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徒有虛名

(漢語成語)

鎖定
徒有虛名(拼音:tú yǒu xū míng)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東晉·幹寶《晉紀總論》。 [1-2] 
“徒有虛名”的意思是空有名聲,名與實不相符合;在句子中可充當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1]  [3] 
中文名
徒有虛名
拼    音
tú yǒu xū míng
近義詞
徒有其名名不副實
反義詞
名副其實、名不虛傳
注音字母
ㄊㄨˊ ㄧㄡˇ ㄒㄩ ㄇㄧㄥˊ
成語出處
《晉紀總論》
語法屬性
作謂語、賓語、定語

徒有虛名成語出處

懷帝承亂之後,得位羈於強臣,愍帝奔播之後,徒廁其虛名。天下之政,既已去矣,非命世之雄,不能取之矣。(東晉·幹寶《晉紀總論》) [2] 
後人據此概括出成語“徒有虛名”。 [2] 

徒有虛名成語故事

三國時候,蜀漢軍師諸葛亮率兵北伐,駐守祁山寨中。這一天,他突然接到探報:司馬懿領兵二十萬,向祁山殺來。諸葛亮聞報不禁暗暗吃驚,他對部下説道:“司馬懿一定是要奪取街亭,斷我糧道。街亭地方雖小,卻是咽喉要地,萬一失守,就要壞掉大事。”大將馬謖自以為精通兵法,小小的街亭由他來守是易如反掌,因此他堅決請戰,要求鎮守街亭,並當場立下軍令狀。諸葛亮為馬謖調撥精兵二萬五千,王平相助,叮囑馬謖要處處多加小心,不許失敗,只許成功。馬謖與王平率軍來到街亭,見這裏到處都是山僻小路,馬謖便笑着對王平説:“ 丞相真是膽小,這樣一個地方魏軍哪裏敢來。”王平説“ 魏軍雖然不敢來,我看我們也應該在路口安營紮寨,才能確保萬無一失。”但馬謖卻自有主張,他非要在路邊的一座小山上安營。王平認為這樣非常不妥,對馬謖説:“將軍,當路下寨,敵兵無法偷過;如果屯兵山上,敵軍四面將我包圍,我們如何應付?” [2] 
馬謖不以為然地大笑着説:“兵法説, 居高臨下,勢如破竹。敵兵如果敢來到街亭,我定殺他個片甲不留。”王平見馬謖如此固執,又勸説道:“此山是個極險惡的地方,敵人如果斷我們的水道,我軍必亂無疑。請將軍三思而行。”馬謖有些不耐煩地説:“你不要亂説。 孫子兵法説,置之死地而後生。敵人斷我水道,我軍必然決心死戰。我熟讀兵書,連承相都經常向我請教,你憑什麼來阻擋我。”王平仍堅持自己的意見,反對在山上安營。馬謖便撥給王平五千精兵,在離山十里路的地方,紮下了一個小小的營寨,與山上的大寨形成犄角之勢。 [2] 
司馬懿率軍來到街亭,探馬來報,説馬謖在山上紮下了營寨,他便大笑道:“馬謖名不符實,能力低下(徒有虛名,乃庸才耳)。諸葛亮用這樣的人物,怎能不誤大事呢。” [2] 
司馬懿立即佈置,即刻督軍作戰,魏軍一擁而上,將山的四周團團圍住。馬謖從山上向山下望去,只見魏軍漫山遍野,慌忙揮動令旗,命令蜀軍向下衝殺。蜀軍見魏軍聲勢浩大,心中早已怕了三分,根本不敢下山。馬謖大怒,殺了兩員畏縮不前的戰將。蜀軍無奈,只好向山下衝去。但魏軍嚴陣以待,巋然不動。蜀軍只好又退回到山上。馬謖見情況不妙,馬上命令緊閉寨門,等待援軍。王平見此情景,率軍來救,無奈自己兵力太少,被魏軍輕而易舉擋在了山下。山上的蜀軍被圍困了一天,又被切斷水道,軍心大亂。到了夜裏,山上蜀軍飢渴難忍,紛紛下山投降。此時,魏軍又放火燒山,只見滿山是火,魏軍喊殺聲響成片。馬謖見大勢已去,只好帶領殘兵敗將,奪路而逃。街亭就這樣失守了。 [2] 

徒有虛名成語寓意

馬謖的自以為精通兵法,違背諸葛亮作戰指令,而導致街亭失守。“徒有虛名”的馬謖歸來後,諸葛亮揮淚將他斬首。從故事可以看出,名心盛者必作偽,沽名釣譽,設虛名而受實禍。為了虛名而去爭鬥,是人世間各種矛盾、衝突的重要起因,也是人生之中諸多煩惱、愁苦的根源所在。人們應該學會拋卻背後的虛名,着眼未來,腳踏實地,做一個名副其實的人。 [6-8] 

徒有虛名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徒有虛名”在句子中可充當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指只有名聲,沒有實際的本領。 [1]  [3] 
  • 運用示例
唐·李百藥《北齊書·李元忠傳》:“計一家不過升斗而已,徒有虛名,不救其弊。” [3]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卻説司馬懿回到寨中,使人打聽是何將引兵守街亭。回報曰:‘乃馬良之弟馬謖也。’懿笑曰:‘徒有虛名,乃庸才耳!’” [1]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回:“大人所説的這個缺,一來離省較遠,二來缺分聽説也徒有虛名,毫無實在。” [4] 
文學家·魯迅《書信集·致楊霽雲》:“所謂名家,大抵徒有其名,實則空洞,其作品且不及無名小卒!” [5] 
作家·茅盾《子夜》十六:“我知道 趙伯韜 肯放款子,就可惜我這‘紅頭火柴’徒負虛名,和這位財神爺竟沒有半面之交!” [3] 

徒有虛名成語辨析

徒有虛名—名不副實
“名不副實”的意思是名聲或名義和實際不相符,指空有虛名。“徒有虛名”與“名不副實”有別:“徒有虛名”強調的是空有一個名號,並沒有真才實學;“名不副實”強調的是實際學問與傳出去的名號不符合,或者有一定的差距。較“徒有虛名”而言,“名不副實”的人還有些真實本領,只是本領一般而已。“ [3] 
參考資料
  • 1.    徒有虛名  .漢典[引用日期2018-03-12]
  • 2.    王秀芝主編. 好學生快樂閲讀 中華成語故事 6[M].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9.08:154-156
  • 3.    王俊編著. 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名利篇 2[M]. 北京:開明出版社, 2015.06:69-70
  • 4.    (清)李伯元著;高書平注. 官場現形記[M]. 武漢:崇文書局, 2018.07:34
  • 5.    許正元主編. 常見錯用字詞詞典[M]. 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 1999.01:372
  • 6.    曾智惠改編. 超級圖書館 伯樂相馬 成語故事[M]. 上海: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 2018.02:99
  • 7.    鄭嶸編. 王陽明全書 全民閲讀提升版[M].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5.08:115
  • 8.    劉建著. 歷史人物治事韜略[M]. 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2014.04:371