃],1881年5月1日-1955年4月10日),漢名德日進,生於法國法國多姆山省法語:Puy-de-Dôme),哲學家,神學家,古生物學家,天主教耶穌會神父。德日進在中國工作多年,是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中文名
德日進
外文名
Teilhard de Chardin,Pierre
國    籍
法國
出生日期
1881年
逝世日期
1955年
職    業
耶穌會士
主要成就
中國地層、古生物、區域地質研究中
出生地
法國法國多姆山省
信    仰
天主教
代表作品
《人的現象》《人的未來》《神的氛圍》

德日進人物生平

德日進生於一個信仰天主教的家庭。其家族在路易十八時代獲得貴族稱號。其父是奧弗涅地區的一位地主,家中有11個子女,德日進排行第四。
1892年,就讀於耶穌會經營的蒙格雷聖母中學,1896 年獲業士學位,次年又獲哲學業士學位,1898年再獲數學業士學位,1899年加入耶穌會成為修士。1902年開始在法國西部的聖路易學院,學習三年經院哲學。1905年被派任到埃及開羅聖家中學擔任化學和物理實習教師。1908年又到英國進修四年神學。1911年晉鐸為神父。1912年,遇到了巴黎博物館古生物學教授瑪瑟蘭·蒲勒(法語:Marcellin·Boule),受到他的影響,德日進開始對古生物學產生興趣。1915年1月20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日進被徵招入伍,因此被迫停止考古研究。1919年離開軍隊回到修院,自此開始致力於古生物學的研究。
1922年,獲得巴黎大學地質學博士學位,同時在巴黎的天主教學院擔任地質學教授。
1923年,為協助另一位耶穌會教士桑志華,建立古生物博物館的工作,德日進到達中國。在這次旅行中,他到達蒙古及中國西北各省進行地質考察,在這次旅行中,他的書信被集結為《航海之信》(Lettres des Voyage)。根據這次的考察結果,他寫成了《世界祭壇上的彌撒》(La Messse sur le Monde)。
但因為對於原罪的見解與教會不同,同時他支持進化論的態度也不被其上級接受,在這次旅行結束,返回巴黎之後,德日進就被教會禁止授課。1926年,德日進再度啓程至中國北京,此後長期居留在中國。德日進在中國參與地質學與古生物學研究,在北京人的發現與研究上,扮演了重要地位。
1938年,完成《人的現象》,但此書被教會禁止出版。
1946年,獲准返回法國巴黎。1947年,因心臟病至法國鄉下養病,在同意不發表其哲學見解的約定下,教會同意讓他重返法國的學術工作。
1948年,受邀訪問美國。獲得美國基金會的資助,兩次前往南非,研究新被挖掘出的南方猿。
1950年,他修改《人的現象》一書,改名《人的動物羣》(Le Groufe Zoologigue Humain),重新向教會申請許可,希望能出版,但仍被拒絕。同年,當選法蘭西研究院院士。
為獲得更大的研究自由,並躲避教會中的壓力,1951年,德日進移居美國紐約,從事考古人類學研究。
1955年,德日進在紐約病逝。友人整理其遺稿,並加以出版。

德日進著作

他的所有著作已收入《德日進全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人的現象》、《人的未來》和《神的氛圍》等。
De Chardin,Pierre Teilhard: Teilhard de Chardin en Chine: Correspondance inedite,1923—1940 (Edisud,1Vol. )
德日進在中國:未出版的書信集,1923—1940(法文)

德日進主要論述

《人的現象》是根據科學的進化論來立論的。它突破各門學科之間的界限,統攝精神與物質、智慧與肉體的關係,把宇宙的一切演變過程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加以研討。從宇宙的基本物質開始,經過複雜的演變過程,到生命和思想的出現,德日進全給予有機的綜合。全書共分四部分:第一篇——生命出現之前:第二篇——生命;第三篇——思想;第四篇--生存之道。(34-35頁)
⑴“物之裏”、“物之表” 和“結構複雜性與意識定律”。德日進從分析地質和古生物資料中斷定,宇宙是一部進化的歷史,進化貫串宇宙發展的全過程。他指出,進化使物質的結構越來越複雜。然而如果只注意物質外表結構的複雜化,而無視物質裏面還有一種內在的力量,必然會得出宇宙最終格毀滅的結論。例如有人根據能量守恆定律的推斷,任何物理化學的變化不會產生新的能量,而能量在變化成熱時卻又部分地在消失,所以宇宙中可用的能量在微粒組合過程中是在不斷消失的。再根據熵的定律.一切組合最終趨於瓦解,所以宇宙將會毀滅是必然的趨勢。而人們深入觀察宇宙的進化現象時卻會發現,儘管物質在越變越複雜時,宇宙中可用的能量在微粒組合過程中有所消失。可是由於物質裏面內在的力量使物體獲得了新的能量。物質除了可以測量的表面外,還有一個甚為隱秘的“內在天地”,在這內在天地裏簡直藏有無窮的力量。(想一下耗散結構理論)德日進隨即提出了他的—對新術語:“物之裏”(Dedans des choses)和“物之表”(Dehors des choses)。
德日進提出,物質從外表看來是靜止的,其實裏面卻藴含着動力。例如生物有其生命力,人有意識能力。即使在有生命之前,也不無生命,在有意識之前,也不無意識,只是不到一定程度,不為人們所發現而已。好比物體必須接近光速時,人們才覺察其質量的變化,它的温度必須高達五百攝氏度時,人們才覺察其放射性。同樣,物體在未達到100萬或50萬原子的複雜結構時,看來是沒有生命的,其實,它已藴含着生命的種子。總之,在生命出現之前,必然有“生命的種子”(Previe),在意識未出現之前,必然有“意識的微粒”(Grans de conscience).只是由於濃度不夠,不為人們所覺察。正是由於“物之裏”的作用,物體結構的複雜化不會受到能量消失的影響,相反。由於它,才促進進化,保障更新的複雜結構的出現。或者説,“物之裏”這東西如生命力或意識能力越強盛,結構也越複雜;反之亦然。所以,在任何進化過程中,結構的複雜化同意識的增強是互相聯繫的,而且是成正比的。簡言之,結構的複雜性與意識是並進的。由此,德日近得出結論説,在進化過程個有一條重要的規律.即“結構複雜性與意識定律”(Loi de complexite conscience)。
⑵“切線能”和“軸心能”。為了闡明“物之裏”與“物之表”以及“結構的複雜性”與“意識”之間的關係,德日進又提出“切線能” (Energie tangentielle)和“軸心能”(Enrgie radiale)兩個新概念加以解釋。
所謂“切線能”,相當於一般科學上所指的能量,故有人譯作“物質能”。所謂“軸心能”,德日進自認要給予科學界説實在不太容易。有人譯作“心靈能”。德日進指的是精神力量,所以對照“物質能”,亦可譯為“精神能”。“切線能”即“物質能”起排列組合的作用,把同類的物體如原子和原子、細胞同細胞等組合在一起,建立純粹的外在聯繫,使物體增多或擴大。“軸心能”即“精神能”則具有向深度和高度發展的功能,它指導物體向更高的層次發展,使物體本身越來越複雜,而出現生命或意識,如它使物體從量到質的飛躍、無機體變為有機體、人類意識的出現和增強,等等。
德日進還説,這兩種能是各自獨立的,但互相之間的影響是極其深刻的;它們彼此之間有某種關係,但又不是直接的。顯然物質能和精神能之轉變不是直接的轉變,物質的增加不一定使精神成正比地增加,但它們之間具有不可否認的關係。“切線能”即“物質能”雖然主管物體外部結構,但物體的組織結構會增進“軸心能”即“精神能”;而“軸心能”雖然屬於物體內部的指導性力量,但也能作用於“切線能”。特別物體意識形成之後,即物質發生質變、跨過了思想這—臨界點之後,“軸心能”起全面的主導作用,引導整體向更高層次進化。所以,“切線能”和“軸心能”是相互依存的,有時是相輔相成的,有時則互為因果的。在意識形成之前,即在宇宙和生物的生成階段,“物質是精神的模型”、“物質能”起主導作用;在意識形成之後,“精神居臨物質之上”,“精神能”起主導作用。任何時候,二者都缺一不可。由於它們,才出現進化現象。最初,由於它們,宇宙得以形成;爾後,依然由於它們,出現生命、思想等。總之,由於它們,宇宙包括人類才得以不斷進化,並向着越來越高的層次邁進,一直到精神化,使宇畝和人類達到最終的完滿境界。
⑶“先行的東西”與“後繼的東西”。德日進以其地質學和古生物學的知識一再肯定,宇宙是以物質為基礎的,宇宙間生命的出現,是由於物質內部包含着生命的種子,只是在生命出現之前,其色彩不夠濃厚,不易為人們所覺察。事實上,生命之前已有生命的蛛絲馬跡,因為如果物質早先沒有原始的內涵,真的生命怎能浮現呢?人們大概無法肯定,曾有一個時期是絕對無生命約。既然有生命存在,那末追到最初,必然有所潛在。因而,如果沒有生命的種子,就不可能出現生命。由於存在着生命的種子,一旦達到一定的條件,就突變而出現生命。
必然存在着“先行的東西”,然後才會出現“後繼的東西”,“先行的東西”與“後繼的東西”存在着內在的聯繫。臨界點前後,“先行的東西”與“後繼的東西”有極大的區別,但它們本身具有內在的聯繫。
⑷宇宙進化史。在德日進的宇宙整個的進化過程理論中,物質與精神的對立、質與量的鴻溝、無機物與有機物的界線,是完全不存在的。
宇宙的歷史就是—部進化的歷史。進化本身並不是盲目的,而是一種不可逆的向上運動。“沒有正向演化,生命只能得到擴展;由於正向演化(orthogenic原譯為:直向),生命就有了不可戰勝的昇華運動”。不過,他不贊成達爾文等生物學家的進化論觀點,只承認外部刺激是宇宙進化和生命發展的動力;他不反對外部影響的作用,但認為物體的內在動力才是物體直向演化的主要動力。宇宙一直是依靠自己的內在力量而逐漸進化的,結構複雜性與意識並進的規律就是直向演化的有力證據。
在結構越來越複雜而意識越來越增強的進化過程中,每一次進化,即每一次出現新的現象,必然經過這樣三個階段:第一是擴散(Divergence),第二是收斂(convergence),第三是表現(Emergence)。所謂擴散,指任何事物都具有不可壓制的發展自己的傾向,使自己增加,如原子的增多,生物的繁殖,人口的增長。所謂收斂,指事物繁殖增加後產生一種綜合或統—的集中條理的傾向,人口的控制和集中等。所謂表現,即事物經過收斂後出現一個新的狀態、新的層次,如原子組合而成的新分子,細胞變成有生命的生物,人類組成社會等”。對於這種進化三階段的論述,個別學者曾把它同黑倍爾的辯證法相類比,但更多的學者認為,德日進的進化三階段理論是獨特的,毋寧稱之為“德日進的自然辯證法三階段論”。德日進認為,宇宙的每一次進化無不經過這三個階段。事物每經一次擴散和收斂,就出現一個更復雜、更高級納新層次:如此不斷髮展,逐漸出現細胞、生命、植物、動物,最後—直到出現人類和思想。進化進程中的第一個完整現象是宇宙生成,這時候宇宙具備物質和精神這兩種基本素材,物質表現為占主導地位。隨着物質的不斷運動,逐漸出現進化的基本規律,如“結構複雜性與意識定律”。儘管進化是極其緩慢的,但一直在演變,一直在向複雜的結構和意識方向邁進。繼第一個現象的第二個現象,就是生物生成。在這時期,由於結構的複雜化和意識的增強,水平明顯提高,生命便出現了。從而,物質和精神成為相輔相成的相互依存關係。生命的出現是宇宙進化史上第一個關鍵性的轉折點。接下來第三個現象是人類生成,即人及其思想的出現。這時候,生命起了本質的變化,進化達到了嶄新的、自覺的階段。人成為宇宙進化的主人。根據大量的考古資料分析得知,腦是動物意識的標誌,哺乳類動物意識的深化同腦的進化是相聯繫的,具體地説,它們的發展是成正比的,這就意味着腦的進化使生物界達到又一個轉折點,也就是説,腦化現象是生物進入另一個新狀態的有力證明。顯然,當人們回顧生物界時,不難發現,大自然正在給哺乳類動物特別是靈長類動物建造強有力的腦的區域,於是人類誕生了,思想出現了。正因為人有思想,人要觀察宇宙,宇宙的一切因而也開始明朗化了。正因為人及其思想的出現,還意味着意識跨過了反思這一門檻,因為人不僅有思想來思考宇宙,而且還意識到自己在思考。由於這反思,人與動物有了實質性的區別,人的現象“不僅僅是程度上的差異,而且是存在狀態上的改變”。總之,人和思想的出現,“就是一個新天地的產生。
不過,德日進承認,大概誰也無法知道思想最初究竟是怎樣出現的。真想弄明白,不妨想象小孩在成長過程中,理智是怎樣達到覺醒的,這個例子就夠了。可見,在轉折點的前後,狀態是不一樣的。然而,誰也指不出其中間的過渡點,這是從零到全的突變,從不能思想,變成能夠思想。它彷彿一個門檻,只要邁一步.就能夠“跨過”,那“跨過”的過程,科學無可奉告。不過,一過這門檻,人們就會發現這是一個全新的天地。(54頁)
在闡述思想和生命的出現時,德日進特地強調,物質和精神一開始就具有內在的聯繫,否定了把物質和精神割裂開來或彼此對立的觀點。物質的演變,促使物質內涵的精神具體呈現。反過來,精神的出現,同樣也影響着物質的發展。物質和精神都是宇宙進化中的自然現象。用德日進本人的術語來説,物質無非是“物之表”,精神無非是“物之裏”,它們本身是同一對象的兩方面。在進化過程中,相輔相成,互為表裏。在程序上,可以説一是“先行的東西”,一是“後繼的東西”。“後繼的東西”為“先行的東西”所準備;最初,“先行的東西”起主導作用,後來,“後繼的東西”起決定作用;一旦越過“臨界點”,出現新的狀態時,例如生命出現之後,“後繼的東西”則比“先行的東西”表現得更為複雜,層次更為高級。德日進拒絕把精神之類的“後繼的東西”説成是與物質無關的東西,更不承認是由某種超自然的外在力量授予的非事物本性的特殊現象。
⑸關於人類前途。自從二次大戰以來,一種“對於存在的憂慮”普遍流行。德日進説,根據這些人的看法,人的前途似乎可能出現以下三鍾情況:一是悲觀失望,二是逃避現實,三是全面解體。
德日進認為,這證明人類面臨成功與失敗、生存與滅亡的重大快擇。德日進認為,把人類的前景描繪成,人們將越來越關心自己而越加自私,人類的處境將變得越加困難,大地將遭到嚴重破壞,面臨毀滅的危險,人的前途是令人悲觀失望的,――這種思想和言論顯然是錯誤的,因為它們與大自然的進化規律背道而馳的。宇宙既然開始了它的偉大工程,為了產生人,奇妙地克服了許多幾乎難以想象的困難,難道人們不應該同它一起冒最後一次風險,全力以赴地走到盡頭麼?説到底,最有力的保證是,這項偉大的工程本身已顯示出必然的趨勢:生命既然使人們走上思想之路,人們便不能不沿着進化的規律,進一步向前發展,走精神化之路。全人類同心同德建設大地的新精神。
德日進滿懷信心地説,前途是絕對樂觀的,理智要求我們拿出這信心。人類由於心智層的發展,業已從原先分散的狀態逐漸聚集起來,遵循大自然的進化規律,既本能地又理智地即自覺地朝向統一的方向邁進。由“個別反思”進入到“集體意識”,注意並關心整體,向着整體化(Totalisation)邁進。人類在“人化”進程中必然會進行“社會化”(socialisation)和“全球化”(P1anetisation)的活動。個人與個人之間互相聯合起來,國家與國家、種族與種族之間互相聯合起來,所有距離都消失了,全人類終於達到合而為一的大團結。世界正在進行最終的大綜合(Mega--synthese),通過這大綜合,人類進化終於達到其“最終點”(Point omega)。這“最終點”不僅是尚未存在的理想中心,而應該是真實存在的中心。由於它具有無限的吸引力,它能使心智層實踐宇宙進化最後一次飛躍,突破物質與精神的關係,揚棄物質,使人們進入到“超個人”、“超國家”、“超種族”、“超意識”和“超時空”的完全精神化境界,即人們長期以來所渴望的最完滿的神聖境界。德日進作為極其保守的天主教的一名神職人員,發表如此大膽的論斷和充滿信心的預測、確實不無驚人之處。在保守的天主教人士看來,簡直是無視上帝,褻瀆神明,違背傳統教義,宣講異端邪説了。在巨大的壓力面前,德日進依然堅持其科學探討,進行其進化論思維。

德日進中國

德日進在中國一個天主教傳教機關工作,這個機關與其説是關心宗教,不如説是關心科學。所以,德日進在中國人心目中不是以一個傳教士出名,而是以一位生物學家和考古學家著稱。
民國初期,特別是1915至1925年,北京是個新思想,政治和社會智力活躍的城市。上面提到的科學家大部分在北京從事科學研究。當時公認葛利普教授是中國科學家及外國學術團體的領導者。他的職責是為地質調查所出版科學論著,特別是《中國古生物報》。他是國立北京大學地質學教授,同時也是地質調查所古生物學方面的主要領導人。
《中國古生物報》的出版為中國首都提供了一個新學科和獲得這種知識的方法,這與中國傳統文化相比是新生事物。
《中國古生物報》由地質調查所主辦,大部分文章用歐洲語主要是英文出版,基本思想是使科學上的各種發現引起專家和大眾注意。中國教育界只有幾個單位獲益,但也應看到這刊物對其他方面的影響。它是科學資料的介紹、收集和保存方法的榜樣,有準確的説明和慎重的推論,所有這些讀者當然是很熟悉的。這期間中國年青一代掌握了一種歐洲語言,初步接受了現代科學教育,他們逐漸把這些出版物作為衡量許多學派各種研究活動的科學價值的標準,在生物學和考古學方面尤其如此。從歷史觀點看,這種發展的重要意義在於中國的傳統教育中從來沒有這種實例。但問題是怎樣將這些文章澤成漢語使對此感興趣的普通中國人容易看懂和得到所需要的資料。

德日進孟德爾獎章

英國曆史學家湯因比説:德日進“既是科學家,同時又成了精神界的巨人”。是他在中國最早發現了人類化石,是他研究鑑定並確認“北京猿人”頭蓋骨為猿人顱骨。德日進在中國生活二十餘載,是中國古脊椎動物學的奠基者和領路人。

德日進為了自由與真理而流亡

德日進是一位世界傑出的科學家和思想家,他是進化論的積極擁護者,發表過許多具有進化論觀點的論著。由於他的進化論主張,他被教廷斥為異端。德日進之所以來到中國,是因為他在自己的國家被剝奪了公開講學和發表文章的權利,於是,他作為一個流亡者開始了在中國長達23年的學術之旅。
1922年下半年,法國學者桑志華和德日進在中國河套地區進行野外考察,在今內蒙古自治區烏審旗大溝灣一帶採集到大量哺乳動物化石,在修整中發現一枚幼童左上門齒化石,這是在中國最早發現的人類化石。
1923年,德日進參加 “法國古生物考察團”,再次到中國進行實地考察,發掘舊石器時代的遺物,進行新生代地質和古生物研究。爾後在北京過冬。德日進也因此對中國產生了深厚感情。

德日進賈蘭坡最敬愛的老師

北京周口店最早的發掘是1921年由外國學者進行的。1936年11月,賈蘭坡發現了“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震驚了世界。經德日進等人研究鑑定,確認了“北京猿人”頭蓋骨為猿人顱骨,從而確認了人類發展過程中猿人階段的存在。
德日進被中國科學界看作是中國古脊椎動物學的奠基者和領路人。賈蘭坡和德日進首次見面時只有23歲,只是一個新生代研究室的練習生
賈蘭坡後來回憶説,德日進教給他許多知識,他成了德日進的一名助手。1998年,時年90歲的賈蘭坡充滿深情地説:“德日進是我最敬愛的老師。”
1940年,德日進於北京建立“大陸生物研究所”,1943年組織出版《大陸生物學》雜誌。
德日進在中國生活了二十餘載,從1923至1946年,他先後八次來到中國。在抗戰時期,他將天津北疆博物館的重要標本遷至北平,併成立地質生物研究所。與中國古生物學者和考古工作者建立了深厚友誼。

德日進從科學家到哲學家

德日進
德日進(4張)
德日進一生著述甚豐,除了《科學論文集》11卷外,還有思想性著作《德日進文集》13卷,他的作品已經被譯成世界20多種文字出版。
他的思想集中反映在宇宙觀和人類觀上,德日進認為“宇宙是一種進化”、“從無生命到出現生物”、“從生命到出現人的精神”等,是一個持續不斷的完整的“進化現象”。“進化朝着精神發展”,呈現一種“社會化”和“全球化”的發展運動。
1946年,德日進回到法國,被選為法國科學院院士,但他依然沒有公開活動和言論的自由,他又隻身到非洲等地考察,1954年他移居美國,次年4月10日在美國去世。
德日進在他的許多著作中常常用散文詩一樣的語言描述,優美而極富想像力,將深邃的思想融入審美的體驗與感覺之中。1923年,他在內蒙古沙漠裏寫出的《獻給世界的彌撒》,就是一篇熱情洋溢的讚美宇宙的詩篇,既有思想又富詩情。在一般人認為毫無生機的荒涼沙漠裏,德日進發現了奧秘,對宇宙漫長的進化和大地藴藏的生命力感慨不已。

德日進主要學説

德日進神父的學説影響深遠。他於1927年出版了《神的氛圍》,以奧秘主義的角度詮釋宇宙的意義,即「創造靈脩」。
德日進1881年生於法國。幼年在耶穌會一所寄宿學校讀書,十八歲進入耶穌會初學院。德日進受父親的影響,喜愛研究科學。他的父親經常鼓勵子女收集化石、石頭、生物作研究之用。耶穌會會士被逐出法國後,德日進在英國南部薩西克斯郡修讀神學,並於1911年晉鐸。德日進除了熱愛科學及奧秘神學外,亦對外國的文化非常向往。二十四歲時,他在開羅的聖家學院任教。在埃及的生活,讓他有機會鑽研地質學及古生物學,擴闊他對地球歷史的認識。就在開羅,展現在他面前的多樣的文化,讓他擺脱歐洲文化根的枷鎖。1938年他寫下了《人的現象》(The Phenomenon of Man),讓達爾文的學説披上靈性的新裝。德日進的觀點,為他惹上許多麻煩,因教廷的掌權者對他什為不滿,他不快地寫道 :「我對教會外在的表現形式,再沒有信心。我相信藉着它,那超聖的影響仍能觸及我,但我對教會官方自以為抱有當前實在的價值觀之指示及決定,已再無多大信心。有些人對有形的教會感到高興,但為我,我寧願以死來解脱這種束縛,在教會外尋求主。」
他在英國逗留了好幾年,便返回他的祖家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他在前線作擔架手服務傷兵,差不多做了五年。雖然身處殘酷不仁的戰爭中,德日進的靈脩使他仍感樂觀。戰後,四十二歲的他應邀前往中國內蒙古作科學探究,讓他成為專事研究中國地質的專家。在那,亦加深了他對信仰的體會。回國後,他發現他的着作令他墮入更大的麻煩中,教廷的有權勢者對他已越加不滿。
德日進的一生,都以其開放態度去了解基督福音的意義。在現代科學的光照下,他更理解信仰與進化論的關。德日進認為整個宇宙都在邁向基督。他視靈脩發展為進化過程的一部分。德日進的基督宗教觀極富包容性。基督無所不在,超越教會框框,超越文化、時空。他的思想在今天不算激進,但在半個世紀以前,卻是非常革命性的。
我在啓程往亞洲前,曾遇上德日進。他的許多着作都是在亞洲完成的,這點非常吸引我。我很想知道他的亞洲經歷有否影響他的宇宙觀,及他對生命和教會的看法。在我遇見德日進後不久,我買了一條頸飾,着一個銀牌,上面刻有代表耶穌的記號,亦有原始與終結的希臘字母,Alpha和 Omega(即宣認基督是原始,又是終結);我想其意義應更為深詳:基督是進入歷史的基督,在歷史以外,是宇宙的基督!
德日進在紐約度過他人生的最後四年。他的朋友認為他意志消沈,因為他主要的着作《人的現象》,被教會當局禁止出版。1955年4月10日(主日),他心臟病發身亡。他被安葬於紐約耶穌會初學院的墳地內。同年秋天,《人的現象》第一版終於面世。
德日進為基督宗教加入新的氛圍,就是以科學角度看信仰。他視科學為一規律及靈脩工具。他的神修觀是把耶穌的故事放進整個宇宙之中,使這故事更吸引及更具意義。
最值得注意的是德日進所想的天主,並不是傳統「高高在上」,而是走在世界之前的天主。
更值得一提的是差不多在同一時期,印度哲學家Sri Aurohindu亦同樣在研究相同的思想。可能靈脩的覺醒正在不斷蔓延,使靈性的追尋者走出他們故有的文化,進入一個新的整合,就如德日進所提出的:整個創造正邁向其終結。即是説:人類亦正邁向終結。若是如此,人類的宗教、文化、歷史背景及經驗就算怎樣不同,最終亦會整合歸一。
德日進在亞洲二十年,主要集中在科研工作上。他雖不以傳教士的身份工作,但他卻仍心自己的信仰。他身處亞洲的時期,正值西方批判亞洲宗教最猛烈的時期。他跟中國學者的溝通機會極其有限;又因語言的障礙及第二次世界大戰,使他未能與其他宗教交談。
今天不少科學家並不認同德日進的理論,特別是以人為中心的觀點;並質疑他的宇宙觀是否過份樂觀,因為他們並不認同宇宙是以進化的步伐前進。其中宇宙學者Thomas Berry神父,雖然他極受德日進思想的影響,卻對人類能在被受破壞的地球生態環境中存這想法,沒什麼信心。由德日進的思想,Berry對宇宙的心理特性有了新的理解。但無論如何,德日進及Berry 皆認為事物皆存有物質及靈性的意義,從認識宇宙的過程中可以體會到宇宙無比的創造力。他們亦認為意識是現實的內涵,聯繫所有生存的物種。Berry 於1978年出版《新故事》(The New Story)表達了他贊同德日進的見解,即「並非人類走上了屬靈的旅程,而是屬靈的人類走上了人性的旅程。」
學術觀點

德日進宇宙進化史觀

德日進受柏格森“創造進化論”的深刻影響,形成了一種進化論的宗教觀,即將“進化”視為一種普遍狀態和宇宙秩序。其進化論神學充分吸收現代天文學關於宇宙大爆炸的研究成果,認為宇宙是一個巨大的進化過程,從基本粒子、原子、分子到簡單細胞、多細胞,從無機物到有機物,逐漸進化出意識和生命。德日進將經過長期進化而生存、覆蓋於地球表面的生物系統稱為“生物圈”,將隨着動物大腦的進化而最終形成的人類稱為“精神圈”或“心智圈”。
德日進將人類的出現視為“從零向一切的突破”及宇宙進化過程的頂峯,人的意識的發展即所謂“心智創生”不僅催生科學技術和文化藝術的出現,而且推動社會歷史的發展,使人類社會呈現出民族、國家依次演進及全世界範圍廣泛交流與融合的景觀。
上述複雜的進化過程自始至終都體現出上帝的意志和創世計劃,實際上是關於上帝創世説的一種進化論表述。德日進説:“任何東西,倘若不是已經以某種模糊的、原初的方式存在,就不可能最終越過那些不同的臨界值而突然出現,而這些臨界值不論多麼難以逾越,是被進化過程相繼穿越了的。”①由此不難看出,德日進的宗教信念是根深蒂固的,他的這種極富原創性的進化論表述方式可以理解為上帝創世説的德日進版。
德日進還提出一個“歐米伽點”的概念。他認為統一的人類將穿越心智圈,最終達到宇宙進化的終點“歐米伽點”。其創意可能源自《聖經新約·啓示錄》:“我是阿拉發,我是俄梅戛,我是初,我是終。”歐米伽點是超生命、超人格的匯合點,是上帝的代名詞,也是耶穌基督的位格。歐米伽點既是宇宙萬物一系列進化的終點,又是超越宇宙進化的獨立存在,宇宙中的進化對它沒有任何影響。②換言之,上帝的先在性是毋庸置疑的,上帝的終極性也是毋庸置疑的,而宇宙的進化將展現上帝的先在性與終極性。
從一個點的宇宙大爆炸,經由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複雜進化過程,出現人類,並最終聚焦於歐米伽點(非人格化的上帝)。這就是德日進的宇宙進化史觀的梗概。

德日進人類進化史觀

德日進認為,人的現象是認識宇宙的關鍵。人類是宇宙進化的核心、軸心和方向,宇宙的進化因人類的出現而不再盲目。以上帝之愛為動力,人類的進化具體表現為人性向前運動和神性向上運動的有機統一。所謂“人性向前運動”是指人的現實追求或世俗追求,“神性向上運動”是指人的宗教追求或超越世俗的追求。這兩種形式的追求形成合力,既向前又向上,最終將會實現人的進化目的和基督宗教的末世期望。
德日進認為,人類正全力尋找一個與新發現的無邊無際的宇宙相對稱的上帝,這種找尋會產生一種精神化無國籍的人,他們生活在現實世界,卻另有其精神家園,從而能夠既不受世俗的侷限,又會以積極態度來對待現實人生。所謂“精神化無國籍的人”無疑是在呼喚“世界公民”的出現,可以理解為德日進對於未來人類大同社會的某種想象或構想,當然這種想象或構想是以上帝之光普照世界、世界公民的精神家園神性化為前提的。

德日進可以質疑的問題

以上所介紹的是筆者所理解的德日進的進化論神學思想,並且作了極大的簡化處理。就深刻性和創新性而言,德日進的進化論神學思想在天主教思想史以至基督宗教思想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雖然由於種種原因其實際影響迄今為止並不大。
依筆者淺見,德日進的進化論神學思想也還存在一些可以討論或質疑的問題。例如,正如其中文名字“德日進”所喻示的,德日進的神學思想以進化為主旨,其方法論、世界觀以至終極關切都是進化論式的,洋溢着濃郁的樂觀主義氣息。儘管包括人類社會在內的整個宇宙的演化在總體趨勢上無疑是進化的,但諸如環境污染、生態惡化、人性淪喪、道德滑坡之類退化現象也是不容忽視和否認的。儘管德日進也注意到人的有限性和教會影響之不足,但他對於退化問題顯然注意不夠。如果説宗教信念上的單向度見仁見智、無可厚非的話,那麼學術研究上的單向度則很可能會損害思想的廣度和深度,更何況作為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的德日進接觸到自然演化過程中的退化現象應該是很平常的事。
另外,德日進斷言人是宇宙進化的方向和目的,表現出明顯的人類中心主義傾向。但人類中心主義在物種滅絕、生態危機日甚一日的今天卻不得不忙於做自我辯護,德日進的進化論神學因此似難免池魚之殃。而未來的星際探索如果真的發現了文明程度遠高於地球人類的外星智慧生物,則德日進的以地球人類為中心的進化論神學屆時無疑將不得不修正!

德日進出版圖書

德日進學術影響

德日進科學層面

1859年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發表,進化論風靡整個世界,德日進所生活的年代正是進化論風行的年代。集科學家與神學家二任於一身,德日進借鑑進化論的研究成果,創造性地提出進化論神學思想,表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徵。
德日進的生平與思想作為一個個案,不僅有助於我們加深對重大科學發現之於宗教以至人文思想之影響至深至巨的理解,而且有益於我們深入反思和研究宗教與科學之間矛盾互動的關係問題。另外,中文名字“德日進”——品德、信德、愛德天天在升進——與中國古人所倡“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可謂靈犀相通,遙相呼應,提示我們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切莫忽視人文品德的“與時俱進”。
最後值得指出的是,在有關宇宙誕生和消亡的天文學常識早已家喻户曉的時代背景下,接受德日進所創設的歐米伽點這種非人格化的上帝觀念,對於當代中國人來説似乎遠比接受道成肉身的人格化的上帝觀念要容易得多。

德日進經濟層面

德日進的進化論神學強調人性向前運動的意義與價值,肯定現實追求、世俗化的追求甚至利益驅動的相對合理性及其對於實現人生之幸福與完滿的不可或缺性,對於傳統的不合時宜的禁慾主義傾向無疑是一種頗為有力的理性反撥。同時,德日進所着力闡述的“心智圈”概念——包括人類智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知識的積累,思想觀念的更新,社會制度的演進,文化藝術的創造,人類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等——對於論證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和人類福利增進的歷史必然性與合理性,應該也稱得上是一種頗有新意的智力支撐。對於進入市場經濟時代的中國來説,無論是“心智圈”概念還是“人性向前運動”説,無疑都將是受歡迎的精神舶來品——剔除其中的宗教因素或許會更受歡迎。

德日進政治層面

德日進的進化論神學對於“精神化無國籍的人”即“世界公民”的構想從根本上説是符合天主教根深蒂固的普世性追求的,而“世界公民”的構想對於民族國家的主權及其國民的文化身份認同自然是一種潛在的威脅。包括天主教在內的基督宗教傳入中國後,“多一個基督徒,少一箇中國人”的防範心理預設一直在折磨和考驗一個大一統民族國家的文化情感堤壩和內聚力磁場,對精神控制方面的外部威脅或壓力的想象或現實感受近似於“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從反面確認了封建大一統在文化上的內部控制甚或專制的合理性。
21世紀的今天,救亡圖存已成遙遠的記憶,以發達國家潛在的後殖民主義企圖為本質特徵的全球化進程造成的地球村態勢使得中國不得不融入世界。不再是語言禁忌的“世界公民”,正在逐漸成為暴富階層的口頭禪、文化基督徒的理想,甚或房地產開發商誘人上鈎的廣告語。這種耐人尋味的後現代景觀與生態災難、核威脅、國際恐怖主義等全球性問題激發起的“只有一個地球”意識“交相輝映”,彰顯出民族國家在全球化時代的侷限性與無奈,也反襯出“世界公民”意識的復甦及其正當性。可以預期的是,“四海之內皆兄弟”的中國古訓與有着西方普世性宗教背景的“世界公民”説相互發明之日,應該也是人類社會向大同世界邁進之時。

德日進文化層面

德日進的進化論神學思想最有價值之處,可能就是其“神性向上運動”説。僅有“人性向前運動”,可能會有殷實富足的生活,但充其量只是經濟動物而已。人之所以為人,正在於人在飲食男女之外還有精神,還有超越性的追求與昇華。在德日進看來,神性化的精神追求當然比人性化的物質追求重要得多。他始終樂觀地認為,人類的進化以上帝之愛為動力,人性向前運動和神性向上運動二者的結合將推動人類不斷進化,這種進化的終點趨向歐米伽點即上帝,人類由此達致幸福和完滿。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儒家重修身養性、成聖成賢,講求“見賢思齊”、“擴充善端”、“致良知”;道家抨擊“心為物役”,倡導“物物而不物於物”;佛家鼓吹“平常心是道”,標榜“以出世心做入世事”。總的價值取向是清心寡慾,強調道德修養,追求較高的精神境界。中國傳統文化的這一特質與德日進所謂“神性向上運動”是可以找到結合點的,因為二者都試圖以永無止境的精神追求來超脱物慾橫流的世俗社會。
德日進在其最重要的著作《人的現象》中認為,所有的現象都應該成為科學研究的對象,而所有的現象包括人類在內都處於尚未進化完全的過程中。其進化論神學思想作為科學與神學的奇特結合,不僅有助於我們深化對基督宗教的認識和理解,而且有助於我們平和體認當代中國社會的光怪陸離與變化莫測,理性期待和諧社會的願景在未來的漸次展開。儘管構建和諧社會的制度安排遠未進化完全,退化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但從宏觀上看,當代中國社會的確是在艱難而堅實地進化。這種與宗教背景完全無關的進化,在再次彰顯出德日進進化論神學思想的普遍意義的同時,也足以使我們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古訓温故而知新。

德日進人的未來

德日進基本信息

·頁碼:227 頁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221084564/9787221084569
·條形碼:9787221084569
·版本:第1版
·裝幀:平裝
·開本:16
·正文語種:中文
·叢書名:“現代社會與人”名著譯叢
·外文書名:L'Avenir de l'Homme

德日進內容簡介

《人的未來》收集了他探討人的未來問題的主要論文。這些論文構成了一個強有力的整體,包含豐富、深刻的創見,使人讀來覺得其作者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未來學創始人。
人的未來的問題在德日進的著作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的基本興趣不在於藝術的未來、科學的未來、西方文明的未來,他的視覺是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的視覺,也就是説,他致力於認識世界的結構和演化,不僅細緻地分析種種最隱秘的自然現象,而且還以完全連貫的、可理解的方式探究這些現象之間的聯繫。

德日進德日進集

德日進基本信息

作者:(法)(Chardin Pierre Teilhard de)夏爾丹 編者:王海燕
ISBN:7806619895
頁碼:397 頁
版次:第2版
裝幀:平裝
開本:32
出版日:2004年
中文:
原價:24.80元

德日進內容簡介

德日進用自己的思想體系來回答這些問題。他的體系以學術理論的形態反映了20世紀困擾着西方人的社會矛盾,也反映了試圖去克服這些矛盾的一種思想方向,因此是值得我們去認真地加以研究和分析的對象。德日進作為一個有宗教信仰的科學家,力圖賦予科學研究活動以一種與信仰相一致的精神價值。這種努力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對之,必須站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立場上加以客觀的分析。我們既反對把科學與人文精神割裂開來,也反對使科學成為宗教境界的一個方面。我們堅信科學是人類自我解放的偉大努力的重要方面,但我們同時相信,人類解放也包含着人類從宗教中解放出來。我們希望本文集的讀者充分注意到編者的這一基本觀點。
本集是從13卷《德日進著作集》的240餘篇作品中精選出30多篇論文或專著節選,編成六個部分:一、內心世界;二、宇宙觀與人類史觀;三、關於科學與技術;四、關於愛情;五、關於基督教及其他宗教;六、靈脩篇。各部分大標題為編者所加,文選按寫作時間順序排列。

德日進名人名言

德日進神父的名言:“有一天,在我們能御風浪,能止潮汐,能阻吸力之後,我們就會向愛之活力的天主。於是,世界歷史將開啓第二紀元,人已找到了火焰。”

德日進生平年表

1881
5月1日出生於法國奧維涅省薩爾斯納鎮
1899
3月19日 入愛克斯-普羅旺斯耶穌會初修院
1902-1905
在英國澤西島聖路易修習院攻讀哲學
1905-1908
在埃及開羅一家教會學校教授自然科學
1908-1912
在英國的哈斯丁攻讀神學
1911
8月24日在英國晉升司鐸
1912
在巴黎開始專門研究古生物學
1913
與法國史前學家布日耶一同前往西班牙西北部考察原始洞穴壁畫
1914
應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線擔任救護工作
1916
對宇宙進化和人類命運進行思考和寫作
1919
在巴黎大學取得植物學、動物學等學科學士學位
1920
在巴黎天主教學院講授古生物學和地質學
1922
榮獲古生物學博士學位
1923
5月23日初抵中國天津,協助桑志華在北疆博物館工作
1924
去河南、熱河、察哈爾等地採集化石標本
1925
由於在巴黎天主教大學傳授進化論思想,在羅馬教會干預下,被迫離開教職,前往中國繼續從事古生物化石研究
1926
重返中國,開始長達二十餘年的考察研究工作
1927
赴中國綏遠、察哈爾、熱河等地考察。完成《神的境界》一書
1928
前往索馬里阿比希尼進行野外考察工作
1929
以中國地質調查所新生代研究室顧問身份,參加北京周口店發掘工作
1930
前往山西及中國西北地區進行野外考察
1931
以地質顧問身份參加法國雪鐵龍公司組織的橫跨歐亞大陸的“黃色遠征”
1932
去山西考察,後返回法國
1933
在北平講解“北京猿人”
1934
去南京、周口店、重慶、成都、河南等地考察
1935
去廣東、廣西考察,繼而赴印尼、爪哇等地考察
1937
去緬甸考察
1938
赴爪哇一帶考察
1939
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受困於北京
1940
完成《人的現象》一書,與法國人羅學賓在北平建立“地質生物研究所”
1946
6月返回法國,先後到美國、南非等地進行研究、考察
1950
當選法國科學院院士
1951
移居美國,在格林基金會從事研究工作
1955
4月10日病逝於紐約。葬於紐約赫德遜河畔耶穌會士墓地

同年,《人的現象》在巴黎出版

其他著作相繼收入13卷《德日進文集》陸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