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徙木立信

鎖定
徙木立信(拼音:xǐ mù lì xìn)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漢·司馬遷《史記·商君列傳》。
徙木立信(徙:遷徙;信:信用)指戰國時期商鞅變法,為取信於民,在國都集市南門豎立起一根三丈高的木頭,承諾會重賞將木頭搬至集市北門的人,後有人將木頭搬至北門,商鞅立刻重賞了他。後比喻説到做到,取信於人。主謂式結構,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4-5] 
中文名
徙木立信
拼    音
xǐ mù lì xìn
近義詞
一諾千金
反義詞
言而無信
出    處
《史記·商君列傳》
注音字母
ㄒㄧˇ ㄇㄨˋ ㄌㄧˋ ㄒㄧㄣˋ
語法結構
主謂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

徙木立信成語出處

漢·司馬遷《史記·商君列傳》:“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徙木立信”。 [1] 

徙木立信成語典故

戰國時期,商鞅秦孝公提拔為左庶長。秦國有四種庶長,分別是大庶長、左庶長、右庶長、駟車庶長,這四種庶長既是官職也是爵位,算是高級官員。除了左庶長,其他三種庶長必須由王公貴族擔任。 [2]  [3] 
商鞅在起草好一系列新法文件即將頒佈時,擔心百姓不相信,為了使秦國百姓相信法律的公信力,於是商鞅想出了一個好辦法。
商鞅派人在國都的南門立下一根三丈長的大木杆,並當場宣佈,凡是能將這根大木杆搬到北門的,就賞十鎰黃金作為獎勵。大木杆周邊圍了裏三層外三層的人,都是來看熱鬧的。沒有人相信搬一根木杆就能賺十鎰黃金,很多人甚至一輩子都沒見過這麼多錢。老百姓不信任政府,怕其中有詐,沒有一個人願意出來搬大木杆。 [2]  [3] 
商鞅於是説:“我宣佈將賞金提高到五十鎰黃金!周圍的百姓像開水一樣沸騰了起來,突然一位壯漢從人羣裏衝了出來,扛起大木杆大步流星地向北門奔了過去。 [2]  [3] 
商鞅與圍觀的人羣跟隨着壯漢的腳步,來到了北門。壯漢到了北門後,將大木杆扔下,顧不及擦汗就氣喘吁吁地向商鞅説了一個字:“錢!”商鞅當即給了壯漢五十鎰黃金,用以表明言而有信,令出如山。壯漢高興得手舞足蹈,跟中了彩票大獎一樣,果然是大力出奇跡。 [2]  [3] 
商鞅“徙木立信”的事在秦國廣泛傳播,為秦國政府贏得了巨大的公信力。商鞅讓百姓明白了只要聽從政府的號令,肯努力幹活,就會得到獎勵。 [2]  [3] 

徙木立信成語寓意

金錢有價,信用無價。商鞍“徒木立信”的歷史故事充分説明誠實守信是實行法治的前提條件。法治在社會中的作用並不是獨立的,是整個社會文明發展的產物。而誠實守信所帶來的社會效益,有利於法治社會中道德秩序和法律的共同發展,同時誠實守信這一道德準則也為法律提供了道德基礎和價值導向。 [2] 

徙木立信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徙木立信”比喻説到做到,取信於人。主謂式結構,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4-5] 
  • 運用示例
姜藴剛《中國古代社會史》:“你看商鞅在秦之主張是如何的潑辣徙木立信,便是要加強人民對於政府威權之認識,這是説明徙木不是為什麼物質勞力的價值,而是政府的威信便是價值。” [7] 
張君勱《張君勱集》:“秦時商鞅變法,有徙木立信之事。可知有法而不行,不但政府難見信於人民,同時人民對於法律之信仰,也就漸漸消滅下去了。” [6] 
參考資料
  • 1.    吳小維編著. 常見典故千條釋譯[M].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1993.01:327-328
  • 2.    鮑展斌,沈雯著. 貨幣中的哲理故事[M]. 杭州: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 2022.06:9
  • 3.    任超. 戰國 兵戈200年[M].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022.10:80-81
  • 4.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09:1405
  • 5.    開心辭書研究中心,戴豔華. 學生現代漢語實用詞典[M]. 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2021.10:992
  • 6.    張君勱著;黃克劍,吳小龍編. 張君勱集[M]. 北京:羣言出版社, 1993.12:255
  • 7.    姜藴剛著. 中國古代社會史[M]. 商務印書館, 1947.0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